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情往来,乃人之常情,人在情感的“驱动”下来来往往以体现温暖,无可厚非。然而,许多人将人情往来作为工作、生活的“润滑剂”,于是,人情往来变了味变了质,“以礼代贿”招摇过市,无所顾忌,人情便异化为腐败的温床。
人情往来中腐败现象种种
人情往来主要发生在逢年过节或是婚丧嫁娶、生日、乔迁、住院等特殊“节点”。因为披着“过节”或“贺喜”“慰问”这样的外衣,借人情之名,行贿赂之实,送者和收者往往都显得“自然”甚至“坦然”。
许多案例显示,相当多的落马官员,最初都是在逢年过节期间收受了以人情往来名义“奉送”的礼金,由此而一发不可收拾。当然,也有相当一部分贪官,是以人情往来的幌子大肆敛财。总之,不管是被动还是主动,重要“节点”是人情往来中腐败的“高发”期。
同时,披着人情外衣的腐败,确实显得不那么“赤裸裸”,且五花八门,还真叫人“眼花缭乱”。吃喝玩乐,可谓“基本动作”。这些年来,许多老板和机关事业单位成员喜欢在逢年过节期间邀请领导干部到宾馆酒店聚会,以此作为联络感情的“平台”;还有的是以单位的名义组织宴请,在“欢聚一堂”中,增进友谊,冀望得到关照;更多的当然是在节日前夕,赠送土特产、提货券、购物卡等等。
除了吃喝玩乐,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观念的转变,邀请旅游、健身或进行高消费娱乐活动正呈方兴未艾之势。比如旅游,有的是个人邀请领导全家在节假日出游,有的则是单位组织,由领导出面,并以参观考察名义,组织对方单位若干人旅游。娱乐也是一种“手段”,最近通报的山西省检察院原副检察长文晓平请人“唱歌”事件就是如此,虽“贵”为省检察院副检察长,为了儿子的工作,也需要搞“人情往来”,通过当地区检察院领导“牵线”人事局的正副局长进行“感情联络”,还请小姐来“活跃气氛”。前阵子闹得沸沸扬扬的上海高级法院三名法官到娱乐场所“活动”的事件,也是法官被“联络感情”。
现在,婚丧嫁娶、生日、住院、乔迁新居、孩子上学出国等等,已越来越被人“重视”,进行所谓的人情往来。有的领导干部就喜欢婚丧嫁娶大摆宴席,遍邀宾朋,下属和相关单位人员或被邀不得不来,或不请自来。中央纪委通报的违反“八项规定”的案例中,就有多起属于领导干部大摆宴席并大肆收受礼金的。如河北沽源县平定堡镇原党委书记岳树旺为女儿操办婚事,席开47桌,“来宾”450人,宴请对象除亲朋好友外,还有其任职单位及下属人员,收受礼金达25.49万元。
有的领导干部热衷于过生日,不仅自己大张旗鼓地过,就连妻子、孩子,甚至父母、岳父母的生日,也要大摆宴席。更令人吃惊的是,有的贪官还动不动住院,把病床变成自己收受人情的温床。黑龙江绥化市原市委书记马德就是如此,他喜欢住院在当地是公开的秘密,一住院,前去慰问的干部便络绎不绝。同时,马德也深知领导住院探望是联络感情的重要“节点”,所以,当时任省委副书记的韩桂芝在上海住院时,他便千里迢迢赶去“慰问”,将一个巨大红包塞到病床的枕头底下,一举扭转了韩桂芝对他的不好印象。
以上这些借人情往来腐败的现象,必须引起高度的警惕。
人情往来中腐败的严重危害
我们说,对披着人情外衣的腐败现象决不能掉以轻心。这是因为,透过人情往来产生的腐败,其危害性不容小觑。
因为披着人情的外衣,或者说常常是以人情示人,因而这种腐败具有很强的隐蔽性。这种隐蔽性,缘于双方都存在着一种心照不宣的“规避心理”或“钻空子”想法,认为礼金不是贿赂,即使算是贿赂,也顶多是违纪而不属违法。因此,在感觉上就减少了惧怕心理。当然,有些是有着“钻空子”想法的,不敢明目张胆地收,就“曲线救国”,敢于收受自以为顶多算是违纪的礼金。
与隐蔽性有“异曲同工”之处的,就是具有试探性。有些人为了某种私利,急于向领导送礼,但又苦于不知对方的“脾气”和“底细”,不敢贸然行动,于是,选择中秋、春节等传统节日,以及领导干部家里有婚丧嫁娶之时,以人情的名义奉上礼金。领导干部一旦收下了,对方也就心领神会,并由此而不断地“进攻”。那些在一派喜庆祥和的气氛中放松了警惕的领导干部也就被拉入了圈套,乃至欲罢不能,越陷越深,最终出现“温水煮青蛙”的严重后果。
