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一条路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b086110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天的雾来势汹涌,一夜的阴谋酝酿,就铺天盖地将这座寄居之城完全占领,把天地万物呼啦揣入怀中,一副没心没肺掩盖事实真相的样子,让人有些猝不及防又不知所措。
   我们要去的,是一个叫“德兴”的临近小县城,事关某街道一个古宅项目的对接。“临近”用高速空间表达,是九十多公里;用高速时间表达,是五十来分钟。现在,是继续在高速入口茫无头绪地等下去,还是决然绕行201省道?我们面临抉择。
   上高速的路和201省道在城东口分岔,像个歪歪扭扭大写的“V”字。小郑方向一打,车子“突突突”,甲壳虫一样向右蠕上了“V”字右边那根斜提的笔画。
   大雾开始渐渐退散,一本正经地把借藏的风景最终都还给了视野,也把看风景的触动最终还给了心脏。被车轮甩在身后的村庄,总体还是那副积习难改的模样:有的正在无序老去,逐渐坍塌在岁月深处;有的又在无序建成,勇敢地向着时间生长。一些半开半掩的门前,院场里摊晒着新收的油茶籽,屋檐下堆码着劈好的柴火,阳台上悬挂着花花绿绿的厚棉被,毫不掩饰对一场冬日暖阳的切盼。偶见零星的身影坐在门前的木椅上啜一杯热茶,或者玩弄手机,默享生命的闲情,更多的人则被冬日妥藏。村庄间隙处,密织的田畴已经收割,裸露着阔深的空洞,又被一弯溪流抱入怀中。收割机在田野画下深重的辙痕,伤口一样疼,幸存的稻茬眼含泪水,抽抽噎噎。零落的蔗林相互挨靠,叶已枯黄,驻守着一年最后的甜蜜。风推搡着风跌跌撞撞地在田野疯跑,撩动了沟沿和田埂上芭茅的衣襟。再远一些,环抱的群山勇敢地褪去一身纱裙,骄傲地挺起丰满的胸膛,一声不吭……这些映入眼帘的场景,像极了萨瓦多尔·夸西莫多《古老的冬天》里的描摹。
   可惜这样的诗意并未能持续太久,我们过于自负的经验和理性,最终输给了情况不明的意外——从临湖开始,这条积久而破败的路,就在我们面前开始歇斯底里地翻修,路开始变得像一条淤堵得病入膏肓、不可救药的河汊,将来来去去的车流毫不客气地骤然打断,漂浮物般一坨一坨淤积在河沿处,比脑海中泛醒的往事更拥挤也更混沌。在一段接一段颠簸又紧仄的单行道上,我们就像一块三明治中最憋屈的夹心层,不能超车,不能调转,只能随波缓缓逐流,向前踽踽蠕动。小郑查了查百度地图,前方这样的路还有约70公里。我们的心情变得有些沉重和懊悔。
   有人开始不耐烦地在车内长按喇叭表示抗议,有人将头探出车窗气急败坏地谩骂宣泄不满,有人无所事事下车抵近观望打发时间,几辆摩托车“突突突”,甩一条“S”形的漂亮弧线就游向了前方,一副胜利者的骄傲姿态。零星步行的人,扛一把锄头或挑一担粪箕,再或者挎一只竹篮,说说笑笑优哉走过,满脸幸灾乐祸的神情,毫不掩饰内心盛放的优越感。前方道路的左半边在稀稀拉拉作业,雷声大雨点小那样。一个有些佝偻的老汉蜷缩在路口的冬晨里,或者六十岁,也或者七十岁,穿一件脏兮兮的迷彩服,单薄得像一片皱巴巴的落叶,袖口戴一只醒目的红袖章,右手捏一面三角小红旗,仰起沟沟壑壑的脸,一会儿看看这边越积越长的车流,一会儿看看对面驶来的车辆,一会儿又看看左手腕的钟表和左手心的老人机,一副运筹帷幄的神气样子。他和另一头的谁有个此起彼伏又一丝不苟的约定。现在,他在耐心等待对面的暗號响起,等待对面的车龙伏下去,然后以一面三角小红旗用力甩下的漂亮手势,让自己这头久候的车龙动起来。我想,当他那面猩红的三角小红旗用力甩下,他蓬乱的胡茬儿一定会在风中骄傲地扬翘起来。
