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首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时期。一个“贬”字,是枷锁,也是归途。违抗不得,也推诿不得,不服不甘,又无能为力。只一转首,便剥去了富贵荣华,让他饮尽一生的孤独。
他去世时只有47岁,因他祖籍河东,世人给他一个别号——柳河东。他的作品集也被称作《柳河东集》。河东,据说是如今的山西永济。借由他的一生,想起一句话: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他的前半生,确是风光。他的家族,自北朝以来便世代显宦,诗书传家,传至他父亲这一代,虽已式微,但也有官秩。他的名字,放在唐朝莘莘学子中,也是出类拔萃:13岁,写《为崔中丞贺平李怀光表》,饮誉京城,被称为神童;21岁,考中进士,得到皇帝的赏识,有了官职。
风华正茂,平步青云,自然是志得意满,要一展凌云之志。安史之乱后,大唐王朝江河日下。为重振朝堂,他加入了王叔文倡导的“永贞革新”。
然而,清除積弊,建立新格局,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势必会有新旧势力斗争。
没有一点悬念,永贞革新的结局也是悲壮而惨淡的。革新领袖王叔文被处以绞刑,柳宗元作为直接参与者,也是在劫难逃,先被贬邵州,一道诏书追过来,又被贬为永州司马。与他一同被贬的,还有刘禹锡等七人,这是历史上令人扼腕叹息的“八司马”事件。
一路风尘,饱受舟车颠簸之苦,跟他同去的,有67岁的老母,以及5岁的女儿。
既是贬,自然不会是富庶之地。永州,在湖南与广东、广西的交界处,在当时是偏僻荒凉之地。荒野间,还有一种奇毒无比的蛇,人一旦被咬,根本无药可医。他的《捕蛇者说》,说的就是这种蛇。
司马一职,说是协助当地的刺史办事,其实只是个虚名而已,没有官署,没有职权,甚至没有住所。幸得僧人相助,一家人寄住在龙兴寺。寺院清净,没有毒蛇来扰,但水火无情,五年中,他的住所曾四次被火灾殃及。
大火带给柳宗元的,几乎是毁灭性的伤害。书籍和生活用品,几乎被烧了个精光,他打着赤脚仓皇出逃,靠在墙壁上挖洞保命,才避免被大火烧焦。精神上受到的伤害则更为严重,一听到人大声说话,就心跳加速,脸色发白,身体众疾并发,“行则膝颤,坐则髀痹”,几成废人。记忆力也严重衰退,“所读书随又遗忘”。
祸不单行。他的母亲,本就体弱多病,在这里水土不服,医药、饮食也不周,不到半年就病逝了;他的女儿,聪明伶俐,学诗文,习女红,满以为可以长大成人,没想到也染上不治之症,夭折了。
二
伤心之地,不愿久留。越留,心里的那份凄凉感越重。他抱着一线希望,投书亲友、官宦,甚至政敌,请求援引,希望早日回朝。但都是泥牛入海无消息。
按唐制,贬官三年,就有机会获赦,酌情调迁较近的地方任职。但他不一样,被贬的那一刻,皇家圣旨上就断了他的退路:“纵逢恩赦,不在量移之限。”他想不通。革新的目的并非一己私利,而是惩贪鄙、用贤能、免苛征、恤百姓、挽乱局、解社稷危难,为何换来如此严厉的惩处?
也有悔。在《愚溪诗序》里,他自嘲,凡为愚者莫我若也。
也参禅。居住在寺庙里,暮鼓晨钟,听的是梵音,读的是禅经,看的是山水,怨怼愤懑,断肠厄念,涌上来,淤积在心中,又在山路十八弯里,随风散去。门前栽柳,窗后栽竹,没有壮志,没有雄心,光阴深静,一壶茶,也能消磨整整一日。
人在失意的时候,总要给愁闷的情绪寻个出口。
永州十年,是他最为孤独的岁月,也是他文学上的丰收岁月。其间,他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文——《永州八记》《捕蛇者说》《天对》《晋问》等,自然也包括《江雪》。
三
元和十年,43岁的柳宗元被召回长安,本以为流放生涯从此结束,不料想竟是场空欢喜,二月到长安,三月便宣布改贬柳州。
八司马,才子之气,漫写风流,却空有豪情,无马可司,更司不了自己的命运。这一次,刘禹锡被贬播州。得知播州比柳州还要穷困,柳宗元多次上书朝廷,恳请与刘禹锡对换。在当朝大臣裴度的帮助下,刘禹锡改贬到连州,他才上路去柳州。
山河浮沉,政治缭乱,是非对错,应该还是不应该,不好评价,可利害之下,一个人的肝胆、节义、风骨,却极易分辨。
他字子厚,这两个字,他当得起。
柳州比永州更为偏远。好在,官职提高了一些,任刺史。算是地方长官,有官署,有住处,还有职权,可以为当地百姓做点事。
他在柳州四年,政绩昭彰。
发布政令,打破“一旦为奴终生为奴”的风俗,沦为奴婢者,按劳动时间折算工钱,工钱抵完债后立即恢复自由,回家与亲人团聚。
设馆倡学,采取各种方法鼓励小孩积极念书,同时,严令禁止江湖巫医骗钱害人,推广医学,改变迷信落后的习俗。
开荒凿井,组织乡间闲散劳力,开荒垦地,种菜,植柳,种柑橘。世世代代靠天吃饭,靠喝雨水和河水长大的柳州人,从此走出饥饿和贫穷,喝上了干净甘甜的地下水。
功名前途已放下,回长安的心思也断了,他给在柳州出生的两个儿子起了相当乡化的名字,唤作周六、周七。史上官员千千万,可是他,被百姓敬奉为神。修庙立祠,刻碑塑像,演绎传说,举行隆重的春秋祭祀活动,称他“柳子菩萨”。
他病死于柳州任上。柳州的老百姓自发筹钱,为他打造了一副棺木,把他的尸骨送往家乡。而通往柳州的路上,朝廷召他回长安的诏书,穿都城,过驿站,昼夜兼程而来。可惜,终究是迟了。
油尽灯灭。他已经等不到了。那样勾马连环的乱世,由不得人的性情操纵,就这么轻轻一拨,便是阔大的苍凉。
(摘自《岁时记——古诗词里的节气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