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产权制度改革、多种经济成分的并存,会计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这对会计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更高的要求。维护财经秩序,遵守会计职业道德,提高会计工作质量,是当前会计工作的一个新的课题。
关键词: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一、前言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会计信息越来越被广大决策者、投资者、债权人、企业管理者等会计信息使用者所重视,它成为政府部门进行宏观决策的重要依据。与此同时,会计造假、会计信息失真等现象也越来越严重,已经成为会计领域的突出问题,国内有“琼民源”、“银广夏”等,国外有“安然”“阳光”等,其造假金额之大,令人咋舌;作假手段也五花八门,从会计确认、计量到会计报表编制,都存在不规范、不合理甚至不合法的行为,对市场经济秩序和企业规范管理构成了严重威胁,损害了社会和公众利益,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二、会计道德的现状
1.职业道德观念淡薄
主要表现在: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会计人员在国家、社会利益与单位利益发生冲突时,不能够坚持自身立场与原则,甚至为违法违纪活,动出谋划策,直接参与伪造、编造虚假会计凭证,造成会计失真。
2.追求私利,监守自盗
一些会计人员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膨胀,丧失了最起码的法制观念,会计职业道德沦丧,故意伪造变造、毁损会计资料,利用职务之便贪污、挪用公款,以身试法,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3.违背准则,弄虚作假
企业所有者和经营管理者有可能为提高自身利益而对注册会计师的工作进行不同程度的干涉,通常会以各种利益作为诱惑,在利益的诱导下一些注册会计师违背了独立、客观、公正的职业道德准则,出具了不恰当的审计报告,客观上认同了会计做假行为,充当了被审计单位会计信息失真的保护伞。
三、提高会计工作者职业道德的途径
1.加强诚信教育
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应以诚信为本。具体地说,就是忠诚于自己所从事的会计事业,热爱会计岗位,认真实施《会计法》,讲究信用,实话实说,树立会计信誉,坚持不做假账,热忱勤勉地做好会计工作,精益求精,创造会计诚信品牌。首先,会计人员诚信品质要求会计人员保持正直、客观立场。
2.加强会计队伍建设,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在当前,造假等违法行为多是会计人员在单位负责人的强令、胁迫、指使和授意下实施的。当会计人员受到强令、胁迫、指使和授意下做假账时,将面临来自法律和单位负责人的双重压力。另一方面,会计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等都与企业的经济效益挂钩,会计人员为了追求个人的经济利益,对造假行为,往往不加抵制,甚至还会帮助出谋划策,从而导致造假的发生。
3.建立完善的会计管理规范体系
要完善会计法规体系,维护法律的权威性、严肃性。要宣传、贯彻《会计法》等相关财经法律法规,严格执行《会计法》对会计凭证填制、会计账簿登记、会计报表编制等会计核算要求,保证会计核算内容的准确完整,保证会计信息质量。要严格会计法律责任,改变目前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纠的混乱局面。
4.健全监管机制
加强行业自律, 应在加强会计人员准入关口审核和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基础上强化对会计人员的监管,加强会计职业奖惩机制的建设。在会计行业内建立道德征信系统。
5.完善目标管理
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为达到预期效果,我们应根据市场经挤条件下财会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总体目标要求,按阶段对其进行分解、跟踪和调节。其一,要分地区、分阶段、分岗位制定具体的分目标和若干具体方案以及分解落实的计划,从而形成科学的纵向衔接、横向关联、纵横沟通的目标网络体系。其二,要通过职业道德建设的内容划分和建设手段的配合运用,主要环节的督查检验以及其他形式的有机结合,尽量保持职业道德建设的最佳状态,及时排除外界干扰,消除职业道德建设与目标的偏差。其三,要研究制定对管理系统和管理者目标完成情况的检验标准与程序,实行定期评估,奖罚兑现。
四、结语
会计人员是从事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提供经济信息的特殊行业,涉及面广,影响深远,因而从事会计职业的人们的职业道德优劣,势必直接影响会计职能的发挥,影响信息使用者的决策,从而影响整个社会的经济、政治和道德。
总之,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只有根据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自身特征,从宏观和微观,即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多方主体共同努力,方能在全社会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参与管理、强化服务”的会计职业道德风尚。 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具有十分重要而现实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霍英敏:守会计职业道德.提高会计工作质量,铁岭日报,2009,(7).
[2]崔文杰 张秀烨:会计诚信建设:自律与他律相结合,财会信报,2006,(11).
[3]石海娥 丁 静:坚决对会计造假说不,财会信报,2009,(06).
[4]郁德群:浅析会计造假成因及其防范措施,中国信息报/2005 年/8月/1日/第 004 版.
[5]王 瑶: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今日信息报/2007 年/2 月/12 日/第003版.
