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夹板螺栓连接胶合木梁抗弯性能研究

来源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gs0612681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探讨钢夹板螺栓连接胶合木梁的抗弯性能,针对采用钢夹板螺栓连接进行接长的胶合木梁的构造特点,考虑拼接的两段梁是否来源于同一根胶合木、螺栓顺纹间距及螺栓并列、错列布置3个影响因素,设计制作13组共39根试验梁,进行抗弯性能试验.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探讨钢夹板螺栓连接胶合木梁的破坏机理及螺栓端距和直径、钢夹板和胶合木厚度等影响参数对其抗弯性能和承载力的影响规律.试验与计算结果表明:螺栓顺纹间距对钢夹板螺栓连接胶合木梁的抗弯性能影响显著,而螺栓并、错列布置方式与拼接的两段梁是否来源于同一根胶合木对钢夹板螺栓连接胶合木梁的抗弯性能影响较小.随着螺栓顺纹间距的增大,试件的初始抗弯刚度和抗弯承载力明显提高.采用钢夹板螺栓连接方式可以实现胶合木梁的接长,在一定范围内增大螺栓端距和直径、钢夹板和胶合木的厚度还能提高钢夹板螺栓连接胶合木梁的抗弯承载力.装配式木结构中可以采用钢夹板螺栓连接方式对胶合木梁进行接长,其抗弯性能受螺栓顺纹间距的影响较大.对螺栓端距、螺栓直径、钢夹板厚度、胶合木厚度的参数研究可为装配式木结构的设计与应用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土-结构界面的剪切强度是分析土与结构相互作用的重要参数.通过GCTS压力板仪测定砂土SWCC曲线,用Geotest摩擦-剪切仪开展非饱和砂土与不同粗糙度混凝土界面的32组大型直剪试验,探讨基质吸力及界面粗糙度对界面剪切强度和剪胀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基质吸力和净法向应力对非饱和砂土-混凝土界面的硬化、软化以及剪胀特性有显著影响.随着吸力的增大,非饱和砂土?混凝土界面的表观摩擦角均呈增大趋势,而界面总黏结力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界面基质角δb随吸力的增大而减小,且其强度包络呈现非线性特性.界面峰值抗剪强度
为建立较高精度的沉降预测模型,同时探究沉降预测模型在建筑信息模型(BIM)中的结合应用,基于灰色系统模型GM(1,1)、支持向量回归机(SVR)和粒子群算法(PSO),建立PSO-GM-SVR变形预测模型.通过API接口以及二次开发功能,基于Revit软件平台开发一套应用于高铁沉降变形监测的插件,建立高铁沉降的三维基础模型.将Revit软件与SQL sever数据库连接,使变形监测信息能够作为模型的非几何信息集成到SQL数据库中,将变形监测信息与三维基础模型相结合.采用长株潭城际铁路与石长联络线工程监测数
锚杆加固技术是一种提高隧道掌子面稳定性的有效方法,但现有工程的锚杆加固设计大多基于经验,其加固机理及加固效果的定量计算均有待进一步研究.为了准确评估纯黏土地层中纤维锚杆加固下的隧道掌子面稳定性,在极限分析上限法的理论框架下,将二维均质法推广至三维.结合“锚杆—土”相互作用机理提出改进的三维均质法,再结合连续速度场概念,建立先进三维破坏模型.由于三维连续速度场中的速度计算较为复杂,将该模型三维离散化,通过三维能耗分析建立离散形式的能量方程,复杂的曲面积分被巧妙转化成相对简单的离散体求和,再采用强度折减法和二
为了计算相对较柔、自振频率较低的异型拱桥结构的车辆冲击系数,以某多拱肋宽幅异型钢管混凝土拱桥为依托,探讨现行规范冲击系数取值的适用性,探究依托拱桥设计时的统一冲击系数.考虑车速、车辆数、车队间距和车辆偏载等不同加载因素,分析对不同构件和不同响应冲击系数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基于包络回归分析,分别选择线性、2次、3次函数对应的包络曲线,对比给出该桥的主拱挠度、弯矩冲击系数与车速之间的回归公式.最后,对比冲击系数拟合曲线与规范值的偏差.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异型钢管混凝土拱桥这一类构造复杂且频率相对较低的柔性结构,
