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江文化与黄河文化共同构成了华夏文化。长江文化的基本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长江文化,是以长江流域特殊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埋位置优势以及生产力发展水平为基础的具有认同性和归趋性的文化体系。换言之,即长江流域的一切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合。狭义的长江文化,是指文化地理学或历史学意义上的长江流域文化。它远眺河姆渡文化、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和西南、华南地区一些尚待确认定名的新石器时代文化;蕴藉滇黔文化、夜郎文化;容纳巫觋文化、傩文化及闽台文化;包孕近代湖湘文化、海派文化、岭南文化及闽台文化;发展为当代社会主义新文化。
长江文化作为一个时空交织的多层次、多维度的文化复合体,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胸怀大千气象,既扬弃又创造,既丰富又融合,在多元中重构,在重构中繁荣,出现了枝叶扶疏的景象,形成了一些带普遍性、相对稳定的文化特质,即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人水和谐、同舟奋进。
源远流长
源远流长是对长江文化源流和本体特征的集中概括。它的内涵包括依水而生、横跨万里、绵延古今三个层面。
依水而生说的是长江文化的来源及美学形态。水,是天赐之物,与人类文明发展息息相关,不仅泽及人类生命、生产、生活等一切活动,滋润万物却不与万物争奇斗艳,而且,自强不息、一以贯之、具有坚韧不拔的能量。水,充满灵性,富有诗意,静时超然万物,蓄势待发;动则千姿百态,生机勃勃。水,有阴柔之美,心如止水,依物随形,说的就是水的内涵;水,也有力量之美,水滴石穿,波澜壮阔,说的就是水的强大。水,正是以多姿的形态给人类认识世界以巨大的启迪。
水,是联系文化的纽带,也是文化传播的通道。长江文化起源于长江,长江文化与水交融,长江文化自然与水的性情一样。从很早的时候起,长江儿女就以水为伴,浸润着水的品格。长江文化与水融合浑一,留下了许多文化财富,如南京龙江船厂郑和宝船建造遗址、太仓浏河口郑和下西洋出发点遗址,川江古栈道遗址等。秉水之性,长江文化也是绚丽多彩,瑰琦浪漫,如船文化、码头文化、纤夫文化、航标灯文化等。
长江文化一直在航行,从来没有停泊过。长150米的巨幅国画《万里长江图》,包纳了茫茫源头、玉碧金川、巴山蜀水、高峡平湖、极目楚天、浪下三吴、沧海旭日,描绘了长江磅礴的浩荡气势、悠久的历史圣迹和栉比的人文景观。长江航运行业歌曲《长江之歌》、《长江儿女》,优美抒情,大气磅礴,经过历史的验证、时间的洗礼,正传唱在长江上下,正响彻在演播大厅。
横跨万里说的是长江文化的空间特点,这主要是从长江流域的地理跨度而言。长江干流贯穿了青、藏、川、滇、渝、鄂、湘、赣、皖、苏、沪11个省级行政区,支流伸展到了19个省级行政区,流域面积180万平方公里。其长度之长,范围之广,是中国其他河流望尘莫及的。而且,长江流域现有历史文化名城33座,也是其他流域无法比拟的。
长江文化正是在这片土地上播种、耕耘、萌芽、成长的。或者说,长江文化的根系深深地植进了这片古老而又年轻的土地。青藏文化、巴蜀文化、荆楚文化、吴越文化、沪上文化争妍;四川巫山的大溪文化、湖南中部的梅山文化、湖北京山的屈家岭文化、江苏淮安的青莲岗文化、浙江余姚的河姆渡文化、浙江良渚的良渚文化竞美;巴人歌舞、重庆火锅、夔州竹枝、秭归龙舟、锄草锣鼓、秀山花灯斗奇。古今嬗替,舟楫相通。长江文化百花争艳,却又同出一源,这就是长江。
