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春天到了,和爸爸妈妈一起出去玩吧。这次咱们来玩一个新玩舆,“馊……”丢出去,不用狗狗捡,自己就能飞回你的手中,你猜是什么?它就是回旋镖!
库克船长,发现奇怪装备
这么有趣又神奇的回旋镖是谁发明的呢?我猜可能是丐帮。然而并不是,其实它来自神秘的澳大利亚土著。
1770年,著名的探险家库克船长,率领他的“奋进号”大帆船发现了澳大利亚。在澳大利亚东海岸,他遇到了生活在这里的土著。库克船长发现,这些土著的文明非常落后,但在他们的许多原始工具中,有一种样貌非常奇特的“V”字形木质工具,格外引人注目。
库克船长认为,这可能是原始人使用的“大砍刀”,因为有足够的证据表明这些土著并没有金属)台炼技术。随后,库克船长带了几件这种工具回英国,并根据当地土著的叫法,把这种“木头砍刀”命名为Boomerang。
直到32年之后,人们才发现库克船长其实错了! 1802年,弗朗西斯·巴莱利尔少尉在悉尼附近目睹了“木头砍刀”的正确用法——一名土著把Boomerang抛向空中,
只见它在空中划了一道水滴形的优雅弧线之后,居然乖乖地飞回到土著手中!
这一观察很快传回欧洲,并引发了极大的震动,Boomerang也终于有了一个准确的名称——飞去来器,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回旆镖。原来,这根本就不是什么砍刀,而是一种特殊的飞镖。
飞出去简单,飞回来难
要把某个东西扔出去倒是简单,但是怎么让它又乖乖飞回来呢?是不是得让它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念念咒语,它就可以回来了?
当然不是啦!当时人们已经知晓了伯努利边界效应,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飞机升力的原理。
科学家们研究发现,澳大利亚土著人使用的回旋镖基本都是“V”字形或者香蕉形状,它的兩翼被专门打磨过,中间厚两侧薄,就像飞机的机翼一样。也就是说,我们可以简单地把回旋镖的两翼理解为飞机的两个翅膀。
当我们把回旋镖抛出去的时候,上方向前翻滚的“机翼”总是迎着前进的方向,这样它的翼面上流过的空气速度=回旋镖前进的速度+这个翼面向前翻滚的速度。而下方的“机翼”,则总是做着向后翻滚的动作,这样它的翼面上流过的空气速度=回旋镖前进的速度一翼面向后翻滚的速度。两个翼面的空气流速不同,所受到的升力当然也就不一样,向前翻滚时,上翼面受到的升力总是大于下翼面。
按理说,上下“机翼”受到的力不同,回旋镖应该会横着翻滚起来。但是呢,回旋镖在空中除了向前飞之外,还会围绕着一个看不见的轴,做着向前翻滚的陀螺运动。
玩过陀螺的同学都知道,在陀螺停止转动之前,它绝不会倒下来,这是我们以后在初中阶段会接触到的一个知识——角动量守恒。简单地说,由于角动量守恒,所以虽然回旋镖的上下翼面受力不均匀,但它的飞行方式也不会因此变得混乱。
不过,毕竟上下翼受力不同,所以回旋镖的飞行方向一直被这种力所影响,从而变成一个完整的闭合弧线,最终就会回到猎人们的手里。这就是回旋镖的飞行原理啦。
好啦,说了这么多,是不是对玩回旋镖跃跃欲试了呢?那就跟爸爸一起来做一只回旋镖吧。
准备的材料
很简单,只需要一张A4纸的一半。(当然,你可以多准备几张A4纸,毕竟想要一次就折成功还是很难的。)
1.把一张A4纸沿短的一边对折,裁开得到图①。再对折,如图③将两边往中线折,再如图④将两头对折。
2.如图⑤将对折过的那一头的两个角往中间折出三角形,折好之后打开,如图⑥往反方向再折一次。
3.用手指多刮几次,加深纸上的折痕。如图⑦,把两边三角形往中间推。打开之后,折起一个侧边,得到如图⑧的正方形痕迹。
4.多折几次,加深这个正方形的每一道折痕。用大拇指和食指捏住正方形相邻的两边,往中间推,如图⑨。
5.把这个三角形部分向两边分别折压几次,如图⑩,把这个角按压进去,使得其中一条边立起来,如⑾。
6.如图⑿,把两边分别下压。
7.如图⒀,把只有一层的那边掀起来,把两层的那一边折到它的下方去,三角形的端头也塞进去。回旋镖的基础就做好了,如图⒁。
8.下面来制作回旋镖的尖头。如图⒂,打开一头,把两边向中线折出三角形。打开一边,如前一页的图7同样做法,把三角形往中间推,得到图⒃。
9.打开另一边的三角形,如图⒄,把它塞进折了三角形的一边。另一端也是同样的做法。我们的回旋镖就做好了。
特别提醒
1.制作回旋镖的时候,每个步骤都要用指甲反复加深每一道折痕,方便下一步。
2.发动回旋镖的时候,用两个指头夹住中间,手腕先向自己方向转动,然后水平向外转动,同时发出去,像玩飞盘一样。多玩几次,就能找到感觉。
3.玩的时候,大家一定要选择开阔的地方,避开人流、车流、大树、电线杆等有安全隐患的场所。也不可以对着人扔出去!安全第一!
