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存在着管理方式传统、德育措施不佳、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等问题,管理理念滞后、管理缺乏引导、教育方法单一等是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学校通过践行“以学生为本”、提升学生素质、完善管理体系等方式,学生管理工作质量稳步提升,学生满意度逐年提高。
[关键词]高职学生;科学管理;创新思考
[中图分类号] G4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8-4649(2021)01-0028-04
Abstract:In the management of student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Problems such as traditional management methods, poor moral education measures, and insufficient learning motivation of students are common existence. Lagging management concept, lack of management guidance and single education methods are the main reasons for these problems. By practicing "student-oriented", improving student quality, and perfecting the management system, the school promotes the steady improvement of the quality of student management and student satisfaction year by year.
Key words: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Scientific management; Innovative thinking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如何办好高等职业教育,如何培养优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是高职院校和高职教育工作者面临的课题。学生管理工作在学校各项教育管理中占据突出地位,对学校的安全稳定发展和学生的成长成才成人起着非常重要的支撑和保障作用。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和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对学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势在必行。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实现科学化的瓶颈
管理方式传统,教育效能不高
大学生教育管理的传统模式,过于强调教育工作者的主导作用,主要是自上而下实施管理,师生的互动性缺乏,忽视了学生的潜能,学生的主动性得不到发挥。教育供给与学生个体需求、社会需求有效匹配度不够,教育效能不高。
(二)学习动力不足,团队意识较差
高职学生思维活跃,动手能力较强,但理论文化基础比较薄弱,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学业计划,职业发展规划模糊;自主学习能力较弱;独立生活能力有待加强,良好生活习惯尚未养成;部分学生兴趣特长比较单一,自信心不足,团队合作意识较差。
(三)德育措施不佳,素质尚未养成
一是信仰意识淡薄,部分学生理想信念缺失;二是公德意识淡薄,集体主义弱化,学生过分追求个性、强调自由和独特,忽視集体、规则和纪律;三是功利主义思想抬头,过度推崇实用主义,更加注重眼前利益和现实目标;四是享乐主义滋生,超前消费比较流行。
(四)师生互动过少,情感距离明显
教师更多关注课堂教学质量,与学生课下沟通交流少,师生关系疏远。辅导员管理多个班级,繁杂事务较多,与学生深入交流谈心未实现常态化。其他管理服务人员与学生之间交流、互动更少。
(五)管理层级复杂,信息交流不畅
学生管理与服务管理层级多,涉及部门广,协调难度大。实际工作中信息来源单一,信息反馈缓慢,学生需求得不到及时回应和合理解决,学生对学校管理与服务满意度不高。
二、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反思
管理理念滞后,创新意识体现不足
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多沿袭传统方式,重管理,轻服务;重说教,轻互动;重事务,轻创新。不论是制定规章制度,还是建立流程、开展具体活动,没有时时刻刻做到“一切为了学生”,弱化了学生的主体性,没有真正实现以学生为本,容易造成教育管理主客体之间的矛盾。学生管理工作者忙于日常事务性工作,对学生管理工作规律及学生成长规律缺乏深入思考和系统研究,对学生管理的前沿理论学习关注不够,创新意识体现不足。
(二)管理缺乏引导,养成教育明显欠缺
高职学生正处于人格塑造和行为养成的关键期,教育和管理是高职院校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等院校服务育人工作的重要内容。实践中,高职院校建立了以党团建设、班级建设、院系学生组织管理等为主的管理体系,但教育与管理有机结合效果不佳,在一定程度上更加侧重于管理,而忽视了教育引导。在实际工作中没有及时给予学生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心理上的正确引导,习惯养成被忽视。
(三)教育方法单一,思政作用不够充分
高职阶段是学生价值观形成和心智成长的关键期,思想政治教育尤为重要。现实中,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够鲜活,亲和力不足,缺乏深入研究学生特点的针对性内容,课堂教学方式单一,无法与学生产生共鸣,学生接受程度受到影响。心理健康教育不到位,专业课程重知识传授而忽视价值观引领,学生知识学习与思想成长有所脱节。
(四)职教特色薄弱,管理水平亟待提升 教师和辅导员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的主体,师生关系影响学生教育管理的效果。对教师而言,受到普通高等教育模式影响,高职教师职业教育理念和素养还需要提高,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被动灌输多于引导参与。辅导员队伍趋于年轻化,工作经验相对不足,外出培训学习机会有限,业务能力需要提高。
(五)信息沟通受阻,服务机制创新不够
学生管理工作者没有针对学生特点和个体差异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分析研究,没有从学生客观实际出发,无法及时准确获得学生需求及具体信息,想当然地为学生提供服务供给。学生反映主要依赖于辅导员,个体诉求渠道单一,信息沟通容易受阻,学生管理服务机制创新不够。在高职百万扩招政策背景下,高职教育具有了更典型的“草根教育”特点和更广阔的“普及教育”涵义,学生管理工作者没有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改革学生管理工作。