交通检测器是智能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交通检测器的布设策略对交通精细管控有重要影响,优化交通检测器的布设方案能够有效缓解交通拥堵问题.针对交通流量预测未充分考虑交通检测器布设方案的情况,从交通检测器的间距和数量2个方面对短时交通流量预测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采用实证研究及BP神经网络算法,探究交通检测器的布设方案对短时交通流量预测的影响.采用20组交通检测器为研究载体,采集20组交通检测器的间距信息及每组交通检测器时长共30 d的短时交通流数据为研究数据,使用BP神经网络对当前组别的交通检测器及其上游相邻
为提升列车车辆在偏心碰撞和倾斜碰撞场景下列车车辆的耐撞性,提出一种收缩管吸能防爬器.该吸能结构在碰撞过程中,其收缩吸能管和吸能座圆锥面产生摩擦作用,收缩吸能管产生径向收缩变形吸收冲击动能,提升非正心碰撞场景下列车吸能结构的吸能特性.采用准静态拉伸试验得到吸能管材料的本构模型,并通过台车冲击试验验证所建立有限元模型的有效性.通过数值仿真,研究偏心碰撞、倾斜碰撞等工况下该结构的变形及吸能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该吸能结构适用于较大偏心距对撞和倾斜碰撞工况,且其关键结构设计参数对吸能结构的吸能特性和耐撞性有较大影响
由于地质环境的复杂性和对盾构法隧道适应性研究的缺乏,在复杂地层的沿海地区修建隧道比较困难,因盾构选型不当导致盾构掘进过程中停机、掘进困难等不适应现象时有发生.复杂地质条件下盾构在施工时往往面临着众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难以进行有效和定量的评价.基于此,提出一种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和层次分析法(AHP)的盾构隧道适应性评价方法.在综合分析滨海复杂地层条件下盾构选型适应性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选取能够充分反映地质适应性差异、具有代表性和区分度高的5个评价指标,构建盾构选型适应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引入改进遗传算法(IG
车轮凹磨作为货物列车车轮磨耗的一种主要形式,是影响货物列车提速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为研究车轮凹磨对货物列车提速性能的影响,对阜淮线某型提速货物列车车轮磨耗进行跟踪测试.基于不同运营时期的磨耗车轮选取7种不同凹陷值下的车轮踏面廓形作为研究对象,并建立了车辆系统多体动力学模型,将不同凹陷值下的车轮踏面廓形输入车辆模型进行仿真.通过仿真计算和现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凹磨状态下的轮轨接触特性和列车动力学性能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车轮凹陷值的增长,踏面的等效锥度增大,出现凹磨的车轮踏面在名义滚动圆附近不易与
为优化在建交叉隧道施工顺序,对不同近接施工影响程度进行动态分区以便于施工管理.以在建的珠海大横琴山一号隧道与珠机城际隧道交叉段为工程背景,其中珠机城际隧道(断面小)在上方,而大横琴山一号隧道(断面大)在下方,应用数值仿真软件建立“先上后下”及“先下后上”2种施工工况模型.对比分析不同施工顺序下立交隧道纵向位移、横断面位移、拱顶沉降、仰拱位移、塑性区及支护结构应力等变化规律.讨论地层围岩位移分区准则与既有结构强度分区准则.研究后行隧道掌子面施工至交叉点不同距离时,先行隧道位移以及结构强度的动态分区情况,其中
为探究盾构隧道管片背后空洞对隧道结构的影响,采用模型试验手段,考虑空洞形成过程,分别就无空洞,拱顶、拱腰、拱底背后空洞4种工况下衬砌结构变形、受力、与地层接触压力的响应规律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无空洞时,衬砌受到均匀的地层压力,同时地层也提供给衬砌充足的地层反力,管片内力呈“对称式”分布.有空洞时,空洞的存在改变了衬砌与周边地层的接触状态,空洞附近衬砌所受地层抗力消失,受偏压作用衬砌截面发生趋向于空洞处的变形,衬砌结构整体受力状态恶化,内力分布较为复杂,空洞边缘位置处出现应力集中效应.不同空洞位置对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