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市黑名单(之三)

来源 :收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nbuxiaxin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铜器:
  青铜器一般指先秦至两汉时期所铸造的青铜礼器。上世纪私人藏家不多,自清末至民国多为大家世族所专享,解放后又出于种种原因,由其后人将藏品捐献国家所有,后《文物法》又规定一切地下文物均为国有。青铜器多为引人瞩目的重器,私人收藏风险巨大,故问津者日稀,虽然价值很高,但并未形成市场,而地下交易始终未绝。
  
  上世纪至本世纪之交,随着海外青铜器的拍卖热及价格不断攀升,国内拍卖行也逐渐将有限的青铜器推向市场,而一些有实力的藏家也开始把目光投向青铜器。这批藏家大多都有一定的社会背景,其收购方式一般是黑市交易或半公开方式,其成交量在古玩业中的比例不算很大,但是由于价值高昂,其单件价格均在5位至6位数,所以涉及金额很大。笔者所知仅西北地区一些城市,有人购藏之件数在十数件以至更多。这些藏家有的颇具辨伪经验,但也有一些人出于经济利益的驱动或爱好所使,自己并无很大把握,却重资购进。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又不敢把文物部门的有关专家请来辨鉴,所以吃了解“药”又不自知,将一堆新仿的赝品藏在家中等待“增值”,一旦真相大白,其惨状可知。然而有些人自己吃了亏不甘心,又将赝品转让他人,像过去的“击鼓传花”游戏一样,落到谁手,谁自认倒霉。
  须知目前青铜器造假水平已相当高超,笔者曾闻听有关内幕,令人触目惊心,专家对之亦无能为力。前几年某海关文物专家曾将高仿当作真品闹出笑话,近又听闻市场上有人扬言:“我们的产品已打进故宫博物院了,今后要打进去更多的东西。”什么“失蜡法”、“翻砂法”,电脑仿真,防不胜防。
  笔者出身收藏世家,见过的商周青铜器为数不少,现在也被弄得眼光缭乱,但凭幼时的耳濡目染,现今市场的走马观花,也多少有些体会,需要告诉喜集青铜器的朋友:
  一、最好不要轻易介入此行,这是一个忠诚的劝告。因为在所有古董项目中,青铜器是风险最大的,不仅是投资额巨大蕴藏的风险,还有和文物法令打擦边球的风险,以及黑社会纠葛等。
  再者,古董行似乎有一条潜在的认识:青铜器器型巨大森严,造型狞厉,多出于两三千年之帝王公侯墓室,为社稷重器,与帝王祭拜、占卜等活动有关,本身所附带的信息,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阴气”太重,而一般现代人阳气本身就弱,从阴阳平衡的观点看,似乎不适宜个人收藏。当然这仅是一种说法,姑妄听之。
  二、根据笔者的粗浅体会,鉴别青铜器的要素,一般尺寸要对,再结合手感、份量、纹饰、锈色包浆,还要闻气味。现今很多复仿青铜器,往往尺寸与原物不符;还有的随意臆造,追求造型古怪;有的纹饰与时代、地域特点不符;有的虽仿照原物,但纹饰粗糙模糊,多为翻砂时对模型清理不够或原物磨损过重所致。现今新赝品仿生坑居多,虽锈色翠绿重重,但五层次感,且锈色浮泛;有的把老器物锈块揭下贴在新器上,虽显老旧但与整个器物锈色不协调。青铜器绿、蓝色锈较易制作,红锈较难,但对有高仿条件者已不成问题。而文物鉴定界一直认为水银古沁色是造假者难以攻克的。所谓水银古就是器物表面有—层青色反光包浆,很像水银的颜色,好多鉴定者发现水银古沁色就定为真品,但据说现在此种沁色的仿造技术,已被高仿者掌握,收藏必需留心。另外,新老器物在重量和手感上都有明显区别,老器物经数千年的风雨剥蚀,分子自然衰减,重量轻,用手触摸,有润泽惑、流畅感,而新器物相反。鉴定青铜器还要闻气味,真器有泥土气息,还有一种特殊的陈年老铜气味(古董行称之为“香”味,不甚准确),而新器物大部分有一种刺鼻酸呛味道。还要检查器壁的薄厚,往往也可看出不同的工艺水平。
  附:铜镜
  铜镜本属于青铜器范畴,但因器型小,存世量大,在上世纪往往不被重视,一般在青铜制品中被列入另册。
  过去,铜镜存世较多的有战国、秦、汉、唐代的制品。由于存世量大,价值反倒不如中档古钱。上世纪40年代有人用一枚中档钱币换了两枚汉镜,被古董行讥笑为“棒锤”。
  但时至今日,铜镜和瓦当一样,在市场上身价倍增。品相较好、尺寸较大的汉唐铜镜已价值过万。真是此一时彼一时也。
  随着市场价值的增加,铜镜造假者越来越多,汉、唐假镜当前已充斥市场。
  假铜镜的识别要领与青铜器相同,战国、秦、汉及唐镜赝品制作精美,唯锈色包浆易露马脚,收藏者需注意识别。而近年来市场上又出现了宋金时期的钱币铜镜赝品,如“泰和重宝”镜,制作较粗劣。
  
