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别问动机

来源 :八小时以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gwwwc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慈善,古已有之。
  自汶川地震以来,国内慈善事业成空前的汹涌之势,这本是件具有标志性的大事件,但与此相生的却是无休止的质疑声。从余秋雨到“国际章”,从“诈捐”到“作秀”,声讨声一片。质疑者愤怒,被质疑者委屈,无疑使刚起步的中国慈善事业开始扭曲、变形。
  面对西南旱区千万同胞干裂的嘴唇,社会各界奉献出了各自的爱心,这爱心很多并不以慈善的名义。近日,网友自发组织了一场赈灾义演,为灾区募集了千万元善款,但义演仍没能摆脱质疑声声。这质疑声令义演的主办者沮丧地感慨:我有一种强烈的挫败感!
  
  慈善 触碰了谁的神经
  互联网上的质疑没有要消停的苗头,尤其是公众所关心的慈善问题,好像触碰了所有人的神经,一个个争得面红耳赤、气喘如牛。质疑者运用各种手段,大有不刨根问底不罢休的架势;被质疑者引证据典,努力摆脱身上的疑问,从而证明自己的纯洁。
  有时候网络很可爱,逗逗闷子、海阔天空地海聊神侃;有时候网络很沉重,不能如人所愿。比如对某一事件的争执,常常与一帮八竿子打不着的人争得天翻地覆、波涛滚滚。
  争执永远没有满意的结果,就像这次“赈旱2010”的网友慈善义演,尽管已于3月28日在北京三里屯SOHO的下沉广场顺利演出,但引发的口水战却从发倡议之时就从来没有停止过。无论抱怨网友不理智也好,还是倡议者委屈也好,其目的都是一个——还慈善一个清白。
  在古代,某一老爷面对天灾人祸表现出的赊粥赊药行为,人们表现出了顶礼膜拜的姿势,称此人为大善人,从来不会质疑他的行为到底是为了什么。然而当我们进入了互联网时代,各种信息瞬间传遍整个地球的时候,不仅对各种事件的传播超过一日千里的速度,各种纷杂的声音也随着互联网在各个角落传播。
  在中国或在世界,只要有大的活动都会引发一系列的质疑,这种质疑无法从根本上杜绝,只能缩小到最少。慈善关系到民生问题,更会引起过度的关注。离现在最近的质疑始于“国际章”的“诈捐门”,当此门的最终结果还未出现的时候,质疑的声音波及到了“赈旱2010”慈善义演。
  质疑一倡议人借慈善盈利?
  中国古话“无利不早起”,而在普遍商业化的今天,这种古话似乎更能印证“无奸不商”这个成语的含义。活动的举办单位或者个人,谁会傻到在没有任何利益的情况下,还能如菩萨心肠般地跑前跑后?指不定在声泪俱下的背后,是坐地分赃的一团和气。
  质疑二广告中是否“插播”慈善?
  广告插播电视剧,广告插播春晚,广告插播两会,习惯了被插播的中国人,怎能放心慈善活动不会被“插播”?慈善活动成了企业广告的展演台,一张张大纸板做成的支票,企业名称大到近视眼不戴眼镜都能看得很清楚,你当老百姓是傻子啊,这不是广告是什么?再加上主持人不厌其烦地重复着这个企业的业绩,虽然没有介绍产品,但介绍业绩远比单纯吹嘘产品更煽情,借助慈善做广告效果大于轮番轰炸式的纯商业广告。
  质疑三慈善是作秀的舞台?
  镜头前熙熙攘攘的人们挤在捐款箱前,手掌变魔术似的仿佛把善款塞了进去,放慢镜头才知道,嫩白的手里没有任何东西。明星面对灾情声泪俱下,大有大慈大悲的菩萨情怀,不经过大脑地表示要捐出多少善款,粉丝们面对自己偶像的慷慨,自豪感油然而生更加死心塌地继续粉之。而当你去查询的时候,得出的结果远比承诺的要失望得多。明星如此,企业更是如此,“捐”是认了,但实际款项却迟迟到不了位,如此的承诺与实际不能一致的行为也是慈善中普遍被质疑的。
  质疑四账目是否公开透明?
  “做好事不留名”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然而低调捐款的同时,是不是给了某些人谋利的空子?因此账目不公开,或公开了却很模糊,让人不免有些云里雾里。捐款人的钱财用在了何处,是否到达了受灾人的手中,是否存在不合理的使用现象,都是让人普遍关心的问题。
  
  扭曲变形了的慈善
  在花样百出的口水战中,慈善好像已失去了它本来的面目与功能,开始扭曲甚至走形。热衷并习惯于低调的众多慈善人士,开始无奈地接受一个现实:高调并证据确凿地展示自己的善举。不知这样的行为还能叫慈善吗?
