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情感教育优化策略探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ringy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由低年级进入高年级的学习过程是学生思维得到发展认知能力得到提升的重要过程,步入小学高年级语文学习,学生具有了丰富的情感和思想,在面对问题和理解问题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思维。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情感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有效提高语文学科素养,促进小学生表达能力有效提升,文章对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情感教育的优化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情感教育;优化策略
  小学生在面对新知识的理解过程中往往以感性认识为主,教师必须充分观察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特点,兼顾考虑到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小学语文作为一门非常重要的人文类学科,在知识体系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人文精神元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理论结合实践来优化课堂教学,能够加强情感教育的渗透效果,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到情感教育的内涵价值,有效提高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的教学水平。
  一、 情感教育的内涵与作用
  (一)内涵
  人与人之间进行沟通和交流会不可避免地形成一些情感互通,这些情感元素使人们在分析客观事物的过程中展现了不同的态度体验。语文学科作为一门母语类学习科目,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情感内涵,在渗透情感教育过程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日常体会到的喜欢、讨厌、幸福等态度都属于情感体验的一种。情感教育是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当中教师按既定的教学目标为学生针对性设计的教学活动,能够通过教学活动的开展触动学生的内心情感,使他们从精神道德层面获得不同的感悟,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情感品质。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挖掘教学内容中蕴含的情感元素,为学生在课堂中有效展现出来,使学生在浓浓的情感元素氛围当中开展语文学习活动,将语文课堂打造得更加富有激情和活力,从而使学生通过语文课堂的学习实现精神品质的提高。
  (二)作用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能够使学生的审美情趣得到提升,语文教材中蕴含着种类丰富的内涵文章,这些文章都是作者在不同的背景和内心状态下创作而来,经过教师的引导,对这些作品思想进行挖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文章表达的内涵情感,从而实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有效提高学生的情感素养。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开展情感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学会掌控自身的情绪发展,使学生在面对新知识的过程中能够理性地进行评判,从而实现情绪平衡发展。情感教育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使教师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这为学生营造了更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使得学生在语文课堂中能够获得更好的情感体验过程。
  二、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情感教育优化策略
  (一)教师要丰富自身的教学情感
  情感具有一定的感染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他人的思想和体验,这种特殊的感染力是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催化剂,能够引导学生思维能力提升和情感品质的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自身的教学情感,利用多种途径去丰富自身的情感元素,从而感染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语文情感的交互性会在一方投入的过程中带动另一方情感的升华,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关心和关爱的过程中,能够为学生带来不同的学习体验,学生会扭转自身在传统课堂中的情感态度,乐于与教师进行分享和交流,从而有效拉近师生间的情感距离,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大大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教师也会产生充足的学习动力。在语文课堂中渗透情感教育,会在无形之中构建一种情感丰富的学习环境,有效调动学生的思维发展,
  这种良性的情感互动无疑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情感教育,使得情感教育的渗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
  小学语文教材当中编写的文章,内部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内涵,语文教师要充分挖掘这些文章的情感因素,有效分析文章在表达过程中的情感内涵,充分凸显出语文教材在情感教育过程中发挥的价值。小学生尤其对一些历史性和故事性的文章情有独钟,非常乐于对这些类型的文章进行阅读和探索,教师要筛选一些具有情感内涵的语文文章来渗透情感教育,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情感教学活动,充分挖掘这些文章当中的情感内涵,引导学生的思想道德发展,实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共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文教材中的知识。例如,在学习《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狼牙山五壮士最后跳涯的心理活动,使学生能够体会到革命烈士为了战争胜利抛头颅、洒热血的爱国主义情怀。从而让学生认识到今日的和平生活是无数革命烈士用生命换来的,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不要忘记革命烈士为今日所做出的贡献,更要发奋图强,学习更多的知识来促进祖国强大,使国家再不会重蹈历史覆辙,利用自身的能力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通过对文章思想的思考,加深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有效渗透了情感教育。
  (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获取情感
