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形势下,要特事特办,组织力量,出台政策,全力应对股灾带来的巨大金融风险,绝不可以掉以轻心
数据统计,自6月15日到7月2日13个交易日,上证综指跌幅接近20%,两市市值蒸发16.43万亿,平均每天蒸发1.17万亿,以6月23日到6月26日当周有效持仓的5076.60万投资者来计算,平均每个账户在这13日内市值蒸发32万,已经快到股灾的边缘。
此次股市下跌来的时间之快,暴跌之猛,监管者始料未及。从初期认为是市场的正常调整,进而意识到这场下跌将引发金融系统的重大风险,大盘已跌近1400点。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政府为稳定市场,央行、证监会、国资委、财政部等部门作出维护市场的初步措施仅仅坚守了一天就溃不成军。
疑问:做空力量来自何方?
如此强大的做空力量到底来自何方?已成为散户们除看盘外热议的话题。从表面上来看,它们资金充足,经验丰富,准备充分,非常熟悉公募和私募的融资杠杆资金配置量化分析,在不同阶段利用投资人爆仓的叠加效应层层推进,扩大战果,尤其是在利用中证500股指期货,ETF等一系列金融衍生工具组合做空的手法看,绝非一般的散兵游勇,很可能是战法老道联手作战的专业团队。有人猜测,这股力量不是来自于境外而是境内。在巨大的资本暴利面前,他们置生养他们的资本市场稳定大局和中小投资人的利益于不顾,一己之私的把中小投资者这只未来中国梦的中坚力量的财富洗劫一空。在如此残酷的现实下,我们必须捕捉现实中各方面存在的漏洞,并提出应对措施,积极救市。
此前,监管部门在开始下跌之后曾多次强调这只是一次正常调整。而从没有把它上升到这是一次关乎中国梦和中国崛起的金融博弈。经过半月来惨烈的多空博弈,政府该如何发挥作用高层内部就产生分歧,监管不力,声音不统一,决策不果断,出手不迅速,导致现在的惨败局面。
不可否认的是,我国资本市场制度缺陷所导致的不公平和非正义,始终困扰着中国股市的投资人,一股独大的家族企业大股东与市场庄家联手以平均不到1元钱成本的存量股高价减持,牟取暴利,以476家创业板为例,近一年来以平均每股26元的高价减持的资金高达1271亿,而同期创业板IPO和增发引入实体的资金只有684亿,不仅大部分资金没有进入股市,给恶意者以口实。更严峻的是,这种在三公制度上存在严重缺陷的减持是以“合法资本运作”的名义不合理的掠夺着中小投资人的财富。“几人暴富万骨枯”是中国股市近年来的真实写照。
能否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避免大陆出现1997年香港金融市场出现的危机,直接影响下一阶段金融创新改革成败,甚至影响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全局,绝不可以掉以轻心。
对策:特事特办 出台政策
民生证券研究院院长管清友对于当前如何应对股灾带来的巨大金融风险谈了以下四点看法:
第一,统一思想,达成共识,在中央政府层面统筹协调救市政策。党的十八大以来,针对资本市场的一系列改革和创新举措,恢复了市场的信心,激发了投资者的热情,激活了市场微观主体,有助于居民投资从不动产向金融资产的转变,有助于实现间接融资向直接融资的转变,有助于我国从金融大国向金融强国的转变。
这次股灾是在股市加杠杆背景下发生的,投资者尚未正确理解虚拟经济加杠杆的价值投资真谛,经营者尚不会适当运用虚拟经济加杠杆的融资工具,监管者尚未及时转变虚拟经济加杠杆的风险管理体制。本轮调整是金融创新改革的一次重大挫折,但挫折是进步的必经过程,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改革方向正确,发展基础牢固。
第二,切中要害,干净利落,用真金白银稳定市场。当务之急,防止从杠杆资金到公募基金的连环爆炸,引发进一步的恐慌。一是组织汇金等国家队力量购买公募基金净值,防范基金赎回潮,拉升指数,释放真金白银,托底市场,稳定预期;二是证监会明确宣布控制IPO节奏,对已过会企业延迟上市融资;三是在证监会已出台政策基础上,下调印花税,切实提升市场信心;四是明确宣布禁止裸卖空,严查活跃做空账户;五是严查监管部门内部和市场违规违法行为,防止利益集团绑架。
