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名片:秦皇岛市海港区地处河北省东北部,南临渤海,北倚燕山,东毗历史名城山海关,西连避暑胜地北戴河,位于最具发展潜力的环渤海经济圈中心地带,是连接华北和东北的咽喉要冲,距首都北京280公里,距天津220公里,素有“京津门户”之称,堪称镶嵌在渤海湾畔的一颗璀璨明珠。
海洋、沙滩、阳光、绿色,诠释着秦皇岛市海港区成为旅游胜地的原因;暖温带半湿润气候、高面积森林覆盖率揭开其跻身全国十佳宜居城市之谜。而处于中国惟一一座以皇帝名号命名的城市之中,海港区的魅力无处不在。
谈及历史,秦皇岛市海港区党委书记张经华难掩自豪之情:“相传公元前215年,秦始皇东巡求仙,驻跸于此,秦皇岛因此得名。清光绪24年,辟为商埠,修建码头,称秦皇岛镇,1948年11月建立秦榆市,1949年3月改称秦皇岛市,内设三个区,1956年三个区合并成为今天的海港区。”
提出奋斗目标
近年来,海港区委、区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唱响“率先发展、事争一流”主基调,突出“抓发展、促和谐”两条工作主线,为打造“经济发达、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的北方滨海名区而努力奋斗。“十五”期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3.4亿元,是“九五”的2.3倍。实现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7亿元,年均增长16.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80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211元,分别比2000年增加5519元和1201元。
回顾“十五”,放眼未来。谈及“十一五”,张经华表示:“ 2007年是至关重要的一年。按照省内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强市的部署,海港区将面临更高的发展要求和更激烈的竞争形势。”
源源动力寻之有因。为了应对机遇与挑战,海港区提出全面打造省内一流主城区的奋斗目标,确定了实施“环境立区、工业强区、和谐兴区”三大战略,以项目建设、城市建设、和谐社会建设为着力点,深入开展园区建设年、民营经济突破年、基层基础工作年、机关效能建设年、文明生态村创建、文明和谐社区创建等重大活动,力争在壮大经济实力、提升城市竞争力、扩大文化影响力、强化社会保障力、提高干部执政能力等方面实现新突破的总体思路。
重点强化中心意识
对于目标,张经华有自己的计划。他将其归纳为三种意识: “强化中心意识,即坚持把项目建设摆在首位,迅速壮大经济实力”、“强化主城区意识,即努力提高承载力和竞争力,充分发挥好辐射带动作用”、“强化创优意识,即努力营造科学发展、事争一流的浓厚氛围”。
在谈到强化中心意识这个话题时,张经华表示,要抢占经济发展的制高点。推进经济跨越式发展最有力的支撑是工业的支撑,最有效的增长是工业的增长。把握好“四要”尤为重要:要坚持“工业强区”战略,扩充产业规模,提升产业质量,形成产业集群;要明晰产业发展定位,把发展壮大工业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努力打造“工业主导、多点支撑”的产业发展格局;要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步伐。认真开展“园区建设年”活动,着力完善提高北部工业区,谋划启动东部工业区和物流园区,积极推进镇域产业小区建设;要深入实施强企工程,对骨干企业进行重点扶持,努力打造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带动力的优势龙头企业。
张经华说:项目建设的规模和水平是一个地区经济质量、发展环境、品牌效益、产业聚集等多方面的综合体现。要坚持“高水平是财富,低水平是包袱”的发展理念,大力引进国家鼓励类项目。千方百计上项目,建立区级领导、项目主管部门、镇街领导、项目业主“四位一体”的捆绑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状,确保责任和压力传递到位。
以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是海港区对外推出的主打牌。文化游、乡村游、滨海度假和旅游服务构成了“四位一体”式的大旅游格局。张经华表示,要做强旅游经济龙头,整体开发东山一道南片区,建设寺尔山森林公园。新澳海底世界和秦皇求仙入海处晋升国家4A级景区,提升了“望海大会”的知名度,形成了具有港城特色的旅游品牌。
推进主城区建设
记者了解到,作为秦皇岛市的中心城区,海港区正在努力按照市委“做大做强做美中心城区,重点强化海港组团”的城市发展要求,统筹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不断提升综合服务功能和辐射带动能力,提高城市影响力和竞争力,努力建设功能齐全、环境优美、服务完善、适宜人居的全市“首善之区”。
2007年,海港区提出了强化主城区意识的四步计划:“城市规划高水准”、“城市建设重品位”、“城市管理无盲区”以及“社会工作出亮点”。
张经华说,海港区作为秦皇岛市的中心城区,要在全市统一的规划下,认真谋划海港区的城市建设。在聘请专家参与规划设计工作,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同时,统筹考虑城乡生产力布局、空间布局和功能布局,努力减少城市扩张和设施建设的成本。