绵延古今说的是长江文化时间上的特点。从自然背景上讲,可追溯约两亿年前的沧海桑田、山水之变,特别是三四千万年前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使水流改为向东的地质史。就文明史而论,长江文明则与黄河文明以及整个中华文明同古。长江文化源远流长,经历了古代、近代和现代各具特点的历史发展时期,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高等灵长类动物——中华曙猿约4500万年前就在这里生活,各个年代的古人类化石在这里广泛分布,远古时期的石器与陶器在这里发明制作等等,都丰富了长江流域文明史的内涵。进入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后,长江文化的丰富灿烂更是直观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从荒远的太古,长江奔流到如今;从颛顼发明桨篙,伏羲乘筏到水上漂;从一叶扁舟,发展到万吨巨轮……这个漫长的历程既有物质文化留存,又有精神文化传承。长江文化的发展是一个延续的过程,至今仍在不断发展,并与中国其他文化一起共同组成了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中华文化。
博大精深
博大精深是对长江文化无远弗届的影响力的概述,它的内涵包括以江为魂、因博而兴、影响深远三个层面。
以江为魂是博大精深的承载主体。长江赋予长江文化以生命。在长江的血管里,流淌着长江儿女的血液;在长江儿女的脉搏里,奔流着长江的浪涛。长江从雪山走来,不畏艰险,百折不回,这种一往无前的集体行动正是长江文化精神敢于创新、敢于探索的“基因”;长江如龙卧伏大地,面向大海,万里留痕,这种始于足下的集体行动正是长江文化精神志存高远、脚踏实地的精髓;长江以磅礴的气势,一日千里,激情澎湃,这种与时俱进的集体行动正是长江文化精神开拓进取、追求卓越的“血型”。
正是这种“基因”, 从古到今,长江繁衍了一代代优秀儿女:战国湖北襄樊籍文学家宋玉、东汉安徽毫州籍医学家华佗、东汉湖南耒阳籍科学家蔡伦、南朝江苏南京籍数学家祖冲之、唐代湖北襄阳籍诗圣杜甫、北宋浙江杭州籍科学家沈括、元代浙江吴兴籍书法家赵孟頫、明代湖北江陵籍政治改革家张居正、清末浙江绍兴籍女革命家秋瑾、现代四川籍文学巨匠巴金等。正是这种“血型”,长江也承载了一些具有人文传奇的重大事件:赤壁之战、夷陵之战、祖逖北伐等。这些人物与事件,丰富了长江文化的意义,也阐发了以江为魂的主题。
因博而兴是博大精深的具体表现。长江慷慨地赐予了长江文化历久恒新的植被,这是长江文化赖以生成与发展的生态环境。这片充满历史厚重感与现实鲜活感的土地,包容了道、儒、佛、法、墨等古文化形态的碰撞,包容了青藏、巴蜀、荆楚、吴越等古地域文化的吸附,包容了工、农、畜牧、商贸等业态文化的交织,包容了中国多民族文化乃至中西文化的相互激荡、融合衍生。所以,长江文化的肺叶总在呼吸新鲜空气,博采众家之长,广纳古今中外之精华,具有了强烈的开放性、吸纳性、多样性。
影响深远是博大精深的一种成果反映。史前干栏式建筑对世界建筑的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七千多年前河姆渡文化的先民选石制器,打扮自己,美化生活,揭开了中国玉文化的序幕;商代编钟旋律穿越三千多年仍回响在现代音乐殿堂;春秋时期楚国人老子的著作《道德经》至今还规范着人们的价值观与行为;战国时代在楚国大地发表的《楚辞》,与《诗经》双峰并峙,成为中国文学源头;秦代丞相李斯将楚人审美情趣和流美飘逸的楚系书风,融入端庄凝重的秦篆,对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具有划时代意义……这些文化形态表明,长江文化不仅光彩夺目,而且在五彩缤纷的中华文化中大放异彩,对中华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更值得大书一笔的是,长江文化或早或晚推动了周边国家文化的发展。说长江文化深远影响,是对历史的尊重。
人水和谐
人水和谐是长江文化发展的理想目标,它的内涵包含上善至美、以通为本、天人合一三个层面。
上善至美是人水和谐的前提和基础。水,一贯谦恭流向低处,却怀有投身大海的远大抱负;水,汇成浩浩荡荡的长江,却不失默默奉献的低调品格。长江文化有一个精神坐标:上善若水,厚德载物。
