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文教学担负着培养学生写作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和开发学生思维、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重任。它和阅读教学一起构成了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然而长期以来,农村小学生的作文不容乐观,作文教学“费时多、收效少”。
[关键词]作文教学;书面表达;开发思维
一、农村小学生作文的现状
1、认识相对肤浅,理性思维不足。如果说结构是文章的外表,材料是文章的躯体,那么思想则是文章不可或缺的灵魂。文章缺乏了思想则人云亦云、丧失个性或认识肤浅、理性思维不足。换一种角度,加深对题目的理解,才有可能使文章的思想性熠熠生辉、个性鲜活。
2、内容凭空想象,感情矫揉造作。文章源于生活。不少学生对生活的观察不够、体验不深,导致写作时凭空想象,感情自然成了无水之源、无本之木,给人一种矫揉造作之感。
3、写作素材贫乏,习作千人一面。丰富的写作素材无疑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基础。然而在写作中,学生缺乏丰富的素材,写起作文来只能搜肠刮肚、东拼西凑,从而导致作文题材相似、语言雷同、缺乏个性,给人“似曾相识”之感,久而久之学生的写作兴趣越来越淡、思维能力越来越弱。
4、思维定势严重,作文缺乏创新。从学生习作来看,学生作文呈现“三化”,即开头结尾模式化、人物形象模特化、文章立意格式化。
二、成因
1、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的作文教学观相对滞后:(1)从表达内容看。学生喜欢的内容教师不让写或不给学生机会写;相反,学生不喜欢的内容或无生活经验的内容老师非让写。学生的写作内容被完全框死。(2)从表达方式看。教师过分强调形式,诸如怎样写不能怎样写;怎样写才好,怎样写不好……给学生写作套上了沉重的枷锁。(3)从评价方式看。当前作文评价呈现“三化”(即评价
标准成人化、评价用语模糊化、评价多为否定化)。
2、学生方面:(1)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一朵美丽的鲜花、一株枯萎的小草、一滴晶莹的露珠都能触动我们的情感。我们的学生对生活关注不够、观察不细、不能捕捉住生活中的感触,总觉得“年年岁岁花相似”,久而久之,作文时无物可写、无感可发,只能凭空想象、东拼西凑。(2)写作素材贫乏,发散思维能力不强。学生的作文之所以会出现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问题,这与学生的写作素材不足、发散思维能力不强有密切的关系。(3)不少学生兴趣不浓,作文教学陷入怪圈。由于上述诸多因素,不少学生作文兴趣不浓,缺乏自主探究性,每次作文敷衍塞责。这样一来,作文教学陷入了“疲于应付——否定评价——兴趣递减——谈文色变”的恶性循环怪圈。
三、对策
1、更新理念,兴趣先导,让学生爱上写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调动学生乐于表达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是改变农村中学生作文
现状的前提。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呢?(1)摘除写作枷锁,还学生自由写作的空间。(2)捕捉作文亮点,激发学生成就动机。西方有名谚语“即使再小的沙子,也能反映太阳的光辉”。毋庸置疑,再差的作文也不乏一两句精彩的语句。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捕捉学生作文的亮点和他们一起分享成功的愉悦,用赞赏的目光去强化他们的兴趣,使所有学生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提高。
2、关注生活,注重积累,使学生厚积薄发。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一是要引导学生将目光投向日常生活中的小素材,杜绝学生写作时盼望“大场面”、“大人物”、“大事件”,从而写出轰轰烈烈的“大主题”这一不良倾向。二要引导学生养成随机观察,及时记录的习惯。三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对文章中的精彩片段、妙词佳句及时摘记、分类整理并记诵,内化为自己的素材。
