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科研育人是十大育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型大学因其拥有强大的技术实力、科研背景和硬件条件,在科研育人体系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年来“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学科竞赛受到大学的普遍重视,各高校可以学科竞赛为牵引,建立符合学校学院发展特色的科研育人体系。以电子科技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为例,介绍了该学院开展以创新创业竞赛为牵引的科研育人体系,介绍了相关工作经验和发力点,并对下一阶段工作进行展望,为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科研育人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 键 词] 科研育人;学科竞赛;创新创业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14-0220-02
一、背景
(一)国家对研究型大学的定位
1994年,美国在《高等教育机构分类》中指出,研究型大学要达到两个标准:一是提供以学士学位到博士学位的教育,每年至少授予50个博士学位;二是置研究于优先地位,每年至少得到1550万美元及以上的来自两邦政府委托的科学研究经费。[1]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常务副主任王战军教授根据江泽民同志对世界一流大学的描述,对“研究型大学”定义为:“以创新性的知识传播、生产、应用为中心,以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和培养高层次精英人才为目标,在社会发展、经济建设、科技进步、文化繁荣、国家安全中起重要作用的大学。”[2-3]因而可以看出,研究型大学对于我国实现“两步走”的总体发展规划,支撑“五位一体”的总体战略布局,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国家对“科研育人”的目标和方略
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的通知(教党〔2017〕62号)指出:“发挥科研育人功能,优化科研环节和程序,完善科研评价标准,改进学术评价方法,促进成果转化应用,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学术导向,培养师生至诚报国的理想追求、敢为人先的科学精神、开拓创新的进取意识和严谨求实的科研作风。”[4]科研育人是“十大育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通过在科研领域的探索,不仅可以实现对专任教师科研工作的有力支撑,还可以利用科研平台,让学生在科研活动中渗透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等,让学生树立科研报国的理想。研究型大学在开展该类型育人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二、当前研究型大学本科科研育人体系分析
(一)当前研究型大学本科科研育人情况介绍
1.研究型大学科研育人基础条件越来越好
随着我国高校“211工程”“985工程”“双一流”等的实施,研究型高校的科研经费、科研课题、科研实验室和仪器设备、科研人力等方面都有了量和质的积累。这些丰富且相对优质的科研资源为本科生科研训练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5]
根据“青塔”统计数据显示,作为研究型大学代表的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科研经费为13.2亿,2017年达到15.1亿,另外一所研究型高校哈尔滨工业大学从2015年的25.5亿增长到2017年的30.2亿。笔者所在的电子科技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科研经费也从2018年的3080万增长到了2019年的4597万,这都为研究型大学开展本科生“科研育人”提供了可靠保障。
2.国内重视本科生科研训练氛围愈发浓厚
1989年举行“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成为“科研育人”的起点。“互联网+”全国创新创业大赛在2015年举行后,迅速带动了全国高校大学生科研创新和成果转化工作,成为“科研育人”的重要牵引力。2020年2月21日,中国教育学会发布了《2019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6],排名前五的竞赛见下表:
在此基础上各个高校纷纷加大投入力度,让更多本科生投入科研竞赛,促进基于竞赛引领的科研育人工作开展。
(二)当前研究型大学本科科研育人问题分析
虽然目前在基础硬件条件和赛事引领方面都有所发展,但是现阶段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1.学科竞赛和科研育人尚未完全形成合力
在管理方面,学科竞赛往往在学校由学校团委进行牵头和组织;科研训练项目往往和课程衔接紧密,由教务处牵头组织。两头管理导致当前大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两大主要平台各自为政,未能形成综合培养体系,无法发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最大功效。[7]在针对重要赛事的准备中,往往通过项目征集的方式,从现有科研项目进行二次开发,没有贯彻“育人”功能。
2.专任教师重“科研”轻“育人”
在脱离学科竞赛的科研育人体系中,专任教师往往专心于各个项目的完成进度,缺少对研究生“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的渗透,专任教师在科研过程中明显缺少育人热情。
3.课程建设不足,缺少培养系统性
当前大学课程中,几乎没有基于“科研项目”的课程,学生在课程中学习的知识很难在科研项目中进行结合;没有项目支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難以产生思想共鸣。学生“科研育人”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全凭任课教师在授课和实验过程中介绍项目情况,渗透“课程思政”思想,达到育人目的。 三、电子科技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科研育人体系建设
笔者所在的电子科技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以“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为牵引,大力推动科研育人体系建设,建立了以“创新训练与实践”系列课程为触发点,以“启蒙计划”为基础,以“大创项目”为最初孵化地,在专任教师实验室进行项目深化,最终成型为具有“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金奖潜质的优秀项目。科研育人的体系建设如图:
