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1世纪人类社会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占据主导地位,培养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主题。
在长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根据创新理论,不断探索,结合本校和学生以及学科特点,摸索出一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全面提高政治学科的课堂教学模式——激导探究教学法。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 激导探究式 模式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创这些问题的存在,在不同程度上使得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的实现受到影响,政治教学越来越空洞,越来越苍白。实施素质教育,显然需要我们政治教师对既定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进行必要的改革。
特别是教学方法的改革。激导探究法以创设问题情景为准备,以引导学生探索为主线,以教师点拨、概括为支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贯穿与课堂的始终,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把接受知识的过程变为主动探究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和学会学习学会合作的能力的教学方法。
二、理论依据和完成教学目标来看:
1.从教育学角度看,激导探究式教学模式是建立在正确的学生观的基础上的,它充分肯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认知和智力开发来说,学生既是认识的主体,又是发展的主体;从思想品德教育来说,学生既是教育的主体,又是健康成长的主体。
因此,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主体意识,是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2.从心理学角度看,激导探究式教学模式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拓学生政治视野。探究是创新的必由之路。从心理角度来看,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是发现者、探究者。探究式学习,是一种以学生探究为主的学习,主要是重视学习的过程和结果,知识的应用,学生的主动参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离不开探究式学习的教学方法。
早期的创造研究表明: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创造精神更多的表现为学生创造性的学习能力。因此,通过教师的积极引导,让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潜能,在毫无压力和束缚的自由讨论中得到不断地发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就会乐于开动脑筋对它进行思考,教师创景设疑,学生疑中生趣,课堂气氛会由此变得十分活跃,从而打破“满堂灌”的沉闷的教学格局。
3.从实践角度看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促进学生将所学的内容,在知情行几方面得到提高和发展。激导探究式教学会让学生在知识、能力、思维等方面在现实模拟情景、参与、讨论、启发程序中,通过学生探究合作学习,自由发表见解,不断增强自我教育和协作的能力。
三、教学程序及其实施过程
激导探究教学模式是对讲授式教学模式(满堂灌)的一种改造,其教学流程图式是:
创景设疑—引导探疑—点拨矫正—再现情景—小结互评疑中生趣—尝试探究—讨论交流—自我教育—巩固迁移
1.创景设疑,疑中生趣。设疑是上好新课的最重要的环节,它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求知欲,让他们在迫切要求下学习。
创新学习论和心理学研究表明:激疑能使学生把知识的学习当作一种“自我需要”,教师根据当前的热点和焦点,利用小品、漫画、影片和材料来创设问题的情景,抓住学生的思维,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引导探疑,尝试探究。引导学生尝试探索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最有效的方法。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对提出的一个个问题,进行尝试探索,运用多种活动(重温知识、看书、查资料、询问、议论等),发现新的知识、理解新的原则、规律及理论。让过去空洞乏味的政治课变得有趣和实在,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
3.点拨矫正,讨论交流。小组(同座)讨论情景中的问题,并不时的进行交流,教师根据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具体情况,采取个别辅导和集中辅导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在探究中遇到的困难和不足进行点拨和矫正。
通过讨论可培养学生敢于发表意见,勇于探索真理,以及自信、好学的人格特征,形成学生之间互相争论,取长补短的和谐亲密的人际关系。为讨论寻找论据,必然会促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研究教材,从而使所获得的知识得到提高和巩固。
4.再现情景,自我教育。通过对问题的提出、解决问题过程的深入,能让学生更能联系实际,解决身边的一些具体问题与困惑,教师把上课时的情景再现,让学生对照自己,联系教材,结合讨论对自己进行自我教育,以达到自我升华的效果。(这是我们学习思想政治课的真正目的)
5.小结互评,巩固迁移。在自我教育的基础上,各个小组进行互评,教师不时以肯定、赞许的眼光、语言、手势与学生交流(点评),让每个学生心理都得到满足与快乐,得到成功的赏识,此时一定要抓住关键知识来画龙点睛。
同时让学生再提出问题,引起思索,再次激发学生探究与本课知识更宽更深的问题,也可留悬念,供学生课后探究。
激导探究式教学模式运用的几点说明:思想政治课教学激导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研究目的,在于构建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模式,毫无疑问,这是一种有利于落实素质教育的教学模式。
然而,必须指出的是,这种教学模式的实施,一方面依赖于教师的精心设计和精心组织;另一方面,又必须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有针对性地加以选择运用,只有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大名县万堤镇中学)
