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习型课堂”关注课堂上的教学行为和学习行为。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贯穿于学习过程的始终;学生的能力生长点处在“最近發展区”,能享受到拔节成长的快乐。学习型课堂应把好三个关:课前自主预习关、小组合作交流关、课堂点拨拓展关。在每一个环节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对学什么、怎样学有着十分清醒的认识,而且能处处收获参与的快乐。本文拟就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课型为例,谈谈阅读课学习型课堂“三道关”的操作策略与方法。
一、个人自主预习
“读、画、提、思”——预习四部曲。
读:读“单元导读”,明确单元主题及单元学习重点;读“预习提示”和“课后问题”,初知课文学习目标;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尽可能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画:画出生词,画出优美和有新鲜感的词语并尝试理解;画出自己有感触的句子尝试写批注。
思:思考每个自然段段意和全文主要内容,思考课后习题。
提:提出不懂的问题。
家长是学生预学单的积极评价者。我们根据预习四部曲设计了预学单,鼓励家长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特别关注学生的读书态度、读书过程,要求学生大声读书、在读正确、读流利的基础上尽可能地读出自己的情感。如发现学生读得较有感情的片段,可引导学生:你为什么这样读?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家长围绕学生的读进行评价,以激励性评价为主。
教师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初定教学目标。着重了解学生的预习态度,读懂了什么,有哪些不懂的问题,从中发现学生预习的投入程度及学习水平,从而初步制定学习目标。
二、小组合作交流
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流程。小组合作学习分为“小组讨论”和“小组展示”两个环节。预习中“读、画、提、思”四步即为小组讨论学习的流程,由小组长组织。小组展示主要提出小组讨论中疑难困惑。
注意合作的方式和习惯的培养。小组按异质和双向选择的原则组成,组内实行分工负责制,设小组长、纪律监督员员、时间调控员、成果汇报者等,而且实行轮换制。各小组自己制定规则,以优带差、以优促差是所有小组共同的规定;一般,组长带最差的,副组长带稍差的,遇到有全班展示的机会,组长和副组长都是先让给帮扶对象,自己再补充。每个学生必须做到六行并举,即“听、读、思、问、议、评”,亦即“真听、实读、勤思、善问、能议、敢评”。
三、课堂点拨拓展
1. 重点语段的品读。学生质疑问难之处,往往是课文重点语段。教师引导学生品读重点语段,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2. 学生疏漏之处的挖掘。有些语言,字面意思不难理解,却蕴涵着深深的含义。如《草原》的“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学生读到词句时,脑子里也能出现画面,但教师可抓住词句,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常说,白茫茫,就是一望无边的白,‘茫茫’给你一种什么感觉?为什么草原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呢?”从而引导学生领悟草原蓝天、白云、绿草的色彩之美,起伏的小丘线条之美以及整个草原焕发出来的一种生机勃勃之美。
3. 表达方法的练习。如《再见了,亲人》一文是以志愿军战士对前来送别的朝鲜人民谈话的口气写的,前三个段落的写法大体相同。每段分三层:第一层依依惜别;第二层深情回忆往事;第三层用反问句抒发情感。教师可引导学生完成小练笔:朝鲜人民又是怎样跟志愿军战士告别的呢?请你用本课学到的表达方法,完成一个片段练习。
4. 学习主题的适度拓展。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杨氏之子》是一篇小古文,“体会语言的艺术魅力”是本单元学习重点。杨氏之子聪慧机敏在于运用了“仿照反驳”这一辩驳艺术。为了让学生揣摩“仿照反驳”这一辩驳艺术的思维特点,教师推送8个幽默故事让学生品悟,又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创设了两个生活情境,让他们活学活用,在运用中习得语言规律。
5. 学习反思与总结。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一切知识最终都必须通过主体的建构活动才能得以完成。每学完一课,对预习、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等学习经历回顾、重新思考,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可以促使学生产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对学生来说终身受益。
