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母亲上北京

来源 :西部散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ldxies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母亲1930年2月出生于安徽农民家庭,今年八十九岁。她一生勤劳、俭朴、聪明、善良,虽然不识字,但胸怀远大。母亲有一个夙愿——想在有生之年上北京瞻仰毛主席遗容。
  今年暑假,我们大家商量好,由四弟和我以及我妻子三人,挤出时间带着老母亲一起上北京旅游。二弟还专门为母亲买了一辆高档轮椅。2018年8月17日我们一行四人,带着行李,推着轮椅,从济南西站坐G262次高铁前往北京南站。由于母亲高龄,我们特意租了一辆轿车去宾馆住下。吃完午饭,导游带我们参观了“恭王府”。这曾是清朝巨贪“和珅”的家。二百多年来,“恭王府”完好无损。现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区。当年和珅被操家时,在其藏宝楼二楼的隔墙里搜出白银900万辆,黄金2600两折合人民币三千亿元。超过清朝政府十五年财政收入的总和。和珅身为乾隆宠臣,又是皇亲国戚。随着权力的增长,他的私欲日益膨胀。结党营私,聚敛钱财,导致最后身败名裂。母亲听导游解说后,叮嘱我们:“任何时候,都要堂堂正正做人”。在“恭王府”能听到母亲教诲,真是一种幸福!在目前反腐倡廉阶段,“和珅”是一个很好的反面教材。
  18日我们六点起床,天下起了零星小雨,缓解了暑气。七点三十分我们坐旅游社专车环游天安门和人民大会堂一圈,然后,再去排队参观毛主席纪念堂。这时已九点二十分。说来也巧,风吹散了乌云,雨过天晴了。母亲说:“这是托毛主席的福呀”母亲坐着轮椅,四弟推着,在排着长龙似的队伍里缓缓前行。天安门广场人山人海,参观毛主席纪念堂每日十二点前开放,限量不超过八万人。正当母亲担心今天能否如愿以偿时,忽然,两位工作人员过来,招呼四弟推着母亲走特别优惠通道,直达毛主席纪念堂。这时排着长队沿着“之”字形路线行走,去参观毛主席纪念堂的人们,全都向母亲和四弟投来羡慕的目光。我和妻子为四弟和母亲受到这特殊的“优待”而自豪。母亲激动地说:“我一个普通的农村老百姓,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受到莫大的尊重,我做梦都没有想到。这真是人民的天下,新旧社会两重天啊!”在毛主席纪念堂前母亲下了轮椅,接受第二次安检。四弟还特意买了六束鲜白菊花,母亲捧在胸前,缓缓登上一级级台阶,来到毛主席纪念堂北大厅。大厅正中安放着汉白玉毛主席坐像,展现领袖亲切慈祥、栩栩如生的形象。这里是举行纪念仪式的地方。母亲整整衣襟,在毛主席坐像前献上鲜花,并作了三个揖。来到瞻仰厅,毛主席身着灰色中山装,覆盖中国共产党党旗,安卧在晶莹剔透的水晶棺里。母亲向毛主席遗体默哀片刻,眼泪滚了下来。我和妻子、弟弟都热泪盈眶。我们拖着沉重的脚步缓缓地走出了毛主席纪念堂。母亲一边走,一边告诉我们:“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我们今天。”是呀!我们姊妹六人分别出生在五、六、七十年代。那时新中国正处在最贫穷、最落后时期。如今我们都走上了工作岗位,生活自足了,若是在旧社会恐怕都难以生存。这应感谢毛主席呀!这,恰是我们这次带着母亲上北京来了却的心愿。十一点二十分,我们瞻仰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然后在天安门广场合影留念。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我们和母亲来到天安门广场