三、高职院校学生科学管理的创新路径
旗帜鲜明,践行“以学生为本”
近年来,陕西工商职业学院全体教职工已形成共识,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强调学生在学校的主体地位,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始终以实现学生合理利益最大化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例如,迎新期间学校在西安市主要站点设立服务区、安排车辆接送;对困难学生设立了形式多样的奖助学金和补贴;进入毕业季安排相应的教师与学生结对帮扶,确保学生顺利就业,高质量就业。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学校统筹疫情防控和教育教学,启用钉钉软件,优化、简化各种流程,让“数据多跑路,学生少跑路”;全面启动在线教学,让学生足不出户就可以接受优质教育,保证教学质量;为解决学生特殊时期的困难,学校设立网络学习流量补贴、临时价格补贴等,缓解学生燃眉之急。近三年学生满意度测评结果显示,学生获得感和幸福感逐年提升。
(二)多点发力,提升学生素质
针对学生文化理论基础薄弱,学校调整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理论课教学按照“必须、够用”原则开设,同时大幅增加专业理实一体化课程,开展学生职业技能竞赛,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和技能水平。为引导学生多元发展,充分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学校制定《陕西工商职业学院学生综合素质积分奖励办法》,覆盖全体学生,指标体系涵盖学生学习成绩、思想品德、行为准则、身心素质、职业技能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激发了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主动性,全面提升了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及综合素质。学校加大勤工俭学工作力度,每月提供300余个助学岗位,帮助贫困学生自立自强,顺利完成学业。充分发挥“诊改”机制,指导学生科学制定个人发展规划,即时记录与存贮学生的学习、生活、行为相关数据,及时反馈、预警、修订、提高。为贯彻“三全育人”理念,加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学校出台了《陕西工商職业学院星级宿舍评比办法》等相关制度文件,校院两级齐抓共管,狠抓星级宿舍创建工作。通过星级宿舍创建活动,学生的卫生习惯、独立生活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宿舍集体荣誉感等明显提升。学校成立艺术中心和校、院两级学生社团,设立第二课堂,以俱乐部形式开设体育课,运用“乐跑”软件监测、激励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极大丰富了学生文化生活,扩展了学生兴趣爱好,明显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
(三)特色引领,完善管理体系
学校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牢牢把握“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学生人才培养全过程,全面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学校领导坚持带头为新生讲授“开学第一课”,为其他年级学生讲授思政课、形势与政策、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校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组建强有力的专职思政教师队伍,设立专项工作经费,加强思政课程教学研究和实践。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加大培训力度,提升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力求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深入挖掘提炼各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政要素和德育功能,促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加大心理咨询教师团队建设,积极搭建“校-院-班级-宿舍”四级心理预警防控体系,扩建心理咨询室,丰富心理健康教育渠道和方式。
(四)强化队伍,提升管理艺术
学校大力加强教师和辅导员队伍建设。对教师进行职业教育理念和技能培养,设立专项资金,选派教师进行职业教育教师能力提升培训,要求教师利用寒暑假期进行企业顶岗实践,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类业务技能大赛,稳步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整体提升辅导员队伍素质,每年选派辅导员参加高质量培训,并设立“辅导员工作室”,稳步提升辅导员专业水平。各项措施促进相关人员更新观念,提高业务水平,创新工作方法,大幅度提高教育管理工作质量。
(五)聚焦网络,实施服务创新
学校通过校园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及钉钉、QQ、微信等多种渠道,实现了校级领导、中层干部及一线人员与学生的及时有效沟通。各级学生管理者主动加入班级的网络群,“走”到学生中间,进行“面对面”交流,了解学生的真正想法、各类需求感受等。为加快解决进度,消除部门间壁垒,形成合力,学校将相关领导与部门人员组成问题解决联动小组,快速精准解决问题后进行“销号”。总结成熟的做法,迅速形成制度,将事务性工作人性化、规范化、流程化、精准化。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学校整体效能得到提升,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得以解决,学生满意度明显提高。此做法被人民网、《陕西日报》等多家媒体宣传报道。
参考文献:
[1]贾劲松.加强“0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 [J]. 高校论坛 ,2018:(34).
[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 第一卷 )[M]. 北京: 外文出版社 ,2018:172.
[3]刘一虹.互联网 + 时代创新高校教育管理的思考 [J]. 知识经济,2017(05).
[4]李明,余靖.互联网+ 时代下“95 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与方法创新[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7(2).
[责任编辑 王爱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