自然,行贿者“进攻”的借口非常多。比如,有的是拜年,拜年时还可“细分”为给小孩儿“压岁钱”,给老人“麻将钱”,有的是贺生日、贺乔迁,有的是给出国“零用钱”,有的是住院探病“买点营养品”,有的甚至借口领导党校学习“结交同学所需”。公贿——以单位名义行贿,亦复如此,名目多得很,有以福利的名义的,有以奖金的名义的,林林总总,花样百出,都是为了使对方收得体面、花得安全。当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领导干部收下“人情”,从而建立起“感情”,为日后的帮忙做好“铺垫”。
同时,这种人情往来中的腐败范围广泛。从领域来看,有经济领域的,也有生活领域的。从主体来看,既有高官,也有普通干部;既有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也有国有企业领导,还有民营企业、私企老板,以及大量的社会普通人员,可谓构成复杂。这样庞杂的构成,也导致了这种以人情面目出现的腐败“面广量多”,给群众产生腐败严重的恶劣印象,并很容易引起“仿效效应”“弥散效应”,给相当一些人产生“大家都这样,不这样不行”的错觉,从而导致腐败向社会各个角落渗透。因此,它又具有渗透性强的危害。
还有严重的危害是,认定难、查处难。私人的所谓“人情”礼金,一般说数额都不是太大——需要警惕的是,现在有大额、巨额化的趋势;公贿则由于许多单位往往不从正规的渠道而是从“小金库”中支出,或造假账掩饰,或用各种“合理”开支项目冲减这些贿款。而且,有些礼金,人情往来的“味道”确实很浓,比如,送的前后确实没有提出什么请托事项,领导干部也确实未曾帮忙或答应帮忙(当然,天下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对收受者来说,也应该知道天上不会掉馅饼),这样的礼金上面确实盖着很厚的面纱,因而,给认定和查处工作带来诸多不便,从而导致打击难度增大。当然,也有的处理不痛不痒,能轻则轻、能免则免,“高高举起,轻轻落下”,甚至是“挠痒痒”,使贿赂两方都产生了较强的“抗药性”,导致一些人敢于铤而走险。
总之,必须充分认识到披着人情外衣的腐败的严重危害,要对此保持“零容忍”的态度,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坚决防止人情异化为腐败的温床。
(责编/郭建民)
人情往来中腐败现象种种
人情往来主要发生在逢年过节或是婚丧嫁娶、生日、乔迁、住院等特殊“节点”。因为披着“过节”或“贺喜”“慰问”这样的外衣,借人情之名,行贿赂之实,送者和收者往往都显得“自然”甚至“坦然”。
许多案例显示,相当多的落马官员,最初都是在逢年过节期间收受了以人情往来名义“奉送”的礼金,由此而一发不可收拾。当然,也有相当一部分贪官,是以人情往来的幌子大肆敛财。总之,不管是被动还是主动,重要“节点”是人情往来中腐败的“高发”期。
同时,披着人情外衣的腐败,确实显得不那么“赤裸裸”,且五花八门,还真叫人“眼花缭乱”。吃喝玩乐,可谓“基本动作”。这些年来,许多老板和机关事业单位成员喜欢在逢年过节期间邀请领导干部到宾馆酒店聚会,以此作为联络感情的“平台”;还有的是以单位的名义组织宴请,在“欢聚一堂”中,增进友谊,冀望得到关照;更多的当然是在节日前夕,赠送土特产、提货券、购物卡等等。
除了吃喝玩乐,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观念的转变,邀请旅游、健身或进行高消费娱乐活动正呈方兴未艾之势。比如旅游,有的是个人邀请领导全家在节假日出游,有的则是单位组织,由领导出面,并以参观考察名义,组织对方单位若干人旅游。娱乐也是一种“手段”,最近通报的山西省检察院原副检察长文晓平请人“唱歌”事件就是如此,虽“贵”为省检察院副检察长,为了儿子的工作,也需要搞“人情往来”,通过当地区检察院领导“牵线”人事局的正副局长进行“感情联络”,还请小姐来“活跃气氛”。前阵子闹得沸沸扬扬的上海高级法院三名法官到娱乐场所“活动”的事件,也是法官被“联络感情”。
现在,婚丧嫁娶、生日、住院、乔迁新居、孩子上学出国等等,已越来越被人“重视”,进行所谓的人情往来。有的领导干部就喜欢婚丧嫁娶大摆宴席,遍邀宾朋,下属和相关单位人员或被邀不得不来,或不请自来。中央纪委通报的违反“八项规定”的案例中,就有多起属于领导干部大摆宴席并大肆收受礼金的。如河北沽源县平定堡镇原党委书记岳树旺为女儿操办婚事,席开47桌,“来宾”450人,宴请对象除亲朋好友外,还有其任职单位及下属人员,收受礼金达25.49万元。