  企业家:若不到账,请媒体公布我在放屁
  1986年,沃伦·巴菲特在《财富》杂志发表《你应该把所有财富都留给孩子吗》。文中写道:“巨大的财富会使他们(孩子)好逸恶劳,成为纨绔子弟,并不能帮助真正需要帮助的人。”
  陈光标被称为“中国首善”,但他坚称自己并不算中国捐款最多的人,却肯定是最高调的人。他把自己的善举称为是一种良性循环:企业赚了钱捐一部分出去,高调进行慈善又是对企业更好的宣传,使企业有更大的利润,这样就可以逐渐把慈善做大,“一个企业家流淌的应是道德的血液,而不是利润的血液”,他希望他的高调可以影响到其他的企业家来共同做慈善。4月3日央视抗旱救灾公益晚会上,陈光标语出惊人:“除了上月捐的2500万元的矿泉水和要打200口井外,现场再捐1300万,我还要捐1200万现金给西部灾区购买大米,下周将全部到账,如果不到账,请媒体公布我陈光标在放屁!”
  这是一句至真至纯的话,看似粗俗却很诚恳的真爷们儿的话!
  中国有“枪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先烂”的古训。为什么鸟会被打?因为鸟飞得太低了!为什么椽子会烂?因为没刷漆。所以企业家要合法经营诚信经营,这只鸟不但打不着,反而会带领其他鸟一起高飞!给企业刷上漆,不仅不会烂,而且会雕梁画栋成为装饰。
  “义丐”:用我的名气来为困难的人募捐
  谁也不会忘记2008年汶川大地震时候的一个画面:一位衣衫褴褛的老人从一个破口袋里倒出所有的钱,捐给了灾区,当人们动容流泪的时候,他却悄无声息地走了,这就是“义丐”徐超。他的身前事无人知道,就在他捐款的时候,很多人也只知道他是个乞丐,是个有良心的乞丐,这些都不重要,人们记住了他,记住了他的招牌装束——花白长发,蓝色破衣服。
  事过一年有余,据传“义丐”成了明星,改讨饭为募捐了。很多人质疑其动机,但老人很坦然,无惧各种流言:我就是要利用我的名气来为困难的人募捐,捐一分他就能少发愁一分!我们无法去真正体会这个动机隐藏的真正意图,但我们唯一能看到的是他确实在为募捐做着事情。
  明星:捐了款还要留下收据
  3月22日,冯小刚、张国立、陈道明在为西南灾区捐款后,主动在网上公布了捐款凭证,并说:“我自己也经历过抱着一摞钱往捐款箱里塞,最后连个收条也拿不到的情景。有很多网友提出‘晒发票’的说法,我们也很关注,也是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把收据拿出来,也说明我们确实是在做这件事。张扬这种善良也是善事的一部分。”姚晨在捐了13.1万元后也在网上公布了捐款收据。
  4月4日,导演陆川在新浪微博上公布了捐款凭证,并说:原本不想晒发票的,确实没意思,汶川地震时捐了5万元也没晒任何票据,可早上开始各类博友已经开骂,说骗关注的,骗粉的,什么都有,看得都心灰了。世博这几天兄弟们忙到崩溃,天天早上四五点到家,迟点肯定不是故意的,可看到一些博友的话,相当寒心。不过监督是好事,反正我捐了,监督者您呢?
  
  慈善别问动机
  不管是为了作秀也好,还是为了做广告也罢,结果才是重要的,被捐助者得到实际的关爱才是最终目的。虽然有质疑有监督不是坏事,但过分的怀疑和揣测甚至诬陷,则是种变态。刘德华在最近一次大型募捐现场,谈及西南灾民数度落泪,难道这也是作秀吗!
