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社会史观在高职历史教育中的应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gxing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试图通过分析高职院校的历史教育现状,阐述社会史观在历史教育中的应用,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从社会发展的细节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将个人职业发展与社会生活发展紧密联系,推动高职历史教育的纵向深入,培养职业人才小处入手、服务大局的意识。从而对高校人才培养的思想政治教育形成有效补益。
  关键词:社会史观;生活化;历史教育
  一、 引言
  职业院校历史教育是学生构建良好的人文素养,激发爱国主义热情、明确人生价值、完善职业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实际历史教学中,学生普遍存在历史是“副科”、“没有用”、“曾经学过”、“过于高大上”等评价,学生常常表现无所适从,不以为然,似乎与自身的职业人生无关。历史教育的功能不能得到有效落实,
  其次,在历史教学中,过分围绕教材知识,学生完全处于一个被动的局面,主观能动性得不到有效发挥,更谈不上能力的培养。结果势必造成学生对所学习历史毫无兴趣,从而造成职业人才的历史积淀缺失,人文素养缺乏。这些都是亟須解决的问题。
  二、 社会史观的特点
  社会史观是历史研究的一种常见方法,主要从社会的角度观察历史。重点研究历史的结构和进程,其研究领域主要包括社会变迁、社会习俗、人与环境、家庭婚姻、人口流动等。往往与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具有贴近生活,贴近时代,容易感知,方便深入的特点。社会史观在高职历史教育中的应用,将让历史落到实处:服饰是历史,饮食是历史、住房也是历史……不一而足。从而使历史课有生活味,有思想、深度和广度,听历史课开始变成为一种享受。拓展学生的视野和思维,同时又提高了学生学习历史、认知历史的兴趣,启发了学生历史学习的主动性。帮助学生明确人民群众在历史进程中扮演的创造者角色;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关注社会,培养社会责任感。使学生走进课堂,走进历史,走进生活。
  三、 社会史观在高职历史教育中的应用
  (一) 社会史观小概念与历史大概念和规律
  社会发展史,也就是个人发展史,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人们的社会历史始终只是他们的个体发展的历史,而不管他们是否意识到这一点”。传统历史教学主要集中于一些大家耳熟能详的历史大事件和历史人物,对于高职学生而言,缺少“在身边”这样一种天然的亲近感,我国高职院校的生源一般以学校所在省市的本地学生为主,这在某种程度上对于我们将社会史观和地方史的结合提供了一种天然的土壤,既可以让学生有直接的感知,又可以对鼓励学生参与搜集社会史观研究所涉及的素材提供了可操作性,生活中常见的家具、结婚现场、文物古迹、家谱家书、大众饮食等等,都可以成为我们发掘的对象,让学生体会历史的无处不在。以小到大,将历史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分解成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生老病死……观一人可知一村社、观一村社可知一局部区域,然后逐步放大,产生共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理论,使学生从真实的生活中得到历史教育,发掘历史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懂得将个人与集体、国家之间紧密联系起来,将过去、现在和未来理性地看待和规划起来,把历史的社会教育功能与职业人才的全面培养有效地结合起来。
  (二) 社会史观教学下的内容选择
  社会史观所涵盖的范围极广,涉及生活的各个方面,所以必须要在“古为今用”的基础上“去伪存真”。同时切合职业学校实际,符合现实对于职业教育的时代性要求。
  虽然社会史观下的素材选择来源广泛,理论与实际的联系方式多样灵活,但是在历史的整个教学中,内容的选择必须与国家的大政方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指导性要求必须吻合,不能毫无章法,要通过社会史观的分析帮助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丰富自己的历史文化素养。否则,大量的素材的堆积不利于学生深入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反而为社会史观下的大量素材所累,设甚至将历史课变成了一种哗众取宠的故事课,也违背了引入社会史观在教学中的实施的初衷。
  (三) 理论与实际结合
