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孤绝成神

来源 :领导文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maom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首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时期。一个“贬”字,是枷锁,也是归途。违抗不得,也推诿不得,不服不甘,又无能为力。只一转首,便剥去了富贵荣华,让他饮尽一生的孤独。
  他去世时只有47岁,因他祖籍河东,世人给他一个别号——柳河东。他的作品集也被称作《柳河东集》。河东,据说是如今的山西永济。借由他的一生,想起一句话: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他的前半生,确是风光。他的家族,自北朝以来便世代显宦,诗书传家,传至他父亲这一代,虽已式微,但也有官秩。他的名字,放在唐朝莘莘学子中,也是出类拔萃:13岁,写《为崔中丞贺平李怀光表》,饮誉京城,被称为神童;21岁,考中进士,得到皇帝的赏识,有了官职。
  风华正茂,平步青云,自然是志得意满,要一展凌云之志。安史之乱后,大唐王朝江河日下。为重振朝堂,他加入了王叔文倡导的“永贞革新”。
  然而,清除積弊,建立新格局,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势必会有新旧势力斗争。
  没有一点悬念,永贞革新的结局也是悲壮而惨淡的。革新领袖王叔文被处以绞刑,柳宗元作为直接参与者,也是在劫难逃,先被贬邵州,一道诏书追过来,又被贬为永州司马。与他一同被贬的,还有刘禹锡等七人,这是历史上令人扼腕叹息的“八司马”事件。
  一路风尘,饱受舟车颠簸之苦,跟他同去的,有67岁的老母,以及5岁的女儿。
  既是贬,自然不会是富庶之地。永州,在湖南与广东、广西的交界处,在当时是偏僻荒凉之地。荒野间,还有一种奇毒无比的蛇,人一旦被咬,根本无药可医。他的《捕蛇者说》,说的就是这种蛇。
  司马一职,说是协助当地的刺史办事,其实只是个虚名而已,没有官署,没有职权,甚至没有住所。幸得僧人相助,一家人寄住在龙兴寺。寺院清净,没有毒蛇来扰,但水火无情,五年中,他的住所曾四次被火灾殃及。
  大火带给柳宗元的,几乎是毁灭性的伤害。书籍和生活用品,几乎被烧了个精光,他打着赤脚仓皇出逃,靠在墙壁上挖洞保命,才避免被大火烧焦。精神上受到的伤害则更为严重,一听到人大声说话,就心跳加速,脸色发白,身体众疾并发,“行则膝颤,坐则髀痹”,几成废人。记忆力也严重衰退,“所读书随又遗忘”。
  祸不单行。他的母亲,本就体弱多病,在这里水土不服,医药、饮食也不周,不到半年就病逝了;他的女儿,聪明伶俐,学诗文,习女红,满以为可以长大成人,没想到也染上不治之症,夭折了。


  伤心之地,不愿久留。越留,心里的那份凄凉感越重。他抱着一线希望,投书亲友、官宦,甚至政敌,请求援引,希望早日回朝。但都是泥牛入海无消息。
  按唐制,贬官三年,就有机会获赦,酌情调迁较近的地方任职。但他不一样,被贬的那一刻,皇家圣旨上就断了他的退路:“纵逢恩赦,不在量移之限。”他想不通。革新的目的并非一己私利,而是惩贪鄙、用贤能、免苛征、恤百姓、挽乱局、解社稷危难,为何换来如此严厉的惩处?
  也有悔。在《愚溪诗序》里,他自嘲,凡为愚者莫我若也。
  也参禅。居住在寺庙里,暮鼓晨钟,听的是梵音,读的是禅经,看的是山水,怨怼愤懑,断肠厄念,涌上来,淤积在心中,又在山路十八弯里,随风散去。门前栽柳,窗后栽竹,没有壮志,没有雄心,光阴深静,一壶茶,也能消磨整整一日。
  人在失意的时候,总要给愁闷的情绪寻个出口。
  永州十年,是他最为孤独的岁月,也是他文学上的丰收岁月。其间,他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文——《永州八记》《捕蛇者说》《天对》《晋问》等,自然也包括《江雪》。