  ●印章:
  印章为较古老的传统收藏项目,但过去收藏印章者群体不大,多为书法、篆刻爱好者和古文字学者。篆刻家自明清以来即有“师宗秦汉”的说法,特别是汉印,几乎是后代篆刻家结字章法布局的楷模,可以说正宗学习篆刻没有不琢磨与研究汉印的。
  
  但近年来由于古董收藏热的兴起,收藏印章的人也骤然增多,秦汉时期的铜印、封泥过去常在市场上见到,价格不高,玉印价较高,但亦可时而见到,现在却因收藏者众多而逐渐绝迹。由于汉印价高,一方普通汉印价格已攀升至数千元,玉印更不用说,于是赝品便由少而多,以至充斥市场。
  笔者所见到的假汉印,多为新翻铸者,有的文字漫漶不清,断笔少划者常见。赝品一般分为生坑和传世两种品相,前者绿锈生硬,后者多为黑漆古色,亦见有镏金者,其文字稍显拙劣,锈色无层次,多为“大将军”、“大司马”、“丞相之印”等,要价不算高,镏金者昂贵。
  近年又见有南宋及元明地方官钢印,形制较大,篆法多为九叠篆,但锈色浮泛,文字有断笔,藏者需留心。
  笔者前年买了一方绿锈生坑小铜印,回来用印泥盖出,竟是“唐伯虎之印”,真是可笑到荒唐的地步了。
  还有人收藏到全新品相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政府”之类的印章,铜质湛黄光亮,市场已见多枚。
  封泥为秦汉时期印章的前身,陕西出土量一直很大,近年被人收藏,数量渐少,赝品亦多在市场上出现。
  汉代玉印较为少见,近年发现有将原文磨掉改刻者。
  附:印石
  印石本为篆刻治印的材料,也属于印章范围。印石中珍贵者有田黄、鸡血及寿山石中之白芙蓉等。近年因价格高昂,赝品极多,其中鸡血石为人工添色,冻石由高温合成,乍看琳琅满目,细看无纹理,无天然瑕疵,亮光闪闪,无温润感。
  
  ●玉:
  玉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占有特殊的地位,玉文化历史非常久远,早在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良渚文化”遗址中就有经过加工的玉器出现,这在世界历史上是非常独特的。
  中国古代的士大夫阶层给玉以崇高的地位,“玉有八德”、“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可以说玉不仅是镇邪去殃之物,而且是人们节操 的象征。
  我国玉的种类很多,包括和田玉、岫玉、独山玉、蓝田玉、南阳玉等等,但传统意义上的玉,则专指和田玉一种。和田玉又分为白玉、青玉、青白玉、碧玉、黄玉等,以白玉为最贵,白玉中又以“羊脂白”为佳。现今和田玉在市场上越来越少,白玉更少,羊脂白玉已基本上见不到了。
  随着爱玉者的增多,玉价也越来越高,十年前一块青白玉牌,二三百元,现在已涨至三四千元,至于白玉质料的价早已过万了。
  和田玉分为山料和仔料,现在产地已越来越难采集,于是赝品蜂拥而起。现今市场上的赝品,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俄玉:
  产于俄罗斯、巴基斯坦,与天山山脉相连之处。俄玉与和田玉色泽、质感非常接近,前几年刚刚面世,很多行家为之走眼,常常高价买进。俄玉色多偏白、美观,与和田白玉极易混淆,但后来人们发现,此种玉石白中缺乏层次变化,色调单一,尤其是没有和田玉那种温润的感觉,手感较生涩,这是它与和田玉最根本的区别。
  
