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高考阅卷评分细则提高文言文翻译复习效率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y8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言文翻译是文言文阅读能力的综合体现,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也是复习备考的难点。了解高考阅卷的一些评分细则,对复习备考非常重要,它既是一种导向,也是一种规范。
  【关键词】文言文翻译 复习备考 评分细则 导向 规范
  
  就考试而言,“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重点是翻译。因为理解是基础,翻译是对理解正确与否的检测。翻译是文言文阅读能力的综合体现,是高考试题必考的内容,也是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的难点。翻译题所占的分数一般在8—10分之间,设题2—3个。分值比较大,而实际得分情况并不理想,一般在60%左右,甚至更低。原因固然与理解能力有关,但与我们不了解高考阅卷评分细则也有一定的关系。了解高考阅卷的一些评分细则,对我们高考复习备考非常重要。它是一种导向,是我们思考问题的导向;它是一种规范,是我们答题意识的规范。下面,我们先看一看2010年湖北卷文言文翻译题及评分细则。
  第(1)小题:而今之为吏者不然,簿书听断而已矣。(3分)
  ①译出句子大意给1分;“不然”、“而已矣”两处,译对一处给1分。(大意与关键字词不重复扣分)
  ②“译出大意”是指对原句意思理解大体正确。
  ③“不然”,可译为“不是这样”、“不这样”等;“而已矣”,可译为“罢了”。
  示例:
  1.但是如今当官的不是这样,只是处理公文、办理政务罢了。(3分,标答。)
  2.然而现在做官的却不是这样,只是看公文、断案件、做决策罢了。(3分,符合标答。)
  3.但现在为官的却不这样,只是根据文书听取断案罢了。(3分,符合标答。)
  4.但现在为官的却不这样的,只是根据所需的赋税来判断罢了。(2分,大意错。)
  5.但现在为官的却不这样,仅仅只是凭借簿书去判断。(2分,“而已矣”漏译。)
  6.而如今的官吏却不这样,只是簿书听断罢了。(2分,大意不明。)
  7.然而如今做官的却不是这样,写很薄的奏章,听取事情只听部分就满足了。(1分,“而已矣”译错,大意错。)
  8.而今天的官吏不以为然,没有什么学识而自以为是。(0分,“不然”、“而已矣”译错,大意错。)
  第(2)小题:耕者,不复督其力;用者,不复计其出入。(3分)
  ①译出句子大意给1分;“复”、“督”两处,译对一处给1分。(大意与关键字词不重复扣分。)
  ②译出大意是指对原句意思大体正确。
  ③“复”,副词,可译为“再”;“督”,动词,可译为“被督责”、“被督促”等。
  示例:
  1.耕种的人不再被督责尽力耕种,消费者不再根据收入确定支出。(3分,标答。)
  2.耕种者,不再被督促尽他们力来耕种;享用者,不再计算他们的收入来支出。(3分,符合标答。)
  3.耕地的人,不再被督促完成自己应尽的职责;为政的人享用粮食也不再计划好了才使用。(3分,符合标答。)
  4.对耕田的人,不再像过去那样监督他们是否卖力;对使用的人,也不再计算他们的收入就胡乱开支。(2分,大意错。)
  5.耕地的农民不再尽他们的全力种地,使用民财的官吏们不再节俭地度量其收入和支出。(2分,“督”漏译。)
  6.耕地的农民不重复尽力种地,使用民财的官吏们不重复计算其收入和支出。(1分,“复”错译,“督”漏译。)
  7.耕田的人,不再使出他们的全力;用粮食的人,不再计算它数量的多少。(1分,“督”漏译,大意错。)
  8.耕田的人不在乎用多少,食用的人不知道种田的艰苦。(0分,“复”译错,大意错。)
  从上面的评分细则来看,文言句子的翻译既注重关键字词的准确到位,同时也要译出句子的大致意思,操作性非常强。在平时的训练中,我们要培养学生的采分点意识。一个句子固然是根据长短或字数的多少来定分值的,更是根据考查的点来定分值的。如“而今之为吏者不然,簿书听断而已矣”这一句,并不是很长,但赋了3分,句中“不然”、“而已矣”两处,有考查的价值,因为考生容易按现在的词义去理解它,而忽视了这是古今的词语和虚词连用加强语气的作用。一般来说,如果是3分的句子,它的采分点必然有三个:两个重点词语或句式特点2分,加上句子大意1分。如果是4分的句子,它的采分点必然有四个:三个重点词语或句式特点3分,加上句子大意1分。依此类推。在动手翻译之前,我们首先要能准确地判断句子中的哪些词语是重要的,是命题要想考查的,有几个“采分点”,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到翻译的内容符合标准,才能不被扣分。否则,即使有些词语翻译出来了,也得不到分数。
  高考备考和平时训练,我们可用如下方法来培养学生的“采分点”意识:
