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校本教研是新课程改革以来各中小学最常见的教研方式,通过教研组成员互相听课、评课、探讨,进行课堂教学智慧的碰撞,挖掘课堂教学的“亮点”与不足,在下一节课汇聚这些“亮点”,优化课堂教学流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课堂教学效果“铮亮”,进一步推进和深化新课程改革工作。
近年来,笔者所在的学校,积极开展“引领课”“观摩课”“公开展示课”等“研课磨课”活动,综合考虑学校新教师课堂教学成长的需求,学校春季安排了5名省市级名师的引领课、4名骨干教师的观摩课,让新教师学习、模仿和实践,秋季安排了14位新人的“公开展示课”,精彩不断,亮点频现。
胡娟老师执教的二年级《树之歌》一课,采用“餐桌式”合作学习模式,把生字卡分别发给各小组,让组内学生“自认自读”“交换认读”“循环读评”。学生积极参与,活跃投入,真实合作,同伴提示,读评指点,共同学会,效果显著。
这节“最有效小组合作学习”课,得益于老师课前精心设计、准备卡片,科学地预设了合作探究的环节与步骤,配合适时的默读、朗读、抽读训练,伴随分角色、分性别、开火车、摘果子等形式多样的游戏互动环节,让学生在自主、合作、快乐的学习环境下,体验“诗韵”,了解植物,也增强了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注重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肖萍老师执教的“6的乘法口诀”,用课件恰当准确地展示“每组6个点子图标”,从1组、2组、3组到9组,分时段适时“闪出”“插入”“拉进”,按需求以动画形式呈现。同时,还在图例上任意需要的位置标注、点画、操作,应用自如,化干瘪枯燥为形象生动、直观清楚,让学生一目了然,克服了教材图例无法批次、梯度显示的缺陷,最大化地实现了现代技术手段辅助教学功能!
泾阳小学杨梅老师执教的二年級数学《认识厘米》一课,首先让学生汇报昨天的测量结果,给人的感觉是这节课安排了预习,自然而然地进入课堂教学。学生分组汇报后,老师及时肯定、表扬或补充;接着出示当堂操作活动“测量课桌有多长”,要求学生分组测量,然后汇报测量方法和结果,工具不同,标准不同,导致了结果不同,答案各异,在情理之中;“尺子上有什么秘密”活动,指导学生观察手中的尺子,继而要求学生汇报。“你们汇报时要这样说:‘我的尺子上都有什么’。”教师提示道。一句简单的提示语作用很大,给了学生明确的思维导向,使学生知道了要观察有什么,明白自己要说什么。这样既培养了低年级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又给学生提示了回答的内容和要点,这就是教学技艺的高超之处。
杨梅老师的课堂上,学生踊跃发言回答“尺子上有什么”这个问题。生1:“我的尺子上有竖线。”杨老师补充道:“尺子上的竖线就是刻度。”生2:“我的尺子上有1、2、3等这些数字。”杨老师补充道:“这是读数。”生3:“我的尺子上有英文字母。”“尺子上的英文字母‘cm’,”老师一边板书,一边告诉学生:“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长度单位‘厘米’。”这个导题,从切入点、时间点上看都非常科学,即使有课堂上分心的学生,此时也是注意力高度集中。听课者恍然大悟,杨梅老师这时“点题”真是绝妙!我可以断定杨老师在推敲“点题”时机这个“细节”上下了很大功夫,是站在七八岁孩子的角度上想出的“关注点”!教学过程自然流畅,把学生的思维一步步推向关注的高潮,就像照相机聚焦到一点,清晰明了、恰到好处、突出主题!
