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余年春,土生土长的淳安老县城——贺城人,1936年1月生,原淳安县饮食服务公司职工,他在淳安这块土地上生活了二十多年。直到1959年,为了响应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第一座新安江水电站的号召,包括余年春在内的众多淳安人面临着必须做出舍弃家园的牺牲。随着新安江水电站的建成,贺城、狮城两座古县城,茶园、港口、威坪三座古名城以及一千多个古村落全部淹没到水底。余年春成了29万移民中的一员,举家迁移到排岭(现县城所在地千岛湖镇)。上个世纪80年代初因旧房改造,余年春又迁往千岛湖镇的行岗路。在自己家的阳台上,余年春天天能看到昔日老家的位置,虽然老家已沉入水底,但他常常触景生情,家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总在他的眼前浮现。
由于移民时国家条件有限,古宅、民居、文物、古迹当时也全部拆毁,没有任何记录存档,余年春感觉非常可惜。旧日的邻居、同学、朋友及外地移民同志聚会在一起时,常常会一起回忆起年少时待过的那块土地。上个世纪90年代初,我国三峡电站建设,对三峡库区的文物古迹、人文景观原貌复原,力求尽善尽美地保护历史文化,但是淳安、遂安的历史文化已随古城深入湖底。余年春想到自己将一年年老去,一种历史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促使他在1992立下心愿——要把千年水下古城画出来,不能让后人对老城历史一无所知。他也开始利用业余时间做资料收集的准备。
1996年退休后,余年春就开始心无旁骛地投入到画水下古城的工作中。有人说他不知天高地厚,有人说他是在做无用功,老县城早已沉入水底几十年了,什么也没有留下,你怎么去画?你的资金从哪里来?你都退休了,折腾什么呢?但余年春坚定意志,不为所动。为了确保地图的真实性,他走访淳安县图书馆、淳安县志办、淳安县档案馆等处,查阅资料,并手抄了三部淳安县志、两部遂安县志,共计一百六十万字。通过这些史志学习,他增加了很多知识,并且坚定了信心。
时过境迁,旧时记忆已成残缺碎片,原样重现谈何容易。余年春从未学过画画,不知如何下手,只能边学边画。为此,他特意买来《芥子园画传》自学临摹,还专门找美术老师请教。家里房子小,只有50平方米,沒有书房,桌子也太小,余年春就买来整块的木工板放在床上,把床当书桌。他购来大量的白纸,画了改,改了画,错了再画,每次一画就是三、四个小时,每画完一稿,就出去采访。贺城图画了二十四稿才定稿,狮城图画了十五稿才定稿。为考证实际情况,余年春怀揣烧饼、玉米馃等干粮,自费走访六百余户移民家,甚至外出去安徽、江西等地进行走访,核实情况,收集了大量一手资料。
他的足迹遍布淳安移民所在地。有的时候等他兴冲冲赶到移民家中,移民却不在家外出了,吃闭门羹是常有的事,他就找个小旅馆住下,耐心等着主人回来;有的时候被采访移民不理解他的工作,但更多的移民还是非常乐意配合余年春,因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故园情结,沉入水底的古城曾经是他们的骨和血。资料收集齐全了,画画的功底也有了,淳安史志也熟悉了,在2005年,余年春用一个个工整的蝇头小字,在木工板铺就的“床上书桌”上画好了《新安江水库村庄淹没图》《淳安老县城示意图》《遂安老县城示意图》三幅水下古城图。千年水下古城贺城、狮城图原貌完整地呈现在世人面前。这个时候,离余年春着手做这件事的时候已过去了十三年。
余年春所画的图以解放后到水库形成前这一段历史为背景,如实再现了享有“文献名邦”美称的千年古城历史文化遗址,也再现了解放初期淳安、遂安的繁华景象。他所画地图有图例、县名沿革、名胜古迹、水井、牌坊、坟墓及商店、居家居户等说明较为详细,引起广泛关注。中央电视台、上海电视台等100多家新闻媒体对此事进行了报导。水下古城地图也被称为中华一绝。2012年4月,中央电视台对千岛湖水下古城探秘进行大型直播,余年春的水下地图为其提供了非常宝贵的参考。
余年春怀着对家乡的思念和热爱,凭着一腔热情、无私情怀和坚强毅力克服资金困难、条件简陋等问题,耗时十三年,独自一人绘制精准的三幅水下古城图,以图传史,对历史文化进行准确详实的记录,为后世寻根留下宝贵精神财富。同时,为了让更多人了解这段历史,余年春无偿把自己的作品捐献给淳安县档案局、淳安县图书馆、建德市图书馆、桐庐县图书馆。他自己本人则多次被淳安县委宣传部评为“淳安县对外宣传特别贡献奖先进个人”。