   小郑将暖气开得呼呼叫,闷热得我随手拉开了羽绒服,敞着胸,靠在座椅上,呼哧呼哧喝茶,隔一面玻璃的屏幕,看窗外拖拖沓沓的生活剧情,仿佛自己不是匆匆的旅人,只是一个置身事外又心不在焉的观众。实在无聊了,就打开一丝窗,就着透进来的阳光和空气,翻看手机上收藏已久的某一首诗。
   颠过这段坑坑洼洼的单行路,前面是一段柏油路。掌脊一样拱起,阳光温柔地匍匐在捋平的路面上,又泛射着黑漆漆的油光。这种颠覆性的变化,让我开始惬意地关注窗外明晃晃的阳光、蓝幽幽的天空、白茫茫的云朵,和静悄悄的大地。
   是的,在接下来的旅程里,我们就这样在201省道上,以捉迷藏的姿势,不胜其烦地奔驰、驻停、等待、穿行,再奔驰、驻停、等待、穿行……就像一首歌开了无休止的循环播放键,或者电脑中毒后相同内容的反复复制与粘贴。这样钟摆式的跌宕起伏和正反切换,让我们开始无聊、焦躁、烦闷和喟叹,开始担心迟到了一场约定,开始懊悔当初没在高速口耐心等待,开始在言语中灌入深深浅浅的负面情绪。虽然我知道,这样分段式修路其实是一种技术上更加科学的、通用的方法论,带着很强的可操作性,便于车辆单向通行也便于道路人工管护。
   最后这段旅途,就像一篇被大肆注水扩写的拙劣文稿,将原本近两小时的行程,毫无质量也毫无悬念地抻长到三个半小时。为此我们付出的代价是肠胃长达半小时的抗议、客人长达一小时的等待和几次三番的委屈抱歉。当然,事后我们才知道,我们的懊悔和自责完全是多余的,那已经是被事实证明的最英明、最正确的抉择——很多人在当天的朋友圈里晒出了上午十一点还在等待高速通行的照片,完全是不忍目睹的镜头,丝毫没有像雾像雨又像风的遥远诗意——那时候,我们应该在离德兴县城不远的远方,以走走停停的姿态,决绝地趋向它久候的怀抱。
   感谢一场弥天大雾的临时垂降,它向我们封闭了一条习以为常的路,却推着我们的目光、足迹和心脏以复习的姿态,去重温一条被遗忘已久的路;它似乎想要遮掩住一些什么,却让我们看到了世间更多的真相;它让我们在打开眼睑专注眼前的同时,又学会闭上眼睑观照久违的真实内心,并以自己的方式(或许是无意识的)将我们从“每天都是一堆废品”中解救出来,慈悲地教会我们——既要淡然接受意外的每一种安排,更要倍加珍惜身边有序的每一个日子。
   是的,有时候,你无意间回望或重温一条曾经走过的路,除了内心温柔的眷恋和感动,还会让你真正懂得:少许阳光,就是一个天使赐予你的光圈——能被这样的光圈温情照耀或温柔环抱,那是怎样的幸福?
   或许,这就是重温一条路带给我的内心顿悟与救赎!
  责任编辑:海霞
其他文献
北方水城是我故乡端村的县城。   老舅住在县城机关家属院,每年父亲给舅舅拜年,总会骑车带我一同前往。还有就是每年的端午节,父亲也要到舅舅家送粽子。那时的县城不像现在繁华,老舅家离二郎山和西湖都不远,走路也就三五分钟的路程。每次跟父亲到县城,我总喜欢到这两个地方,一个人也要偷着跑去。要不回到村里学校,怎样在同学们面前显摆呢?   盛夏,二郎山犹如一条莽莽长龙,松柏青青,国槐如雪,西湖更是碧波蕩漾
期刊
一城机杼踞于东南。临近阁台,翘首遥望,便感到古城的精神逾越了峻岭。   沐着丽日清风,从东拾级而上,香樟、桂花、银杏、枫香、栾树、水杉等各式树遍布于高高的城冈之上,掩映着翘檐飞角、壮美巍峨的龙光阁。八面玲珑,凝脂砌玉中,给人以超凡脱俗的威严。   巽关水门东侧,曾为高峰。明代漕运总督朱大典为壮淮安形势,遍寻风水行家,选址于高峰之上,建起龙光阁,中祀魁星,读书会文,蔚为大观。此阁踞全城最高处,俯
期刊