有的领导干部热衷于过生日,不仅自己大张旗鼓地过,就连妻子、孩子,甚至父母、岳父母的生日,也要大摆宴席。更令人吃惊的是,有的贪官还动不动住院,把病床变成自己收受人情的温床。黑龙江绥化市原市委书记马德就是如此,他喜欢住院在当地是公开的秘密,一住院,前去慰问的干部便络绎不绝。同时,马德也深知领导住院探望是联络感情的重要“节点”,所以,当时任省委副书记的韩桂芝在上海住院时,他便千里迢迢赶去“慰问”,将一个巨大红包塞到病床的枕头底下,一举扭转了韩桂芝对他的不好印象。
以上这些借人情往来腐败的现象,必须引起高度的警惕。
人情往来中腐败的严重危害
我们说,对披着人情外衣的腐败现象决不能掉以轻心。这是因为,透过人情往来产生的腐败,其危害性不容小觑。
因为披着人情的外衣,或者说常常是以人情示人,因而这种腐败具有很强的隐蔽性。这种隐蔽性,缘于双方都存在着一种心照不宣的“规避心理”或“钻空子”想法,认为礼金不是贿赂,即使算是贿赂,也顶多是违纪而不属违法。因此,在感觉上就减少了惧怕心理。当然,有些是有着“钻空子”想法的,不敢明目张胆地收,就“曲线救国”,敢于收受自以为顶多算是违纪的礼金。
与隐蔽性有“异曲同工”之处的,就是具有试探性。有些人为了某种私利,急于向领导送礼,但又苦于不知对方的“脾气”和“底细”,不敢贸然行动,于是,选择中秋、春节等传统节日,以及领导干部家里有婚丧嫁娶之时,以人情的名义奉上礼金。领导干部一旦收下了,对方也就心领神会,并由此而不断地“进攻”。那些在一派喜庆祥和的气氛中放松了警惕的领导干部也就被拉入了圈套,乃至欲罢不能,越陷越深,最终出现“温水煮青蛙”的严重后果。
自然,行贿者“进攻”的借口非常多。比如,有的是拜年,拜年时还可“细分”为给小孩儿“压岁钱”,给老人“麻将钱”,有的是贺生日、贺乔迁,有的是给出国“零用钱”,有的是住院探病“买点营养品”,有的甚至借口领导党校学习“结交同学所需”。公贿——以单位名义行贿,亦复如此,名目多得很,有以福利的名义的,有以奖金的名义的,林林总总,花样百出,都是为了使对方收得体面、花得安全。当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领导干部收下“人情”,从而建立起“感情”,为日后的帮忙做好“铺垫”。
同时,这种人情往来中的腐败范围广泛。从领域来看,有经济领域的,也有生活领域的。从主体来看,既有高官,也有普通干部;既有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也有国有企业领导,还有民营企业、私企老板,以及大量的社会普通人员,可谓构成复杂。这样庞杂的构成,也导致了这种以人情面目出现的腐败“面广量多”,给群众产生腐败严重的恶劣印象,并很容易引起“仿效效应”“弥散效应”,给相当一些人产生“大家都这样,不这样不行”的错觉,从而导致腐败向社会各个角落渗透。因此,它又具有渗透性强的危害。
还有严重的危害是,认定难、查处难。私人的所谓“人情”礼金,一般说数额都不是太大——需要警惕的是,现在有大额、巨额化的趋势;公贿则由于许多单位往往不从正规的渠道而是从“小金库”中支出,或造假账掩饰,或用各种“合理”开支项目冲减这些贿款。而且,有些礼金,人情往来的“味道”确实很浓,比如,送的前后确实没有提出什么请托事项,领导干部也确实未曾帮忙或答应帮忙(当然,天下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对收受者来说,也应该知道天上不会掉馅饼),这样的礼金上面确实盖着很厚的面纱,因而,给认定和查处工作带来诸多不便,从而导致打击难度增大。当然,也有的处理不痛不痒,能轻则轻、能免则免,“高高举起,轻轻落下”,甚至是“挠痒痒”,使贿赂两方都产生了较强的“抗药性”,导致一些人敢于铤而走险。
总之,必须充分认识到披着人情外衣的腐败的严重危害,要对此保持“零容忍”的态度,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坚决防止人情异化为腐败的温床。
(责编/郭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