  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中,教师采用的讲解式教学手段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思想情感。新时期为学生构建的情感教育课堂,应呈现出一定的艺术性,为学生创设情感体验情境,是提高情感教育渗透的重要途径。在情境教学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应保障教学过程中的情感元素能够进行交互和传递,在依托教材开展情感教育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在语文课堂中具备健康的思维习惯,有效挖掘语文教学的情感价值。语文教材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实际情况开展教学活动,为学生创设符合教材内容的情境,从而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过程,使学生在特定的情感氛围中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有效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深入理解。例如,在学习《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圆明园的价值,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圆明园的纪录影片,首先让他们感觉到圆明园的恢弘气势,庞大的建筑群在西方列强的侵犯下消失殆尽,让学生内心生出一种惋惜之情。圆明园大火烧毁的不仅是华丽的建筑宫殿,更是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這是当时国家不具备保护自我的能力导致的,由此引导学生要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为祖国强大做出贡献,使他们理解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通过历史的渲染和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涵思想。   (四)借助联想,在想象中深化情感
  小学阶段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并不具备完善的理解能力,不能够利用自身的学习能力完全感知到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感悟能力,掌握在学习过程中获取情感的能力,通过情感的带入来实现思维创造力的提升。学生要紧跟教师的教学节奏,充分理解教材内容,利用由浅入深的原则来进行有效的情感体验,在情感教育的环境中感受到愉快的学习氛围。教师要利用语文课本中的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大胆的联想,通过这种方式帮助他们深入感受教材当中的学习内容,理解作者在文章创作过程中的背景和内心情感,这样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语文课堂活动的参与积极性。例如,在学习《老人与海鸥》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老人去世后想象相关的描写部分,如老人的遗像由人们放在翠湖边缘,在收起这幅遗像的过程中,为何海鸥像爆炸一样的飞向遗像,海鸥发出了凄惨的叫声,久久不愿离去,海鸥也对老人展现出不舍和眷恋。通过这种想象能够促进学生实现情感共鸣,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过程,有效增强了小学语文高年级教学过程中情感教育的渗透效果。
  (五)充分朗读,帮助学生体会情感
  朗读也是提高学生对文章情感体验的方式,学生在朗读过程中能够萌生相应的情感,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领悟作者表达的情感内涵。例如,在学习《少年闰土》这篇课文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堂中对这篇文章进行朗读,当朗读到“他们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这句话时,让学生思考为何作者会要如此描写,然后让学生以小组讨论作者表达的文章情感。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对闰土的怀念之情,对乡下无垠的世界那种向往之情,作者的字里行间似乎都表达着城市中的生活没有乡下田间那般丰富多彩,全文都在表达着作者对闰土和田间的怀念感情。通过带领学生朗读一些关键词句,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使他们在实现情感培养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了《少年闰土》表达的内涵情感。
  (六)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深化情感
  课堂教学是学生积累理论知识、提高学习成绩的重要学习场所,但要想帮助学生实现情感道德的提升,需要借助实践教学活动。仅仅依赖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和教学形式,无法帮助学生获得深刻情感体验,教师需要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堂之外,让学生通过不同的形式获得情感熏陶,强化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应用理论知识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落实知行合一的教学目标。例如,在学习《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以“保护地球大家园”为主题为学生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第一步,要求学生通过网络或各种途径搜集我国所面临的环境危机,利用这一过程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第二步,引导学生成立环保小组,对校园内部存在的环境问题进行调查,并制定改进方案;第三步,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校园内部的环境污染问题进行治理,与教师携手构建良好的校园学习环境;第四步,利用各种途径实现环保意识的宣传,如手抄报或宣传标语,来帮助大家建立爱护环境的意识。通过这样的主题课外实践活动来帮助学生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使学生能够树立主人翁意识,增强他们保护环境的使命感,使学生利用丰富的情感来感染周围的亲人朋友,共同构建和谐美好的社会环境。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课程中开展情感教育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教师应整合多种教学资源,合理优化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有效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孙建国.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策略[J].文学教育,2020(7):90-91.
  [2]宋志毅.小学语文教学与情感教育浅谈[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7):191.
  [3]赵雪婷.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探析[J].才智,2020(17):122.
  [4]林珊舸.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J].华夏教师,2020(13):72-73.
  [5]李斗政.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J].中国农村教育,2020(9):53-54.
  [6]杜宇.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情感教育优化分析[J].中国农村教育,2020(9):63-64.
  [7]张晓红.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實施[J].西部素质教育,2020,6(5):249-250.