  1.尽量领会试题的考查意图。高考中要求考生翻译的句子,都是命题人精心挑选出来的,目的是通过对句子的翻译,考查考生对文章的把握。这些句子中必须包含有若干个考查的“点”,如关键词语、活用现象、特殊句式等。这些“点”就体现了考查的价值,即每个点都有明确的分值。如果在下笔之前,能够领会命题人的意图,格外关注句中的关键点,对我们提高翻译的准确性是很有帮助的。如2007年山东卷文言翻译题,从具体内容看,第(1)句“戎异之,他日问籍曰,彼何如人也?”中的“何如”,考的是文言固定句式,表示疑问或反问,可译为“怎么样”、“怎么办”、“为什么”等,可联系课文中“以五十步笑反步,则何如”、“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来理解;第(2)句“钟分伐蜀,过与戎别,问计将安出”中的“计将安出”考的是宾语前置句式,可以联系课文中“大王来何操”、“沛公安在”来理解;第(3)句“帝虽以是言释之,然为清慎者所鄙,由是损名”中的“为清慎者所鄙”考的是“为……所”句式,可联系课文“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来理解。
  2.翻译过程中,注重词语的“对译”。任何一个句子,我们最初感受的是它的大意,但完成高考翻译题,只是把大意写出来远远不够,因为阅卷时是“采点给分”,大意正确的分数只占整个分数的一小部分,如翻译一个3分或4分的句子,大意一般是1分,关键的字词没有翻译出来或句式特点没有体现出来,都是要扣分的。所以行之有效的方法是把原文中的字词一一对应地翻译出来(人名、地名、朝代名、职官名、年名、器物等不作翻译)。我们要通过平时的训练,让学生对翻译题的做法逐渐形成一种规范,即使是再简单的句子也应是这样操作。如2004年湖北高考题中一个翻译句子:“不可党邪陷正以求苟免。”有一考生翻译成这样:不要巴结坏人诬陷好人达到苟且偷生的目的。把“邪”译成“坏人”,“正”译成“好人”,这是意译,大意不错。但这样翻译不够准确,也有遗漏,“免”就没有翻译出来。如果用对译法,这些问题就可以避免了:不(不)可(能够/可以)党(阿附)邪(邪恶)陷(诬陷)正(正直)以(来)求(求得)苟(苟且)免(免罪)。
  3.翻译出来的句子要保证意思完整,语句通顺。一个句子用对译法翻译出来后,还需进一步对译文进行调整补充,使之通顺,意思完整。省略的内容要补充,特殊句式要调整为正常句式,虚词所体现的语气或句间关系都要在译文中体现出来。如2008年江西高考翻译题:“吾爱之,不吾叛也。使夫往而学焉,夫亦愈知治矣。”该句的翻译难点是省略句式。“不吾叛也”句中省略了主语“他”,“使夫往而学焉”句中省略了“学”的宾语“为政之道”,“夫亦愈知治矣”句中省略了“治”的宾语“之”,翻译时都需补出来。再如2008年天津高考翻译题:“比何难之有焉,特上不以为政而士不以为行故也。”翻译这句的关键就是判断出“何难之有”是宾语前置句,翻译时要调整为正常语序“有何难”。
  遵循这样的步骤,可以降低翻译的难度,避免翻译不准、意思不全等问题。
  ★作者单位:湖北省巴东县神农溪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本文应用常规电生理学技术,研究电刺激大鼠内侧额叶前皮质(medial prefrontal cortex,mPFC)对初级听皮层神经元频率感受野(receptive field,RF)可塑性的调制。电刺激mPFC,137个听皮层
对于受贿罪的法益,学界莫衷一是,究其原因是囿于实定法的范围内去寻找答案. 通过中日德受贿罪法益相关学说的梳理以及跨学科(经济学和社会存在)的帮助表明,对于受贿罪侵害的法
所谓中国安全外交,是指国家以和平的手段为了确保其具有免受各种干扰、侵蚀、威胁和颠覆的状态和能力而开展的各项外交活动。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旋律和国际形势总体稳定
初中语文教学是整个初中教育最重要的部分,语文教师应该努力打造一个高效课堂,让学生学到真知识,提高语文水平,还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喜欢上语文课堂,喜欢上语文的学
最近农行贵州安顺分行派专人到市委、市政府举办的“安顺市财税金融专题培训班”上讲授“间接融资实务”等金融知识,深受学员好评。该行在讲授“间接融资”知识过程中,重点对直
一、对当前小学教育的认识现在社会竞争如此激烈,孩子的自信心,孩子的前途问题是众多家长最看重的焦点问题。“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个话题越来越被人们关注,也就是说今天的教育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完成九年义务教育那么简单的教育了,不要束缚在“应试”教育的阴影之中。使命大了责任和压力也就大了,面对着多个科目还要上其他特色班的处境,很多孩子过早的度过了短暂的童年。所以,如今的孩子很多有了抑郁和自闭,甚至是想到自暴自
为了制备特异性抗人血栓调节蛋白(human thrombomodulin,hTM)的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McAb),利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2000将包含hTM全长cDNA序列的重组表达质粒pThr402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