3、冲破思维定势,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1)挖掘教材资源,鼓励学生多角度发表观点。(2)关注生活,捕捉身边的人和事让学生多角度评价。(3)创新作文训练的内容和方式,激活学生思维潜能。教师在鼓励学生自由写作的同时,可采用一题目多角度立意、一立意多角度选材、一材料多角度提炼主旨等内容和方式充分激活学生的思维潜能。
[关键词]作文教学;书面表达;开发思维
一、农村小学生作文的现状
1、认识相对肤浅,理性思维不足。如果说结构是文章的外表,材料是文章的躯体,那么思想则是文章不可或缺的灵魂。文章缺乏了思想则人云亦云、丧失个性或认识肤浅、理性思维不足。换一种角度,加深对题目的理解,才有可能使文章的思想性熠熠生辉、个性鲜活。
2、内容凭空想象,感情矫揉造作。文章源于生活。不少学生对生活的观察不够、体验不深,导致写作时凭空想象,感情自然成了无水之源、无本之木,给人一种矫揉造作之感。
3、写作素材贫乏,习作千人一面。丰富的写作素材无疑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基础。然而在写作中,学生缺乏丰富的素材,写起作文来只能搜肠刮肚、东拼西凑,从而导致作文题材相似、语言雷同、缺乏个性,给人“似曾相识”之感,久而久之学生的写作兴趣越来越淡、思维能力越来越弱。
4、思维定势严重,作文缺乏创新。从学生习作来看,学生作文呈现“三化”,即开头结尾模式化、人物形象模特化、文章立意格式化。
二、成因
1、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的作文教学观相对滞后:(1)从表达内容看。学生喜欢的内容教师不让写或不给学生机会写;相反,学生不喜欢的内容或无生活经验的内容老师非让写。学生的写作内容被完全框死。(2)从表达方式看。教师过分强调形式,诸如怎样写不能怎样写;怎样写才好,怎样写不好……给学生写作套上了沉重的枷锁。(3)从评价方式看。当前作文评价呈现“三化”(即评价
标准成人化、评价用语模糊化、评价多为否定化)。
2、学生方面:(1)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一朵美丽的鲜花、一株枯萎的小草、一滴晶莹的露珠都能触动我们的情感。我们的学生对生活关注不够、观察不细、不能捕捉住生活中的感触,总觉得“年年岁岁花相似”,久而久之,作文时无物可写、无感可发,只能凭空想象、东拼西凑。(2)写作素材贫乏,发散思维能力不强。学生的作文之所以会出现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问题,这与学生的写作素材不足、发散思维能力不强有密切的关系。(3)不少学生兴趣不浓,作文教学陷入怪圈。由于上述诸多因素,不少学生作文兴趣不浓,缺乏自主探究性,每次作文敷衍塞责。这样一来,作文教学陷入了“疲于应付——否定评价——兴趣递减——谈文色变”的恶性循环怪圈。
三、对策
1、更新理念,兴趣先导,让学生爱上写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调动学生乐于表达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是改变农村中学生作文
现状的前提。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呢?(1)摘除写作枷锁,还学生自由写作的空间。(2)捕捉作文亮点,激发学生成就动机。西方有名谚语“即使再小的沙子,也能反映太阳的光辉”。毋庸置疑,再差的作文也不乏一两句精彩的语句。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捕捉学生作文的亮点和他们一起分享成功的愉悦,用赞赏的目光去强化他们的兴趣,使所有学生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提高。
2、关注生活,注重积累,使学生厚积薄发。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一是要引导学生将目光投向日常生活中的小素材,杜绝学生写作时盼望“大场面”、“大人物”、“大事件”,从而写出轰轰烈烈的“大主题”这一不良倾向。二要引导学生养成随机观察,及时记录的习惯。三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对文章中的精彩片段、妙词佳句及时摘记、分类整理并记诵,内化为自己的素材。
3、冲破思维定势,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1)挖掘教材资源,鼓励学生多角度发表观点。(2)关注生活,捕捉身边的人和事让学生多角度评价。(3)创新作文训练的内容和方式,激活学生思维潜能。教师在鼓励学生自由写作的同时,可采用一题目多角度立意、一立意多角度选材、一材料多角度提炼主旨等内容和方式充分激活学生的思维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