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话大师王少堂听书记

来源 :莫愁·时代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li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少堂

  王少堂是继明末清初评书艺人柳敬亭之后的又一位说书大家,是扬州评话的一代宗师。为传承评话艺术,1979年,江苏人民出版社根据该社1959年的版本先后再版了《武松》(《武十回》)評话,口述者就是王少堂。

替父垫场说书


  王少堂1889年生于扬州安乐巷一个评书世家,大伯王金章和父亲王玉堂均以说《水浒》谋生。
  王少堂7岁时生了一场病,父亲就教他说《武松》书词,本来是为了打个岔,好让儿子忘记病痛,没想到王少堂学得特别认真,以致病好后宁可说书,也不愿意去上学。
  王少堂9岁那年的中秋,父亲在扬州罗湾书场说《武十回》。他让儿子去给他垫一场工,王少堂不知轻重地一口答应。登上书台,王少堂让老板将椅子垫高一些,只见他正襟危坐,环顾书场,旁若无人地将“惊堂木”一拍,说起书来。说了一个时辰,他的书词不错不乱,说表有板有眼,听客又惊又喜,没有人起身离开。
  初出茅庐,旗开得胜。12岁时,王少堂正式开始说书生涯。在镇江说书时,有件事让王少堂始终铭记在心。当时,有个外国小姑娘在台下听他说书。后来王少堂才知道,那个小姑娘就是1938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赛珍珠。这给王少堂开了眼界,看来外国人也能听懂中国故事。从此,西方世界的报端上开始了对扬州评话的介绍与推崇。
  可王少堂也有苦恼,那年月,评话这一行当竞争十分激烈,当时叫得响的有康国华、刘春山等大腕。有一年春节,王少堂在扬州教场说书,没想到碰上与康国华、刘春山两位前辈对档。从初一到初五,王少堂的场子是满座,但初六以后听客就日渐稀疏。同时在教场说书的两位前辈的场子,听众依然满座。失落的王少堂偷偷去听了康国华的《三国》,一进书场,他就被康国华贯注全场的神意抓住了。他去听刘春山的《西汉》时,感受到两军对垒过程中马、鼓、炮声连绵不绝,人物表情的哭、笑、躁如在眼前。王少堂这才明白“书到知羞处,方知艺不高”。于是,春节过后,王少堂遂停业深研家传书艺,虚心学习康国华、刘春山等名家所长,补己之短。
  20岁时,王少堂重返书坛,这次出山,他在说功、做功、脸面功(表情)上有了长足的进步,陆续推出《水浒》武十回(武松)、宋十回(宋江)、石十回(石秀)、卢十回(卢俊义),跻身于20世纪20年代扬州评话“四大名家”行列,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技艺压众惊人


  王少堂又一次进军教场,对档的依然是康国华等前辈。这次没有谁输谁赢,仿佛是老一辈向小一辈交班,康国华就此歇书。王少堂已达到了自己艺术生命的第一个高峰。
  王少堂说书形神兼备,描摹、说表细腻,神采夺人,使用语言准确,善于用气换气,吐字清楚,对语音的抑扬高低、紧慢起落掌握得当,做到“速而不乱,慢而不断,有声有色,入情入理”。
  为了在说书过程中表现人物的武艺及格斗中的精彩场面,王少堂对武术技击做了较为深入的了解,从而做到口、手、身、步、神韵的协调统一,对人物的武功描述,细致而不累赘,壮美而不粗疏,一拳一脚,一招一式,来龙去脉,都表现得头头是道。他从不说跳跃式的“虼蚤”书,苦心钻研,冷中求热,把“冷书”说“热”,段段精彩,回回引人。因为说得太内行,太神似,以致于闹出了被专业拳师误认为他是“会家”而在台下与他过招的笑话。
  成名后,王少堂在书情书理上作精雕细刻地探求。京剧大师周信芳、作家老舍都听过他说书,予以极高的评价。王少堂曾与京剧大师梅兰芳在上海同台演出,赢得了“听戏要听梅兰芳,听书要听王少堂”的赞誉。很快,王少堂即以年少才俊在扬州书坛崭露头角。时任国民政府江苏省省长韩国钧,曾手书“敬亭遗风”四字相赠。