  四十多年的梦想变成了现实
  面对国旗我们要感谢毛主席,感谢党
  望着天安门城楼我在想
  亲爱的祖国走向繁荣富强
  全国人民幸福安康
  好日子越过越长
  中午一点我们开始游览故宫。故宫内部景点有30多处,处处气势恢宏、金碧辉煌。飞檐翘起,古朴古香。斗拱造型展现出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宫殿建筑,表现出中国古老文明的理念与传承。故宫外,汉白玉雕花栏杆别有一番风味。故宫被称为世界五大宫之首。它的建造凝聚着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下午三点,我们走进了御花园。只见,亭榭假山堆砌,花卉芬芳艳丽。松柏苍翠挺立,池沼荷香飘溢。由此窥见古代君王享受至极。出了后花园,美丽的景山呈现在眼前,清澈的护城河水轻轻流淌。我们坐上游览专车饱览北京城的风光。老胡同文化悠久是许多贵权第宅所在地。如:李阁老胡同、汪家胡同;同时,手艺好的手工业者,买卖公道的商贩,也因居所被人叫熟,慢慢形成了胡同。如:磨刀儿胡同、老王胡同、宋姑娘胡同等等。几乎每条胡同卖冰糖葫芦的、拉黄包车的比比皆是,热闹非凡。具有浓郁的乡土文化气息。下午五点五十分,我们回宾馆休息。晚上我们在四十一层露天餐馆边吃夜宵,边赏北京夜景。极目远望,北京夜晚如灿烂的星空。那比银河还亮的一大片灯光,是故宫、天安门、人民大会堂。灯光如繁星闪烁,那是万家灯火。忽然一颗流星划过,那是我们白天游览的线索。飞机归航,那是星星在巡逻。众星捧月,那是习主席在电视讲座。
  19日,我们六点起床,七点二十旅游专车送我们去居庸关长城游览。到居庸关长城旅游的主要是外国人。这里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是通往塞外的咽喉要道。高峰下临深谷,幽潭傍依天柱。其名胜比比皆是。曾是宋代“杨六郎”镇守的要塞。“八虎撞幽州”所在地。这里还有“穆桂英点将台”。明代即有“居庸八景”之称。居庸关得名,始自秦代,相传秦始皇修长城时,将囚犯、士卒和强征来的民夫徙居于此,取“徙居庸徒”之意。现存关城,始建于明代洪武元年,系徐达、常遇春规划创建。九点的时候我们到达居庸关停车场。不料,天下起了中雨,但仍阻挡不了我们登长城的决心。我们每人都撑开伞,母亲和我还穿好了雨衣,一会儿雨停了,我们开始登居庸关长城。我携着母亲左臂,母亲右手柱着拐杖一步步向上攀登。大多数台阶有30—40公分高,母亲攀到第六号敌楼便气喘吁吁。休息片刻,望长城内外,沟壑清溪萦绕,草木葱翠。母亲神清气爽,要求继续攀登。我和四弟轮换着牵引妈妈。有时,我还要伸手拉拉妻子。好在长城陡峭处,路两侧都有铁扶手,便于游人攀登。约十多分钟,我们上到七号敌楼,母亲决定她停下休息。我和妻子、四弟忙着摄像和抓拍居庸关沿途自然风光。妻子攀到九号敌楼被山中一片片白色的云雾所陶醉,驻足欣赏。我和四弟,攀上十号敌楼。只见,长城两侧:层峦叠嶂,禽鸟飞鸣,我们心旷神怡。游人与禽鸟同乐,而禽鸟却不知游人之乐其乐也!四弟考虑事情周全,他决定返回去陪陪母亲。我出于好奇,打算沿着长城继续攀居庸关顶峰。我鼓足勇气,踏着长城方砖,抓着铁扶手拾级而上。半个多小时,我终于攀上了居庸关顶峰十二号敌楼。这时,手机自动播放优美的乐曲。这是网络公司在为登上顶峰的游客接风。伴随着悠扬的曲子我放眼关外,到处悬崖绝壁,无可托足。紫褐色的群峰,高矮参差。苍松挺拔,古藤缠绕。那扑朔迷离的云雾在山腰中如雪浪滚滚。眺望北京城,就像安置在远处燕山脚下一块美丽的珍宝。返回居庸关第五号敌楼,我们在毛主席题词:“不到长城非好汉”的石刻前,合影留念。并赋小诗一首:
