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语文学科是一门富有创新内涵的学科,其间蕴含着大量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素。本文在分析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的基础上,探究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创新;语文教学
自十八大召开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公开讲话和报道中,“创新”一词出现了近千余次。新课标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方面应该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正确把握创新教育的方向,以吃透教材和充分了解小学生作为基础,不断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现代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对注重创新教育,达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的。
一、设置创造性的环境
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心理安全、心理自由是发挥创造性思维的先决条件。传统教育强调“师道尊严”、“教师权威”。恰是这些观念和思想严重地阻碍、压抑了学生的创造力,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要创造师生间、生生间相互尊重、接纳的学习氛围。创新欲望是一种发现和探求新知识的心理需求。在教学中,我们往往会发现,学生如果对某位老师很亲近、很喜欢,对这位老师的课就会感兴趣,就会深入地、兴致勃勃地学好这一学科的知识,在遇到困难时表现出顽强的钻研精神。因此,我们必须优化课堂教学气氛,为学生创设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诱发他们的创新欲望,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放下老师的架子,真挚、坦率地与学生平等相处,互相交流思想,事事处处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与学生平等对话,给学生创设一种畅所欲言、勇于思考、敢于创新的开放性教学情境。老师可以用激励性的语言给学生创设一种心灵愉悦、和谐的氛围,使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坚持自己的见解,敢于与同学、老师讨论,从而建立起自主学习的激励氛围。
二、采用创新的教学方法
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创新,前提是教师理念的更新。教师必须本身树立一种创新意识。才能培养好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要注重学法传授,还要强调个性。可先由教师典型示范,展示学法,再举一反三,让学生进行知识迁移,悟出学法。学生的智力、理解能力不同,悟出的方法和道理就不同,这更能体现出学生的创造性。学法指导要强调个性化,还必须通过思维训练,教会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因课而异,因人而异,充分发挥个性,增强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1)让学生在积极参与讨论中,培养独立性的思维能力。叶圣陶先生强调指出:“教师要让课堂活起来”。怎样才能让课堂活起来呢?这就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全程参与、全方位参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边互助、多向交流,课堂方能真正“活”起来。据此,教师要做到真正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探求独特的见解和答案。拓宽学生思路,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发散思维又称求异思维,它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运用这种思维方式,可以突破常规,从多方面寻求答案,在教学中,要变“教师问——学生答”为“学生问——学生答”的教学模式,一个完整、独立的思维活动应当包括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两部分,“提问”是整个思维活动的前一部分,“答问”则是整个思维活动的后一部分。如果总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机械地回答问题,那么学生的整个思维活动就是在教师控制下被动完成的,哪谈得上自主发现、解答问题,进行发散性思维呢?
(3)创新能力是一种能积极改变自己、改变环境的应变能力和创造能力。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要开展语文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创新的条件和机会,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语文活动中得到更充分地发展。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活动,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那么,要开展哪些语文课外活动呢?比如,开展课外阅读。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利用各种机会,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如创办图书角、剪贴材料、故事会、朗诵会、读书笔记展览等,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交流。每一篇作品、名家名作,都是作者、名人对生活的独特见解,都是作家创造之作。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就是在阅读中吸取营养,学习作家如何创作,培养创新精神。开可以开办兴趣小组。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对学习感兴趣的学生,学习就会更加主动、积极。因此,教师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兴趣小组,如读报小组、读书小组、讨论小组、创作小组等,通过阅读讨论,提高学生独立分析的能力,鼓励学生有自己的见解;通过学习创作,培养学生的创作兴趣和创作能力。
三、鼓励创新的动向
在语文教学中要处理好语言和思维综合训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题,让学生对课文的语言文字、思想内容和教师的讲授提出质疑,和老师同学一起讨论,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学好语文,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学生展现出的智慧,教师要充分给予高度赞扬,充分肯定,保护学生的创新的积极性。
总之,创新精神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情,必须在平时的教学中日积月累地形成,所以在改革创新的新时代下,小学教师就应该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教学创新能力,在教案的编写、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思路上加以创新,开阔小学生的视野,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让小学生对语文学科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具有良好的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刘占祥.浅析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困境与突破才智[J].2015(22).
[2]廖静雅.浅析小学语文教学创新实践[J].江西教育,2016(27).
[3]李洪丽.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实现教学创新[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02).