人生命运多舛


  王少堂的婚姻曲折。20岁那年,因母亲病危,照当地风俗,他在家人包办下娶了裴氏,用完婚冲喜。婚后两三年里,家中变故不断,母亲去世以后,父亲把家中的日常负担都卸给了王少堂,可他与妻子裴氏都不是理家好手,加上感情不和,最后以休妻告终。
  1923年,王少堂在镇江说书时,又中了第二任丈母娘设下的圈套,糊里糊涂成了一位腿有残疾的周氏的丈夫。“九一八事变”后,王少堂到处闯荡。有一次王少堂在高邮说书时,周氏长期溃疡的腿大出血,客死他乡。
  1934年,王少堂把扬州评话带到上海,让它在众多曲艺和戏剧艺术品种的竞争中一枝独秀。他不只在书场上说得红,而且还上了广播电台。这是扬州评话第一次借现代传媒来延伸影响,直到现在,扬州评话在上海的影响都没有衰减。在上海,老朋友给王少堂介绍了一位续弦夫人,姓史,属于老老实实过日子的贤内助。
  抗战爆发后,王少堂带着一家老小到处逃亡,靠说书为生。1940年到上海,两年后又被迫返回扬州,受尽了敌伪军的敲诈勒索,直到1949年,进入甲子之年的王少堂在老年得子的喜悦中迎来扬州的解放。
  新中国成立后,王少堂受到扬州地方政府的高度尊重,当选为第一届扬州市人大代表。1950年,他继续前往上海说书。1953年,他来到南京,在夫子庙魁光阁说完武、宋两个十回,次年春天在红楼书场说石、卢两个十回。随后,江苏省文化局开始帮他整理全部书目的文字记录本。《武松》出版后,受到文化艺术界的广泛赞誉,老舍称之为“大著作”“通俗史诗”。
  1962年,王少堂参加全国文代会并得到毛泽东主席的接见。毛泽东边跟他握手边说:“你就是说书的王少堂!”那年,王少堂被推选为全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
  “文革”开始后,王少堂遭到迫害,于1968年1月6日离开人世。
  王少堂通过多年的艰苦磨练,以毕生精力完善了评话艺术形态,把扬州评话推上了新的艺术高峰,成为我国民族文学宝库中的一部艺术珍宝,为我们认识扬州评话艺术规律提供了范本。
  编辑 家英宏 [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黄翼  从普通游客到博物馆摄影师,黄翼常年奔波于各个博物馆,做观众的“眼睛”和“腿”。8年留下近50万张照片,他不仅让文物迸发出新的生命,讲述它的故事,还能让你足不出户就“云游”博物馆,欣赏文物的美,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记录分享文物之美  黄翼是湖北武汉人,在北京一家证券公司工作,业余爱好摄影。2012年,他带着相机和几个朋友来到陕西历史博物馆参观。步入展览现场,他就被这些巧夺天工的精美展品深
期刊
小亮在线下与粉丝互动  小亮是拥有一百余万粉丝的科普博主“无穷小亮”,也是《博物》杂志的副主编张辰亮。一个科普博主是怎么成为头部网红的?好奇少年  小亮是北京孩子,从小生活在大屯。那时家附近有工厂,周围大多是五六层的宿舍板楼,灰墙灰瓦的,没什么看头。他最喜欢去姥姥家玩。  姥姥家在十里堡,那里有火车道、菜地、河沟、芦苇。随便一个地方就是天然的舞台。这出戏没有导演,纯粹是大自然的安排,连演员也是即兴
期刊
“在夜里,所有的血都是黑的。”小说《灵魂兄弟》的英译名《夜晚血液都是黑的》取自书中第三章结尾的这句话。2021年6月,法国作家达维德·迪奥普的这部小说荣获2021年国际布克奖,这是法国作家首次获得该奖项。双重的文化敏感  1966年,迪奥普出生于法国巴黎。迪奥普的母亲是法国人,父亲是塞内加尔人,两人在巴黎的大学里相识,而后生下了迪奥普。但迪奥普的童年是在塞内加尔达喀尔度过的,直到学龄后回法国读书。
期刊
