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和竞争的日益激烈,大学生不仅应当具备健康的体魄和较高的科学文化素养,还要具备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因此,开展心理健康课程成为各高校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和方式。本文正是从提高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参与度、强化教师在心理健康课程中的引导作用和改变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方式三个方面,探究体验教学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体验教学法;大学生;心理健康
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实现大学生健康成长和提高综合素质的需要,更是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对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要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主要有传统的教师讲授方式和体验教学法方式。所谓体验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创设合理情景,通过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有目的的引导学生亲自经历、感知、体验所学知识,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促进全面发展的新型教学方法。我国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明确提出体验式教学方法,但是在常规教育中仍处于探索阶段,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本文正是从体验教学法提高学生的课程参与度,发挥教师引导作用和改变传统教育方式等方面,分析体验教学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重要作用。
一、提高了学生在心理健康课程中的参与度
由于传统应试教育理念和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各高校通常重视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培养,忽视了心理健康的教育和健全心理素质的培养。各高校对心理健康课程的忽视和学生对心理健康课程的不重视,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大学生对心理健康课程缺乏兴趣和积极性,课堂参与度不高的问题。将体验教学法引入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学过程,是指创设特定的情境并通过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自我经历、亲自感知、体验所要学习的心理健康基础知识,使学生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理解、建构、运用知识的新型教学模式。体验教学法重视学生的亲自体验,主动参与和自主思考,有利于学生自觉学习心理健康基础知识,主动参与心理健康课程的相关讨论和研究,有利于提高学生在课程中的参与度。通过特定心理健康案例教学情景的创设,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体验教学法中的头脑风暴法是由美国创造学家奥斯本提出的,通过无限制的自由联想和讨论,达到产生新观念或激发创新设想的目的一种激发性思维的方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中应用头脑风暴法时,教师首先要以主持者的身份向参与者阐明讨论的具体心理健康的问题及案例,并说明规则,由事先分好的讨论组选好代表,召开专题会议,提出尽可能多的方案。头脑风暴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中的运用,可以为大学生营造融洽的讨论氛围和轻松的学习环境,使得参与者体验到畅所欲言的自由和愉悦,进而提高大学生对心理健康课程的参与度。
二、强化了教师在心理健康课程的引导作用
大学生正处于由过度封闭的教学环境向相对自由的学习氛围中过渡,在这个特殊阶段极易出现对未来的迷茫和思想上的混乱等心理问题。大学时期也是各高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为社会输入高素质人才做准备的特殊阶段,所以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对于其自身的健康全面发展和社会人才的培养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受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在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往往仅仅停留在心理健康知识的讲授上,强调对于知识的认知,而忽视了对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的心理健康的自我调节方法和途径的引导。因此,在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心理健康的基础知识,对大学生中常见的心理问题进行预防和辅导,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探索心理健康的途径和自我调节的方法。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学应是从教育与发展的角度,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的自我体验和感悟,将有关心理健康知识运用在对自我心理状况改善的实践中,并潜移默化地影响自身成长和创造有利于他们身心成长的环境的一种自我教育活动。大学心理健康课程中的体验教学法,就是通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创设合理情境并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由被动接受心理健康知识到主动学习自我心理调节方法,进而对特定教育情景进行体验,并在体验中领悟保持心理健康的必要性和有效方法及途径,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的目的。因此,将体验教学法引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的基础上,强化了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引导作用,符合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的特殊需求。
三、改变了各高校的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方式
各高校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以教师为教学主体,以课本为教授中心,往往仅仅停留在对心理健康基本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对学生积极性和参与度的调动。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不利于对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调动,忽视了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主体地位,教师未充分发挥在心理健康课程中的引导作用。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中的体验教学法,以体验为中心,引导学生互动,注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强调沟通、交流和共享,重视教学活动的过程性、情境性和实践性。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有效地克服传统教学的不足,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求,从而达到教学目标。体验教学法打破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形式,改变了教学内容由教师到学生的单向传递,通过提高学生的课程参与度和强化教师的引导作用,实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的转变。将体验教学法引入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和参与度,强化了教师在心理健康课程中引导作用,改变了传统的心理健康教学方式。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方式的变革,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现人才的全面发展。
四、总结
社会的进步和激烈的竞争环境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健康的心理素质和较高的科学文化素养对于未来的社会人才都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各高校应当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以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将体验教学法引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教学中,不仅提高了学生在心理健康课程中的参与度,而且强化了教师在课程中的引导作用,改变了心理健康课程的传统教育教学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了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和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
参考文献:
[1]刘小青,蒋长香.体验式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中应用研究-以<新生心理辅导课程>课程为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10):62-64.
[2]王明霞.探讨体验式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应用 [J].神州,2012(11):104.
