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四方面军长征
嘉陵江战役胜利后,红四方面军主力已控制了嘉陵江以西的平武、北川广大地区,得到大量补充。同时,还组建了独立师,共1500余人。这时,胡宗南部和刘湘部一时赶调不及,为红四方面军“依托老区,发展新区,向甘南发展”,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但是,张国焘却被敌人尚未到来的进攻和川陕苏区某些暂时困难所吓倒,未同前线指挥作战的红四方面军领导人商量,也未向中共中央请示报告,即擅自决定放弃川陕苏区。
4月下旬,张国焘在江油地区召集高级干部会议,提出在川西北创造根据地,背靠西康作立脚点。5月初,根据张国焘的决定,红四方面军连同地方武装和随军行动的地方党政机关、学校、医院和工厂职工等,总计8万余人,撤出彰明等地,突破敌军的封锁,分数路向岷江地区西进,开始了长征。
红二、六军团长征
红一、四方面军长征之后,红二、六军团在湘鄂川黔苏区继续坚持斗争,先后粉碎敌军两次大规模“围剿”。1935年9月,蒋介石调集约130个团,又发动第三次大规模“围剿”,企图彻底消灭红二、六军团和摧毁湘鄂川黔苏区。
面对严重的敌情,中共湘鄂川黔边省委和军委分会于10月9日致电朱德、张国焘(当时,红二、六军团领导人对张国焘分裂党、分裂红军的错误并不了解,对中革军委电台已被张国焘所控制也一无所知)并转中共中央,提出红二、六军团准备向黔东石阡、镇远、黄平地区转移,争取在该地区创建新的苏区。
10月15日,朱德、张国焘电复红二、六军团:“一切请按实际情况由你们自行决定。”“可否在敌包围线外原有苏区附近诱敌出堡垒,用进攻路线集中兵力各个击破之。”
11月4日,中共湘鄂川黔边省委和军委分会根据遵义会议决议精神,决定实行战略转移,争取在黔东石阡、镇远、黄平地区创建新苏区。
1935年11月19日,红二、六军团从湖南桑植刘家坪等地出发,开始长征。20日夜,突破敌军第一道封锁线。21日晚南渡沅江,突破敌军第二道封锁线后,占领湖南中西部广大地区,广泛开展抗日救国宣传,积极组织“抗日游击队”、“抗日大同盟”、“抗日义勇军”等,红军迅速扩大3000多人,并筹款数万元,截获敌军2万多匹布。
12月11日,当国民党“追剿”军7个师逼近时,红二、六军团即向石阡、镇远、黄平地区转移。21日,突破敌军封锁,抢渡沅江,于1936年1月1日进到芷江以西的冷水铺地区。于12日占领湘黔边的江口、石阡地区,胜利地完成了战略转移的预定任务。
1月19日,军委分会鉴于石阡、镇远、黄平地区人烟稀少,经济落后,山河纵横,不利于创建新苏区的情况,再加敌军共15个师又围拢上来,遂决定放弃原定在该地区建立新苏区的计划,率领红二、六军团继续西进,争取在贵州西部创建新苏区。
1月21日,红二、六军团由石阡西移。23日在龙溪地区突破敌第二十三师的封锁线,进抵乌江。2日,红二、六军团胜利渡过乌江,进占黔西。
黔西地区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中央红军长征经过这里时,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留下了深刻的影响。中央红军北上后,蒋介石搞得贵州民怨沸腾,民变蜂起。特别是许多民变武装和黔军残部同中共地下党组织建立了联系,这对于开展武装斗争,发展和壮大红军力量极为有利。据此,红二、六军团即行战略展开,2月6日进占大定县城,9日在地下党同志的密切配合下,占领毕节县城。至此,红二、六军团胜利地完成了向黔西、大定、毕节的转移。并在地下党同志的配合下,先后成立了中共川滇黔省委和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建立县、区、乡各级革命政权。与此同时,红二、六军团以中共贵州省工委所掌握的三支革命武装力量为基础,组建了“贵州抗日救国军”,周素园任司令员,邓止戈任参谋长。
黔、大、毕苏区的创建,引起了蒋介石的不安。他迅速将进攻南下红军的万耀煌纵队由四川调到贵州,命令贵阳行营主任顾祝同指挥万耀煌、樊崧甫、郝梦龄、李觉、郭汝栋纵队向红二、六军团进行“围剿”,并亲自从南京飞抵贵阳督战。同时,命令郭思演、孙渡纵队从东西两面防堵,川军杨森、李家钰部沿长江布防,阻止红二、六军团机动。为了打破敌军的围攻,红二、六军团即于2月10日开始在黔西地区与敌周旋,虽予敌以沉重打击,但由于敌万耀煌等4个纵队业已逼近,黔西、大定在数天内得而复失,形势对红军十分不利。因此,中共川滇黔省委和军委分会于2月27日决定放弃在这一地区建立根据地的计划,向黔南安顺地区转移,争取在那里创建临时根据地,尔后待机东进到湘黔边境地区活动。据此,红二、六军团主动退出毕节城,进入乌蒙山区,与敌进行了历时近一个月的艰苦卓绝的回旋战,终于由被动转为主动,在红军长征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毛泽东高度评价说:这是个了不起的奇迹,是一个大经验,要总结,要大家学。
3月22日,红二、六军团进抵滇东宣威东北的来宾铺、徐屯一带。贺龙、任弼时决定在滇黔边之南北盘江地区创建新苏区。当晚,红二、六军团在重创来犯之敌刘正富旅后,于28日进到了盘县、亦资孔地区,准备在此创建新苏区。
