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教学质量的保障机制是否完善关系着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以河套学院为例,分析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教学质量保障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同时对建立切实可行的教学质量保障机制做出有益思考。
[关 键 词] 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对策;保障机制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14-0104-02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既是本科院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规律的客观要求。因此,进一步完善本科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将提升教学质量纳入持续改进的机制,已成为现阶段本科院校的重点任务。而目前处于转型阶段,转型能否成功,关键也在于教学质量保障机制的健全与否[1]。
对高校而言,学校的教学质量不仅关系着学校的发展,更是学校得以立足的最基本保障,可以说“教学质量保障体制的建立和运行,是提高教师素质、保障教学质量、保障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2],由此可见,建立切实可行的教学保障机制对应用型高校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进作用。因此,本文以河套学院的在职教师为调查对象,探讨分析该校教学质量保障机制中存在的问题,结果如下。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河套学院的134名在职教师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教师41名,女教师93名,副教授及以上职称约占32.3%,讲师约占45.5%,大部分教师教龄在5~10年。
(二)研究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该项研究,该问卷由课题组成员共同设计完成,以问卷星的形式对河套学院10个系部的教师进行调查。内容主要包括调查对象的一般资料(年龄、教龄、专业、职称等)、质量标准的人才培养目标和管理职责、质量标准的教学资源管理机制和教师队伍资源、质量标准的运行监控机制、质量标准的教学质量评价机制五个方面,共32道题目。
本文只对“基于质量标准的教学资源管理机制和教师队伍资源”这方面进行阐述。
二、结果
基于质量标准的教学资源管理机制和教师队伍资源方面共5道题:1道单选题、4道多选题,其中第1題“教师队伍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因素。您认为基本内容应该包括下面哪几项?”有90.3%的教师认为是师资队伍结构及发展趋势,70.15%的教师认为是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学位、博士学位的比例,58.21%的教师认为是主讲教师资格和教授、副教授为本科授课的规定、比例。第12~15题结果见下表:
三、讨论
本研究依据教学质量保障机制的制订原则进行了问卷调查,教师自愿抽取样本进行线上作答,从职称和教龄结构上看基本能够代表全体教师,但是被调查的对象分布在不同的系部,比例有所不同,因此也存在着一定的片面性。基于河套学院资源管理机制和教师队伍资源中存在的问题,应从多角度持续改进动态的保障机制。
(一)人力资源管理
当今社会,知识就是第一生产力,高校若想要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环境下脱颖而出,则必须重视对教师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因此,加强高校人力资源的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而教师队伍管理是否成功是人力资源管理成败的关键因素。基本的内容包括:师资队伍结构中专任教师硕士、博士的比例,主讲教师的职称,教师本科教学激励机制等。在优化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不应盲目地追求速度,而应该保证质量。首先,教师队伍必须能够保证教学的需要,达到国家规定的师生比例,在此基础上,还应加强师风师德建设,使教师热爱自己的岗位,有良好的爱岗敬业和积极钻研的精神。这样,教学质量才能够有最基本的保障。此外,还要积极开展各种培训活动,尤其要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岗前培训,做好“传、帮、带”工作,各系部还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适时安排教师去外地或者企业进修。最后,学校还应该对老师进行公正且合理的考核,建立规范的奖惩机制。
(二)教学经费管理
高校日常教学工作想要正常运行,少不了教学经费这一强大后盾,我国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基地主要是各类高校,从某个层面来说,社会的发展离不开高校的发展,而一个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高低依赖于其人力、财力、物力的发展。学校对教育教学经费的规划和管理策略可以反映出高校对教学的关注和重视。因此,教学经费是否能够很好地使用关乎一个学校的长远发展。
教学经费管理的合理与否主要体现在教学经费的投入和使用中,调查显示,有55.48%的教师认为应该加大教育教学经费的投入。学校经费的主要来源是靠财政拨款和学费缴纳,除此之外还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资源,拓宽办学经验融资途径。力求通过多种正规渠道来争取更多的教育教学经费来提高教学质量。每一笔经费的使用都应该公开、公正、透明、合理。
(三)教学硬件及软件资源管理