第三,未雨绸缪,居安思危,全方位应对国际国内金融风险。从“5.28”到“6.26”是本轮股灾第一阶段,对场外配资的监管引发市场恐慌,进而出现负反馈。“7.1”行情表明目前A股有向第二阶段演化的可能性,国际因素叠加国内因素形成双震源。
国内方面,做空力量依然强大,必须警惕基金赎回潮引致公募基金被动减仓带来了连锁反应,特别是蓝筹股的踩踏风险。国外方面,希腊债务危机虽尚未达到2011年欧债危机的程度,但国际金融市场出现新一轮动荡的可能性加大。
这将从两个渠道对A股产生冲击:一是避险情绪推动国际资本回流发达市场的安全资产,新兴市场的资产价格将随之承压,中国也将面临一定的资本外流压力和资产价格冲击。二是美元指数上涨将加紧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升值压力,对国内出口造成进一步挤压,加剧国内的经济下行压力。在国内市场情绪尚不稳定的情况下,如果不能有效防范外部冲击,可能引发国内股市的新一轮波动,需要高度关注。
第四,立足长远,改善监管,建立大监管格局。此次股灾,反应出我国在金融监管方面存在的巨大漏洞,多头监管、行政干预、沟通不畅、反应迟缓。在应对股灾的同时,必须同时改善监管方式,把握资本市场结构和投资者特点,把握监管的手法和节奏,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尽快建立大金融监管体系,扭转分业监管的尴尬境地,在国务院层面设立金融监管委员会,以便于统筹协调,应对突发事件。
管清友认为,股灾会导致金融风险蔓延,将对国内金融资产安全构成巨大威胁,对中国刚刚开始壮大的中产阶级形成毁灭性打击,不利于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甚至危害社会稳定和国家发展全局,必须全力应对。
数据统计,自6月15日到7月2日13个交易日,上证综指跌幅接近20%,两市市值蒸发16.43万亿,平均每天蒸发1.17万亿,以6月23日到6月26日当周有效持仓的5076.60万投资者来计算,平均每个账户在这13日内市值蒸发32万,已经快到股灾的边缘。
此次股市下跌来的时间之快,暴跌之猛,监管者始料未及。从初期认为是市场的正常调整,进而意识到这场下跌将引发金融系统的重大风险,大盘已跌近1400点。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政府为稳定市场,央行、证监会、国资委、财政部等部门作出维护市场的初步措施仅仅坚守了一天就溃不成军。
疑问:做空力量来自何方?
如此强大的做空力量到底来自何方?已成为散户们除看盘外热议的话题。从表面上来看,它们资金充足,经验丰富,准备充分,非常熟悉公募和私募的融资杠杆资金配置量化分析,在不同阶段利用投资人爆仓的叠加效应层层推进,扩大战果,尤其是在利用中证500股指期货,ETF等一系列金融衍生工具组合做空的手法看,绝非一般的散兵游勇,很可能是战法老道联手作战的专业团队。有人猜测,这股力量不是来自于境外而是境内。在巨大的资本暴利面前,他们置生养他们的资本市场稳定大局和中小投资人的利益于不顾,一己之私的把中小投资者这只未来中国梦的中坚力量的财富洗劫一空。在如此残酷的现实下,我们必须捕捉现实中各方面存在的漏洞,并提出应对措施,积极救市。
此前,监管部门在开始下跌之后曾多次强调这只是一次正常调整。而从没有把它上升到这是一次关乎中国梦和中国崛起的金融博弈。经过半月来惨烈的多空博弈,政府该如何发挥作用高层内部就产生分歧,监管不力,声音不统一,决策不果断,出手不迅速,导致现在的惨败局面。