[3]杨通宇.论体验式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中的中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3(12):60-61.
作者简介:
方黛春(1981.3~),女,浙江金华人,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学院党总支副书记,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 体验教学法;大学生;心理健康
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实现大学生健康成长和提高综合素质的需要,更是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对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要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主要有传统的教师讲授方式和体验教学法方式。所谓体验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创设合理情景,通过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有目的的引导学生亲自经历、感知、体验所学知识,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促进全面发展的新型教学方法。我国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明确提出体验式教学方法,但是在常规教育中仍处于探索阶段,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本文正是从体验教学法提高学生的课程参与度,发挥教师引导作用和改变传统教育方式等方面,分析体验教学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重要作用。
一、提高了学生在心理健康课程中的参与度
由于传统应试教育理念和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各高校通常重视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培养,忽视了心理健康的教育和健全心理素质的培养。各高校对心理健康课程的忽视和学生对心理健康课程的不重视,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大学生对心理健康课程缺乏兴趣和积极性,课堂参与度不高的问题。将体验教学法引入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学过程,是指创设特定的情境并通过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自我经历、亲自感知、体验所要学习的心理健康基础知识,使学生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理解、建构、运用知识的新型教学模式。体验教学法重视学生的亲自体验,主动参与和自主思考,有利于学生自觉学习心理健康基础知识,主动参与心理健康课程的相关讨论和研究,有利于提高学生在课程中的参与度。通过特定心理健康案例教学情景的创设,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体验教学法中的头脑风暴法是由美国创造学家奥斯本提出的,通过无限制的自由联想和讨论,达到产生新观念或激发创新设想的目的一种激发性思维的方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中应用头脑风暴法时,教师首先要以主持者的身份向参与者阐明讨论的具体心理健康的问题及案例,并说明规则,由事先分好的讨论组选好代表,召开专题会议,提出尽可能多的方案。头脑风暴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中的运用,可以为大学生营造融洽的讨论氛围和轻松的学习环境,使得参与者体验到畅所欲言的自由和愉悦,进而提高大学生对心理健康课程的参与度。
二、强化了教师在心理健康课程的引导作用
大学生正处于由过度封闭的教学环境向相对自由的学习氛围中过渡,在这个特殊阶段极易出现对未来的迷茫和思想上的混乱等心理问题。大学时期也是各高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为社会输入高素质人才做准备的特殊阶段,所以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对于其自身的健康全面发展和社会人才的培养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受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在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往往仅仅停留在心理健康知识的讲授上,强调对于知识的认知,而忽视了对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的心理健康的自我调节方法和途径的引导。因此,在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心理健康的基础知识,对大学生中常见的心理问题进行预防和辅导,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探索心理健康的途径和自我调节的方法。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学应是从教育与发展的角度,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的自我体验和感悟,将有关心理健康知识运用在对自我心理状况改善的实践中,并潜移默化地影响自身成长和创造有利于他们身心成长的环境的一种自我教育活动。大学心理健康课程中的体验教学法,就是通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创设合理情境并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由被动接受心理健康知识到主动学习自我心理调节方法,进而对特定教育情景进行体验,并在体验中领悟保持心理健康的必要性和有效方法及途径,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的目的。因此,将体验教学法引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的基础上,强化了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引导作用,符合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的特殊需求。
三、改变了各高校的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方式
各高校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以教师为教学主体,以课本为教授中心,往往仅仅停留在对心理健康基本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对学生积极性和参与度的调动。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不利于对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调动,忽视了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主体地位,教师未充分发挥在心理健康课程中的引导作用。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中的体验教学法,以体验为中心,引导学生互动,注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强调沟通、交流和共享,重视教学活动的过程性、情境性和实践性。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有效地克服传统教学的不足,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求,从而达到教学目标。体验教学法打破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形式,改变了教学内容由教师到学生的单向传递,通过提高学生的课程参与度和强化教师的引导作用,实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的转变。将体验教学法引入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和参与度,强化了教师在心理健康课程中引导作用,改变了传统的心理健康教学方式。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方式的变革,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现人才的全面发展。
四、总结
社会的进步和激烈的竞争环境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健康的心理素质和较高的科学文化素养对于未来的社会人才都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各高校应当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以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将体验教学法引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教学中,不仅提高了学生在心理健康课程中的参与度,而且强化了教师在课程中的引导作用,改变了心理健康课程的传统教育教学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了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和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
参考文献:
[1]刘小青,蒋长香.体验式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中应用研究-以<新生心理辅导课程>课程为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10):62-64.
[2]王明霞.探讨体验式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应用 [J].神州,2012(11):104.
[3]杨通宇.论体验式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中的中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3(12):60-61.
作者简介:
方黛春(1981.3~),女,浙江金华人,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学院党总支副书记,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