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提问是师生间进行沟通和交流的有效手段,而阅读教学更是离不开问答,从问题的设计到答案的预设,都需要应用一定的方法和策略。然而,在实际阅读教学开展过程中,由于教师思维认识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导致语文课堂的问答,变成了教师单方面的事情,其缺少对学习主体的关照,教学质量难以得到有效的提升。为此,本文将尝试对相关问题进行详细论述,以求更好地提升小学阅读教学质量。
【关键词】问答策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问答是日常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中,高效的问答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巩固其所学的知识,而且问答也能够有效地暴露教师的“教”及学生的“学”存在的问题,对教师教学方法的调整和创新都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下面,笔者将结合自身的理解和认识,探讨做好相关工作的方法和策略。
一、顾全大局,灵活设计问题
(一)明确指向文本整体性的意识
在日常教学中,部分教师由于受到开始要求及自身思维的局限,其更加关注的是一个词、一句话的表达。因此,在课堂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带领学生反复地读和品,却忽视了文章的篇章布局、构段方式、层次安排等内容,忽视了文本的整体性,对学生语文整体阅读能力的培养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如在教學《白鹅》这篇课文时,教师结合鹅的叫声这一节,让学生思考鹅的叫声在哪些地方体现了鹅的傲慢,哪些词语使我们感受到了鹅的傲慢……学生在阅读完本段一一回答之后,在教师的带领下又认真地读了一遍描写“白鹅”傲慢的章节,这篇文章的学习也就结束了,但实际上丰子恺在创作这篇文章时,不仅仅描写了“白鹅”的傲慢,同时它的可爱以及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也蕴含在作者的描写之中,如对白鹅吃饭的细节描写,用“鹅老爷”来称呼白鹅,这些内容都展现出了作者对白鹅的喜爱,而且文章描写生动活泼,语言幽默风趣,文中还有大量的反语描写,这些实际上也是教学的重点。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重视章节阅读,还需从全局出发帮助学生感受文章中的细节描写、反语手法写作等,发散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想象作者笔下的白鹅究竟是什么样的,进而提升学生的文本整体把握能力。
(二)整合形成具有辐射性的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需要认识到提问只是帮助学生了解课本知识,发散其思维的手段,问题要与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学习特点、能力等匹配。因此,在提问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做好问题整合工作,将零散的问题形成具有统领性的问题,进而调动学生对全文的理解与探究。提问数量不在多,而在精,要能够发散学生的思维,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同时,教师还应认识到“问答”实际上是双向的,其既可以是教师问学生,也可以是学生问老师,这样师生之间才能更好地进行交流互动。如在学习《妈妈的账单》这篇课文时,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知道了这篇课文看似讲的是账单,但实际上通过账单展现母爱的伟大与无私。而在提问时,笔者也着重将问答的重点放在了“账单”上,让学生思索小彼得的账单与母亲的账单有哪些区别,读到哪一项会让自己深有感触,为什么小彼得会羞愧万分。学生根据问题导向,深入阅读,读懂了账单背后无私的母爱、无价的亲情。同时让学生假设,如果自己也制作一份这样的账单,父母会有何反应,在教学中以“账单”为切入点,对教学问题进行整合,辐射全文,辐射到学生生活,进一步发散学生思维。
二、静思默想,给予问答充足的时间
(一)多元思维需时间厘清
在课堂上面对教师提出的同一个问题,学生由于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因此其所得到的答案也可谓是各不相同。如在学习《钓鱼的启示》这篇课文时,笔者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为什么爸爸坚持要儿子将钓到的大鲈鱼放回去,他明明也很喜欢这一条鲈鱼?”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很快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答案。有的学生认为,还没有到规定的捕捞鲈鱼的时间;有的学生说,爸爸的语气不容商量,儿子无法反抗。但是在课堂上也有学生在阅读了文章之后,提出了自己的疑问,认为爸爸和儿子也可以不放掉大鲈鱼,只需要将这条鱼放进网里,等到了规定的时间将其带走即可。还有的学生认为周围一个人也没有,他们完全可以将鱼带回去,没有人会知道或者是追究,而且一条鲈鱼并不能等同于道德。在课堂上,当学生的思维不受教师控制的时候,教师所做的一切教学预设也就失去了效用,课堂很容易因此变得混乱。针对这种情况,教师不能慌,而是要做好引导工作,如可以让他们再读几遍课文,然后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学生再深入思考,比对同伴发言,梳理之后,恍然大悟。道德,在实践中体现;实践,是检验道德的标准。放网里等时间等都是违背道德,触犯法规。爸爸的坚持给儿子上了一节人生大课,儿子后来能拒绝诱惑,守住自我与这一夜紧密相关。因此,问答需要还学生厘清问题的时间,要走向多元,又要正本清源。
(二)讨论试答,增进学生信心
语文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之前,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其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试答往往更容易增加他们回答问题的自己性,激发其回答欲望,能够更好地发散学生思维,帮助他们理解课文内容。如在教学《梅花魂》这篇课文时笔者就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为什么梅花在外公心中有着这样崇高的地位?”“外公喜欢梅花的原因是什么?”然后结合相关问题,让学生讨论和交流,结合课文找出答案,学生的回答积极性相较于平时来说,果然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更重要的是经过小组轮流发言,讨论碰撞之后,思维走向深入,表达更加精准。
