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食物图像作为意识形态的视觉特点

来源 :锦绣·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vilkonat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20世纪50年代中国宣传画中最重要的主题之一,通过食品形象可以洞察当时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它们如何影响人们的食品生产和社会观念。本文主要探讨中国的宣传海报是如何表现与食物有关的形象的以及从形式上和意识形态上如何影响与改变公众对现实的认知。
  关键词:食物;宣传画;意识形态;视觉特点
  1.文献综述
  从概念界定上说,宣传画是这样一种视觉艺术形式:它并没有具体的商业要求,其艺术性服务于社会与政治需要,是一种“以宣传鼓动、制造社会舆论和气氛为目的的绘画,一般带有醒目的、号召性的、激情的文字标题”。相较于其他历史时期的招贴艺术,社会主义初期的政治宣传画具有以下特征:(1)发行量、流通量大 ;(2)简单明了、易于辨识,利于教育程度较低的受众群体;(3)图像主题集中明确,集中反应当时人们的生产生活场景 ;(4)大量政治话语介入,具有强烈的政治传播功能。作为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视觉文化现象,宣传画成为一种载体,反映对当时的社会主流问题关注、呈现人们生产生活现状,并折射潜在的政治意识形态走向。选择1949年-1956年的宣传画主要基于两点,首先,从历史的角度看该时期正是新民主主义社会。从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中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性的社会性质。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人们的日常生活、视觉文化、思想观念等诸多方面都具有历史的特殊性。其次,从图像创作角度看,该时期的宣传画包含了大量“食物”主题的相关内容,将食物作为线索进行主题梳理,具有必要性与可行性。
  中国学术界对政治宣传画相关的论题研究尚未投诸应有的关注与热情,现有研究成果并不算丰富。直至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宣传画主题中出現了大量食物图像,并有呈现劳作、丰收、烹饪、进食等食生产、食生活场景。本文以食物图像作为线索,拟以图像分析为方法手段,通过文艺美学与人类学及传播学的交叉视角,结合历史资料与社会调查,试图逐次分析以下问题:食物图像对现实农事生活的再现;食物图像何以为广大观者所接受;以及食物图像作为政治意识形态表征的视觉效力。
  2.食物图像对现实的“再现”
  艺术作品是生活的客观反映,生活体验为艺术创作提供素材,艺术源于对生活的模仿。“图像可以让我们更加生动地‘想象’过去。当图像的作用越来越多地为人们所认知,图像作为历史文化研究的必要性与合法性得到越来越多的确证。根据食物图像对现实再现的逼真性,这一历史时期的宣传画反映了当时人们生活情境,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历史场景的“再现”,对食物相关主题的图像再现亦符合历史背景下的食生产、食生活的现状。
  绘画再现生活现实,宣传画亦是如此。五十年代初期以降的宣传画空间内的场景绘制中,可见与食物相关的生产与生活场景,真实反映了土地改革完成后,还地于民,农民获得了土地自由,农事生活(包括农耕、收割、屯粮等)场景成为了视觉艺术作品的创作主题。
  倡导“耕者有其田”的全国土地改革于1953年全面完成后,中国农村地区全面展开合作化运动,有农民自发成立的互助组,也有政府推动成立的初级农业合作社与高级农业合作社。生活境况相较此前有巨大转变。该时期的宣传画主要以反应人民在获得土地后的生产生活场景为主。以图1为例,金梅生在1951年绘制发行的《土改完成农民生活好》中,描绘了土地改革后农民家庭的生活场景。图中,可以清晰辨识家中屯有大量食材,包括大米、玉米、南瓜,并育有家禽。
  图2由高产画家忻礼良于1954年绘制,表现的是一家五口的用餐场景,图中可以看到番茄鸡蛋汤、荷包蛋、鱼等桌上餐。
  图3中细致描绘了土改后农民的婚姻场景,新人出嫁,以牛为嫁妆,并伴有家中米粮等重要食材。通过图像中对住户周围场景的描绘,可推断该家庭种植有南瓜、葫芦等,已硕果累累、成熟待采。
  总体来说,这一时期的宣传画创作中,图像本身所呈现的画面是对现实场景的真实再现,这符合现实主义绘画创作中的视觉艺术对生活真实再现的一般规律。