库克船长,发现奇怪装备
这么有趣又神奇的回旋镖是谁发明的呢?我猜可能是丐帮。然而并不是,其实它来自神秘的澳大利亚土著。
1770年,著名的探险家库克船长,率领他的“奋进号”大帆船发现了澳大利亚。在澳大利亚东海岸,他遇到了生活在这里的土著。库克船长发现,这些土著的文明非常落后,但在他们的许多原始工具中,有一种样貌非常奇特的“V”字形木质工具,格外引人注目。
库克船长认为,这可能是原始人使用的“大砍刀”,因为有足够的证据表明这些土著并没有金属)台炼技术。随后,库克船长带了几件这种工具回英国,并根据当地土著的叫法,把这种“木头砍刀”命名为Boomerang。
直到32年之后,人们才发现库克船长其实错了! 1802年,弗朗西斯·巴莱利尔少尉在悉尼附近目睹了“木头砍刀”的正确用法——一名土著把Boomerang抛向空中,
只见它在空中划了一道水滴形的优雅弧线之后,居然乖乖地飞回到土著手中!
这一观察很快传回欧洲,并引发了极大的震动,Boomerang也终于有了一个准确的名称——飞去来器,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回旆镖。原来,这根本就不是什么砍刀,而是一种特殊的飞镖。
飞出去简单,飞回来难
要把某个东西扔出去倒是简单,但是怎么让它又乖乖飞回来呢?是不是得让它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念念咒语,它就可以回来了?
当然不是啦!当时人们已经知晓了伯努利边界效应,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飞机升力的原理。
科学家们研究发现,澳大利亚土著人使用的回旋镖基本都是“V”字形或者香蕉形状,它的兩翼被专门打磨过,中间厚两侧薄,就像飞机的机翼一样。也就是说,我们可以简单地把回旋镖的两翼理解为飞机的两个翅膀。
当我们把回旋镖抛出去的时候,上方向前翻滚的“机翼”总是迎着前进的方向,这样它的翼面上流过的空气速度=回旋镖前进的速度+这个翼面向前翻滚的速度。而下方的“机翼”,则总是做着向后翻滚的动作,这样它的翼面上流过的空气速度=回旋镖前进的速度一翼面向后翻滚的速度。两个翼面的空气流速不同,所受到的升力当然也就不一样,向前翻滚时,上翼面受到的升力总是大于下翼面。
按理说,上下“机翼”受到的力不同,回旋镖应该会横着翻滚起来。但是呢,回旋镖在空中除了向前飞之外,还会围绕着一个看不见的轴,做着向前翻滚的陀螺运动。
玩过陀螺的同学都知道,在陀螺停止转动之前,它绝不会倒下来,这是我们以后在初中阶段会接触到的一个知识——角动量守恒。简单地说,由于角动量守恒,所以虽然回旋镖的上下翼面受力不均匀,但它的飞行方式也不会因此变得混乱。
不过,毕竟上下翼受力不同,所以回旋镖的飞行方向一直被这种力所影响,从而变成一个完整的闭合弧线,最终就会回到猎人们的手里。这就是回旋镖的飞行原理啦。
好啦,说了这么多,是不是对玩回旋镖跃跃欲试了呢?那就跟爸爸一起来做一只回旋镖吧。
准备的材料
很简单,只需要一张A4纸的一半。(当然,你可以多准备几张A4纸,毕竟想要一次就折成功还是很难的。)
1.把一张A4纸沿短的一边对折,裁开得到图①。再对折,如图③将两边往中线折,再如图④将两头对折。
2.如图⑤将对折过的那一头的两个角往中间折出三角形,折好之后打开,如图⑥往反方向再折一次。
3.用手指多刮几次,加深纸上的折痕。如图⑦,把两边三角形往中间推。打开之后,折起一个侧边,得到如图⑧的正方形痕迹。
4.多折几次,加深这个正方形的每一道折痕。用大拇指和食指捏住正方形相邻的两边,往中间推,如图⑨。
5.把这个三角形部分向两边分别折压几次,如图⑩,把这个角按压进去,使得其中一条边立起来,如⑾。
6.如图⑿,把两边分别下压。
7.如图⒀,把只有一层的那边掀起来,把两层的那一边折到它的下方去,三角形的端头也塞进去。回旋镖的基础就做好了,如图⒁。
8.下面来制作回旋镖的尖头。如图⒂,打开一头,把两边向中线折出三角形。打开一边,如前一页的图7同样做法,把三角形往中间推,得到图⒃。
9.打开另一边的三角形,如图⒄,把它塞进折了三角形的一边。另一端也是同样的做法。我们的回旋镖就做好了。
特别提醒
1.制作回旋镖的时候,每个步骤都要用指甲反复加深每一道折痕,方便下一步。
2.发动回旋镖的时候,用两个指头夹住中间,手腕先向自己方向转动,然后水平向外转动,同时发出去,像玩飞盘一样。多玩几次,就能找到感觉。
3.玩的时候,大家一定要选择开阔的地方,避开人流、车流、大树、电线杆等有安全隐患的场所。也不可以对着人扔出去!安全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