  任何领域都有涓涓细流,也有惊涛骇浪。多年前甚至是今天,福特家族、洛克菲勒家族、盖茨等美国财富巨人开启美国慈善时代让国人自愧弗如,如今“中国首善”陈光标、中国“公民”曹德旺、陈发树等人步后尘崛起,他们只不过应了内心的需要,同时完成填补中国慈善的使命。低调做事一贯是中国的传统美德,然而,在中国慈善制度初期阶段背景下,要想摆脱公众质疑或推动整个慈善事业的发展,高调慈善不失为是个好办法。
  企业高调做慈善,一来摆脱信任危机,二来带动慈善良性发展。2009年11月,闽商曹德旺持股“套现”23亿,以现金行善;2010年1月,在中国工商银行江苏分行会议厅里,中国首善陈光标站在一共有10道用人民币330万元堆砌而成的墙旁,声势浩大令人叹为观止。
  相比企业家们,明星们也应该效仿其高调行为。明星拥有庞大的粉丝团,这是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现在的追星族远比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更为理智,当自己的偶像做了件好事时,粉丝们会为他自豪,甚至效仿他的善举;但偶像出现了负面影响,粉丝们也会立即叛变!这就是现在追星族们的追星方式。除了粉丝,明星们在自己的业界也有一定的影响力,可以带动其他演艺界人士一起来做慈善,不失为一种金字塔式的传播模式。
  最近,冯小刚夫妇、张国立夫妇、陈道明夫妇和林建岳、毛剑锋联合发起捐款倡议,并各自通过中国红十字会“送水”项目向旱灾地区捐款20万人民币,共100万元。
  冯小刚和张国立、陈道明曾经有一个约定:“我们三个中任何一个,只要看到严重的灾难,就会打电话给对方,商量大家是否要捐款。这是从印尼地震开始的,到后来的雪灾、地震。这次倡议的启动也是延续我们这个约定。除非我们三人有人死了,否则会这样一直下去。”
  这样做的动机在哪里?张国立说,他们靠自己的影响力,号召演艺界人士都来进行慈善活动,响应的人越多,募集到的善款将会更多。有人将他们比作是内地的“曾志伟或成龙”。
  冯小刚的话则更加直接,希望大家都为灾区出一份力,少一些质问与怀疑,“每个人能力不一样,即使是捐一毛钱,也是好的,就是捐不了钱,为灾民着急的,也是好的。比什么都不给却说风凉话的人好多了。既不出钱,也不着急,这些人就特无聊”。
  YIWAN:个人认为;慈善募捐的最佳模式应该是,电视台、纸媒捐出点时段、版面;艺术家捐出点作品;艺人捐出点节目;企业家和有钱人捐出点钱财;没有能力捐款的朋友,捐出你的祝福和赞美。千万不要矫情捐款人的动机和捐款的多少。这样才能使慈善事业持续的发展。
  陆建:写了一会儿回复,突然遏制不住地哭出声来。我这是哗众取宠吗?我难道不是在全力帮助灾区吗?企业捐款又怎么了?害得企业总担心借公益作秀,花钱都不敢自己拿出来,不敢自己说出来,这样的公益环境是大家喜欢的?
  哑口行:捐款留名,当然可以大大方方。无论动机如何,被捐助的人受了益,这就是慈善事业的真谛。该被指责的,是说捐不捐甚至贪污善款的人。
  木马漂:即便是炒作总比其他方式来得无愧。
  胡淑芬:在慈善屡被当成作秀工具的今天,对慈善的监督与质疑,应该成为慈善的一部分,促其更善。可以不问动机,但好心办坏事和坏心办坏事,都不是慈善想要的结果。在慈善占领道德制高点的时候,质疑更需要勇气。
  周长欣:为了维护硕果仅存的那一点点善良,让我们一起收起质疑,收起妒忌,真诚的相信,真诚的付出,真诚的善良一把。
  我非名人:质疑者大多是不做慈善的人。有的人还非常卑鄙无耻。
  作家毛颖:慈善事业本来可能只是愿望的体现。对西方不甚了解,大抵是政府服务能力的延伸。因政府也“私化”,慈善的“所有制”也宽松。东方,尤其是中国,就肯定含着“积德”、“赎罪”一类的心理动机了。到了今天,没人相信报应了,就“产业”化了。既是产业,就什么都不奇怪了。
  葵阳:我赞成杨澜的话,社会不应该苛求人们的表达方式,低调有他的谦虚,高调能够起到宣传和鼓动的作用,关键是做了什么,慈善的事不要过多的计较动机,而是看结果。退一万步说,哪怕这个人虚荣心想做好事,又有什么不好呢?这个社会应该对做慈善的人更宽容一点。
  赵国富:目前的不少慈善可以说都存在动机,否则完全可以把钱打入账户即可。经常看一些电视捐款的镜头,可笑的是领导或者名人特意把写着数额的信封朝向观众 ,最滑稽的是还和周老虎那样,做一个纸板支票,以达到广告的目的。
  董崇飞:无利不起早。动机决定结果。
其他文献
结婚时你说,我们不求荣华富贵,只求白头到老,可是你没做到。只是短短的十三年,你就毅然决然地离我和女儿而去。  你说我们只有这么一个女儿,将来不管干什么,只要健康快乐就好。可是你没做到。你走后,女儿曾大病一场,离了你的女儿如今也快乐不起来,常常搂着你的照片偷偷流泪。  你说你的父母遭了一辈子的罪,干了一辈子,累了一辈子,将来哥嫂们不管,我们给养老送终,这个世界上女儿赡养老人是最好的办法。可是你没做到