长江文化以坦荡的胸怀、辽阔的心扉、至善至美的追求,如水泽被万物,承载万物,滋养万物;如大地宽厚包容,包容万物,造福万物。长江文化博大精深、影响深远,正是其厚德载物特征的反映。先秦诸子百家以水论事,以水喻理,以水明志的真知灼见,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老子“与善仁,言善信,动善时”的认识,启发长江儿女崇尚以诚为本,取信于人,宽容大度,惠济百姓。水,涨与落、动与静、清与浊的变化,启发长江儿女创造了许多精神产品,如“金锚奖”、“金帆奖”,喻意其翘楚为“做人如锚,做事如帆”。
长江文化作为一个时空交织的多层次、多维度的文化复合体,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胸怀大千气象,既扬弃又创造,既丰富又融合,在多元中重构,在重构中繁荣,出现了枝叶扶疏的景象,形成了一些带普遍性、相对稳定的文化特质,即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人水和谐、同舟奋进。
源远流长
源远流长是对长江文化源流和本体特征的集中概括。它的内涵包括依水而生、横跨万里、绵延古今三个层面。
依水而生说的是长江文化的来源及美学形态。水,是天赐之物,与人类文明发展息息相关,不仅泽及人类生命、生产、生活等一切活动,滋润万物却不与万物争奇斗艳,而且,自强不息、一以贯之、具有坚韧不拔的能量。水,充满灵性,富有诗意,静时超然万物,蓄势待发;动则千姿百态,生机勃勃。水,有阴柔之美,心如止水,依物随形,说的就是水的内涵;水,也有力量之美,水滴石穿,波澜壮阔,说的就是水的强大。水,正是以多姿的形态给人类认识世界以巨大的启迪。
水,是联系文化的纽带,也是文化传播的通道。长江文化起源于长江,长江文化与水交融,长江文化自然与水的性情一样。从很早的时候起,长江儿女就以水为伴,浸润着水的品格。长江文化与水融合浑一,留下了许多文化财富,如南京龙江船厂郑和宝船建造遗址、太仓浏河口郑和下西洋出发点遗址,川江古栈道遗址等。秉水之性,长江文化也是绚丽多彩,瑰琦浪漫,如船文化、码头文化、纤夫文化、航标灯文化等。
长江文化一直在航行,从来没有停泊过。长150米的巨幅国画《万里长江图》,包纳了茫茫源头、玉碧金川、巴山蜀水、高峡平湖、极目楚天、浪下三吴、沧海旭日,描绘了长江磅礴的浩荡气势、悠久的历史圣迹和栉比的人文景观。长江航运行业歌曲《长江之歌》、《长江儿女》,优美抒情,大气磅礴,经过历史的验证、时间的洗礼,正传唱在长江上下,正响彻在演播大厅。
横跨万里说的是长江文化的空间特点,这主要是从长江流域的地理跨度而言。长江干流贯穿了青、藏、川、滇、渝、鄂、湘、赣、皖、苏、沪11个省级行政区,支流伸展到了19个省级行政区,流域面积180万平方公里。其长度之长,范围之广,是中国其他河流望尘莫及的。而且,长江流域现有历史文化名城33座,也是其他流域无法比拟的。
长江文化正是在这片土地上播种、耕耘、萌芽、成长的。或者说,长江文化的根系深深地植进了这片古老而又年轻的土地。青藏文化、巴蜀文化、荆楚文化、吴越文化、沪上文化争妍;四川巫山的大溪文化、湖南中部的梅山文化、湖北京山的屈家岭文化、江苏淮安的青莲岗文化、浙江余姚的河姆渡文化、浙江良渚的良渚文化竞美;巴人歌舞、重庆火锅、夔州竹枝、秭归龙舟、锄草锣鼓、秀山花灯斗奇。古今嬗替,舟楫相通。长江文化百花争艳,却又同出一源,这就是长江。
绵延古今说的是长江文化时间上的特点。从自然背景上讲,可追溯约两亿年前的沧海桑田、山水之变,特别是三四千万年前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使水流改为向东的地质史。就文明史而论,长江文明则与黄河文明以及整个中华文明同古。长江文化源远流长,经历了古代、近代和现代各具特点的历史发展时期,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高等灵长类动物——中华曙猿约4500万年前就在这里生活,各个年代的古人类化石在这里广泛分布,远古时期的石器与陶器在这里发明制作等等,都丰富了长江流域文明史的内涵。进入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后,长江文化的丰富灿烂更是直观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从荒远的太古,长江奔流到如今;从颛顼发明桨篙,伏羲乘筏到水上漂;从一叶扁舟,发展到万吨巨轮……这个漫长的历程既有物质文化留存,又有精神文化传承。长江文化的发展是一个延续的过程,至今仍在不断发展,并与中国其他文化一起共同组成了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中华文化。