(一)基于低年级学生科研育人的“启蒙计划”
“启蒙计划”是学院在大一新生中实行的“科研育人”的科研训练计划。虽然大一新生基础知识弱,基本不具备开展科研工作的能力,但正好为“科研育人”的“育人”效能留足空间。由于大一本科生无法专注于具体的科研问题,实验室专任教师和研究生可以充分利用项目资源、实验室设备和环境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渗透至诚报国的理想追求、敢为人先的科学精神、开拓创新的进取意识和严谨求实的科研作风。
(二)以“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为牵引的科研育人工作
学院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思政教育始终,并在专任教师中积极渗透科研转化思想。在教师端,充分结合学院科研方向特点,通过校友、政府、行企业精英等,推动教师思想意识积极转变;在学生端,依托“启蒙计划”平台,时刻绷紧“创新创业”这根弦,充分利用專任教师实验室资源,开展科研育人工作,并从实验室课题中挖掘科研创新点参赛。
四、总结和展望
以“学科竞赛”为牵引的科研育人工作在电子科技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2019年学院推荐的项目获得了第五届“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金奖。未来,该体系还将在如下几个方面进行强化,促使培养体系更加健全稳定。
(一)加强对“启蒙计划”学生的过程把控
为了避免学生进入实验室后出现懈怠情绪,专任教师针时刻关注本科生在实验室中的表现,未来针对启蒙计划将从辅导员角度入手,对学生开展中期考评和最终评定,促进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二)引入竞争机制,扩大“启蒙计划”参与性
学院将各类实验室面向全校范围内学生开放招收大一学生,引入外学院的竞争机制,提升学生在实验室学习的紧迫感,同时为专任教师提供了更多吸引优秀本科生的渠道。
(三)进一步强化专任教师参与科研转化的意识
通过搭建专任教师与地方政府、创投领域精英等的平台,提升专任教师科研转化的思维意识。提升专任教师对各类创新创业赛事的参与度和关注度,建立“创新创业”“学科竞赛”“科研育人”之间的正反馈激励机制。
参考文献:
[1]李延成.重建本科生教育:美国研究型大学蓝图[J].教育参考资料,2000,19(5):14-16.
[2]姜澄宇.创客极:研究型大学的使命与追求[J].中国高等教育,2006(1):40-42.
[3]周伟.基于DEA方法的研究型大学科研绩效实证研究[D].天津大学,2010:27-38.
[4]教育部: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的通知[EB/OL].(2017-12-05).http://www.moe.gov.cn/srcsite/A12/s7060/201712/t20171206_320698.html.
[5]孟晶.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科研训练管理体系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9.
[6]中国高等教育学会.2019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发布.[EB/OL].(2020-02-21).http://www.hie.edu.cn/news_12577/20200221/t20200221_994380.shtml.
[7]黄泽龙,余宙.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综合培养体系的构建:基于“挑战杯”的视角[J].吉林教育学院学报,2015,31(9):4-6.
编辑 司 楠
[关 键 词] 科研育人;学科竞赛;创新创业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14-0220-02
一、背景
(一)国家对研究型大学的定位
1994年,美国在《高等教育机构分类》中指出,研究型大学要达到两个标准:一是提供以学士学位到博士学位的教育,每年至少授予50个博士学位;二是置研究于优先地位,每年至少得到1550万美元及以上的来自两邦政府委托的科学研究经费。[1]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常务副主任王战军教授根据江泽民同志对世界一流大学的描述,对“研究型大学”定义为:“以创新性的知识传播、生产、应用为中心,以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和培养高层次精英人才为目标,在社会发展、经济建设、科技进步、文化繁荣、国家安全中起重要作用的大学。”[2-3]因而可以看出,研究型大学对于我国实现“两步走”的总体发展规划,支撑“五位一体”的总体战略布局,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国家对“科研育人”的目标和方略
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的通知(教党〔2017〕62号)指出:“发挥科研育人功能,优化科研环节和程序,完善科研评价标准,改进学术评价方法,促进成果转化应用,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学术导向,培养师生至诚报国的理想追求、敢为人先的科学精神、开拓创新的进取意识和严谨求实的科研作风。”[4]科研育人是“十大育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通过在科研领域的探索,不仅可以实现对专任教师科研工作的有力支撑,还可以利用科研平台,让学生在科研活动中渗透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等,让学生树立科研报国的理想。研究型大学在开展该类型育人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二、当前研究型大学本科科研育人体系分析
(一)当前研究型大学本科科研育人情况介绍
1.研究型大学科研育人基础条件越来越好
随着我国高校“211工程”“985工程”“双一流”等的实施,研究型高校的科研经费、科研课题、科研实验室和仪器设备、科研人力等方面都有了量和质的积累。这些丰富且相对优质的科研资源为本科生科研训练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5]
根据“青塔”统计数据显示,作为研究型大学代表的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科研经费为13.2亿,2017年达到15.1亿,另外一所研究型高校哈尔滨工业大学从2015年的25.5亿增长到2017年的30.2亿。笔者所在的电子科技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科研经费也从2018年的3080万增长到了2019年的4597万,这都为研究型大学开展本科生“科研育人”提供了可靠保障。
