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设情境,认识跳远比赛的概念
1.跳远比赛一:没有用同一起跳线
导入:小朋友体育课跳过远吗?指名两人比一比看谁跳得更远,提示学生仔细观察他们是怎么跳的?
设计:女生在前,男生在后完成起跳比赛,宣布女生获胜,问学生:这样比行吗?
学生可能回答:不公平,没站在同一条线上比。
2.跳远比赛二:关注落地点
第2次比赛:按学生要求划定起跳线,重新比一比,提示学生仔细观察脚开始站在什么位置?落在什么位置?
教学意图:人为设置比赛前后起点不同引起学生认知冲突,引发关于跳远比赛公平性的讨论,明确跳远比赛需要同一条起始线。
预设追问:先不说比赛结果,跳远的时候落地又往前跳了一下,为什么还回到第一次落地点(真正跳的距离)?回忆最初脚丫站在起始线的什么位置?在起跳点用磁扣做标记。
引导讨论:落地点怎么规定?手不小心按在身体后边了,落地点怎么算?明确要以身体落地最后部位算落地点。在终点也用磁扣做标记。
教师指导观察:起跳点到落脚点的距离表示每个人跳了多远。比较每个人起跳点到落地点之间的距离,现在你知道谁获胜了?
引导学生反思:这次比赛公平吗?
教学意图:通过真实比赛情境引发学生讨论:如何用起点和终点比较距离,调动学生思维参与,达成共识。起始线后面规定为起点,身体落地的最后部位为落地点,这几个概念的初步认知以及比较的方法,为后面学习比较与测量打下认知基础。
3.反思讨论,关注跳出距离,引出公平比较的方法
教师边小结边板贴:为了比赛公平,首先我们需要有一条线,在科学上我们把它叫做起始线。有了起始线,就能明确找到每个人的起跳点,就是起点。在起始线前边,我们也找到了落地点的位置,叫做终点。有了同一起始线,确定了起点和终点,比较它们之间的距离就能判断谁获胜了。
教学意图:通过板贴讲解,让学生再次明确认识起点、终点的规范准确位置和公平比较的方法。
掌握确定起点、终点和用纸带测量距离的方法
1.活动一:小青蛙跳起来
学生分组活动(2人一组),让自己的玩具小青蛙跳起来。
汇报:成功了吗?怎样能让小青蛙跳起来?怎样让小青蛙跳得远?
学生可能回答:我觉着这个青蛙屁股很硬有很大冲力,用手指按住小青蛙的屁股向下用力,再一松手小青蛙就跳出去了。用力轻或重使小青蛙跳得远些。
小结:你们善于动手,善于思考,很快找到了让玩具小青蛙跳得更远的窍门。
教学意图:放手让学生探究使小青蛙跳的方法,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兴趣,为后面比赛解决跳的技术问题。
2.活动二:一次小青蛙跳远测量,学习确定距离的技术。
(1)思考讨论:如果给你一条起始线,怎樣能知道你的小青蛙跳了多远?国际跳远比赛为了公平,让运动员发挥正常水平,要求每个运动员比赛三次取最远距离作为运动员的成绩。思考:怎么做能找出你的小青蛙的最好成绩?提示:给你一条起始线怎么用?
学生可能的做法:
①把小青蛙放起始线后面确定起点起跳,观察落地点,在落地点用纸条等物品做标记;第2次从起始线起跳,在落地点做标记。这样连跳3次,做3个标记。教师则出示工字钉和板子,让学生明确用板子和工字钉做标记的方法。
②认为应该从第一次落地点起跳。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国际跳远比赛是接着跳还是从起始线起跳?明确跳远规则。
(2)明确跳远比赛步骤。出示PPT:①利用起始线,确定起点;②操作小青蛙跳,以落地点作为终点;③找准终点做标记;④连续跳3次;⑤作比较找出最远标记。
(3)重点引导学生讨论:小青蛙跳歪了怎么办?师生共同讨论,统一小青蛙跳远距离为终点到起点的直线距离。
教学意图:激励学生思考,放手让他们讨论一只小青蛙跳的方法步骤,为后面正式跳远比赛作铺垫,同时对公平比赛的具体标准形成共识。
(4)进一步讨论:两个人如何合作才能更好地完成实验?