期刊
大概是中国公益机制的不完善,以及某些公益机构或个体给民众带来了很多恶劣的记忆。因此,在中国,公民的公益行动和真正的公益机构的行动经常会被质疑,而我个人感觉这种质疑的无限制泛滥是不健康的,也是悲剧性的。  我们这次发起的为西南旱区募捐公益行动,最大的感慨就是被质疑之后的挫败感,这个感觉非常不良。因为,如果每一个人在实施公益的时候,都要经受一场质疑的考验,那么我想,将来,从事公益的人会越来越少。  社
期刊
一、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宣言“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一句极具人文关怀的标语让人们充满了期待。但冷静思考,我们却无法回避现实的尴尬:各地“漂”们无奈的青春;人际关系的冷漠;工业化发展与宜居指数的矛盾;人文精神与功利主义的冲击;流动人口的平等化之争……中国20年的城市化进程略显生硬,由此带来的种种矛盾却日益突出。  哲夫:我认为这是一个误区。从世界发达国家看,许多国家城市化进程已
期刊
尼采并不是仇恨女性才写出“回到你的女人身边,带上你的鞭子”这样看起来充满暴力和威胁的话。按照我的理解,人一旦进入所谓的“爱情状态”大都神魂颠倒。相爱的人什么疯狂的山盟海誓都可以随意抛出,只要能打动对方,什么煽情,什么有蛊惑力,就说什么。古代人如此,现代人亦如此,中国人如此,外国人也如此。  尼采追求露·莎乐美的失败,其实就是他情感生活中的一段插曲而已,他这边烧火棍子一头滚烫,那边莎乐美小姐不屑地一
期刊
我是一个太不同的人,儿时一场残酷的意外,磨灭了我所有之于孩子对世界的幻想。意外带来的上肢萎缩、下肢瘫痪宣告了我将终生躺在墙里而不知墙外的世界。我最喜欢也最恐惧太阳的照射。那炙热的光,它那么切近地于我的肌肤上爬行,留下瘙痒的感觉,而我却离它如此遥远,永不可及。对于活着,我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听时间滴答、滴答的回音。我一度感觉,我体内鲜活的细胞在一个一个如泡沫般破裂,我每天都会死去一点儿,一点一点直到世界
期刊
A片区    【中国国家馆】  1.参观中国馆排队少则45分钟,多则两个小时以上,要做好准备提前预约。  2.看点:  49米层:①钢化玻璃地板②陆川拍摄的电影《美的历程》。③100多米长的《清明上河图》。  41米层:可乘坐轨道游览车参观。  33米层:介绍未来中国低碳城市。    【外国国家馆(除东南亚外的亚洲国家)】  ◎巴基斯坦馆:有别具特色的民族舞蹈,可品尝秘制烧烤、香浓奶茶等。  ◎尼
期刊
时装向来是个话题不断的舞台,好像这里有很多可资议论的题材。什么是流行,什么是风尚,各有各论,千奇百怪,人们在没完没了地品头论足,时尚中人也习惯了在口诛笔伐中前赴后继,不遗余力。时尚、潮流真是个很奇怪的东西,或者说,它们根本就不是个东西。    国内的时装周都无一例外地打国际牌,好像不冠以“某某国际时装周”不足以表达规格,而实际情况往往是基本不沾国际的边,不久前结束的“北京中国国际时装周”也概莫能外
期刊
相亲,始于何时?恐无人讲得清,但其历史之悠远必是众人共识。  在中国,但凡传承悠久之事必有一定之规,即所谓礼仪,这也就是我们常言的传统。相亲,因其关乎家族、阶层等社会重要因素,在中国传统社会中,是件规则明细、礼仪完备的大事。然而,时下,相亲已成为晾晒丑恶、张扬沉沦的娱乐方式!    新时代来临后,很多封建遗规均被摈弃,代之以浓重的时代气息和痕迹,相亲之事也莫能外,其形式与内容也发生很大变化,并往往
期刊
黑剑,一个疯狂行走世界的人,网名叫做“行走40国”,是为纪念他走完第40个国家,实际上,从2000年至今,世界上63个国家和地区留下了他的足迹,而且这个纪录还在延续。  有梦想、有激情、敢于尝试是他的个性,旅行是他生活的主旋律,他不知疲倦地走着、看着、记录着、感悟着……既然无法掌握生命的长度,那就要掌握生命的宽度!    能有机会见到黑剑实在是件幸运的事,因为你根本不知道这个疯狂的人今天正在世界的
期刊
办公室的窗外不远处是围墙,围墙外不远处有一棵活了几十年的老树。可我要说的不是树,而是两只在树上栖息了多年的鸟。  算来,我在公司也有十年工龄了,那对鸟是我在这里工作的第二年春天发现的。尖尖小红嘴,长尾巴黑白杂羽的,一前一后在围墙上散步,即使在江南细雨里,它们也是时常边走边时不时抖落下翅膀,有一种不急不躁,万事从容的仪态。  那树是它们安乐的家园,遮风蔽雨的地方,它们时常欢跳在枝丫间,发出好听的叫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