  社会史观的本质是大众化﹑生活化,是“所有人的历史”或称为“社会习俗的历史”。历史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历史是现实的过去,而现实则历史的延续。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所遇到的很多问题,不是瞬间形成的,而是有着各自的历史渊源。人们常常需要“以史为鉴”,来加深对现实的理解,科学地预见未来。在历史教学中,把握时代的脉搏,抓住历史和现实的结合点,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是活跃历史课堂,激发学生探究历史,优化历史教学的一种正确选择。通过在构建学生历史人文素养的同时,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职业创新启发。社会史观的特征,决定了它的研究方向主要涉及生活的各个层面。比如大众美食、传统服饰家具、传统服饰等等,通过介绍和学习,使学生能够在领略历史文化的同时,启发鼓励将其与现实生活有效结合,学会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行创新,发展历史文化创意产业。既是对历史的一种学习,也符合我们对于职业人才培养的新定位。
  四、 结论
  黑格尔说:“人们常常从历史中希望求得道德的教训,因为历史学家治史常常要给人以道德的教训。不消说,贤良方正的实例足以提高人类的心灵,又可以做后人的道德教材,以灌输善良的品质”。在历史教育中,社会史观的引入,将会使学生认识到“历史是过去的,历史也是现在的”。将有效的从生活的各个方面,从细微之处,使学生感受到民族历史文化的源远流长,增强对于民族文化的自信心,保持对历史的敬畏和对生命的尊重。将个人发展与历史现实有效地结合,增进知识,促进思考,培养健全人格;认识自我、实现自我,服务职业人生,服务于社会和国家。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4卷)[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428.
  [2]庞卓恒.史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327.
  [3]徐锡成.历史教师的史观[M].中学历史教学,2007年第12期.
  [4]黄牧航.史学观念的转变与高考历史试题的命制上[M].中学历史教学,2008年3月第273期.
  作者简介:
  宋军涛,陕西省西安市,陕西职业技术学院。
其他文献
摘 要:在边远地区的高中,普遍存在着这样的一个问题:学校的领导和教师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关心度和重视度不够,很多教师认为信息技术对学生的高考没有多大的作用,于是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并不是很支持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工作,再加上学生对信息技术教学的认识度不够,只是简单地认为信息技术就是玩游戏和休闲聊天,对信息技术学习的要点缺乏兴趣,使得信息技术课变成一科可有可无的边缘学科。学校领导不关心和不重视,其他科目老
目的:通过不同给药途径(尾静脉、侧脑室、鼻腔)给予等量BFGF和BDNF,观察其对缺血性脑损伤后自体神经干细胞(NSE)的增殖、定向分化的促进作用,明确最佳给药途径。 方法:利用线
摘 要:在某些知识点学习的某些环节,学生原本十分喜欢的地理学科,也给学生制造了一定的困难。作为教师有效研究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困难的方法,也是有效教学的一种象征。本文就对高中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困难的方法进行探析。  关键词:高中地理;地理学习;学习困难;治疗方法  不同职业有很大的差异性,但是本人认为又存在一些相通的道理。医生治病救人需要有一定的方法,而教师教人知识也需要一定的方法。高中阶段
摘 要:本文通过对新媒体视阈中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分析,阐述了新媒体视阈下对大学生道德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希望此文可以对高校教育工作者提升大学生的道德教育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新媒体视阈;道德教育;创新  一、 前言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新媒体对人们的影响越来越大。相比传统媒体,新媒体主要依托着新兴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人们生活提供极大便利。但在新媒体给人们生活造成积极影
目的:总结单操作孔胸腔镜术式应用于胸部疾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通过与同期“三孔法”胸腔镜术式肺癌根治术的多项围术期指标进行对比,综合评价其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关节病型银屑病又名银屑病性关节炎(Psoriatic arthritis,PsA),是一种与银屑病有关的炎症性关节病变,起病隐匿,可累及外周关节和/或脊柱,进行性发展,临床上表现出多样化及多变化的
摘 要:新课标要求教师一改传统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而这些都需要教师将各项资料进行整合后再进行相应的教学活动,因此课堂教学成为教师教学的一个需要创新的任务。本文结合高中地理教学实践,谈一些有关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的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地理;课堂教学  新课标的实施,改变了以往的应试教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