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水族,是我国少数民族,其独特的传统民俗项目抢花灯不仅是水族人民代代相传的传统民俗仪式,更是民俗活动中亟待保留、传承的民族瑰宝。通过探析水族抢花灯民俗活动的价值以及对水族舞蹈的研究,并就其艺术特点用舞台艺术方式对“非遗”传承与保护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 非遗传承 水族抢花灯 舞台艺术
抢花灯是广西宜州水族的民间体育绝技之一,因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文化内涵,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很强的艺术内涵和重要的研究价值。据《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 记载,古老的水族舞蹈共有11个,如《芦笙舞》、《斗角舞》、《铜鼓舞》、《花架舞》、《都刀舞》等等。解放以及改革开放后都涌现了一大批舞蹈,使水族舞蹈大放异彩。这些舞蹈不仅使水族这个人数稀少的少数民族进入大家视野更对水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起到了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
一、探寻水族舞蹈的韵律
1)《水书》中的象形文字。水族有着记录水族历史和文化的史书,当地人民称之为《水书》。《水书》文字属于象形文字,与古代甲骨文有相似之处,其中更有一些文字是早起编录的舞谱。
这些,在这些文字中具有很强的艺术审美价值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力,这些特性使得文字具有很强的舞蹈性。所以这些文字对于舞蹈编导来说提供了非常多的舞蹈元素。从这些文字中不难看出水族《铜鼓舞》中的主要动作元素。如:“大字形”、“左右平移步”等等。《水书》文字中为水族舞蹈动率提供了重要的来源和形象参考。
2)水族音乐中的元素。音乐、舞蹈两者不可分,对于舞蹈来说,音乐不仅仅影响舞蹈的节奏,更对舞蹈的展现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音乐、舞蹈这两种元素在古代就被合二为一,俗称“乐舞”。自古以来,音乐就诞生在舞蹈之前。古时说:“嗟叹不足,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就完全应征了这个看法。
水族音乐一般为4/4拍,3/4拍,基本节奏大概可以音译为:A,咚噔噔噔噔噔噔噔......,咚噔噔噔噔噔噔噔,(铜鼓声音)。B,咚噔噔、咚噔噔、咚噔噔......(铜鼓声音)。
水族音乐特点可以概括为节奏重拍明显,力度强,节奏清晰明了。水族主要用鼓来作为音乐的主要体现形式,在水族许多的祭祀和欢庆仪式中,都少不了鼓音乐,所以针对人民打鼓的过程动作,以及节奏出现了特有的动率,比如:铜鼓舞中的“马步”
后来编创并流传的《芦笙舞》、《斗角舞》,甚至包括不少已经几乎失传的音乐舞蹈如:龙松舞等等。这些都是通过音乐的启示人民进行编创的舞蹈动作元素。
二、水族抢花灯与舞台艺术融合
舞台艺术是一个艺术名词,指在舞台上表演的艺术,其中主要包括戏剧(含戏曲)、曲艺、音乐、舞蹈、杂技、魔术、武术等艺术形式,舞台艺术编导是指上述各种艺术的编创与导演,利用演员的形体动作、对话、歌舞等人物造型方式,演绎出有一定情节性的事件,并通过演员的表演把观众带入到特定的情绪氛围之中,通过一系列生动可感的艺术形象,给人以直觉的美感享受。
广西水族抢花灯,是一种传统体育竞技项目,水族先民以抢花灯的形式加强人们身体素质的锻炼,以此来应对战争和未知的危险。抢花灯的规则简单来说是:两人一组,通过,过火盆、走独木等等关卡,最终以抢夺花灯为胜利标准,每组只有一人获得花灯,获得花灯最多的人即为胜利。在观看抢花灯的启示下,编创了舞蹈《抢花灯》。水族抢花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水族舞蹈《抢花灯》取材于广西宜州水族抢花灯的传统民俗项目,是一个展示水族人风韵的舞台艺术作品,也是对水族抢花灯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舞蹈《抢花灯》是广西艺术学院研究生创新项目的成果,在对广西抢花灯仪式的观看,以及对水族音乐舞蹈的采风、调研,与当地的研究工作者交流、探讨广西水族抢花灯仪式,以及水族舞蹈的发展,与民间艺人交流,学习研究民族音乐舞蹈,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反复研究论证。在广西艺术学院研究省创新项目的支持下,完成了对这一仪式的舞台艺术表现。