三、层层递进,拓展言语思维的广度
(一)追问延伸,拓展思维深度
如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及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追问,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引领,使他们感受到学习的趣味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比如说,在学习《白杨》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思考爸爸为什么要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找出课文中爸爸介绍白杨树的句子读一读、品一品。在学生回答完上面的问题之后,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爸爸妈妈的工作与白杨有什么关系,孩子们多了一点知识,到底是什么知识?在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时,实际上也是对学生思维再造的过程。
(二)评价反思,打开思维广度
高层次的读者会对课文进行反思评价。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尽可能帮助学生多角度阅读,学会评价文章,正面评价,或批判性思考。例如《顶碗少年》,在理解课文内容后,让学生评价整篇课文中觉得写法最好的地方,开头、结尾、文章的结构、修辞、详略等。六年级学生有的觉得故事情节一波三折安排好,第一次顶碗失败,第二次顶碗又失败,第三次表演终于成功,这样一波三折,扣人心弦,引人入胜;有的觉得详略得当好,第一次表演以正面描写为主,突出表演的难度大,为即将出现的失误做铺垫,第二次表演以侧面描写为主,注重观众的描写,渲染气氛,第三次描写比较简单,避免了重复;有的觉得好在作者会渲染气氛,这篇课文穿插了对“观众”和“碗”的描写,有力地烘托了表演的紧张气氛,突出表演的高难度、精彩和惊心动魄。
总之,问答看似寻常却考验教师教学设计功底,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结合学科内容及学生学习特点,灵活地运用“问答”,发挥其在阅读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将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学的发展,提升学生的思维与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昌红.浅谈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J].考试周刊 ,2018(96).
[2]李永生.小学语文诗歌教学经验点滴谈[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10).
[3]王建青.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J].文教资料,2018(27).
(编辑:龙贤东)
【关键词】问答策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问答是日常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中,高效的问答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巩固其所学的知识,而且问答也能够有效地暴露教师的“教”及学生的“学”存在的问题,对教师教学方法的调整和创新都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下面,笔者将结合自身的理解和认识,探讨做好相关工作的方法和策略。
一、顾全大局,灵活设计问题
(一)明确指向文本整体性的意识
在日常教学中,部分教师由于受到开始要求及自身思维的局限,其更加关注的是一个词、一句话的表达。因此,在课堂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带领学生反复地读和品,却忽视了文章的篇章布局、构段方式、层次安排等内容,忽视了文本的整体性,对学生语文整体阅读能力的培养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如在教學《白鹅》这篇课文时,教师结合鹅的叫声这一节,让学生思考鹅的叫声在哪些地方体现了鹅的傲慢,哪些词语使我们感受到了鹅的傲慢……学生在阅读完本段一一回答之后,在教师的带领下又认真地读了一遍描写“白鹅”傲慢的章节,这篇文章的学习也就结束了,但实际上丰子恺在创作这篇文章时,不仅仅描写了“白鹅”的傲慢,同时它的可爱以及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也蕴含在作者的描写之中,如对白鹅吃饭的细节描写,用“鹅老爷”来称呼白鹅,这些内容都展现出了作者对白鹅的喜爱,而且文章描写生动活泼,语言幽默风趣,文中还有大量的反语描写,这些实际上也是教学的重点。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重视章节阅读,还需从全局出发帮助学生感受文章中的细节描写、反语手法写作等,发散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想象作者笔下的白鹅究竟是什么样的,进而提升学生的文本整体把握能力。
(二)整合形成具有辐射性的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需要认识到提问只是帮助学生了解课本知识,发散其思维的手段,问题要与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学习特点、能力等匹配。因此,在提问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做好问题整合工作,将零散的问题形成具有统领性的问题,进而调动学生对全文的理解与探究。提问数量不在多,而在精,要能够发散学生的思维,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同时,教师还应认识到“问答”实际上是双向的,其既可以是教师问学生,也可以是学生问老师,这样师生之间才能更好地进行交流互动。如在学习《妈妈的账单》这篇课文时,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知道了这篇课文看似讲的是账单,但实际上通过账单展现母爱的伟大与无私。而在提问时,笔者也着重将问答的重点放在了“账单”上,让学生思索小彼得的账单与母亲的账单有哪些区别,读到哪一项会让自己深有感触,为什么小彼得会羞愧万分。学生根据问题导向,深入阅读,读懂了账单背后无私的母爱、无价的亲情。同时让学生假设,如果自己也制作一份这样的账单,父母会有何反应,在教学中以“账单”为切入点,对教学问题进行整合,辐射全文,辐射到学生生活,进一步发散学生思维。