不可否认的是,我国资本市场制度缺陷所导致的不公平和非正义,始终困扰着中国股市的投资人,一股独大的家族企业大股东与市场庄家联手以平均不到1元钱成本的存量股高价减持,牟取暴利,以476家创业板为例,近一年来以平均每股26元的高价减持的资金高达1271亿,而同期创业板IPO和增发引入实体的资金只有684亿,不仅大部分资金没有进入股市,给恶意者以口实。更严峻的是,这种在三公制度上存在严重缺陷的减持是以“合法资本运作”的名义不合理的掠夺着中小投资人的财富。“几人暴富万骨枯”是中国股市近年来的真实写照。
能否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避免大陆出现1997年香港金融市场出现的危机,直接影响下一阶段金融创新改革成败,甚至影响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全局,绝不可以掉以轻心。
对策:特事特办 出台政策
民生证券研究院院长管清友对于当前如何应对股灾带来的巨大金融风险谈了以下四点看法:
第一,统一思想,达成共识,在中央政府层面统筹协调救市政策。党的十八大以来,针对资本市场的一系列改革和创新举措,恢复了市场的信心,激发了投资者的热情,激活了市场微观主体,有助于居民投资从不动产向金融资产的转变,有助于实现间接融资向直接融资的转变,有助于我国从金融大国向金融强国的转变。
这次股灾是在股市加杠杆背景下发生的,投资者尚未正确理解虚拟经济加杠杆的价值投资真谛,经营者尚不会适当运用虚拟经济加杠杆的融资工具,监管者尚未及时转变虚拟经济加杠杆的风险管理体制。本轮调整是金融创新改革的一次重大挫折,但挫折是进步的必经过程,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改革方向正确,发展基础牢固。
第二,切中要害,干净利落,用真金白银稳定市场。当务之急,防止从杠杆资金到公募基金的连环爆炸,引发进一步的恐慌。一是组织汇金等国家队力量购买公募基金净值,防范基金赎回潮,拉升指数,释放真金白银,托底市场,稳定预期;二是证监会明确宣布控制IPO节奏,对已过会企业延迟上市融资;三是在证监会已出台政策基础上,下调印花税,切实提升市场信心;四是明确宣布禁止裸卖空,严查活跃做空账户;五是严查监管部门内部和市场违规违法行为,防止利益集团绑架。
第三,未雨绸缪,居安思危,全方位应对国际国内金融风险。从“5.28”到“6.26”是本轮股灾第一阶段,对场外配资的监管引发市场恐慌,进而出现负反馈。“7.1”行情表明目前A股有向第二阶段演化的可能性,国际因素叠加国内因素形成双震源。
国内方面,做空力量依然强大,必须警惕基金赎回潮引致公募基金被动减仓带来了连锁反应,特别是蓝筹股的踩踏风险。国外方面,希腊债务危机虽尚未达到2011年欧债危机的程度,但国际金融市场出现新一轮动荡的可能性加大。
这将从两个渠道对A股产生冲击:一是避险情绪推动国际资本回流发达市场的安全资产,新兴市场的资产价格将随之承压,中国也将面临一定的资本外流压力和资产价格冲击。二是美元指数上涨将加紧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升值压力,对国内出口造成进一步挤压,加剧国内的经济下行压力。在国内市场情绪尚不稳定的情况下,如果不能有效防范外部冲击,可能引发国内股市的新一轮波动,需要高度关注。
第四,立足长远,改善监管,建立大监管格局。此次股灾,反应出我国在金融监管方面存在的巨大漏洞,多头监管、行政干预、沟通不畅、反应迟缓。在应对股灾的同时,必须同时改善监管方式,把握资本市场结构和投资者特点,把握监管的手法和节奏,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尽快建立大金融监管体系,扭转分业监管的尴尬境地,在国务院层面设立金融监管委员会,以便于统筹协调,应对突发事件。
管清友认为,股灾会导致金融风险蔓延,将对国内金融资产安全构成巨大威胁,对中国刚刚开始壮大的中产阶级形成毁灭性打击,不利于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甚至危害社会稳定和国家发展全局,必须全力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