大卫·霍克尼作品  大卫·霍克尼被公认为英国最著名的画家、全世界最受欢迎的画家之一。他在绘画、摄影、设计等领域都取得很高的成就,对于当代艺术的发展有非常大的影响力。他是继卢西安·弗洛伊德之后,第二位被英国女王颁发“功绩勋章”的艺术家,也是作品价格最高的在世画家,其作品《艺术家肖像》于纽约佳士得拍卖会上以9031.25万美元成交。雨滴落到水坑里  “我希望生活是一直令人兴奋的,事实上我也得到了这样的
期刊
红薯有很多叫法,山芋、地瓜、白薯等等说的都是它,而且各地都认为自己的叫法正宗,由此看出红薯分布太广,太受欢迎了。天南地北都拿它不当外人,北方黑土地,西北黄土高坡,南方红土壤,沿海滩涂,都是它的家乡。  红薯易种,好长,产量高,是人们喜欢的农作物。  仲春时节,将育好的红薯秧子剪成五寸长短,插入翻松的土地里,浇上“落根水”,过些天秧子就生根了。此后,在红薯藤长到一尺多长的时候松松根除除草,或在天旱时
期刊
每个人的故乡都有一座城市,一座富有表情、长满精神、安放灵魂的城市。而张家港就是那样一座站在我身后、融入我血液的城市。  大四那年,我陪动手术的父亲在城区的医院度过了十九个日夜。那时,城市是矮小清瘦的,仅有几条短窄的街道,“一根烟抽完,一条街到头”,车辆稀稀落落,不见高楼大厦;城市里的人是憨厚朴实的,未褪去乡下人的本色。后来,我从乡下调入城区,至今已三十余年。  闲暇时,我喜欢四处走走,像逡巡自己的
期刊
1984年夏日的一天,还不到上午10点,树上的知了似乎已热得受不了,一个劲地嘶叫着,中国科学院数学所的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钟家庆正忙碌着。  原来,数学所分桔子,每人一箱,钟家庆想:天气这么炎热,桔子正好解渴消暑。于是,他和一个学生拉了一辆板车,将桔子挨家挨户往教授们家中送。  钟家庆和学生拉着板车来到弓惠生教授家门口,他有话要跟弓教授说,便让学生把板车先拉走了。当他把一箱桔子搬进弓教授家,弓教授感
期刊
前些年得知一道菜,名为“伤心凉粉”,不禁有些奇怪。上网一查,原来这是当时住在四川的广东客家人思念家乡时所做的凉粉,因思念而伤心,所以这凉粉就有了伤心之名。  我点了一份,想尝尝这份“伤心”的味道,拿到手后,却倒吸一口凉气。凉粉上盖满了厚厚的辣椒,摆出火焰山的造型。汤的主体是辣椒油,兑着醋,黑得发亮,原本洁白晶莹的凉粉也透出微红色的油光,一股浓烈的麻辣辛香扑面而来,让舌头立刻有些躁动不安。它已经预见
期刊
一个世纪前,在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完成了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会议——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从此中华民族开始了全新的征程。由于这次不同寻常的会议,后人将这艘游船誉为“南湖红船”。  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没有忘记曾经的筚路蓝缕。在举国准备欢庆新中国成立10周年前夕,为了纪念中国共产党在南湖红船上诞生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和保护南湖这一革命圣地,党中央决定在嘉兴筹建“南湖革命纪念馆”,仿制南湖红船
期刊
近日,在网上很火的一个“半瓶水”的短视频,成了大家的热议话题。视频中,两名男士坐在椅子上,手中各拿半瓶水,右边的男士仰起脖子正在喝,左边的男士恶作剧把瓶底冷不丁往上一抬,洒了右边人一脸水。当左边人也仰起头喝水时,右边人“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重复了他刚才的动作,结果对方恼羞成怒,气愤地站起来把瓶子摔了。这一刻,右边的男士震怒了,他把手中剩余的半瓶水倾倒于自己脸上,扬长而去。这扎心一幕刺痛了太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