实验员与监督员要分好工,实验员操作小青蛙跳,监督员监督小青蛙的起点和终点,保证小青蛙跳远距离真实有效。要准确标记终点,如果小青蛙落地时又向前跳了一下,必须以第一次落地点做标记点,如果摔倒了要以它的最后落地点做标记点。重复3次,选择最远的距离作为小青蛙的跳远成绩。
(5)学生分组实验。动手试一试,比一比哪个组又快又好地完成任务,教师巡视指导。
教学意图:学生第一次正式学习分工合作,初步学习如何让小青蛙跳远的方法,解决比较距离的技术问题。教师着重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分工、如何合作完成任务,保证科学严谨地确定起点,准确找到终点,确定小青蛙跳远的最远距离。
(6)小结展示并引导发现:请各组汇报小青蛙跳远的最远距离,两个组的小朋友分别汇报。
指导观察发现:两个组的小青蛙哪个组跳得更远一些?学生讨论。
提问:两个小组的板子放在一起好比吗?引导学生发现不好比。
小结:如果两个小青蛙在同一起始线就好比了。如果不在同一起始线,怎么办呢?
(7)出示测量工具纸带,讲解纸带的测量方法:纸带上有一条彩色的线,把它对准起始线,找准最远距离,用笔画线标记在纸带上。然后剪下纸带。
(8)小结:如果两个组都有这样一条纸带表示最远距离,我们放在一起是不是就特别好比了?我们待会进行一场真正的比赛,就用纸带来测量,找出真正的冠军。
教学意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发现两个组不好比较的问题后,教师通过教的方法让学生初步学习用纸带拉直测量起点与最远终点之间的距离,解决跳远测量比较的基本方法。纸带在这里是一个新的工具,专门用来测量并比较跳远距离的问题。
3.活动三:进行两只小青蛙跳远比赛,初步学会合作
(1)讨论:我们要让两只小青蛙进行一场真正的跳远比赛,一场公平的跳远比赛,应该怎样做?
学生可能的做法和面对的问题:
①选择2只小青蛙,对准起始线,跳3次,都要用钉子做标记,选最远钉子,拿一条纸带测量,画横线并剪下纸带。另一只小青蛙也这样跳3次,也选最远标记作为最远成绩,然后比较纸带,看哪只跳得远。
②让2只小青蛙同时跳远,连续跳2次,谁跳得最远就给纸条做个标记,然后剪下来比一比。
③如果小青蛙碰到钉子不小心翻过来怎么办呀?
引导其他学生帮助解决:不成功可以重新跳,只要起始线统一就可以。
(2)讨论:
①用纸带怎么做才能更好测量?
学生可能回答:一人拉这头,另外一人拉那头。
②手不够用怎么办?
学生可能回答:可以先让青蛙跳3次,做好标记,再用纸带测量。
操作要求:为了区分两个小朋友的青蛙,请在纸带有颜色的一端写上自己名字,再进行比赛,注意小组合作。
(3)分组实验。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指导。提示完成的组及时把每组最长的纸带贴到黑板上。
教学意图:通过耐心细致的指导,学生再次学习分工合作,在实际应用中真正学会利用起点与终点进行比较与测量。
4.活动四:学习利用纸带测量技术及利用柱形图进行数据汇总
(1)先在本组比较,选择本组最长距离,剪下纸带到黑板展示。
(2)指导学生观察、比较纸带,认识到有了共同起始线,再比较就公平了。
教学意图:引导学生初步认识柱形图,进行数据分析。学生经过两轮比赛,学会了公平比较起点与终点的距离。
(3)小结:今天我们进行了一场公平的比赛,认识了起点和终点,用比较距离的方法评出了比赛的冠军,还认识到了互相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意图:总结本课跳远比赛的科学方法,加深学生的认识。
北京市朝阳区东坝乡北京中学东坝校区(100018)?