在长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根据创新理论,不断探索,结合本校和学生以及学科特点,摸索出一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全面提高政治学科的课堂教学模式——激导探究教学法。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 激导探究式 模式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创这些问题的存在,在不同程度上使得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的实现受到影响,政治教学越来越空洞,越来越苍白。实施素质教育,显然需要我们政治教师对既定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进行必要的改革。
特别是教学方法的改革。激导探究法以创设问题情景为准备,以引导学生探索为主线,以教师点拨、概括为支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贯穿与课堂的始终,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把接受知识的过程变为主动探究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和学会学习学会合作的能力的教学方法。
二、理论依据和完成教学目标来看:
1.从教育学角度看,激导探究式教学模式是建立在正确的学生观的基础上的,它充分肯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认知和智力开发来说,学生既是认识的主体,又是发展的主体;从思想品德教育来说,学生既是教育的主体,又是健康成长的主体。
因此,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主体意识,是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2.从心理学角度看,激导探究式教学模式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拓学生政治视野。探究是创新的必由之路。从心理角度来看,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是发现者、探究者。探究式学习,是一种以学生探究为主的学习,主要是重视学习的过程和结果,知识的应用,学生的主动参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离不开探究式学习的教学方法。
早期的创造研究表明: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创造精神更多的表现为学生创造性的学习能力。因此,通过教师的积极引导,让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潜能,在毫无压力和束缚的自由讨论中得到不断地发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就会乐于开动脑筋对它进行思考,教师创景设疑,学生疑中生趣,课堂气氛会由此变得十分活跃,从而打破“满堂灌”的沉闷的教学格局。
3.从实践角度看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促进学生将所学的内容,在知情行几方面得到提高和发展。激导探究式教学会让学生在知识、能力、思维等方面在现实模拟情景、参与、讨论、启发程序中,通过学生探究合作学习,自由发表见解,不断增强自我教育和协作的能力。
三、教学程序及其实施过程
激导探究教学模式是对讲授式教学模式(满堂灌)的一种改造,其教学流程图式是:
创景设疑—引导探疑—点拨矫正—再现情景—小结互评疑中生趣—尝试探究—讨论交流—自我教育—巩固迁移
1.创景设疑,疑中生趣。设疑是上好新课的最重要的环节,它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求知欲,让他们在迫切要求下学习。
创新学习论和心理学研究表明:激疑能使学生把知识的学习当作一种“自我需要”,教师根据当前的热点和焦点,利用小品、漫画、影片和材料来创设问题的情景,抓住学生的思维,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引导探疑,尝试探究。引导学生尝试探索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最有效的方法。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对提出的一个个问题,进行尝试探索,运用多种活动(重温知识、看书、查资料、询问、议论等),发现新的知识、理解新的原则、规律及理论。让过去空洞乏味的政治课变得有趣和实在,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
3.点拨矫正,讨论交流。小组(同座)讨论情景中的问题,并不时的进行交流,教师根据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具体情况,采取个别辅导和集中辅导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在探究中遇到的困难和不足进行点拨和矫正。
通过讨论可培养学生敢于发表意见,勇于探索真理,以及自信、好学的人格特征,形成学生之间互相争论,取长补短的和谐亲密的人际关系。为讨论寻找论据,必然会促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研究教材,从而使所获得的知识得到提高和巩固。
4.再现情景,自我教育。通过对问题的提出、解决问题过程的深入,能让学生更能联系实际,解决身边的一些具体问题与困惑,教师把上课时的情景再现,让学生对照自己,联系教材,结合讨论对自己进行自我教育,以达到自我升华的效果。(这是我们学习思想政治课的真正目的)
5.小结互评,巩固迁移。在自我教育的基础上,各个小组进行互评,教师不时以肯定、赞许的眼光、语言、手势与学生交流(点评),让每个学生心理都得到满足与快乐,得到成功的赏识,此时一定要抓住关键知识来画龙点睛。
同时让学生再提出问题,引起思索,再次激发学生探究与本课知识更宽更深的问题,也可留悬念,供学生课后探究。
激导探究式教学模式运用的几点说明:思想政治课教学激导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研究目的,在于构建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模式,毫无疑问,这是一种有利于落实素质教育的教学模式。
然而,必须指出的是,这种教学模式的实施,一方面依赖于教师的精心设计和精心组织;另一方面,又必须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有针对性地加以选择运用,只有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大名县万堤镇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