高校硬件资源基本包括:操场、教室、实验室、计算机机房、图书馆、语言室、体育器材以及校园G网等静态设施。学校的教学硬件设施应该可以满足应用型大学本科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要求,因此,为了保障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学校不仅应该做好对教室、操场、宿舍以及各类活动室等场地的建设,各系部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还应该做好实验室等各种设施的规划。财务处要能够保障学校教学设施建设与维修的资金按时到位。为了保证各项体育活动能够顺利开展,体育系则需要制订出可行的体育设施建设规划,除此之外,学校的信息中心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学校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做出科学且合理的规划,对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各项工程要落到实处,才能保证网络系统设备完好,保证全校网络线路的通畅。 教学软件资源管理是教学管理的主要内容,基本内容包括专业规划的制订、教材建设、课程建设、实践教学建设等。想要软件资源建设得完善,就要求学校的教务处必须结合应用型大学本科的人才培养规格来制订学校的专业建设,并对其进行管理。各系部要明确自己的专业定位和应用型大学的办学特点,然后实施专业建设。
(四)“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管理
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关乎院校教学质量的发展。创建应用型本科专业“双师双能型”院校是当前我国地方本科高校改革和转型的热议话题[3]。只有教师顺利转型成功,各院校才能转型成功。“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中必然存在着育人不定、經验不足等一系列问题,因而要想加强“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必须出台培训企业规则,让更多的教师自愿积极地投入转型的行列中。
为了确保教师能够转型成功,学校应该积极开展“双师双能型”教师的培养工作,转化原有的专任教师,对教师进行积极引导,特别是中青年教师向着“双师双能型”的方向发展,通过各种线上线下的培训活动,使广大教师能够不断地充电学习,积极更新观念,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优良师资队伍的建设为学校转型的成功起了良好的助推作用。
四、结论
以质取胜方能卓越发展,因此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各高校的立校之本和发展之基,有了质量方可谈特色,高校教育教学质量是高校办学特色的根本保证[4]。因此,在转型阶段,只有建立和完善一套合理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育教学质量[5],转型成功才会有所有保障。
参考文献:
[1]周治勇,陈臣,郎禹.转型中的新建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思考[J].保山学院学报,2018(2).
[2]张薇.教学研究型大学本科人才培养规格和质量保障机制研究[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06.
[3]董奎玲.应用型本科专业“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9(9):89-91.
[4]刘敏.我国石油行业高校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研究[D].大庆:东北石油大学,2018.
[5]孔桂英.构建以人为本的地方应用型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J].教育观察,2016(3).
编辑 张 俐
[关 键 词] 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对策;保障机制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14-0104-02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既是本科院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规律的客观要求。因此,进一步完善本科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将提升教学质量纳入持续改进的机制,已成为现阶段本科院校的重点任务。而目前处于转型阶段,转型能否成功,关键也在于教学质量保障机制的健全与否[1]。
对高校而言,学校的教学质量不仅关系着学校的发展,更是学校得以立足的最基本保障,可以说“教学质量保障体制的建立和运行,是提高教师素质、保障教学质量、保障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2],由此可见,建立切实可行的教学保障机制对应用型高校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进作用。因此,本文以河套学院的在职教师为调查对象,探讨分析该校教学质量保障机制中存在的问题,结果如下。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河套学院的134名在职教师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教师41名,女教师93名,副教授及以上职称约占32.3%,讲师约占45.5%,大部分教师教龄在5~10年。
(二)研究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该项研究,该问卷由课题组成员共同设计完成,以问卷星的形式对河套学院10个系部的教师进行调查。内容主要包括调查对象的一般资料(年龄、教龄、专业、职称等)、质量标准的人才培养目标和管理职责、质量标准的教学资源管理机制和教师队伍资源、质量标准的运行监控机制、质量标准的教学质量评价机制五个方面,共32道题目。
本文只对“基于质量标准的教学资源管理机制和教师队伍资源”这方面进行阐述。
二、结果
基于质量标准的教学资源管理机制和教师队伍资源方面共5道题:1道单选题、4道多选题,其中第1題“教师队伍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因素。您认为基本内容应该包括下面哪几项?”有90.3%的教师认为是师资队伍结构及发展趋势,70.15%的教师认为是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学位、博士学位的比例,58.21%的教师认为是主讲教师资格和教授、副教授为本科授课的规定、比例。第12~15题结果见下表:
三、讨论
本研究依据教学质量保障机制的制订原则进行了问卷调查,教师自愿抽取样本进行线上作答,从职称和教龄结构上看基本能够代表全体教师,但是被调查的对象分布在不同的系部,比例有所不同,因此也存在着一定的片面性。基于河套学院资源管理机制和教师队伍资源中存在的问题,应从多角度持续改进动态的保障机制。