  3.食物图像与意识形态的视觉“共谋”
  在对图像本身进行了“纯粹的形式”分析后,试图在并不引入意识形态的前提下,通过简单的形式分析,来论证图像自身的符号语言能够达到的延展力度。但是,对偏离生活真实的食物图像而言,其图像接受问题并不完全能够在纯粹的形式分析中得到解答。在我们试图从更宽广的视角谈论宣传画的图像接受与传播问题时,发现食物图像作为足以引起读图者感官共感的视觉艺术,宣传画这一特殊时期的大众艺术,作为图像符号,成为勾连图像、话语与意识形态的视觉表达,并进而主观性地建构一个图像的乌托邦,以外部刺激的形式,完成了图像对意识形态的“共谋”,这种艺术的共谋被赋予了群体性的乌托邦向往。1927年,弗洛伊德提出对幻觉性的未来的思考,他将一种被压抑的、无意识的快感欲望与渴望进行编码,主张那些人类情感中被抑制的欲望通过较为平和的形式―如梦境、艺术、神话故事或道德寓言等―进行替换,通过这些需要想象的“升华形式”,人们被压制的愿望得到补偿,并且通过平和的形式进入社会。在图像建构的意识形态乌托邦中,宣传画作为外部视觉刺激,作用于读图者的日常饮食习惯,并通过对读图者进行无意识的政治话语传播,达到社会与政治目的。
  诚然,食物图像具有同幻觉般的虚构属性,因为绘画就其本身而言,承担了虚拟空间构建的功能。美国符号论美学家 Susanne K. Langer 在《情感与形式》中坦言了纯视觉的虚幻属性:“任何与图画有关或在艺术上有效的因素,必然是视觉的,而任何视觉的因素有服务于建造的目的。”视觉艺术所建造的,是“一个全然可见又可理解的整体空间的基本幻象”(朗格 1986 :86-87)。在食物图像、现实食生产、食生活与政治意识形态之间形成从“能指”到“所指”的转向,图像符号成为了一种视觉媒介,构筑起一个似实而虚的生活场景。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读图主体,经由自身的生产生活经历和政治文化学习,在对宣传画的阅读过程中,掺杂了自身的知觉经验。在图像的意识宣传下,对以“人民公社”为主题展开的理想化生活的向往,演变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形影不离的“虚幻色彩”与“虚幻图像”。不论读图者是有意识或无意识地选择接受或规避图像的虚构性,他们为什么最终主观性接受了这些图像?我认为,在读图的过程中,读图者完成了一次类似肖像画阅读时会发生的“主体性回返”。
其他文献
摘要: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优秀传统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正确看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习近平文化观的重要内容,中国共产党人是马克思主义者,始终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国内和国外两个角度看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难发现,它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保障和有力支撑。  关键词:习近平;传统文化;重要论述  党的十八大以来,
期刊
鄱阳湖作为中国第一大淡水湖,是长江流域重要的一个过水性、脱水型、季节性的浅水湖泊,备受政府部门和研究者的关注。近年来,随着当地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工业、农业废水及生活污水的排放使得鄱阳湖水体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因此,对鄱阳湖水体中污染物污染程度进行更多的了解,研究其污染状况、影响因素以及在一定环境目标下对污染物的最大承受力等是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
  本研究通过采集鄱阳湖表层水样与底泥样品,测定分析各采样点水样与底泥中铀元素不同形态的含量及表层水中重金属Zn、Pb、Hg污染物的含量。以此为基础探
摘要:现如今,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我国大学生会受到各种文化思潮以及价值观念的影响。因此,高校在为学生树立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加入红色文化的内容,对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将红色文化作为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价值导向,可以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理想信念。  关键词:红色文化;大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构建  一、红色文化的内在涵义  红色文化有别于其他文化