  二、青海玉:
  性能不详,见有关资料,知其价格较俄玉偏低,质感较为干涩,色偏白。
  
  三、合成玉:
  传统观念中,认为所谓假玉指以次充好,以岫玉或其他玉充和田玉,未闻以人工合成者。和田玉硬度很高,质地纯净,手感温润,要想人工合成达到惟妙惟肖,恐怕不可能。前几年听说有人工合成玉的传闻,还是半信半疑,一位玩玉很内行的朋友,听说后一直摇头,认为不可能。但是,笔者终在另一朋友处见到了合成的“和田玉”,雕工较粗,而质地与和田玉酷似,颜色也几乎无区别。经验稍差的人很容易与真玉混淆,而加工精一点的,连行家也能被蒙骗。
  
  但是,假的总是假的。合成玉在40倍以上放大镜下,终会显露原形。一位老玩家总结出和田玉最主要的特征是:在高倍放大镜下,可以看到其表皮上分布有很小的凹陷,类似桔子皮的组织,称之为“桔皮坑”,这是任何仿品难以做到的。另外,在强光下透视仿品,无瑕疵,缺乏肌理感,有人为勉强加上皮壳或激光上色者,但总显得很不自然,这是必需加以留意的。
  
  ●碑帖:
  碑帖是传统收藏大项之一,是我国传统书法文化的重要载体,是至今学习书法的临范依据,收藏价值一直很高。从唐太宗与《兰亭序》的故事一直到近代于右任收藏北魏墓志的良苦用心,都足以说明此点。近年京沪常有碑帖拍卖专场,价格日益飚升,因而碑帖的赝品也日渐增多。因汉唐名碑遗失者不少,而保存在博物馆的名碑,因长年椎拓多已失去原貌,为不再遭损均已封闭式保护,不许拓印,故原拓越来越少。造假者以拓片临摹翻刻勒石或刻于木板上又拓成拓片,以冒充原拓高价牟利。秦汉至唐代碑石拓片愈早愈珍贵,宋拓已成凤毛麟角,明拓亦极珍贵,清早期拓本亦被视为善本,因为愈早的拓愈能保持原貌。有友人在西安碑林门外买到拓片,甚为欣喜以为获宝,经展卷视之,都是后制木板所拓。
  辨别碑帖的真赝,要有扎实的书法功底,要了解古代著名书家的艺术风格与独特个性,篆、隶、魏碑、楷、行、草等书体的书写规律,不但要知其概貌,还要深入到神髓。如图所示东汉《曹全碑》原拓,笔划流畅秀美,而又不失古朴,笔锋波磔清晰,而翻刻的《曹全碑》虽然看起来工整,颇有些形似,但“讳”字第二、三笔,“ ”、“字”第三笔均已变形,神气丧失,不可不细辨也。翻刻颜真卿《颜君庙碑》虽貌似原碑,但行气已遭破坏,有些笔划明显有人为雕饰气息,虽有一定参考价值,但与原拓不可同日而语。至于本版翻刻的岳飞书《出师表》、黄庭坚的条幅,郑板桥、俞樾的条幅均已尽失元气,不为行家所理睬也。
其他文献
贵刊2005年第12期刊载叶柏光先生大作《行草书宣和通宝小平钱浅议》,笔者观看照片上的币文,颇有疑议。叶先生说“宣和通宝”是宋徽宗行草瘦金体,读者都能看出来,除了“和”字之外,其他三字皆不是瘦金体,虽然“和”字略有瘦金体的字形,但也不似宋徽宗的瘦金韵味。那个“宣”字的“曰”部臃肿宽胖,哪有瘦金体的“体形”?这个“宣”字令人很不舒服。“和”字的每五笔向左收笔,与汉字的笔划走势相逆,看一看宋徽宗书写的
期刊
《收藏界》2005年5月藏界争鸣栏目发表了《长沙窑大官款碗》一文,八月份张天琚先生提出《长沙窑大官款是真品吗》的质疑,认为该碗是赝品,十月份冷香居主人以《大官款碗辨疑》作答,称根据省级文物部门专家认定及个人辨识,肯定该碗是长沙窑釉上彩。同时,栏目责编耕生鼓励藏友们参加讨论,为此,我不揣浅陋,借贵刊提供的平台,谈点个人意见,与冷香居主人商榷并求教于诸位方家。  笔者认为,此“大官”款碗并非出自长沙窑
期刊
西班牙位于欧洲西南部的伊比利亚半岛,面积约50.59万平方公里,占半岛面积的五分之四,首都马德里。居民大都信奉天主教,官方语言是西班牙语。为欧洲第三大国。  1492年,西班牙建立统一的封建王朝,逐步变为海上强国。随着哥伦布(1451-1506年)发现“新大陆”,给西班牙带来大片殖民地,如古巴、墨西哥、危地马拉、秘鲁、智利、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巴拉马、巴拉圭等十多个殖民地。这些殖民地国家盛产白银,
期刊
  