博大精深
博大精深是对长江文化无远弗届的影响力的概述,它的内涵包括以江为魂、因博而兴、影响深远三个层面。
以江为魂是博大精深的承载主体。长江赋予长江文化以生命。在长江的血管里,流淌着长江儿女的血液;在长江儿女的脉搏里,奔流着长江的浪涛。长江从雪山走来,不畏艰险,百折不回,这种一往无前的集体行动正是长江文化精神敢于创新、敢于探索的“基因”;长江如龙卧伏大地,面向大海,万里留痕,这种始于足下的集体行动正是长江文化精神志存高远、脚踏实地的精髓;长江以磅礴的气势,一日千里,激情澎湃,这种与时俱进的集体行动正是长江文化精神开拓进取、追求卓越的“血型”。
正是这种“基因”, 从古到今,长江繁衍了一代代优秀儿女:战国湖北襄樊籍文学家宋玉、东汉安徽毫州籍医学家华佗、东汉湖南耒阳籍科学家蔡伦、南朝江苏南京籍数学家祖冲之、唐代湖北襄阳籍诗圣杜甫、北宋浙江杭州籍科学家沈括、元代浙江吴兴籍书法家赵孟頫、明代湖北江陵籍政治改革家张居正、清末浙江绍兴籍女革命家秋瑾、现代四川籍文学巨匠巴金等。正是这种“血型”,长江也承载了一些具有人文传奇的重大事件:赤壁之战、夷陵之战、祖逖北伐等。这些人物与事件,丰富了长江文化的意义,也阐发了以江为魂的主题。
因博而兴是博大精深的具体表现。长江慷慨地赐予了长江文化历久恒新的植被,这是长江文化赖以生成与发展的生态环境。这片充满历史厚重感与现实鲜活感的土地,包容了道、儒、佛、法、墨等古文化形态的碰撞,包容了青藏、巴蜀、荆楚、吴越等古地域文化的吸附,包容了工、农、畜牧、商贸等业态文化的交织,包容了中国多民族文化乃至中西文化的相互激荡、融合衍生。所以,长江文化的肺叶总在呼吸新鲜空气,博采众家之长,广纳古今中外之精华,具有了强烈的开放性、吸纳性、多样性。
影响深远是博大精深的一种成果反映。史前干栏式建筑对世界建筑的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七千多年前河姆渡文化的先民选石制器,打扮自己,美化生活,揭开了中国玉文化的序幕;商代编钟旋律穿越三千多年仍回响在现代音乐殿堂;春秋时期楚国人老子的著作《道德经》至今还规范着人们的价值观与行为;战国时代在楚国大地发表的《楚辞》,与《诗经》双峰并峙,成为中国文学源头;秦代丞相李斯将楚人审美情趣和流美飘逸的楚系书风,融入端庄凝重的秦篆,对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具有划时代意义……这些文化形态表明,长江文化不仅光彩夺目,而且在五彩缤纷的中华文化中大放异彩,对中华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更值得大书一笔的是,长江文化或早或晚推动了周边国家文化的发展。说长江文化深远影响,是对历史的尊重。
人水和谐
人水和谐是长江文化发展的理想目标,它的内涵包含上善至美、以通为本、天人合一三个层面。
上善至美是人水和谐的前提和基础。水,一贯谦恭流向低处,却怀有投身大海的远大抱负;水,汇成浩浩荡荡的长江,却不失默默奉献的低调品格。长江文化有一个精神坐标:上善若水,厚德载物。
长江文化以坦荡的胸怀、辽阔的心扉、至善至美的追求,如水泽被万物,承载万物,滋养万物;如大地宽厚包容,包容万物,造福万物。长江文化博大精深、影响深远,正是其厚德载物特征的反映。先秦诸子百家以水论事,以水喻理,以水明志的真知灼见,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老子“与善仁,言善信,动善时”的认识,启发长江儿女崇尚以诚为本,取信于人,宽容大度,惠济百姓。水,涨与落、动与静、清与浊的变化,启发长江儿女创造了许多精神产品,如“金锚奖”、“金帆奖”,喻意其翘楚为“做人如锚,做事如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