二、静思默想,给予问答充足的时间
(一)多元思维需时间厘清
在课堂上面对教师提出的同一个问题,学生由于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因此其所得到的答案也可谓是各不相同。如在学习《钓鱼的启示》这篇课文时,笔者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为什么爸爸坚持要儿子将钓到的大鲈鱼放回去,他明明也很喜欢这一条鲈鱼?”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很快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答案。有的学生认为,还没有到规定的捕捞鲈鱼的时间;有的学生说,爸爸的语气不容商量,儿子无法反抗。但是在课堂上也有学生在阅读了文章之后,提出了自己的疑问,认为爸爸和儿子也可以不放掉大鲈鱼,只需要将这条鱼放进网里,等到了规定的时间将其带走即可。还有的学生认为周围一个人也没有,他们完全可以将鱼带回去,没有人会知道或者是追究,而且一条鲈鱼并不能等同于道德。在课堂上,当学生的思维不受教师控制的时候,教师所做的一切教学预设也就失去了效用,课堂很容易因此变得混乱。针对这种情况,教师不能慌,而是要做好引导工作,如可以让他们再读几遍课文,然后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学生再深入思考,比对同伴发言,梳理之后,恍然大悟。道德,在实践中体现;实践,是检验道德的标准。放网里等时间等都是违背道德,触犯法规。爸爸的坚持给儿子上了一节人生大课,儿子后来能拒绝诱惑,守住自我与这一夜紧密相关。因此,问答需要还学生厘清问题的时间,要走向多元,又要正本清源。
(二)讨论试答,增进学生信心
语文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之前,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其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试答往往更容易增加他们回答问题的自己性,激发其回答欲望,能够更好地发散学生思维,帮助他们理解课文内容。如在教学《梅花魂》这篇课文时笔者就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为什么梅花在外公心中有着这样崇高的地位?”“外公喜欢梅花的原因是什么?”然后结合相关问题,让学生讨论和交流,结合课文找出答案,学生的回答积极性相较于平时来说,果然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更重要的是经过小组轮流发言,讨论碰撞之后,思维走向深入,表达更加精准。
三、层层递进,拓展言语思维的广度
(一)追问延伸,拓展思维深度
如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及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追问,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引领,使他们感受到学习的趣味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比如说,在学习《白杨》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思考爸爸为什么要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找出课文中爸爸介绍白杨树的句子读一读、品一品。在学生回答完上面的问题之后,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爸爸妈妈的工作与白杨有什么关系,孩子们多了一点知识,到底是什么知识?在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时,实际上也是对学生思维再造的过程。
(二)评价反思,打开思维广度
高层次的读者会对课文进行反思评价。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尽可能帮助学生多角度阅读,学会评价文章,正面评价,或批判性思考。例如《顶碗少年》,在理解课文内容后,让学生评价整篇课文中觉得写法最好的地方,开头、结尾、文章的结构、修辞、详略等。六年级学生有的觉得故事情节一波三折安排好,第一次顶碗失败,第二次顶碗又失败,第三次表演终于成功,这样一波三折,扣人心弦,引人入胜;有的觉得详略得当好,第一次表演以正面描写为主,突出表演的难度大,为即将出现的失误做铺垫,第二次表演以侧面描写为主,注重观众的描写,渲染气氛,第三次描写比较简单,避免了重复;有的觉得好在作者会渲染气氛,这篇课文穿插了对“观众”和“碗”的描写,有力地烘托了表演的紧张气氛,突出表演的高难度、精彩和惊心动魄。
总之,问答看似寻常却考验教师教学设计功底,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结合学科内容及学生学习特点,灵活地运用“问答”,发挥其在阅读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将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学的发展,提升学生的思维与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昌红.浅谈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J].考试周刊 ,2018(96).
[2]李永生.小学语文诗歌教学经验点滴谈[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10).
[3]王建青.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J].文教资料,2018(27).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