  元和十年,43岁的柳宗元被召回长安,本以为流放生涯从此结束,不料想竟是场空欢喜,二月到长安,三月便宣布改贬柳州。
  八司马,才子之气,漫写风流,却空有豪情,无马可司,更司不了自己的命运。这一次,刘禹锡被贬播州。得知播州比柳州还要穷困,柳宗元多次上书朝廷,恳请与刘禹锡对换。在当朝大臣裴度的帮助下,刘禹锡改贬到连州,他才上路去柳州。
  山河浮沉,政治缭乱,是非对错,应该还是不应该,不好评价,可利害之下,一个人的肝胆、节义、风骨,却极易分辨。
  他字子厚,这两个字,他当得起。
  柳州比永州更为偏远。好在,官职提高了一些,任刺史。算是地方长官,有官署,有住处,还有职权,可以为当地百姓做点事。
  他在柳州四年,政绩昭彰。
  发布政令,打破“一旦为奴终生为奴”的风俗,沦为奴婢者,按劳动时间折算工钱,工钱抵完债后立即恢复自由,回家与亲人团聚。
  设馆倡学,采取各种方法鼓励小孩积极念书,同时,严令禁止江湖巫医骗钱害人,推广医学,改变迷信落后的习俗。
  开荒凿井,组织乡间闲散劳力,开荒垦地,种菜,植柳,种柑橘。世世代代靠天吃饭,靠喝雨水和河水长大的柳州人,从此走出饥饿和贫穷,喝上了干净甘甜的地下水。
  功名前途已放下,回长安的心思也断了,他给在柳州出生的两个儿子起了相当乡化的名字,唤作周六、周七。史上官员千千万,可是他,被百姓敬奉为神。修庙立祠,刻碑塑像,演绎传说,举行隆重的春秋祭祀活动,称他“柳子菩萨”。
  他病死于柳州任上。柳州的老百姓自发筹钱,为他打造了一副棺木,把他的尸骨送往家乡。而通往柳州的路上,朝廷召他回长安的诏书,穿都城,过驿站,昼夜兼程而来。可惜,终究是迟了。
  油尽灯灭。他已经等不到了。那样勾马连环的乱世,由不得人的性情操纵,就这么轻轻一拨,便是阔大的苍凉。
  (摘自《岁时记——古诗词里的节气之美》)
其他文献
楊坚和独孤皇后的五个儿子当中,心机最深的要数晋王杨广。  开皇元年(581)二月,杨广和诸位兄弟一起受封,当时他只有十三岁。在获封晋王的那一刻,他就知道自己的童年彻底结束了。那些简单、纯真、美好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现在,杨广是晋王了,是一个政治人物了,他必须早早地进入新角色。  杨广发现,自家五兄弟相互观察对方的眼光也很自然地在封王的那一刻改变了。尤其是四位弟弟看待哥哥杨勇的目光,都齐刷刷地改变了
期刊
中美博弈 拜登对华政策能不能行得通,是否能达到预期目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的反应。拜登执政后,先是放风,公开阐明其对华政策基调;继而造势,通过加强与盟友和伙伴协调对华显示其强势地位;再是摸底,在阿拉斯加与中方举行对话,了解中方的基本立场;接下来就是进行内部评估,在此基础上形成对华政策方案。  阿拉斯加中美首轮过招,中方传递的信息十分明确,一是美方不能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对中国横加指责,不能挑战中国
期刊
曾经的“天下第一关”  金代大诗人元好问在《雁门道中书所见》中说:“盘盘雁门道,雪涧深以阻。半岭逢驱车,人牛一何苦。”诗歌生动地描绘出了雁门关地势的险峻:山路盘旋曲折,深涧积雪不化。如此难行的道路,令诗人对在雁门关山路上行走的人和牛产生了深深的同情。雁门关之“险”由此可见一斑。  这座如此险峻的关隘,位于山西代县县城以北约20公里,北岳恒山主峰——雁门山中。实际上,雁门关是“西陉关”与“东陉关”的
期刊
唯一的责任  费孝通出生在一个开明家庭。父亲费璞安曾在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科举考试中,考得生员资格,后来获得机会东渡日本留学,学成后回到家乡办学教书。母亲杨纫兰出身当地名门,从小承教于家学,后来毕业于上海务本女学,受到良好教育,后与费璞安一样投身社会进步活动,创办蒙养院。  费孝通4岁时进入母亲创办的蒙养院,开始接受正规教育。14岁即在《少年》杂志发表处女作《秀才先生的恶作剧》,他回忆当时的情景时说
期刊
弓箭,古代冷兵器之一。弓与箭,两个独立的物件,只有紧密配合,和谐一致,才可发挥最大功力。  至于弓拉到什么火候,搭不搭箭,拉弓是否放箭,箭指何处,是否有的放矢,是否有矢中的,无疑都掌控在执行者手上。  空拉弓,不搭箭,空弦虚射。典故“惊弓之鸟”,源自《战国策·楚策四》:更羸和魏王在高台之下,举首望见飞鸟,更羸说,我可以只拉响空弦,便让飞鸟坠落。魏王惊疑。少顷,一只大雁飞来,更羸就拉空弦虚射,大雁果
期刊
那一年,我初出茅庐,凭着过硬的学历文凭,到一家通信公司应聘技术员一职,到达面试地点——公司会议室后发现,里面已有二十几个求职者,按先来后到的顺序坐好,由于招聘名额只有一个,僧多粥少,竞争激烈,大家都铆足了劲,争取面试时发挥出最佳的状态和水平,脱颖而出。  可是,离约定开始面试的时间已过去十几分钟,面试官一直没有出现。我想了想,离开会议室,找到前台接待员,质疑招聘单位不尊重求职者——约定面试的时间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