用心听了这些老师的课,尤其是发现了一个又一个“亮点”,不想点赞都不行!虽然他们的课堂也有缺陷和遗憾。
学校要不断开展这样的校本教研活动,让老师们展现出一个又一个课堂教学“亮点”,通过老师们思考、体会,并且逐渐把更多的“亮点”汇聚到每一节课上,就一定会实现课堂教学效果的“铮亮”!这既是教师成长的必经之路,也是“新中考”“新高考”对中小学教学的新要求。
作者单位 陕西省镇巴县巴山镇中心小学
近年来,笔者所在的学校,积极开展“引领课”“观摩课”“公开展示课”等“研课磨课”活动,综合考虑学校新教师课堂教学成长的需求,学校春季安排了5名省市级名师的引领课、4名骨干教师的观摩课,让新教师学习、模仿和实践,秋季安排了14位新人的“公开展示课”,精彩不断,亮点频现。
亮点一:“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课堂。
胡娟老师执教的二年级《树之歌》一课,采用“餐桌式”合作学习模式,把生字卡分别发给各小组,让组内学生“自认自读”“交换认读”“循环读评”。学生积极参与,活跃投入,真实合作,同伴提示,读评指点,共同学会,效果显著。
这节“最有效小组合作学习”课,得益于老师课前精心设计、准备卡片,科学地预设了合作探究的环节与步骤,配合适时的默读、朗读、抽读训练,伴随分角色、分性别、开火车、摘果子等形式多样的游戏互动环节,让学生在自主、合作、快乐的学习环境下,体验“诗韵”,了解植物,也增强了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注重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亮点二:“有效的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
肖萍老师执教的“6的乘法口诀”,用课件恰当准确地展示“每组6个点子图标”,从1组、2组、3组到9组,分时段适时“闪出”“插入”“拉进”,按需求以动画形式呈现。同时,还在图例上任意需要的位置标注、点画、操作,应用自如,化干瘪枯燥为形象生动、直观清楚,让学生一目了然,克服了教材图例无法批次、梯度显示的缺陷,最大化地实现了现代技术手段辅助教学功能!
亮点三:注重引导低年级学生表达的数学课堂。
泾阳小学杨梅老师执教的二年級数学《认识厘米》一课,首先让学生汇报昨天的测量结果,给人的感觉是这节课安排了预习,自然而然地进入课堂教学。学生分组汇报后,老师及时肯定、表扬或补充;接着出示当堂操作活动“测量课桌有多长”,要求学生分组测量,然后汇报测量方法和结果,工具不同,标准不同,导致了结果不同,答案各异,在情理之中;“尺子上有什么秘密”活动,指导学生观察手中的尺子,继而要求学生汇报。“你们汇报时要这样说:‘我的尺子上都有什么’。”教师提示道。一句简单的提示语作用很大,给了学生明确的思维导向,使学生知道了要观察有什么,明白自己要说什么。这样既培养了低年级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又给学生提示了回答的内容和要点,这就是教学技艺的高超之处。
亮点四:科学设计“导题”。
杨梅老师的课堂上,学生踊跃发言回答“尺子上有什么”这个问题。生1:“我的尺子上有竖线。”杨老师补充道:“尺子上的竖线就是刻度。”生2:“我的尺子上有1、2、3等这些数字。”杨老师补充道:“这是读数。”生3:“我的尺子上有英文字母。”“尺子上的英文字母‘cm’,”老师一边板书,一边告诉学生:“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长度单位‘厘米’。”这个导题,从切入点、时间点上看都非常科学,即使有课堂上分心的学生,此时也是注意力高度集中。听课者恍然大悟,杨梅老师这时“点题”真是绝妙!我可以断定杨老师在推敲“点题”时机这个“细节”上下了很大功夫,是站在七八岁孩子的角度上想出的“关注点”!教学过程自然流畅,把学生的思维一步步推向关注的高潮,就像照相机聚焦到一点,清晰明了、恰到好处、突出主题!
用心听了这些老师的课,尤其是发现了一个又一个“亮点”,不想点赞都不行!虽然他们的课堂也有缺陷和遗憾。
学校要不断开展这样的校本教研活动,让老师们展现出一个又一个课堂教学“亮点”,通过老师们思考、体会,并且逐渐把更多的“亮点”汇聚到每一节课上,就一定会实现课堂教学效果的“铮亮”!这既是教师成长的必经之路,也是“新中考”“新高考”对中小学教学的新要求。
作者单位 陕西省镇巴县巴山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