[6]孟秀凤:浅谈会计职业道德及建设,商场现代化,2011,(1).
关键词: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一、前言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会计信息越来越被广大决策者、投资者、债权人、企业管理者等会计信息使用者所重视,它成为政府部门进行宏观决策的重要依据。与此同时,会计造假、会计信息失真等现象也越来越严重,已经成为会计领域的突出问题,国内有“琼民源”、“银广夏”等,国外有“安然”“阳光”等,其造假金额之大,令人咋舌;作假手段也五花八门,从会计确认、计量到会计报表编制,都存在不规范、不合理甚至不合法的行为,对市场经济秩序和企业规范管理构成了严重威胁,损害了社会和公众利益,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二、会计道德的现状
1.职业道德观念淡薄
主要表现在: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会计人员在国家、社会利益与单位利益发生冲突时,不能够坚持自身立场与原则,甚至为违法违纪活,动出谋划策,直接参与伪造、编造虚假会计凭证,造成会计失真。
2.追求私利,监守自盗
一些会计人员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膨胀,丧失了最起码的法制观念,会计职业道德沦丧,故意伪造变造、毁损会计资料,利用职务之便贪污、挪用公款,以身试法,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3.违背准则,弄虚作假
企业所有者和经营管理者有可能为提高自身利益而对注册会计师的工作进行不同程度的干涉,通常会以各种利益作为诱惑,在利益的诱导下一些注册会计师违背了独立、客观、公正的职业道德准则,出具了不恰当的审计报告,客观上认同了会计做假行为,充当了被审计单位会计信息失真的保护伞。
三、提高会计工作者职业道德的途径
1.加强诚信教育
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应以诚信为本。具体地说,就是忠诚于自己所从事的会计事业,热爱会计岗位,认真实施《会计法》,讲究信用,实话实说,树立会计信誉,坚持不做假账,热忱勤勉地做好会计工作,精益求精,创造会计诚信品牌。首先,会计人员诚信品质要求会计人员保持正直、客观立场。
2.加强会计队伍建设,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在当前,造假等违法行为多是会计人员在单位负责人的强令、胁迫、指使和授意下实施的。当会计人员受到强令、胁迫、指使和授意下做假账时,将面临来自法律和单位负责人的双重压力。另一方面,会计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等都与企业的经济效益挂钩,会计人员为了追求个人的经济利益,对造假行为,往往不加抵制,甚至还会帮助出谋划策,从而导致造假的发生。
3.建立完善的会计管理规范体系
要完善会计法规体系,维护法律的权威性、严肃性。要宣传、贯彻《会计法》等相关财经法律法规,严格执行《会计法》对会计凭证填制、会计账簿登记、会计报表编制等会计核算要求,保证会计核算内容的准确完整,保证会计信息质量。要严格会计法律责任,改变目前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纠的混乱局面。
4.健全监管机制
加强行业自律, 应在加强会计人员准入关口审核和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基础上强化对会计人员的监管,加强会计职业奖惩机制的建设。在会计行业内建立道德征信系统。
5.完善目标管理
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为达到预期效果,我们应根据市场经挤条件下财会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总体目标要求,按阶段对其进行分解、跟踪和调节。其一,要分地区、分阶段、分岗位制定具体的分目标和若干具体方案以及分解落实的计划,从而形成科学的纵向衔接、横向关联、纵横沟通的目标网络体系。其二,要通过职业道德建设的内容划分和建设手段的配合运用,主要环节的督查检验以及其他形式的有机结合,尽量保持职业道德建设的最佳状态,及时排除外界干扰,消除职业道德建设与目标的偏差。其三,要研究制定对管理系统和管理者目标完成情况的检验标准与程序,实行定期评估,奖罚兑现。
四、结语
会计人员是从事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提供经济信息的特殊行业,涉及面广,影响深远,因而从事会计职业的人们的职业道德优劣,势必直接影响会计职能的发挥,影响信息使用者的决策,从而影响整个社会的经济、政治和道德。
总之,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只有根据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自身特征,从宏观和微观,即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多方主体共同努力,方能在全社会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参与管理、强化服务”的会计职业道德风尚。 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具有十分重要而现实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霍英敏:守会计职业道德.提高会计工作质量,铁岭日报,2009,(7).
[2]崔文杰 张秀烨:会计诚信建设:自律与他律相结合,财会信报,2006,(11).
[3]石海娥 丁 静:坚决对会计造假说不,财会信报,2009,(06).
[4]郁德群:浅析会计造假成因及其防范措施,中国信息报/2005 年/8月/1日/第 004 版.
[5]王 瑶: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今日信息报/2007 年/2 月/12 日/第003版.
[6]孟秀凤:浅谈会计职业道德及建设,商场现代化,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