(作者单位: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平梁镇中心小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创新;语文教学
自十八大召开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公开讲话和报道中,“创新”一词出现了近千余次。新课标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方面应该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正确把握创新教育的方向,以吃透教材和充分了解小学生作为基础,不断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现代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对注重创新教育,达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的。
一、设置创造性的环境
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心理安全、心理自由是发挥创造性思维的先决条件。传统教育强调“师道尊严”、“教师权威”。恰是这些观念和思想严重地阻碍、压抑了学生的创造力,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要创造师生间、生生间相互尊重、接纳的学习氛围。创新欲望是一种发现和探求新知识的心理需求。在教学中,我们往往会发现,学生如果对某位老师很亲近、很喜欢,对这位老师的课就会感兴趣,就会深入地、兴致勃勃地学好这一学科的知识,在遇到困难时表现出顽强的钻研精神。因此,我们必须优化课堂教学气氛,为学生创设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诱发他们的创新欲望,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放下老师的架子,真挚、坦率地与学生平等相处,互相交流思想,事事处处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与学生平等对话,给学生创设一种畅所欲言、勇于思考、敢于创新的开放性教学情境。老师可以用激励性的语言给学生创设一种心灵愉悦、和谐的氛围,使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坚持自己的见解,敢于与同学、老师讨论,从而建立起自主学习的激励氛围。
二、采用创新的教学方法
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创新,前提是教师理念的更新。教师必须本身树立一种创新意识。才能培养好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要注重学法传授,还要强调个性。可先由教师典型示范,展示学法,再举一反三,让学生进行知识迁移,悟出学法。学生的智力、理解能力不同,悟出的方法和道理就不同,这更能体现出学生的创造性。学法指导要强调个性化,还必须通过思维训练,教会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因课而异,因人而异,充分发挥个性,增强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1)让学生在积极参与讨论中,培养独立性的思维能力。叶圣陶先生强调指出:“教师要让课堂活起来”。怎样才能让课堂活起来呢?这就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全程参与、全方位参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边互助、多向交流,课堂方能真正“活”起来。据此,教师要做到真正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探求独特的见解和答案。拓宽学生思路,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发散思维又称求异思维,它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运用这种思维方式,可以突破常规,从多方面寻求答案,在教学中,要变“教师问——学生答”为“学生问——学生答”的教学模式,一个完整、独立的思维活动应当包括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两部分,“提问”是整个思维活动的前一部分,“答问”则是整个思维活动的后一部分。如果总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机械地回答问题,那么学生的整个思维活动就是在教师控制下被动完成的,哪谈得上自主发现、解答问题,进行发散性思维呢?
(3)创新能力是一种能积极改变自己、改变环境的应变能力和创造能力。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要开展语文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创新的条件和机会,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语文活动中得到更充分地发展。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活动,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那么,要开展哪些语文课外活动呢?比如,开展课外阅读。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利用各种机会,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如创办图书角、剪贴材料、故事会、朗诵会、读书笔记展览等,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交流。每一篇作品、名家名作,都是作者、名人对生活的独特见解,都是作家创造之作。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就是在阅读中吸取营养,学习作家如何创作,培养创新精神。开可以开办兴趣小组。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对学习感兴趣的学生,学习就会更加主动、积极。因此,教师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兴趣小组,如读报小组、读书小组、讨论小组、创作小组等,通过阅读讨论,提高学生独立分析的能力,鼓励学生有自己的见解;通过学习创作,培养学生的创作兴趣和创作能力。
三、鼓励创新的动向
在语文教学中要处理好语言和思维综合训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题,让学生对课文的语言文字、思想内容和教师的讲授提出质疑,和老师同学一起讨论,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学好语文,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学生展现出的智慧,教师要充分给予高度赞扬,充分肯定,保护学生的创新的积极性。
总之,创新精神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情,必须在平时的教学中日积月累地形成,所以在改革创新的新时代下,小学教师就应该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教学创新能力,在教案的编写、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思路上加以创新,开阔小学生的视野,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让小学生对语文学科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具有良好的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刘占祥.浅析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困境与突破才智[J].2015(22).
[2]廖静雅.浅析小学语文教学创新实践[J].江西教育,2016(27).
[3]李洪丽.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实现教学创新[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02).
(作者单位: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平梁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