  茫茫九派流中华,
  长城内外本一家。
  各族人民大团结,
  世代永开和谐花。
  域民不以封疆界,
  秦皇此时无妙法。
  “一带一路”开先河,
  治国安邦壮中华。
  十点四十分,我们又坐上白师傅专车前往“颐和园”参观。十一点四十,我们在慈禧太后颐和园故居前合影,然后,导游带我们参观了:颐和园——寿星石——仁寿殿——德和园——永寿斋——乐寿堂——千米长廊——昆明湖等,推着轮椅,走在千米长廊,母亲和我们,欣赏神奇画面,如穿越千年时空,会晤风流人物。母亲笑容满面,赞不绝口。来到昆明湖畔,荷香飘逸。半湖荷花如初春少女,亭亭玉立,荷叶像一个个大圆盘,挨挨挤挤。清风摇曳着荷花,像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在与心上人吐心事。下午两点三十分我们依依不舍离开颐和园,白師傅专车送我们去“天坛”观光。天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五谷丰登”的场所,位于正阳门外东侧。坛域北呈圆形,南为方形,寓意“天圆地方”。母亲说:“天坛建筑很有讲究,一国之主也像家长一样,祈祷家业兴旺,国事兴隆,民众安康”。母亲的话既朴实,又厚道,我们对母亲的敬意油然而生。
  下午五点,我们结束了本次旅游。白师傅送我们到北京南站。一路上,母亲和我妻子对这次旅游赞赏不已。我和弟弟听了心满意足。透过车窗,看到北京城的繁华,市民们安居乐业,想到本次我们带着母亲一行旅游的愉悦,心中想念习主席。只有国泰,才能民安;只有国强,才有民富;只有民富,才有民乐。
  我们期待母亲百岁之年五代同堂重游北京。
  ——选自中国西部散文学会微信公众平台
其他文献
长大后的我,依旧热爱着夏天,依旧无法割舍那说不清道不明的苋菜情缘。每当夏季来临时,我总会买上几把新鲜苋菜,用油锅炒熟以后,将紫红色的汤汁淋在米饭上,那明艳的色泽和美妙的味道一如往昔,让我深深沉沦,如同我对家人的爱和思念,自始至终,从未间断……  ——题记  小时候,炎热的夏天是我最喜欢的季节,不仅因为能吃到可口的雪糕和甜蜜的西瓜,还因为能吃到我心心念念的苋菜。  苋菜在我们这被称为“红米菜”,是一
期刊
车开了三十里,就是樱花园了。  下了车,一行人躲进伞下狭小的世界。天还下着点小雨,薄雾醉醺醺地游走。此时的樱花园朦朦胧胧的,远远望去,樱花树和隆起小山丘羞涩地躲进了雾里,伞儿在嬉戏中耍着游戏。人在路上走,竟觉得仿佛是融入了这一片极美的天地,成了画中的一角儿了!  过了主道,朝东十来米,就是樱花园了。逢着樱花盛开的季节,又赶上极美极美的细雨朦胧的天气赏花,感觉真是太幸运。樱花是南国的宠儿,而南国的气
期刊
我最后一次见到外公的时候,他已经卧床不起了。消瘦的面容里没有了往日的红润,两边面颊上的颧骨越发凸显出来,时光的印记在上面刻画出它的踪迹。  外公看到我进屋,想要拖着沉重的身躯从炕上爬起来,我赶紧走上前去,扶他坐起来,给他拿了枕头,让他靠在炕上靠墙的棉被前。  他再也没有以前那耳聪目明的样子了,看着他这般苍老的模样,我禁不住鼻子一酸,感叹光阴的蹉跎。简单寒暄后,他就叮嘱我,下次从西安回来的时候,一定
期刊