张经华表示,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体系的骨架。能否吸引客商和游客,最关键的是城市硬环境建设。要全面改善和提升硬件条件,进一步加快城市道路管网建设。海港区现已建成京沈、京秦、大秦、京哈铁路、京沈高速公路、秦青公路、102、205国道贯穿全境,以河北大街、迎宾路等12条主次干道为主的四通八达的立体城市交通网络。
“大力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建设一批风格迥异、特色鲜明、富有文化韵味的游园小品也非常重要,”张经华介绍说,按照“全面覆盖、不留死角、长效管理、永久保洁”的要求,大力推行“棋盘式、方格化”管理,构建以“干净、有序、品位”为内涵的城市建设管理新格局。同时积极开展打造示范街区活动,选择基础较好的主干道和社区进行升级改造,全面提升绿化、亮化、净化水平,推进城市形象的提升。
重在敢于创新
海港区在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方面也进行了一些大胆的设想。
张经华说,抓住机遇、谋求发展、实现突破,关键取决于我们的发展氛围,取决于我们干部队伍的精神状态。解放思想,切实更新发展观念,就是要进一步增强科学发展意识、改革创新意识和扩大开放意识,只要是为了发展大局,为了绝大多数群众的根本利益,不违背法律法规,就要敢试、敢闯、敢冒,真正做到敢闯人为设置的“禁区”、敢闯前人未涉足的“盲区”。
“要痛下决心,彻底整治发展环境。要敢于创新,勇于负责,”张经华强调。把优化环境作为永不竣工的工程来抓,深入扎实地开展“机关效能建设年”活动,突出在整治和优化发展软环境上下硬功夫,下大力解决一些部门和单位存在的服务意识差、工作效率低、政策不透明、办事不规范等突出问题。积极倡导“用力工作可以称职,用心工作才能优秀”和“不干事就是渎职、干不成事就是无能”的理念,敢于为创新担风险、勇于为发展尽责任、甘于为基层做奉献,从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一点一滴做起,带出一支好队伍、创出一个好局面。
与此同时,积极推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全委会票决等干部选任制度,真正把那些对群众有感情、对工作有激情、在工作中有作为的优秀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加大干部教育培训和挂职交流的力度,推行上挂、外派、下挂、轮岗等多种干部交流形式,真正做到让本地干部活跃思想,外地干部为我所用。
璀璨明珠闪耀在渤海之滨,华夏大地奏响欢欣乐章。绿树轻风,蓝天白云。海港区,这个坐落于中国惟一一个冠以皇帝名号城市中的明珠,正在以其蓬勃生机、飒爽英姿迎接四方来宾,大步迈向未来。
海洋、沙滩、阳光、绿色,诠释着秦皇岛市海港区成为旅游胜地的原因;暖温带半湿润气候、高面积森林覆盖率揭开其跻身全国十佳宜居城市之谜。而处于中国惟一一座以皇帝名号命名的城市之中,海港区的魅力无处不在。
谈及历史,秦皇岛市海港区党委书记张经华难掩自豪之情:“相传公元前215年,秦始皇东巡求仙,驻跸于此,秦皇岛因此得名。清光绪24年,辟为商埠,修建码头,称秦皇岛镇,1948年11月建立秦榆市,1949年3月改称秦皇岛市,内设三个区,1956年三个区合并成为今天的海港区。”
提出奋斗目标
近年来,海港区委、区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唱响“率先发展、事争一流”主基调,突出“抓发展、促和谐”两条工作主线,为打造“经济发达、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的北方滨海名区而努力奋斗。“十五”期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3.4亿元,是“九五”的2.3倍。实现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7亿元,年均增长16.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80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211元,分别比2000年增加5519元和1201元。
回顾“十五”,放眼未来。谈及“十一五”,张经华表示:“ 2007年是至关重要的一年。按照省内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强市的部署,海港区将面临更高的发展要求和更激烈的竞争形势。”
源源动力寻之有因。为了应对机遇与挑战,海港区提出全面打造省内一流主城区的奋斗目标,确定了实施“环境立区、工业强区、和谐兴区”三大战略,以项目建设、城市建设、和谐社会建设为着力点,深入开展园区建设年、民营经济突破年、基层基础工作年、机关效能建设年、文明生态村创建、文明和谐社区创建等重大活动,力争在壮大经济实力、提升城市竞争力、扩大文化影响力、强化社会保障力、提高干部执政能力等方面实现新突破的总体思路。
重点强化中心意识
对于目标,张经华有自己的计划。他将其归纳为三种意识: “强化中心意识,即坚持把项目建设摆在首位,迅速壮大经济实力”、“强化主城区意识,即努力提高承载力和竞争力,充分发挥好辐射带动作用”、“强化创优意识,即努力营造科学发展、事争一流的浓厚氛围”。