1.跳远比赛一:没有用同一起跳线
导入:小朋友体育课跳过远吗?指名两人比一比看谁跳得更远,提示学生仔细观察他们是怎么跳的?
设计:女生在前,男生在后完成起跳比赛,宣布女生获胜,问学生:这样比行吗?
学生可能回答:不公平,没站在同一条线上比。
2.跳远比赛二:关注落地点
第2次比赛:按学生要求划定起跳线,重新比一比,提示学生仔细观察脚开始站在什么位置?落在什么位置?
教学意图:人为设置比赛前后起点不同引起学生认知冲突,引发关于跳远比赛公平性的讨论,明确跳远比赛需要同一条起始线。
预设追问:先不说比赛结果,跳远的时候落地又往前跳了一下,为什么还回到第一次落地点(真正跳的距离)?回忆最初脚丫站在起始线的什么位置?在起跳点用磁扣做标记。
引导讨论:落地点怎么规定?手不小心按在身体后边了,落地点怎么算?明确要以身体落地最后部位算落地点。在终点也用磁扣做标记。
教师指导观察:起跳点到落脚点的距离表示每个人跳了多远。比较每个人起跳点到落地点之间的距离,现在你知道谁获胜了?
引导学生反思:这次比赛公平吗?
教学意图:通过真实比赛情境引发学生讨论:如何用起点和终点比较距离,调动学生思维参与,达成共识。起始线后面规定为起点,身体落地的最后部位为落地点,这几个概念的初步认知以及比较的方法,为后面学习比较与测量打下认知基础。
3.反思讨论,关注跳出距离,引出公平比较的方法
教师边小结边板贴:为了比赛公平,首先我们需要有一条线,在科学上我们把它叫做起始线。有了起始线,就能明确找到每个人的起跳点,就是起点。在起始线前边,我们也找到了落地点的位置,叫做终点。有了同一起始线,确定了起点和终点,比较它们之间的距离就能判断谁获胜了。
教学意图:通过板贴讲解,让学生再次明确认识起点、终点的规范准确位置和公平比较的方法。
掌握确定起点、终点和用纸带测量距离的方法
1.活动一:小青蛙跳起来
学生分组活动(2人一组),让自己的玩具小青蛙跳起来。
汇报:成功了吗?怎样能让小青蛙跳起来?怎样让小青蛙跳得远?
学生可能回答:我觉着这个青蛙屁股很硬有很大冲力,用手指按住小青蛙的屁股向下用力,再一松手小青蛙就跳出去了。用力轻或重使小青蛙跳得远些。
小结:你们善于动手,善于思考,很快找到了让玩具小青蛙跳得更远的窍门。
教学意图:放手让学生探究使小青蛙跳的方法,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兴趣,为后面比赛解决跳的技术问题。
2.活动二:一次小青蛙跳远测量,学习确定距离的技术。
(1)思考讨论:如果给你一条起始线,怎樣能知道你的小青蛙跳了多远?国际跳远比赛为了公平,让运动员发挥正常水平,要求每个运动员比赛三次取最远距离作为运动员的成绩。思考:怎么做能找出你的小青蛙的最好成绩?提示:给你一条起始线怎么用?
学生可能的做法:
①把小青蛙放起始线后面确定起点起跳,观察落地点,在落地点用纸条等物品做标记;第2次从起始线起跳,在落地点做标记。这样连跳3次,做3个标记。教师则出示工字钉和板子,让学生明确用板子和工字钉做标记的方法。
②认为应该从第一次落地点起跳。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国际跳远比赛是接着跳还是从起始线起跳?明确跳远规则。
(2)明确跳远比赛步骤。出示PPT:①利用起始线,确定起点;②操作小青蛙跳,以落地点作为终点;③找准终点做标记;④连续跳3次;⑤作比较找出最远标记。
(3)重点引导学生讨论:小青蛙跳歪了怎么办?师生共同讨论,统一小青蛙跳远距离为终点到起点的直线距离。
教学意图:激励学生思考,放手让他们讨论一只小青蛙跳的方法步骤,为后面正式跳远比赛作铺垫,同时对公平比赛的具体标准形成共识。
(4)进一步讨论:两个人如何合作才能更好地完成实验?
