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英语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个学生学习英语奠定基础”。 “语感阅读法”这一新的教学理念和课标要求相吻合,它指出:英语教育的目标是学习文化,认识世界,培养心智,不是单纯地掌握一门交际工具,基础英语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语感为首要目标。语感,也就是语言意识。听读结合,出声朗读,奠定语感基础。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提高学生语感的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深化学生的语感能力。
关键字: 语感 英语教学
【分类号】H314
正文:
《英语课程标准》(2011)明确提出 “英语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个学生学习英语奠定基础”。同时特别强调英语课程“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语感阅读法”这一新的教学与学习理念和课标要求相吻合,它指出:英语教育的目标是学习文化,认识世界,培养心智,不是单纯地掌握一门交际工具。基础英语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语感为首要目標,“以读为本,拼读领先,听读结合,分级加量,形成语感,促说带写”。读是手段,不是目的,以读带动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全面提高,让学生在读的同时接受文化教育,扩大知识面,放眼世界,扎根祖国。
一、 语感的定义
所谓语感,也就是语言意识。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是思维的直接体现,离开语言,人们无法进行思维;而离开思维,语言也就失去了内核。人的思维说到底是运用语言进行“言语思维”,而语言文字的素质的综合体现就是语感。语感能力是在长期语言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心理能力,一种心理直觉。学生的语言功底、思维品格、审美情趣、文学修养以及生活交际技能等诸多因素都是通过语感能力表现出来的。
二、 培养语感的重要性
语感的关键在于能够凭借直觉灵活而敏捷地把握各种不同语言环境中语言质的规定性。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有了一定的言语感性经验,但生活的阅历还很肤浅,需要增加大量的直接的言语经验。他们精力充沛,思维活跃,善于吸收和学习各方面的英语知识,在增长能力和学习知识两方面都处于最佳时期,语感能力的提高使他们迅速积累间接的理性经验,形成真正敏锐的、准确的、深刻的理解和鉴别语言的能力。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语感能力,一方面能从容不迫地在固定的语言环境中领悟语言; 另一方面又能充分地调动特定语言环境中各种语言运用的可能性,创造性的运用语言。
语感的重要性还体现在语言的输出上。我们希望学生能输出语言(说和写),必须首先给学生大量的语言输入(听和读)。语言输入是语言输出的基础和来源,这在母语的习得中也是同样的。根据语言获得的规律,在会听与会说、会读与会写之间,有一个语言机制转化的过程,也就是语感形成的过程。学生只有在听和读达到相当量的语言符号之后,才能进入到说和写的阶段,可见语感的重要作用。
三、 如何培养语感
培养学生英语语感,奠定学生的人文底蕴,要通过有目的的、有选择的大量的阅读(包括听)来实现。
1. 听读结合,出声朗读,奠定语感基础。听读是基础,是关键。选择合适的材料是学会读的第一步,是培养语感的重要开端。出声读(其实也就是读给自己听)是培养语感的主要途径,出声读不仅可以对大脑产生强烈刺激,增强学生的记忆力;而且对发展和提高学生掌握英语拼读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亦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言为心声,读不是单向的语言输入,是与心灵的对话、交融。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会被文本的言语所唤醒,将其带进一个全新的精神境界。
2.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提高学生语感能力的基础。在英语教学中,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形成良好的语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使学生终生受益,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谈不上自觉地学习,也谈不到语感能力的培养。语言积累感悟的方法是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那么“书读百本,其益自现”。 读不是目的,是手段,以读带动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全面提高。
3.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深化学生的语感能力。良好的语感能力得之于良好的思维品质,良好的思维品质就是思考能力。对于一篇阅读材料,学生在读的同时进行其他的语言运用活动,如“说和写”,说的活动主要有“故事复述”和“话题讨论”。 前者要求学生用几句话或一段话讲述故事的内容,检查理解程度,培养概括和口头表达能力;后者要求学生针对教师提示或全班共同发现的焦点话题简单发表看法,提高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写”的活动主要包括故事简写、读后感和专题写作等。这样学生就会逐渐感受语言在各种环境中的不同意境,并最终自如地甚至创造性地驾驭形形色色的各种语言,使语感能力达到一个新的层次。