当然,构建学习型课堂离不开教师的支架作用,它需要教师准确、精当地把握教材,准确地把脉学生的实际,更需要随时关注学生的课堂生成。学习型课堂离不开学习型教师。
责任编辑 魏文琦
一、个人自主预习
“读、画、提、思”——预习四部曲。
读:读“单元导读”,明确单元主题及单元学习重点;读“预习提示”和“课后问题”,初知课文学习目标;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尽可能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画:画出生词,画出优美和有新鲜感的词语并尝试理解;画出自己有感触的句子尝试写批注。
思:思考每个自然段段意和全文主要内容,思考课后习题。
提:提出不懂的问题。
家长是学生预学单的积极评价者。我们根据预习四部曲设计了预学单,鼓励家长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特别关注学生的读书态度、读书过程,要求学生大声读书、在读正确、读流利的基础上尽可能地读出自己的情感。如发现学生读得较有感情的片段,可引导学生:你为什么这样读?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家长围绕学生的读进行评价,以激励性评价为主。
教师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初定教学目标。着重了解学生的预习态度,读懂了什么,有哪些不懂的问题,从中发现学生预习的投入程度及学习水平,从而初步制定学习目标。
二、小组合作交流
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流程。小组合作学习分为“小组讨论”和“小组展示”两个环节。预习中“读、画、提、思”四步即为小组讨论学习的流程,由小组长组织。小组展示主要提出小组讨论中疑难困惑。
注意合作的方式和习惯的培养。小组按异质和双向选择的原则组成,组内实行分工负责制,设小组长、纪律监督员员、时间调控员、成果汇报者等,而且实行轮换制。各小组自己制定规则,以优带差、以优促差是所有小组共同的规定;一般,组长带最差的,副组长带稍差的,遇到有全班展示的机会,组长和副组长都是先让给帮扶对象,自己再补充。每个学生必须做到六行并举,即“听、读、思、问、议、评”,亦即“真听、实读、勤思、善问、能议、敢评”。
三、课堂点拨拓展
1. 重点语段的品读。学生质疑问难之处,往往是课文重点语段。教师引导学生品读重点语段,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2. 学生疏漏之处的挖掘。有些语言,字面意思不难理解,却蕴涵着深深的含义。如《草原》的“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学生读到词句时,脑子里也能出现画面,但教师可抓住词句,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常说,白茫茫,就是一望无边的白,‘茫茫’给你一种什么感觉?为什么草原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呢?”从而引导学生领悟草原蓝天、白云、绿草的色彩之美,起伏的小丘线条之美以及整个草原焕发出来的一种生机勃勃之美。
3. 表达方法的练习。如《再见了,亲人》一文是以志愿军战士对前来送别的朝鲜人民谈话的口气写的,前三个段落的写法大体相同。每段分三层:第一层依依惜别;第二层深情回忆往事;第三层用反问句抒发情感。教师可引导学生完成小练笔:朝鲜人民又是怎样跟志愿军战士告别的呢?请你用本课学到的表达方法,完成一个片段练习。
4. 学习主题的适度拓展。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杨氏之子》是一篇小古文,“体会语言的艺术魅力”是本单元学习重点。杨氏之子聪慧机敏在于运用了“仿照反驳”这一辩驳艺术。为了让学生揣摩“仿照反驳”这一辩驳艺术的思维特点,教师推送8个幽默故事让学生品悟,又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创设了两个生活情境,让他们活学活用,在运用中习得语言规律。
5. 学习反思与总结。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一切知识最终都必须通过主体的建构活动才能得以完成。每学完一课,对预习、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等学习经历回顾、重新思考,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可以促使学生产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对学生来说终身受益。
当然,构建学习型课堂离不开教师的支架作用,它需要教师准确、精当地把握教材,准确地把脉学生的实际,更需要随时关注学生的课堂生成。学习型课堂离不开学习型教师。
责任编辑 魏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