实验员与监督员要分好工,实验员操作小青蛙跳,监督员监督小青蛙的起点和终点,保证小青蛙跳远距离真实有效。要准确标记终点,如果小青蛙落地时又向前跳了一下,必须以第一次落地点做标记点,如果摔倒了要以它的最后落地点做标记点。重复3次,选择最远的距离作为小青蛙的跳远成绩。
(5)学生分组实验。动手试一试,比一比哪个组又快又好地完成任务,教师巡视指导。
教学意图:学生第一次正式学习分工合作,初步学习如何让小青蛙跳远的方法,解决比较距离的技术问题。教师着重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分工、如何合作完成任务,保证科学严谨地确定起点,准确找到终点,确定小青蛙跳远的最远距离。
(6)小结展示并引导发现:请各组汇报小青蛙跳远的最远距离,两个组的小朋友分别汇报。
指导观察发现:两个组的小青蛙哪个组跳得更远一些?学生讨论。
提问:两个小组的板子放在一起好比吗?引导学生发现不好比。
小结:如果两个小青蛙在同一起始线就好比了。如果不在同一起始线,怎么办呢?
(7)出示测量工具纸带,讲解纸带的测量方法:纸带上有一条彩色的线,把它对准起始线,找准最远距离,用笔画线标记在纸带上。然后剪下纸带。
(8)小结:如果两个组都有这样一条纸带表示最远距离,我们放在一起是不是就特别好比了?我们待会进行一场真正的比赛,就用纸带来测量,找出真正的冠军。
教学意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发现两个组不好比较的问题后,教师通过教的方法让学生初步学习用纸带拉直测量起点与最远终点之间的距离,解决跳远测量比较的基本方法。纸带在这里是一个新的工具,专门用来测量并比较跳远距离的问题。
3.活动三:进行两只小青蛙跳远比赛,初步学会合作
(1)讨论:我们要让两只小青蛙进行一场真正的跳远比赛,一场公平的跳远比赛,应该怎样做?
学生可能的做法和面对的问题:
①选择2只小青蛙,对准起始线,跳3次,都要用钉子做标记,选最远钉子,拿一条纸带测量,画横线并剪下纸带。另一只小青蛙也这样跳3次,也选最远标记作为最远成绩,然后比较纸带,看哪只跳得远。
②让2只小青蛙同时跳远,连续跳2次,谁跳得最远就给纸条做个标记,然后剪下来比一比。
③如果小青蛙碰到钉子不小心翻过来怎么办呀?
引导其他学生帮助解决:不成功可以重新跳,只要起始线统一就可以。
(2)讨论:
①用纸带怎么做才能更好测量?
学生可能回答:一人拉这头,另外一人拉那头。
②手不够用怎么办?
学生可能回答:可以先让青蛙跳3次,做好标记,再用纸带测量。
操作要求:为了区分两个小朋友的青蛙,请在纸带有颜色的一端写上自己名字,再进行比赛,注意小组合作。
(3)分组实验。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指导。提示完成的组及时把每组最长的纸带贴到黑板上。
教学意图:通过耐心细致的指导,学生再次学习分工合作,在实际应用中真正学会利用起点与终点进行比较与测量。
4.活动四:学习利用纸带测量技术及利用柱形图进行数据汇总
(1)先在本组比较,选择本组最长距离,剪下纸带到黑板展示。
(2)指导学生观察、比较纸带,认识到有了共同起始线,再比较就公平了。
教学意图:引导学生初步认识柱形图,进行数据分析。学生经过两轮比赛,学会了公平比较起点与终点的距离。
(3)小结:今天我们进行了一场公平的比赛,认识了起点和终点,用比较距离的方法评出了比赛的冠军,还认识到了互相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意图:总结本课跳远比赛的科学方法,加深学生的认识。
北京市朝阳区东坝乡北京中学东坝校区(100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