在谈到强化中心意识这个话题时,张经华表示,要抢占经济发展的制高点。推进经济跨越式发展最有力的支撑是工业的支撑,最有效的增长是工业的增长。把握好“四要”尤为重要:要坚持“工业强区”战略,扩充产业规模,提升产业质量,形成产业集群;要明晰产业发展定位,把发展壮大工业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努力打造“工业主导、多点支撑”的产业发展格局;要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步伐。认真开展“园区建设年”活动,着力完善提高北部工业区,谋划启动东部工业区和物流园区,积极推进镇域产业小区建设;要深入实施强企工程,对骨干企业进行重点扶持,努力打造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带动力的优势龙头企业。
张经华说:项目建设的规模和水平是一个地区经济质量、发展环境、品牌效益、产业聚集等多方面的综合体现。要坚持“高水平是财富,低水平是包袱”的发展理念,大力引进国家鼓励类项目。千方百计上项目,建立区级领导、项目主管部门、镇街领导、项目业主“四位一体”的捆绑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状,确保责任和压力传递到位。
以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是海港区对外推出的主打牌。文化游、乡村游、滨海度假和旅游服务构成了“四位一体”式的大旅游格局。张经华表示,要做强旅游经济龙头,整体开发东山一道南片区,建设寺尔山森林公园。新澳海底世界和秦皇求仙入海处晋升国家4A级景区,提升了“望海大会”的知名度,形成了具有港城特色的旅游品牌。
推进主城区建设
记者了解到,作为秦皇岛市的中心城区,海港区正在努力按照市委“做大做强做美中心城区,重点强化海港组团”的城市发展要求,统筹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不断提升综合服务功能和辐射带动能力,提高城市影响力和竞争力,努力建设功能齐全、环境优美、服务完善、适宜人居的全市“首善之区”。
2007年,海港区提出了强化主城区意识的四步计划:“城市规划高水准”、“城市建设重品位”、“城市管理无盲区”以及“社会工作出亮点”。
张经华说,海港区作为秦皇岛市的中心城区,要在全市统一的规划下,认真谋划海港区的城市建设。在聘请专家参与规划设计工作,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同时,统筹考虑城乡生产力布局、空间布局和功能布局,努力减少城市扩张和设施建设的成本。
张经华表示,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体系的骨架。能否吸引客商和游客,最关键的是城市硬环境建设。要全面改善和提升硬件条件,进一步加快城市道路管网建设。海港区现已建成京沈、京秦、大秦、京哈铁路、京沈高速公路、秦青公路、102、205国道贯穿全境,以河北大街、迎宾路等12条主次干道为主的四通八达的立体城市交通网络。
“大力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建设一批风格迥异、特色鲜明、富有文化韵味的游园小品也非常重要,”张经华介绍说,按照“全面覆盖、不留死角、长效管理、永久保洁”的要求,大力推行“棋盘式、方格化”管理,构建以“干净、有序、品位”为内涵的城市建设管理新格局。同时积极开展打造示范街区活动,选择基础较好的主干道和社区进行升级改造,全面提升绿化、亮化、净化水平,推进城市形象的提升。
重在敢于创新
海港区在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方面也进行了一些大胆的设想。
张经华说,抓住机遇、谋求发展、实现突破,关键取决于我们的发展氛围,取决于我们干部队伍的精神状态。解放思想,切实更新发展观念,就是要进一步增强科学发展意识、改革创新意识和扩大开放意识,只要是为了发展大局,为了绝大多数群众的根本利益,不违背法律法规,就要敢试、敢闯、敢冒,真正做到敢闯人为设置的“禁区”、敢闯前人未涉足的“盲区”。
“要痛下决心,彻底整治发展环境。要敢于创新,勇于负责,”张经华强调。把优化环境作为永不竣工的工程来抓,深入扎实地开展“机关效能建设年”活动,突出在整治和优化发展软环境上下硬功夫,下大力解决一些部门和单位存在的服务意识差、工作效率低、政策不透明、办事不规范等突出问题。积极倡导“用力工作可以称职,用心工作才能优秀”和“不干事就是渎职、干不成事就是无能”的理念,敢于为创新担风险、勇于为发展尽责任、甘于为基层做奉献,从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一点一滴做起,带出一支好队伍、创出一个好局面。
与此同时,积极推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全委会票决等干部选任制度,真正把那些对群众有感情、对工作有激情、在工作中有作为的优秀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加大干部教育培训和挂职交流的力度,推行上挂、外派、下挂、轮岗等多种干部交流形式,真正做到让本地干部活跃思想,外地干部为我所用。
璀璨明珠闪耀在渤海之滨,华夏大地奏响欢欣乐章。绿树轻风,蓝天白云。海港区,这个坐落于中国惟一一个冠以皇帝名号城市中的明珠,正在以其蓬勃生机、飒爽英姿迎接四方来宾,大步迈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