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诸多原因,目前的物理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有效性差的问题显得相当突出,不该问的而问,低效的重复性应答式的提问,以问代讲形成满堂问等现象还较为常见,这主要是对课堂提问的功能认识不够,问题设计不科学,提问技巧不高超。本文就如何提高物理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谈一些措施。
优选问点,问在知识关键处
所谓问点,就是指提出问题的切入点。一个问题的拟定,一定要确切,范围要尽可能地限定,不能把范围搞得太大,更不能信口提问。问题要精选,要有最广泛的代表性,一个小问题就能检测一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新课引入时要寻找恰当的切入点提问,一个好的切入点,就会轻易地启动学生灵感的大门,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一石击起千层浪”之效。例如:学习力对物体做功的内容时,质量为m的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受到一个与水平方向成45度角的斜向右上方拉力F的作用,物体在水平地面移动了s米,问拉力对物体有没有做功?初学时,很多学生会认为拉力做了功,原因是学生对力做功的概念理解的不够透彻,没有充分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掌握尺度,问在难易适中处
系统而周密的课堂提问能引导学生去探索,是达到目标的一条途径。课堂提问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课堂提问要面向全体,照顾绝大多数,并且设计问题时要由浅入深,难易适中,既不能过难,也不能过易,要避免直接应用课本中原文内容直接回答,应让学生通过一定的思考才能作出正确的解答。教师提问应注意广度,挖掘深度,设置坡度,力求精度。课堂设计的问题,在知识范围上可以由小到大,先设问,后反问,再追问,最后得出概括的结论,使学生把握正确的思维方向,提高物理语言概括能力;设问也可以从大入手,问题提得大,并不要求学生立即回答,目的是让学生进行发散思维,明确思维的方向及途径。随后,教师再提出一系列小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一堂课往往就是由这样的几个先小后大或先大后小的问题组合,构成一个指向明确、体现教学思路、具有适当思维容量的“问题链”,打通学生的思路,使学生有序地思考,获得知识,构建知识系统,掌握学习方法,得到能力的良性迁移。
选准时机,问在教学恰当处
选准时机,对于课堂提问很重要,时机选得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否则影响效果。提问的时机从教学内容的角度来说,应选在知识的重点、难点关键处。例如:一长为L的细绳固定在O点,O点的高度大于L,另一端系一质量m的小球。开始时,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300度,求小球由静止释放后运动到最低点时的速度。学生容易犯对整个过程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求解的错误,原因是对运动过程的分析不够全面,因此在对过程进行分析时,抓住关键的B点,可以提问,球到达B点时的速度发生怎样的变化?分析得出沿绳轴向的速度分量瞬时消失,只保留了切向的速度分量。由于学生的思维受阻点恰好在这关键问题上,所以教师“一点则通”。在课堂教学进行过程中,当学生的思维发生障碍、产生偏差、或受到思维定势干扰时,要及时提问,以便及时排除故障,使课堂教学按计划顺利进行;在课堂接近尾声时,当讲授时间较长、学生产生疲倦心理时,也应及时提问,以便重新振作精神,积极投入学习。从教学的灵活性来说,课堂教学千变万化,学生回答无奇不有,教师要依据具体情况及时进行设问、追问、反问。
分层教学,问在学生所需处
课堂教学中,作为教师,应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多设计一些不同深度类型的问题。根据具体的问题难易程度,可以提问单个同学,也可以通过提问多个同学,形成一种讨论的氛围。每节课要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回答,特别要考虑中低程度学生的参与面,选择有利于发挥学生特长的时机让他们参与,更好地激发班级群体积极思维的热情。对个别学生的回答,无论正确与错误,教师都要考虑这种回答与全班大多数学生的理解是什么关系。在课堂提问的过程中,对于不同的题型,提问的方式不一样,如要求回答“是什么”的判断型,回答“怎么样”的描述型,回答“为什么”的分析型,回答“有什么异同”的比较型,其中判断型主要针对基础差的学生,描述型、分析型主要针对中等生,比较型主要针对优等生。
在课堂提问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对学生所回答问题的评价,因为“目标,教学和评价”是现代教学观的三要素。在提问时,教师要自始至终细心观察学生的反应,慎重处理学生的回答,以不同的方式评价学生的回答,及时矫正其认识缺陷。
总之,优化课堂提问应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为指导,引导全体学生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学会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实现新课程理念所提出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