三、舞台艺术对广西水族抢花灯仪式的影响
舞蹈来源于社会生活,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而发展。舞蹈作为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作为舞台艺术的一种,它对社会的作用与影响,是通过生动鲜明地舞蹈形象,以审美为中介实现的。舞蹈艺术以最富有魅力的动态艺术形象,使人悦目赏心,陶冶性情,美化心灵,促进人民的身心健康和社會风尚的完善,进而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不断发展。
水族抢花灯仪式,是流传许久的水族传统竞技项目。而舞蹈作品《抢花灯》,是对这一特殊的水族文化象征的艺术再现,是原始的、真实的仪式融为舞蹈作品。
在我国,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都非常重视舞蹈的宣传和教育作用。在此次创新项目的进行过程中,认识到我们要保护和传承先民的传统文化艺术,避免先民的传统文化艺术逐渐走向消亡;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传统抢花灯仪式,我们应该利用舞台艺术的表现形式更好地引导更多的民众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加清晰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文化瑰宝,明白其中具有重大意义;传统文化元素与舞蹈艺术结合,更加能体现出鲜明地民族特色,也使得文化得到了良好的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宁、江东、杜晓婷、《中国舞蹈史》[M]文化艺术出版社,2016.
[2] 岑家悟,《水书与水家》来源三都水族自治县文史资料室 1985年编印。
[3] 莫红燕、谭三,《水族舞蹈韵律研究》[J]
作者简介:刘璐(1994),女,汉,山东滕州人,在读硕士,广西艺术学院,舞蹈编导
课题项目:广西艺术学院研究生创新项目,项目编号2019XJ68
【关键词】 非遗传承 水族抢花灯 舞台艺术
抢花灯是广西宜州水族的民间体育绝技之一,因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文化内涵,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很强的艺术内涵和重要的研究价值。据《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 记载,古老的水族舞蹈共有11个,如《芦笙舞》、《斗角舞》、《铜鼓舞》、《花架舞》、《都刀舞》等等。解放以及改革开放后都涌现了一大批舞蹈,使水族舞蹈大放异彩。这些舞蹈不仅使水族这个人数稀少的少数民族进入大家视野更对水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起到了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
一、探寻水族舞蹈的韵律
1)《水书》中的象形文字。水族有着记录水族历史和文化的史书,当地人民称之为《水书》。《水书》文字属于象形文字,与古代甲骨文有相似之处,其中更有一些文字是早起编录的舞谱。
这些,在这些文字中具有很强的艺术审美价值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力,这些特性使得文字具有很强的舞蹈性。所以这些文字对于舞蹈编导来说提供了非常多的舞蹈元素。从这些文字中不难看出水族《铜鼓舞》中的主要动作元素。如:“大字形”、“左右平移步”等等。《水书》文字中为水族舞蹈动率提供了重要的来源和形象参考。
2)水族音乐中的元素。音乐、舞蹈两者不可分,对于舞蹈来说,音乐不仅仅影响舞蹈的节奏,更对舞蹈的展现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音乐、舞蹈这两种元素在古代就被合二为一,俗称“乐舞”。自古以来,音乐就诞生在舞蹈之前。古时说:“嗟叹不足,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就完全应征了这个看法。