2.国内重视本科生科研训练氛围愈发浓厚
1989年举行“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成为“科研育人”的起点。“互联网+”全国创新创业大赛在2015年举行后,迅速带动了全国高校大学生科研创新和成果转化工作,成为“科研育人”的重要牵引力。2020年2月21日,中国教育学会发布了《2019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6],排名前五的竞赛见下表:
在此基础上各个高校纷纷加大投入力度,让更多本科生投入科研竞赛,促进基于竞赛引领的科研育人工作开展。
(二)当前研究型大学本科科研育人问题分析
虽然目前在基础硬件条件和赛事引领方面都有所发展,但是现阶段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1.学科竞赛和科研育人尚未完全形成合力
在管理方面,学科竞赛往往在学校由学校团委进行牵头和组织;科研训练项目往往和课程衔接紧密,由教务处牵头组织。两头管理导致当前大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两大主要平台各自为政,未能形成综合培养体系,无法发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最大功效。[7]在针对重要赛事的准备中,往往通过项目征集的方式,从现有科研项目进行二次开发,没有贯彻“育人”功能。
2.专任教师重“科研”轻“育人”
在脱离学科竞赛的科研育人体系中,专任教师往往专心于各个项目的完成进度,缺少对研究生“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的渗透,专任教师在科研过程中明显缺少育人热情。
3.课程建设不足,缺少培养系统性
当前大学课程中,几乎没有基于“科研项目”的课程,学生在课程中学习的知识很难在科研项目中进行结合;没有项目支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難以产生思想共鸣。学生“科研育人”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全凭任课教师在授课和实验过程中介绍项目情况,渗透“课程思政”思想,达到育人目的。 三、电子科技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科研育人体系建设
笔者所在的电子科技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以“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为牵引,大力推动科研育人体系建设,建立了以“创新训练与实践”系列课程为触发点,以“启蒙计划”为基础,以“大创项目”为最初孵化地,在专任教师实验室进行项目深化,最终成型为具有“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金奖潜质的优秀项目。科研育人的体系建设如图:
(一)基于低年级学生科研育人的“启蒙计划”
“启蒙计划”是学院在大一新生中实行的“科研育人”的科研训练计划。虽然大一新生基础知识弱,基本不具备开展科研工作的能力,但正好为“科研育人”的“育人”效能留足空间。由于大一本科生无法专注于具体的科研问题,实验室专任教师和研究生可以充分利用项目资源、实验室设备和环境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渗透至诚报国的理想追求、敢为人先的科学精神、开拓创新的进取意识和严谨求实的科研作风。
(二)以“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为牵引的科研育人工作
学院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思政教育始终,并在专任教师中积极渗透科研转化思想。在教师端,充分结合学院科研方向特点,通过校友、政府、行企业精英等,推动教师思想意识积极转变;在学生端,依托“启蒙计划”平台,时刻绷紧“创新创业”这根弦,充分利用專任教师实验室资源,开展科研育人工作,并从实验室课题中挖掘科研创新点参赛。
四、总结和展望
以“学科竞赛”为牵引的科研育人工作在电子科技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2019年学院推荐的项目获得了第五届“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金奖。未来,该体系还将在如下几个方面进行强化,促使培养体系更加健全稳定。
(一)加强对“启蒙计划”学生的过程把控
为了避免学生进入实验室后出现懈怠情绪,专任教师针时刻关注本科生在实验室中的表现,未来针对启蒙计划将从辅导员角度入手,对学生开展中期考评和最终评定,促进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二)引入竞争机制,扩大“启蒙计划”参与性
学院将各类实验室面向全校范围内学生开放招收大一学生,引入外学院的竞争机制,提升学生在实验室学习的紧迫感,同时为专任教师提供了更多吸引优秀本科生的渠道。
(三)进一步强化专任教师参与科研转化的意识
通过搭建专任教师与地方政府、创投领域精英等的平台,提升专任教师科研转化的思维意识。提升专任教师对各类创新创业赛事的参与度和关注度,建立“创新创业”“学科竞赛”“科研育人”之间的正反馈激励机制。
参考文献:
[1]李延成.重建本科生教育:美国研究型大学蓝图[J].教育参考资料,2000,19(5):14-16.
[2]姜澄宇.创客极:研究型大学的使命与追求[J].中国高等教育,2006(1):40-42.
[3]周伟.基于DEA方法的研究型大学科研绩效实证研究[D].天津大学,2010:27-38.
[4]教育部: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的通知[EB/OL].(2017-12-05).http://www.moe.gov.cn/srcsite/A12/s7060/201712/t20171206_320698.html.
[5]孟晶.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科研训练管理体系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9.
[6]中国高等教育学会.2019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发布.[EB/OL].(2020-02-21).http://www.hie.edu.cn/news_12577/20200221/t20200221_994380.shtml.
[7]黄泽龙,余宙.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综合培养体系的构建:基于“挑战杯”的视角[J].吉林教育学院学报,2015,31(9):4-6.
编辑 司 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