(作者单位:甘南州合作一中)
优选问点,问在知识关键处
所谓问点,就是指提出问题的切入点。一个问题的拟定,一定要确切,范围要尽可能地限定,不能把范围搞得太大,更不能信口提问。问题要精选,要有最广泛的代表性,一个小问题就能检测一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新课引入时要寻找恰当的切入点提问,一个好的切入点,就会轻易地启动学生灵感的大门,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一石击起千层浪”之效。例如:学习力对物体做功的内容时,质量为m的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受到一个与水平方向成45度角的斜向右上方拉力F的作用,物体在水平地面移动了s米,问拉力对物体有没有做功?初学时,很多学生会认为拉力做了功,原因是学生对力做功的概念理解的不够透彻,没有充分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掌握尺度,问在难易适中处
系统而周密的课堂提问能引导学生去探索,是达到目标的一条途径。课堂提问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课堂提问要面向全体,照顾绝大多数,并且设计问题时要由浅入深,难易适中,既不能过难,也不能过易,要避免直接应用课本中原文内容直接回答,应让学生通过一定的思考才能作出正确的解答。教师提问应注意广度,挖掘深度,设置坡度,力求精度。课堂设计的问题,在知识范围上可以由小到大,先设问,后反问,再追问,最后得出概括的结论,使学生把握正确的思维方向,提高物理语言概括能力;设问也可以从大入手,问题提得大,并不要求学生立即回答,目的是让学生进行发散思维,明确思维的方向及途径。随后,教师再提出一系列小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一堂课往往就是由这样的几个先小后大或先大后小的问题组合,构成一个指向明确、体现教学思路、具有适当思维容量的“问题链”,打通学生的思路,使学生有序地思考,获得知识,构建知识系统,掌握学习方法,得到能力的良性迁移。
选准时机,问在教学恰当处
选准时机,对于课堂提问很重要,时机选得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否则影响效果。提问的时机从教学内容的角度来说,应选在知识的重点、难点关键处。例如:一长为L的细绳固定在O点,O点的高度大于L,另一端系一质量m的小球。开始时,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300度,求小球由静止释放后运动到最低点时的速度。学生容易犯对整个过程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求解的错误,原因是对运动过程的分析不够全面,因此在对过程进行分析时,抓住关键的B点,可以提问,球到达B点时的速度发生怎样的变化?分析得出沿绳轴向的速度分量瞬时消失,只保留了切向的速度分量。由于学生的思维受阻点恰好在这关键问题上,所以教师“一点则通”。在课堂教学进行过程中,当学生的思维发生障碍、产生偏差、或受到思维定势干扰时,要及时提问,以便及时排除故障,使课堂教学按计划顺利进行;在课堂接近尾声时,当讲授时间较长、学生产生疲倦心理时,也应及时提问,以便重新振作精神,积极投入学习。从教学的灵活性来说,课堂教学千变万化,学生回答无奇不有,教师要依据具体情况及时进行设问、追问、反问。
分层教学,问在学生所需处
课堂教学中,作为教师,应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多设计一些不同深度类型的问题。根据具体的问题难易程度,可以提问单个同学,也可以通过提问多个同学,形成一种讨论的氛围。每节课要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回答,特别要考虑中低程度学生的参与面,选择有利于发挥学生特长的时机让他们参与,更好地激发班级群体积极思维的热情。对个别学生的回答,无论正确与错误,教师都要考虑这种回答与全班大多数学生的理解是什么关系。在课堂提问的过程中,对于不同的题型,提问的方式不一样,如要求回答“是什么”的判断型,回答“怎么样”的描述型,回答“为什么”的分析型,回答“有什么异同”的比较型,其中判断型主要针对基础差的学生,描述型、分析型主要针对中等生,比较型主要针对优等生。
在课堂提问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对学生所回答问题的评价,因为“目标,教学和评价”是现代教学观的三要素。在提问时,教师要自始至终细心观察学生的反应,慎重处理学生的回答,以不同的方式评价学生的回答,及时矫正其认识缺陷。
总之,优化课堂提问应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为指导,引导全体学生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学会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实现新课程理念所提出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
(作者单位:甘南州合作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