总之,语感是人对语言的领悟与感应能力,是语言训练达到一定水平的表现。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在语言教学中,语感是听说读写四种能力中最核心的因素。离开了语感,文学作品无从欣赏,听说读写能力无从谈起,语感的水平决定着听说读写的水平。”因此,在基础教育阶段,培养学生语感无疑是英语教学的首要目标。
参考文献:《英语课程标准》(2011)
关键字: 语感 英语教学
【分类号】H314
正文:
《英语课程标准》(2011)明确提出 “英语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个学生学习英语奠定基础”。同时特别强调英语课程“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语感阅读法”这一新的教学与学习理念和课标要求相吻合,它指出:英语教育的目标是学习文化,认识世界,培养心智,不是单纯地掌握一门交际工具。基础英语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语感为首要目標,“以读为本,拼读领先,听读结合,分级加量,形成语感,促说带写”。读是手段,不是目的,以读带动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全面提高,让学生在读的同时接受文化教育,扩大知识面,放眼世界,扎根祖国。
一、 语感的定义
所谓语感,也就是语言意识。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是思维的直接体现,离开语言,人们无法进行思维;而离开思维,语言也就失去了内核。人的思维说到底是运用语言进行“言语思维”,而语言文字的素质的综合体现就是语感。语感能力是在长期语言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心理能力,一种心理直觉。学生的语言功底、思维品格、审美情趣、文学修养以及生活交际技能等诸多因素都是通过语感能力表现出来的。
二、 培养语感的重要性
语感的关键在于能够凭借直觉灵活而敏捷地把握各种不同语言环境中语言质的规定性。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有了一定的言语感性经验,但生活的阅历还很肤浅,需要增加大量的直接的言语经验。他们精力充沛,思维活跃,善于吸收和学习各方面的英语知识,在增长能力和学习知识两方面都处于最佳时期,语感能力的提高使他们迅速积累间接的理性经验,形成真正敏锐的、准确的、深刻的理解和鉴别语言的能力。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语感能力,一方面能从容不迫地在固定的语言环境中领悟语言; 另一方面又能充分地调动特定语言环境中各种语言运用的可能性,创造性的运用语言。
语感的重要性还体现在语言的输出上。我们希望学生能输出语言(说和写),必须首先给学生大量的语言输入(听和读)。语言输入是语言输出的基础和来源,这在母语的习得中也是同样的。根据语言获得的规律,在会听与会说、会读与会写之间,有一个语言机制转化的过程,也就是语感形成的过程。学生只有在听和读达到相当量的语言符号之后,才能进入到说和写的阶段,可见语感的重要作用。
三、 如何培养语感
培养学生英语语感,奠定学生的人文底蕴,要通过有目的的、有选择的大量的阅读(包括听)来实现。
1. 听读结合,出声朗读,奠定语感基础。听读是基础,是关键。选择合适的材料是学会读的第一步,是培养语感的重要开端。出声读(其实也就是读给自己听)是培养语感的主要途径,出声读不仅可以对大脑产生强烈刺激,增强学生的记忆力;而且对发展和提高学生掌握英语拼读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亦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言为心声,读不是单向的语言输入,是与心灵的对话、交融。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会被文本的言语所唤醒,将其带进一个全新的精神境界。
2.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提高学生语感能力的基础。在英语教学中,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形成良好的语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使学生终生受益,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谈不上自觉地学习,也谈不到语感能力的培养。语言积累感悟的方法是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那么“书读百本,其益自现”。 读不是目的,是手段,以读带动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全面提高。
3.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深化学生的语感能力。良好的语感能力得之于良好的思维品质,良好的思维品质就是思考能力。对于一篇阅读材料,学生在读的同时进行其他的语言运用活动,如“说和写”,说的活动主要有“故事复述”和“话题讨论”。 前者要求学生用几句话或一段话讲述故事的内容,检查理解程度,培养概括和口头表达能力;后者要求学生针对教师提示或全班共同发现的焦点话题简单发表看法,提高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写”的活动主要包括故事简写、读后感和专题写作等。这样学生就会逐渐感受语言在各种环境中的不同意境,并最终自如地甚至创造性地驾驭形形色色的各种语言,使语感能力达到一个新的层次。
总之,语感是人对语言的领悟与感应能力,是语言训练达到一定水平的表现。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在语言教学中,语感是听说读写四种能力中最核心的因素。离开了语感,文学作品无从欣赏,听说读写能力无从谈起,语感的水平决定着听说读写的水平。”因此,在基础教育阶段,培养学生语感无疑是英语教学的首要目标。
参考文献:《英语课程标准》(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