水族音乐一般为4/4拍,3/4拍,基本节奏大概可以音译为:A,咚噔噔噔噔噔噔噔......,咚噔噔噔噔噔噔噔,(铜鼓声音)。B,咚噔噔、咚噔噔、咚噔噔......(铜鼓声音)。
水族音乐特点可以概括为节奏重拍明显,力度强,节奏清晰明了。水族主要用鼓来作为音乐的主要体现形式,在水族许多的祭祀和欢庆仪式中,都少不了鼓音乐,所以针对人民打鼓的过程动作,以及节奏出现了特有的动率,比如:铜鼓舞中的“马步”
后来编创并流传的《芦笙舞》、《斗角舞》,甚至包括不少已经几乎失传的音乐舞蹈如:龙松舞等等。这些都是通过音乐的启示人民进行编创的舞蹈动作元素。
二、水族抢花灯与舞台艺术融合
舞台艺术是一个艺术名词,指在舞台上表演的艺术,其中主要包括戏剧(含戏曲)、曲艺、音乐、舞蹈、杂技、魔术、武术等艺术形式,舞台艺术编导是指上述各种艺术的编创与导演,利用演员的形体动作、对话、歌舞等人物造型方式,演绎出有一定情节性的事件,并通过演员的表演把观众带入到特定的情绪氛围之中,通过一系列生动可感的艺术形象,给人以直觉的美感享受。
广西水族抢花灯,是一种传统体育竞技项目,水族先民以抢花灯的形式加强人们身体素质的锻炼,以此来应对战争和未知的危险。抢花灯的规则简单来说是:两人一组,通过,过火盆、走独木等等关卡,最终以抢夺花灯为胜利标准,每组只有一人获得花灯,获得花灯最多的人即为胜利。在观看抢花灯的启示下,编创了舞蹈《抢花灯》。水族抢花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水族舞蹈《抢花灯》取材于广西宜州水族抢花灯的传统民俗项目,是一个展示水族人风韵的舞台艺术作品,也是对水族抢花灯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舞蹈《抢花灯》是广西艺术学院研究生创新项目的成果,在对广西抢花灯仪式的观看,以及对水族音乐舞蹈的采风、调研,与当地的研究工作者交流、探讨广西水族抢花灯仪式,以及水族舞蹈的发展,与民间艺人交流,学习研究民族音乐舞蹈,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反复研究论证。在广西艺术学院研究省创新项目的支持下,完成了对这一仪式的舞台艺术表现。
三、舞台艺术对广西水族抢花灯仪式的影响
舞蹈来源于社会生活,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而发展。舞蹈作为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作为舞台艺术的一种,它对社会的作用与影响,是通过生动鲜明地舞蹈形象,以审美为中介实现的。舞蹈艺术以最富有魅力的动态艺术形象,使人悦目赏心,陶冶性情,美化心灵,促进人民的身心健康和社會风尚的完善,进而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不断发展。
水族抢花灯仪式,是流传许久的水族传统竞技项目。而舞蹈作品《抢花灯》,是对这一特殊的水族文化象征的艺术再现,是原始的、真实的仪式融为舞蹈作品。
在我国,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都非常重视舞蹈的宣传和教育作用。在此次创新项目的进行过程中,认识到我们要保护和传承先民的传统文化艺术,避免先民的传统文化艺术逐渐走向消亡;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传统抢花灯仪式,我们应该利用舞台艺术的表现形式更好地引导更多的民众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加清晰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文化瑰宝,明白其中具有重大意义;传统文化元素与舞蹈艺术结合,更加能体现出鲜明地民族特色,也使得文化得到了良好的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宁、江东、杜晓婷、《中国舞蹈史》[M]文化艺术出版社,2016.
[2] 岑家悟,《水书与水家》来源三都水族自治县文史资料室 1985年编印。
[3] 莫红燕、谭三,《水族舞蹈韵律研究》[J]
作者简介:刘璐(1994),女,汉,山东滕州人,在读硕士,广西艺术学院,舞蹈编导
课题项目:广西艺术学院研究生创新项目,项目编号2019XJ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