不应守在秋天,变成一只脆弱的猛兽,埋在血管里的红,不再相信慈悲。你是感恩黑夜,还是相信诗人的愚昧?你在我身边饥饿地飞,那么近,近到眼睛里的世界,只有你干瘪的叹息!   你用那沧桑而巨猾的语言,道诉夏日的无情,秋天的冷清,或是某位诗人的悲愤。夏天已死去,秋天装糊涂,诗人在犯困,此刻,唯你独尊。   秋天比黄色的皮肤香艳诱人,你独恋皮肤底下的血腥。所以,你處心积虑,巧舌如簧,把秋夜说得昏昏沉沉,把
期刊
站在这水门之上,便踩着了这个城市的脉搏。   脚下潺潺的溪流,总让人怀想起一场久远的隔山灯火。细细聆听扑面而来的氤氲水韵,我们仿佛回到了明朝天启三年。淮安知府宋祖舜采纳士民公议,振臂一呼,淮人云集而应,引宝带河水自巽关入城,淮城龙脉自此打开。   巽水入城,支流错生,一路至北水关汇入城河,一路汇入淮安府学泮池,一路抵小八字桥汇入河下城河,一路至城隍庙巷之六合桥;众支流又与西水关文渠汇合,同出联
期刊
1975年的9月,我高中毕业后,下放到周矶农场大桥知青队。  大桥知青队按照部队编制进行管理,以排为建制单位,排长、副排长及班长基本由原来学校的班干部担任。下设机务班、炊事班、副业班及三个大田班。我们暂住在老队的牛棚,一边种田,一边建住房。在附近请了几个泥瓦工、木匠就开工了。材料靠县里批,我们充当搬砖、洗石灰的小工。那战天斗地的场景真像电影《创业》里的歌词:“晴天一顶星星亮,荒原一片篝火红……” 
期刊
有一次,周末与朋友小聚,饭后沿街溜达。无意中瞥见一家五金店门口,种了一簇长势旺盛的荆芥。我遂上前询问,一位大哥走向前说:“眼光不错,小伙子,一眼就看出来是荆芥了,不是河南人总会把它与薄荷搞混。”他老家河南商丘,1997年与爱人来京做生意,店铺拆迁,几易其址,丢了很多东西,唯独荆芥完好无损。   有河南人的地方,就有荆芥在生长。   麦收的季节,对于爱吃荆芥的河南人来说,是一个最好的时候了。老人
期刊
蒿草丛生,石板路依旧,鼓亭里的钟磬敲不醒四百年的榷关长梦。   淮安,一个因水而生、因河而兴的城市。曾让淮安走进四大都市史的运河水,缄默如初,固守着对于古城的痴恋。   想当年,这里河网纵横,四通八达,九省咽喉,七省通衢,“淮泗布列于西北,山海布列于东南,固通泰而屏苏松,通齐鲁而达汴洛” 。   想当年,这里风樯如林,千帆竞发,漕船衔尾北上,商贾云集贸贩而来,淮关之上,“市不以夜息”。  
期刊
在孔望山与锦屏山之间,有一座高不过百米的小山——石棚山,是宋代大诗人石曼卿读书饮酒和大文豪苏东坡登山赋诗的地方。   石棚山以石取胜,奇岩怪石,嶙峋俊秀。磊磊积石,有的像海龟,有的像海豹,有的像蟾蜍,有的像金猴……可谓造型各异,千奇百怪,形态逼真,引人遐想。现代海州知名画家杜亮先生曾经就有一幅《高行清风图》,画的就是这里的情景。画上山石奇特,小路隐约,草木葱茏,让人一眼就可看出是石棚山,辨识度极
期刊
茶盘洲,地处江西省遂川县衙前镇溪口村,蜀水之滨,三面临水,楠木密集,山水相连,其形如茶盘,环水绕洲而往西流,悠悠的河水碧波荡漾,清澈见底,天然弹丸小洲,故名曰茶盘洲。洲上古木参天,巨楠林立,樟竹丛生,遮天蔽日,四季如春。数百年来,即使三面河水暴涨,茶盘洲素来安然无恙,洪水从未侵袭过这个神秘的小洲。   楠木,是茶盘洲的名片,也是茶盘洲的灵魂所在。在南方,楠木存活艰难,但在茶盘洲,却活得无比“嘚瑟
期刊
窦圌山在江油市武都镇境内。远望之,其山峰分为两座,犹如两位禅师相对打坐。经索道登山,又步行良久,山峰耸立于前。其势甚高,望之胆寒。   天不算热,然因行步已久,头上汗珠不断滴下。我说不用上去吧。寂山法师说:来了还不登顶看看,多可惜。寂山法师小学一年级就跟着海灯法师习武,受过严格训练。后来一直坚持练功、打坐,还拜师学习中医,曾在美国坐堂行医多年,一身功夫。所以,他登山颇为轻松。我只好勉力跟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