期刊
国际艺术基金会关注中国艺术品市场    本刊讯:2006年4月18日上午,国际著名的“Lilja艺术基金会”主席TorstenLilja先生与HelenaNybacka女士一行,在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信息部负责人姚志华女士的陪同下,前往北京古玩城书画艺术世界“合雅收藏馆”采访了由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推荐的中国当代艺术经济领域的三位知名机构负责人。  TorstenLilja先生与HelenaN
期刊
什么是黑漆古?泉友问我。  黑漆古是指古钱币表层的包浆,其概念有关专著称:流传于世,未经入土,钱表面颜色一般呈黑褐色,有光泽,或称传世古。    实际上黑漆古与传世古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黑漆古与水银古钱产生的原因相类似,都是青铜铸币在特定环境条件下形成的紧贴于钱体、极薄的一层包浆。水银古包浆外覆盖有厚薄不一的红绿锈,用力作用下,红绿锈可成片脱落露出水银古。黑漆古包浆之上一般没有铜锈覆盖,有钙土凝结,
期刊
上世纪90年代初,我从废品公司的废铜中,拣回一批明代铜钱,在清洗过程中,发现一枚十分耀眼的“万历通宝”平钱。它通体墨绿,像一块温润的碧玉,丝毫没有青铜币那样的红斑绿锈,边缘残破的地方还裸露出白色的质地。我对此币的材质产生了怀疑,于是便请人用光谱仪进行了测试,原来这是一枚含锌量高达99%的锌质币。它直径25.3毫米,穿径5.2毫米,重4.85克,制作精整,看不到翻砂铸造的痕迹,也找不到刀工雕刻的痕迹
期刊
奥运火炬手签名长卷拍出38万  1月10日,一场别开生面的拍卖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山社会各界捐赠的11件宝物在会上全部成交,拍卖总价高达175.4万元,全都捐赠给慈善事业。11件拍品中,成交价最高的是一件体育收藏品——奥运火炬手签名长卷,拍出了38万元的价格。(《光明日报》)    劫来“大唐皇帝诏书”为赝品  法庭宣判的瞬间,两名抢劫杀人的罪犯如梦方醒,费尽心思抢来的号称价值千万的唐代皇帝诏书竟
期刊
策划:本刊视点栏目组 选题·统筹:董凡 宽和 执行:董凡    “丑闻”不断,署名“黄胄”的画作究竟有几多真品?    去年夏天,在一座宽敞考究的展馆里,面对印刷精美的收藏画册、“如假赔十”的承诺、印有三个红章子的收藏证书,西安李先生深信不疑地解囊,花15000元买下了我国著名艺术家黄胄的两幅“真迹”,但经鉴定这两幅作品却被正式鉴定为赝品,李先生异常气愤:“知道画是假的以后,我看见它们就像吃了苍蝇
期刊
古代青铜镜一直为世人所喜爱和珍藏,因它不仅光面能照出影像,而且背面的纹饰更具艺术感染力。特别是唐代的海马瑞兽葡萄纹镜上的纹饰图案更为奇特,被许多中外专家学者称之为“多谜之镜”。  本文介绍的唐代海马瑞兽葡萄纹镜系前些年安徽望江县境内一座唐代墓葬出土的。该镜直径18厘米,厚1.2厘米。圆形,青铜质地,外缘凸起,镜面微鼓,洁净,黑漆古,光亮耀跟,熠熠如新。镜背中心为兽钮,镜背以凸弦纹分隔内外区,内区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