(一)人力资源管理
当今社会,知识就是第一生产力,高校若想要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环境下脱颖而出,则必须重视对教师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因此,加强高校人力资源的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而教师队伍管理是否成功是人力资源管理成败的关键因素。基本的内容包括:师资队伍结构中专任教师硕士、博士的比例,主讲教师的职称,教师本科教学激励机制等。在优化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不应盲目地追求速度,而应该保证质量。首先,教师队伍必须能够保证教学的需要,达到国家规定的师生比例,在此基础上,还应加强师风师德建设,使教师热爱自己的岗位,有良好的爱岗敬业和积极钻研的精神。这样,教学质量才能够有最基本的保障。此外,还要积极开展各种培训活动,尤其要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岗前培训,做好“传、帮、带”工作,各系部还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适时安排教师去外地或者企业进修。最后,学校还应该对老师进行公正且合理的考核,建立规范的奖惩机制。
(二)教学经费管理
高校日常教学工作想要正常运行,少不了教学经费这一强大后盾,我国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基地主要是各类高校,从某个层面来说,社会的发展离不开高校的发展,而一个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高低依赖于其人力、财力、物力的发展。学校对教育教学经费的规划和管理策略可以反映出高校对教学的关注和重视。因此,教学经费是否能够很好地使用关乎一个学校的长远发展。
教学经费管理的合理与否主要体现在教学经费的投入和使用中,调查显示,有55.48%的教师认为应该加大教育教学经费的投入。学校经费的主要来源是靠财政拨款和学费缴纳,除此之外还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资源,拓宽办学经验融资途径。力求通过多种正规渠道来争取更多的教育教学经费来提高教学质量。每一笔经费的使用都应该公开、公正、透明、合理。
(三)教学硬件及软件资源管理
高校硬件资源基本包括:操场、教室、实验室、计算机机房、图书馆、语言室、体育器材以及校园G网等静态设施。学校的教学硬件设施应该可以满足应用型大学本科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要求,因此,为了保障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学校不仅应该做好对教室、操场、宿舍以及各类活动室等场地的建设,各系部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还应该做好实验室等各种设施的规划。财务处要能够保障学校教学设施建设与维修的资金按时到位。为了保证各项体育活动能够顺利开展,体育系则需要制订出可行的体育设施建设规划,除此之外,学校的信息中心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学校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做出科学且合理的规划,对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各项工程要落到实处,才能保证网络系统设备完好,保证全校网络线路的通畅。 教学软件资源管理是教学管理的主要内容,基本内容包括专业规划的制订、教材建设、课程建设、实践教学建设等。想要软件资源建设得完善,就要求学校的教务处必须结合应用型大学本科的人才培养规格来制订学校的专业建设,并对其进行管理。各系部要明确自己的专业定位和应用型大学的办学特点,然后实施专业建设。
(四)“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管理
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关乎院校教学质量的发展。创建应用型本科专业“双师双能型”院校是当前我国地方本科高校改革和转型的热议话题[3]。只有教师顺利转型成功,各院校才能转型成功。“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中必然存在着育人不定、經验不足等一系列问题,因而要想加强“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必须出台培训企业规则,让更多的教师自愿积极地投入转型的行列中。
为了确保教师能够转型成功,学校应该积极开展“双师双能型”教师的培养工作,转化原有的专任教师,对教师进行积极引导,特别是中青年教师向着“双师双能型”的方向发展,通过各种线上线下的培训活动,使广大教师能够不断地充电学习,积极更新观念,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优良师资队伍的建设为学校转型的成功起了良好的助推作用。
四、结论
以质取胜方能卓越发展,因此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各高校的立校之本和发展之基,有了质量方可谈特色,高校教育教学质量是高校办学特色的根本保证[4]。因此,在转型阶段,只有建立和完善一套合理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育教学质量[5],转型成功才会有所有保障。
参考文献:
[1]周治勇,陈臣,郎禹.转型中的新建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思考[J].保山学院学报,2018(2).
[2]张薇.教学研究型大学本科人才培养规格和质量保障机制研究[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06.
[3]董奎玲.应用型本科专业“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9(9):89-91.
[4]刘敏.我国石油行业高校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研究[D].大庆:东北石油大学,2018.
[5]孔桂英.构建以人为本的地方应用型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J].教育观察,2016(3).
编辑 张 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