2009年5月11日,回乡寻根的作家龙应台找到了余年春,在地图上找到了“应芳苟”这个名字,其旁注有小字“冬英”,这正是龙应台母亲的名字。离开时,龙应台特地题了一篇字送给他:“母亲应冬英1949年仓皇离开古城淳安,从此不曾回乡,儿时常听她说新安江江水清澈,家乡上直街人情淳美,难以忘怀……余年春先生十余年之间手绘淳安古图,情深义重……遗憾母亲不得同行。余先生所绘实为浙江文化之宝藏。”
余年春,如今已八十高龄,一头银丝在太阳的照耀下发出晶亮的光泽。在自己只有50平方米的水泥地面的老房子里,看着自己心血的结晶,他笑得灿烂而自豪。
由于移民时国家条件有限,古宅、民居、文物、古迹当时也全部拆毁,没有任何记录存档,余年春感觉非常可惜。旧日的邻居、同学、朋友及外地移民同志聚会在一起时,常常会一起回忆起年少时待过的那块土地。上个世纪90年代初,我国三峡电站建设,对三峡库区的文物古迹、人文景观原貌复原,力求尽善尽美地保护历史文化,但是淳安、遂安的历史文化已随古城深入湖底。余年春想到自己将一年年老去,一种历史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促使他在1992立下心愿——要把千年水下古城画出来,不能让后人对老城历史一无所知。他也开始利用业余时间做资料收集的准备。
1996年退休后,余年春就开始心无旁骛地投入到画水下古城的工作中。有人说他不知天高地厚,有人说他是在做无用功,老县城早已沉入水底几十年了,什么也没有留下,你怎么去画?你的资金从哪里来?你都退休了,折腾什么呢?但余年春坚定意志,不为所动。为了确保地图的真实性,他走访淳安县图书馆、淳安县志办、淳安县档案馆等处,查阅资料,并手抄了三部淳安县志、两部遂安县志,共计一百六十万字。通过这些史志学习,他增加了很多知识,并且坚定了信心。
时过境迁,旧时记忆已成残缺碎片,原样重现谈何容易。余年春从未学过画画,不知如何下手,只能边学边画。为此,他特意买来《芥子园画传》自学临摹,还专门找美术老师请教。家里房子小,只有50平方米,沒有书房,桌子也太小,余年春就买来整块的木工板放在床上,把床当书桌。他购来大量的白纸,画了改,改了画,错了再画,每次一画就是三、四个小时,每画完一稿,就出去采访。贺城图画了二十四稿才定稿,狮城图画了十五稿才定稿。为考证实际情况,余年春怀揣烧饼、玉米馃等干粮,自费走访六百余户移民家,甚至外出去安徽、江西等地进行走访,核实情况,收集了大量一手资料。
他的足迹遍布淳安移民所在地。有的时候等他兴冲冲赶到移民家中,移民却不在家外出了,吃闭门羹是常有的事,他就找个小旅馆住下,耐心等着主人回来;有的时候被采访移民不理解他的工作,但更多的移民还是非常乐意配合余年春,因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故园情结,沉入水底的古城曾经是他们的骨和血。资料收集齐全了,画画的功底也有了,淳安史志也熟悉了,在2005年,余年春用一个个工整的蝇头小字,在木工板铺就的“床上书桌”上画好了《新安江水库村庄淹没图》《淳安老县城示意图》《遂安老县城示意图》三幅水下古城图。千年水下古城贺城、狮城图原貌完整地呈现在世人面前。这个时候,离余年春着手做这件事的时候已过去了十三年。
余年春所画的图以解放后到水库形成前这一段历史为背景,如实再现了享有“文献名邦”美称的千年古城历史文化遗址,也再现了解放初期淳安、遂安的繁华景象。他所画地图有图例、县名沿革、名胜古迹、水井、牌坊、坟墓及商店、居家居户等说明较为详细,引起广泛关注。中央电视台、上海电视台等100多家新闻媒体对此事进行了报导。水下古城地图也被称为中华一绝。2012年4月,中央电视台对千岛湖水下古城探秘进行大型直播,余年春的水下地图为其提供了非常宝贵的参考。
余年春怀着对家乡的思念和热爱,凭着一腔热情、无私情怀和坚强毅力克服资金困难、条件简陋等问题,耗时十三年,独自一人绘制精准的三幅水下古城图,以图传史,对历史文化进行准确详实的记录,为后世寻根留下宝贵精神财富。同时,为了让更多人了解这段历史,余年春无偿把自己的作品捐献给淳安县档案局、淳安县图书馆、建德市图书馆、桐庐县图书馆。他自己本人则多次被淳安县委宣传部评为“淳安县对外宣传特别贡献奖先进个人”。
2009年5月11日,回乡寻根的作家龙应台找到了余年春,在地图上找到了“应芳苟”这个名字,其旁注有小字“冬英”,这正是龙应台母亲的名字。离开时,龙应台特地题了一篇字送给他:“母亲应冬英1949年仓皇离开古城淳安,从此不曾回乡,儿时常听她说新安江江水清澈,家乡上直街人情淳美,难以忘怀……余年春先生十余年之间手绘淳安古图,情深义重……遗憾母亲不得同行。余先生所绘实为浙江文化之宝藏。”
余年春,如今已八十高龄,一头银丝在太阳的照耀下发出晶亮的光泽。在自己只有50平方米的水泥地面的老房子里,看着自己心血的结晶,他笑得灿烂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