期刊
提升临界热流密度对核反应堆的安全运行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加热表面制备微纳结构可以强化临界热流密度和传热系数,本文基于有铜纳米线覆层的微通道流道与光滑表面微通道流道两种表面,研究了铜纳米线对微通道中强迫对流换热过程中的临界热流密度、传热系数、以及压降的变化特性,结合可视化图像分析铜纳米线覆层微通道和光滑微通道中工质随热流密度上升的流动传热特性,研究铜纳米线提高微通道两相沸腾换热的机理。
  基于电化学沉降法,利用多孔阳极氧化膜在铜加热表面上沉降上一层致密、有序并且高度可控的铜纳米线。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
我将在春天死去  我将在春天死去  于此便不必再体会  夏之灼热  秋之寂寥  以及冬之寒彻骨  但我不能死去  因为春日樱花盛放  夏日虫鸣阵阵  秋日天高云淡  冬日白雪皑皑  我将在春天死去  但我不能死去  你今天没有来  你今天没有来  我听不见沉稳的脚步  听不见默不作声的叹息  空气中也没有烟味  混杂着  万千思绪  所以  我知道你今天没有来  如果你来了  你从哪里来  将去往
期刊
为了满足现代大型加速器对数据获取系统越来越高的要求,提出设计无触发数据获取系统。为验证无触发数据获取系统的稳定性,设计基于“半实物仿真”的粒子探测器系统产生探测器类似的电信号来验证,验证通过之后就可以保证无触发数据获取系统一定程度的可靠性,并且可以到加速器上面去真实测试。
  本论文设计的基于“半实物仿真”的粒子探测器系统相对于搭建真实探测器系统对无触发数据获取系统进行测试。有着可以方便产生各种类型粒子信号对系统进行功能性和稳定性验证和测试过程中具有非常好的经济性和便利性,节约珍贵的加速器束流两个优
摘要:汉服是近几年随着中华民族文化复兴而逐渐复苏的一个文化现象,是汉民族服饰的简称。汉服样式丰富多彩,历史起源悠久,发展完善。其主体风格以宽博修长,稳重端庄为美,和其他民族的服饰具有明显区别的特征[1]。本文以官服為例,从文化和审美的角度赏析汉服的基本形式、服饰特点以及与之对应的礼仪文化制度;品味承载着深厚历史底蕴的汉服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延续。  关键词:汉服;民族服饰;礼文化;传承  引言  
期刊
核反应堆发生失水事故后,无论是在安全壳的喷淋冷却还是堆芯再淹没过程的滴状流传热中,离散的液滴会分别与过热壁面和蒸汽间发生复杂的对流、辐射和接触传热。其中,运动液滴与过热壁面之间的直接接触传热对于带走堆芯余热以及稳定安全壳温度和压力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是,液滴撞击壁面后液滴的动态润湿以及与液滴与壁面之间的传热过程十分的复杂,目前还没有一个模型能对此进行很好的描述。其复杂性在于液滴撞击壁面后会伴随着多种不同的动力学行为及传热机制,且在不同的工况条件下,会在这些机制间相互转变;另外,液滴三相接触
摘要:从美学的视野来看,古道“丝绸之路”是一架能够让中国向世界传播美学思想的重要桥梁。作为丝绸之路的必由之地——敦煌,几度兴衰,步履维艰地走过了这五千年来迂回坎坷的历程。其悠久的历史滋长出敦煌璀璨的古代文明,传承于今的石窟壁画艺术使这座古城熠熠生辉。满壁风动,天衣飞扬,敦煌壁画拥有丰富冶艳的色调、饱满有力的形态、深邃剔透的意蕴,细密流畅的线条,它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珍贵的古典艺术遗产,也是世界文化
期刊
摘要:在对国企党建工作运行实效性程度的考察时却发现,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这种实效性的体现还不稳定、也不充分。这就要求,当前需为实现国企党建工作运行的实效性目标提供保障机制。国企党建工作若要起到助力主营业务发展的职能,需沿着“党建工作——加强党员干部和员工队伍建设——形成示范效应影响非党员员工——最终落地于促进本职工作的开展”的逻辑路径展开。具体的路径为,完善基层调研制度机制落实主体责任制、 以制度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