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草书“宣和通宝”是可疑品

来源 :收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guojing5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贵刊2005年第12期刊载叶柏光先生大作《行草书宣和通宝小平钱浅议》,笔者观看照片上的币文,颇有疑议。叶先生说“宣和通宝”是宋徽宗行草瘦金体,读者都能看出来,除了“和”字之外,其他三字皆不是瘦金体,虽然“和”字略有瘦金体的字形,但也不似宋徽宗的瘦金韵味。那个“宣”字的“曰”部臃肿宽胖,哪有瘦金体的“体形”?这个“宣”字令人很不舒服。“和”字的每五笔向左收笔,与汉字的笔划走势相逆,看一看宋徽宗书写的“宣和通宝”小平铁钱没有这样写“和”字的。“通宝”二字的行书体在早于徽宗朝的元丰、元祐、元符年间的铸币上就已出现了,与“元祜通宝”的书体完全相同。收集钱币的同志大多数能看出来,这枚钱币的币文书体不是瘦金体。
  叶先生没说此钱的详细来历,关于稀见币,应十分注重其来历,不然,对考证、判断钱币的真伪带来周折,尤其前所未闻的钱币更应探明身份来历。只看照片,笔者不敢妄断,总感觉这枚钱币与“元祜通宝”似乎有些关系。央视“鉴宝”栏目虽然展示了一枚行草书“宣和通宝”钱,但亦不能证明是前所未闻的孤品,“鉴宝”栏目虽有专业性,但也掺杂了娱乐性。
  (责编:丁丑)
其他文献
(二)生活用瓷。中都城及皇陵遗址的明初生活用瓷遗存也十分丰富。中都城钟楼遗址附近,是明初瓷器较为集中的地区,在这里发现了大批的明初卵白釉瓷器和青花瓷器残片。这些瓷片底足多呈斜削状浅圈足,中间有的出现乳突,露胎处多见火石红,少量器内印花。也有不少在盘碗内心以青花草书一“福”或“寿”字,外壁绘青花缠枝,具有鲜明的洪武瓷器特征(图13、14)。这些景德镇窑瓷器与一般的生活用瓷区别很大,虽然胎釉、工艺皆属
期刊
白地黑花瓷是北方最大的一个民窑体系,集中分布在河南、河北、山西三省,而以河南窑口最多,创烧最早,烧造时间最长,它们的早期历史可以追溯到隋唐时期,到了宋代已很盛行。尤其禹州扒村窑,新密窑沟窑,焦作当阳峪窑等窑口,不仅采用了其它窑的一些传统瓷艺,更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专长。如白釉划花,剔花、珍珠地划花、刻花、白釉剔花填彩,白釉红绿彩和低温铅釉三彩器等,可谓产品丰富,种类齐全。扒村窑烧制的宽沿白釉绘黑花人物
期刊
“吉林厂平”银币,正面中央铸篆书“光绪十年吉林机器局监制”,两侧各铸一龙纹图案,上端铸一圆形“寿”字,此字与二龙相联,构成双龙戏珠图案;币背面分别铸满、汉纪值文字。按币值可分为一两、七钱、半两、三钱、一钱五等。按正面两侧龙身有无毛刺,又可分为“光龙”和“毛龙”两大版别。其中,“光龙”版五等币值俱全,“毛龙”版只见一两、半两、三钱三等。另外,一钱币,又按纪值数字书体不同,分为大写版“壹”和古体版“弌
期刊
陶瓷枕是我国古代夏令避暑的寝卧佳品,又是雅俗共赏的工艺品。它以独特的造型,丰富多彩的装饰题材和多种多样的装饰技法而独具艺术特色,在陶瓷史上占有一定地位。陶瓷枕始于隋,盛于宋、金,历代相承不衰,尤其在民间颇为普及,亦最能反映当时的社会习俗和生活情趣。由于时代不同,窑口不同,以及人们思想意识和社会风尚的变化,其造型、纹饰、装饰技法亦不同,形成了不同的风格。本馆藏有一批唐至元代的陶瓷枕,不乏精美之作,经
期刊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各位来宾:上午好!  今天,中国文化界、艺术界、音乐界、收藏界的顶级人物聚集在庄严的人民大会堂,是为了一首歌,一首叫作《国宝》的歌曲。由《收藏界》杂志社和中国民间国宝专家评审委员会发起的征集《国宝》歌曲活动,今天正式拉开了帷幕。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来到这里,衷心地欢迎大家光临。  悠悠华夏,浩瀚古国,产生了多少灿烂的历史文化。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古国之一,上下五千年,勤劳智慧
期刊
受日本爱知县陶瓷资料馆之邀,3月中下旬间,参加了在爱知县召开的以“中国古代建筑·人·动物”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期间,详细观摩了为该会召开而举办的“中国陶质建筑·人·动物”等的展览,颇有感触。《庄子·天地》中有“视乎冥冥!听乎无声。冥冥之中,独见晓焉;无声之中,独闻和焉。故深之又深而能物焉,神之又神而能精焉”。展览办得较有特点,思路不错。展出的大多为私人藏品,以前并不曾为公众知晓。看完展览首先想到的
期刊
  
期刊
明万历款青花花篮纹觚,现藏湖北省文物总店。  此觚属景德镇窑制品。其造型高大,敦实古拙,线条圆浑柔和。整体造型由上中下三部分组成,上部盘口唇边、束颈,中部球腹,下部筒形至下渐广。足际露胎向斜削且微显窑红,平底无釉。颈中部及肩部各饰凸弦纹一周。通高83.3厘米,口径24.8厘米,腹径25.5厘米,底径26厘米(见图)。这类尺寸较大器物俗称“五百件”。此觚胎质坚致、缜密,瓷化程度较高,胎体厚重。器内可
期刊
“洪武天下太平”钱,背穿上下为“圣旨”;左右为“日月明,午人存”6字。直径2.7厘米,穿径0.8厘米,重9克左右。  此钱采用明太祖年号,而形制怪异,与历代官铸钱币截然不同,而其钱文繁多,书写较为随意,且存世量极少,可以肯定不属于行用流通货币。    不是流通货币,是否为厌胜或吉语钱?非也。虽然面文上有“天下太平”四字类似吉语,但“圣旨”、“午人存”、“日月明”等,文字晦涩,含义诡秘不明,只能令人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