嘉陵江战役胜利后,红四方面军主力已控制了嘉陵江以西的平武、北川广大地区,得到大量补充。同时,还组建了独立师,共1500余人。这时,胡宗南部和刘湘部一时赶调不及,为红四方面军“依托老区,发展新区,向甘南发展”,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但是,张国焘却被敌人尚未到来的进攻和川陕苏区某些暂时困难所吓倒,未同前线指挥作战的红四方面军领导人商量,也未向中共中央请示报告,即擅自决定放弃川陕苏区。
4月下旬,张国焘在江油地区召集高级干部会议,提出在川西北创造根据地,背靠西康作立脚点。5月初,根据张国焘的决定,红四方面军连同地方武装和随军行动的地方党政机关、学校、医院和工厂职工等,总计8万余人,撤出彰明等地,突破敌军的封锁,分数路向岷江地区西进,开始了长征。
红二、六军团长征
红一、四方面军长征之后,红二、六军团在湘鄂川黔苏区继续坚持斗争,先后粉碎敌军两次大规模“围剿”。1935年9月,蒋介石调集约130个团,又发动第三次大规模“围剿”,企图彻底消灭红二、六军团和摧毁湘鄂川黔苏区。
面对严重的敌情,中共湘鄂川黔边省委和军委分会于10月9日致电朱德、张国焘(当时,红二、六军团领导人对张国焘分裂党、分裂红军的错误并不了解,对中革军委电台已被张国焘所控制也一无所知)并转中共中央,提出红二、六军团准备向黔东石阡、镇远、黄平地区转移,争取在该地区创建新的苏区。
10月15日,朱德、张国焘电复红二、六军团:“一切请按实际情况由你们自行决定。”“可否在敌包围线外原有苏区附近诱敌出堡垒,用进攻路线集中兵力各个击破之。”
11月4日,中共湘鄂川黔边省委和军委分会根据遵义会议决议精神,决定实行战略转移,争取在黔东石阡、镇远、黄平地区创建新苏区。
1935年11月19日,红二、六军团从湖南桑植刘家坪等地出发,开始长征。20日夜,突破敌军第一道封锁线。21日晚南渡沅江,突破敌军第二道封锁线后,占领湖南中西部广大地区,广泛开展抗日救国宣传,积极组织“抗日游击队”、“抗日大同盟”、“抗日义勇军”等,红军迅速扩大3000多人,并筹款数万元,截获敌军2万多匹布。
12月11日,当国民党“追剿”军7个师逼近时,红二、六军团即向石阡、镇远、黄平地区转移。21日,突破敌军封锁,抢渡沅江,于1936年1月1日进到芷江以西的冷水铺地区。于12日占领湘黔边的江口、石阡地区,胜利地完成了战略转移的预定任务。
1月19日,军委分会鉴于石阡、镇远、黄平地区人烟稀少,经济落后,山河纵横,不利于创建新苏区的情况,再加敌军共15个师又围拢上来,遂决定放弃原定在该地区建立新苏区的计划,率领红二、六军团继续西进,争取在贵州西部创建新苏区。
1月21日,红二、六军团由石阡西移。23日在龙溪地区突破敌第二十三师的封锁线,进抵乌江。2日,红二、六军团胜利渡过乌江,进占黔西。
黔西地区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中央红军长征经过这里时,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留下了深刻的影响。中央红军北上后,蒋介石搞得贵州民怨沸腾,民变蜂起。特别是许多民变武装和黔军残部同中共地下党组织建立了联系,这对于开展武装斗争,发展和壮大红军力量极为有利。据此,红二、六军团即行战略展开,2月6日进占大定县城,9日在地下党同志的密切配合下,占领毕节县城。至此,红二、六军团胜利地完成了向黔西、大定、毕节的转移。并在地下党同志的配合下,先后成立了中共川滇黔省委和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建立县、区、乡各级革命政权。与此同时,红二、六军团以中共贵州省工委所掌握的三支革命武装力量为基础,组建了“贵州抗日救国军”,周素园任司令员,邓止戈任参谋长。
黔、大、毕苏区的创建,引起了蒋介石的不安。他迅速将进攻南下红军的万耀煌纵队由四川调到贵州,命令贵阳行营主任顾祝同指挥万耀煌、樊崧甫、郝梦龄、李觉、郭汝栋纵队向红二、六军团进行“围剿”,并亲自从南京飞抵贵阳督战。同时,命令郭思演、孙渡纵队从东西两面防堵,川军杨森、李家钰部沿长江布防,阻止红二、六军团机动。为了打破敌军的围攻,红二、六军团即于2月10日开始在黔西地区与敌周旋,虽予敌以沉重打击,但由于敌万耀煌等4个纵队业已逼近,黔西、大定在数天内得而复失,形势对红军十分不利。因此,中共川滇黔省委和军委分会于2月27日决定放弃在这一地区建立根据地的计划,向黔南安顺地区转移,争取在那里创建临时根据地,尔后待机东进到湘黔边境地区活动。据此,红二、六军团主动退出毕节城,进入乌蒙山区,与敌进行了历时近一个月的艰苦卓绝的回旋战,终于由被动转为主动,在红军长征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毛泽东高度评价说:这是个了不起的奇迹,是一个大经验,要总结,要大家学。
3月22日,红二、六军团进抵滇东宣威东北的来宾铺、徐屯一带。贺龙、任弼时决定在滇黔边之南北盘江地区创建新苏区。当晚,红二、六军团在重创来犯之敌刘正富旅后,于28日进到了盘县、亦资孔地区,准备在此创建新苏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