你在他乡还好吗?是否常常像我念你一样的念我?是否也会在清晨一睁眼就记起我,我远方的朋友们?  很想很想,用一枚古老而又精制的邮票寄去我的深情厚意,让虔诚的祝福就温暖你寂寥的心情,让你知道,我在远方,惜君如常!  在每个波澜无惊平淡如水的日子里,思绪总会插上自由的翅膀飞向远方,在沉默的语言里寻找昔日的身影,沉默是金,沉默是伤,沉默是不折不扣风干的记忆,不在沉默中远去,就是在静默中选择念你,不论时光怎
期刊
二十五年前,我和冰玉相遇在苏州大学。  大三那年仲秋,文学社组织迎新文艺沙龙。一位新社员深情朗诵了我的诗歌《相遇在江南》,她的声音、气质、服饰完美地演绎了这首诗的意境,好像这首诗就是为她而作。她就是冰玉——有着月光一样的面容,秀发乌黑发青,眼眸清纯如潭,白皙的颈部饰一枚透白纯净的平安扣,秀美的手腕戴一辐冰种飘花手镯。那一刻,我被她的美慑服,只看一眼便惊艳了我的心弦。从此,这冰清玉洁的女子走进了我的
期刊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像极了——如果,这首诗是为普洱市城区边沿洗马湖东畔山脚的那棵柳树泼墨的话。  那棵柳树,最让我心心念念了。  当二月春风掠过洗马湖东边植被茂密的山梁、吹皱湖面、溜过湖心小岛、跑向城区的那一天,我又见到了它。  深情凝视中,我的思绪随着柳枝极有韵致地款摆,漫进了浩瀚的历史时空……  它的生命源自何时?是明代?是清代?是谁把它洒在
期刊
海南省陵水县城南端的独秀山因状似笔架,唐宋以后,爱耍秃笔的文人墨客便把此山美名为“笔架峰”。其亦以这富有诗意的姿韵静静地守望着山麓下的四面田园,八方村舍。《乾隆陵水县志》因此便把“笔架峰”列为陵水“八景”之首,几个朝代的多任知府、知县与文人墨客,达官名流不约而同地均以“笔峰吐秀”为题,为“笔架峰”赋诗填词,留存后人吟诵。  笔架峰不高,但有仙则名。山峰半腰间有座“三昧寺”。也许是因为仰仗着“三昧寺
期刊
2011年元月2日早上,母亲一个电话把我从酣睡中惊醒。电话那端,从母亲语无伦次的哭腔中我预感到家里一定发生什么急事。  早上起床,父亲打算上厕所的时候,意外摔倒在了床下,人事不省。父亲今年五月将满74岁,身体一直单薄,多年的气管炎纠缠得他经年哮喘。  接完电话,我像皮球一样从床上弹了起来,立马叫醒妻和两个孩子,简单洗漱收拾了一下,一家人便一同往乡下老家赶。  几天前,当地刚下过一场几十年难遇的大雪
期刊
今年夏天华北一带特别热,35度以上的高温竟无间歇地持续一个多月。人们常常被桑拿得透不过气。一遍一遍地冲澡,也赶不走那粘粘闷闷的缠身热魔。明知长时间吹空调对身体不利,却无法关掉它。  电话得知梅妹家的农活已淡,顶暑冒热我赶到淄川区寨里镇的徐家村,我想那里是农村,脱离了钢筋水泥的密封,热神可能会收敛些。到了才知道,农村也照热不误。这天,梅妹早起去地里掰来了黏玉米,回家后立马煮上。待我进门,揭开锅的玉米
期刊
鹤山市址山镇云东村委会,有个村子叫马山村。村前不远处,有一条小河,可见到一座用钢筋混凝土建成的桥横跨在河两岸。桥头近村这边,有一座门楼牌坊,红墙绿瓦的牌坊上可见“马山村”三个红色的大字。牌坊就像一扇守护村子的大门,矗立在桥头的旁边,与蛟龙般横卧在河中间的那座桥相映成趣。  不知道情况的人还以为,这座桥应该建了有很长时间了。其实,这座桥是建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在此之前,这里没有桥。  有人可能会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