  作者简介:罗永连,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云霄县马铺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摘 要:作文是初中语文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学生在作文中往往面临不知道写什么、怎么写等问题。教师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不能只关注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一味教授写作的套路或者模板,也要关注学生写作兴趣的提高,以兴趣为激发点去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自主性,继而整体提升初中语文作文的教学质量和效率。基于此,文章主要探讨如何利用情境教学提高初中语文作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情境教学;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一、 引言
摘 要:写作是初中生应具备的基础能力,但在写作过程中学生普遍存在千篇一律、流水文等情况,无法体现真善美的内涵,也无法体现出人文性的具体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写作质量的提升,因此有必要讨论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如何渗透人文精神,进一步做好学生写作指导工作。  关键词: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人文精神  一、 引言  《语文课程标准(2017)》将语文的学科性质定义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
摘 要:微课作为一种教育资源,凭借高效的时间利用率和自由自主的学习方式,深受大家的欢迎。文章通过笔者的教学经验与思考,从“什么是微课、微课设计与制作常见的误区及微课设计与制作的技巧”三个方面展开,为小学数学教师提供一些微课设计与制作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微课设计与制作;误区;技巧  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着教育变革,知识的开放、教育的开放与之并行。教育的开放表现为资源的开放,微课作为一种新型教
摘 要:数学教学作为当前幼儿阶段比较重要的教学科目之一,以培养幼儿数学思维、发展幼儿综合素养为主要教育目标。在幼儿阶段数学教学课程中,多以趣味性的数学游戏以及情境教学为主,以此达到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幼儿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有效性的目的。文章将通过组织多元化数学活动、利用拓展性趣味游戏、创设趣味性教学环境以及跨学科设计教学内容四个方面,对趣味教学在幼儿数学教育中的运用策略进行分析。  关键词:趣味教学
摘 要:在初中阶段数学是学生的必修课,也是学习重难点。有些初中数学教师由于深受传统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在教学中以说教式为主,完全照搬课本内容,这样就会导致学生在学习中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不能主动学习,也更加谈不上激活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基于此,文章主要介绍了问题教学法的有关简介,而且提出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问题教学法的有效措施,以此给初中数学教师借鉴,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问题教学法;
摘 要:支架式持续默读是指在教师的适当干预下,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自主地、自由地、愉悦地、趣味性地、足量地、无干扰地进行持续性默读的学习模式。此模式在国内仅用于英语阅读教学,而我们创造性地将其进行调试,将其用于农村高中的古文教学。半年多时间里,我们将持续默读嵌入在一个普通班中。经过两次大的考试和一系列的测验表现,明显地发现了一些变化:测试班成绩高于其他班5分左右;学生的思维品质、阅读能力、阅读品格都有
摘 要:文章开篇分别阐述阅读和课外阅读的价值,重点探求如何利用群文阅读,“带领”阅读活动由课内走向课外,包括保持正确的认识、筛选出趣味性强的资料、增强对文本的感知意识及独立探索能力、构建整合板块加以培养。  关键词:群文阅读;小学;课外读物  一、 引言  群文阅读是在单篇的基础上加以叠加,突显出整体的结构化,通过合理整合,形成清晰的脉络。开展群文阅读,可培养学生创新性、发散性等思维,由此培养其核
摘 要:新课标背景下为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过去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无法帮助学生树立起学习语文的意识,学生不能顺利地从被动学习朝着主动学习过渡。而阅读作为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在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法,更好地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助力学生全面发展,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合作学习;应用策略  作为小学教育当中的
摘 要:随着新课标的深入,在当前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教师不仅要求学生要加强对相关知识内容的印象,掌握学习的方法,还要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从而保证学生可以更加灵活地学习。因此在当前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教师要立足于教材中的内容,提出有效的教育和教学方案,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进行全方位的培养,从而使得小学数学教育课堂能够具备素质教育的特征,为学生后续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摘 要:随着年级的不断提高,学生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越来越复杂,难度也越来越大,单纯地凭借抽象理论思考探寻问题极有可能得不到理想的收获,此时建模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文章以初中数学为例,对建模教学的现实意义展开了分析,并围绕如何落实建模教学进行了深入探索,提出了尊重教材、鼓励讨论、融合教学、联系现实等策略,希望能够为师生的共同成长带来有效帮助。  关键词:初中数学;建模;教学研究  一、 引言  建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