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念珠菌细胞壁和细胞浆抗原的分离和免疫学特性

来源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ljl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本文用正常核糖核酸(N-RNA)和i-RNA在不同条件下诱生了二种不同性质的集落抑制因子(CIF)。N-RNA和i-RNA注射BALB/c鼠腹腔后,发现其腹腔液中含有一种类似α-干扰素活性的CIF-I,其中的腹腔渗出细胞(PEC)在体外继续培养时,再接触特异抗原后又分泌一种类似γ-干扰素活性的CIF-Ⅱ。i-RNA的这种免疫活性能被RNase阻断,而对DNase,pronase不敏感。
期刊
本文报告荧光标记抗HbBart's抗体的制备及纯化方法的改进。(1)将荧光素标记在粗提的抗HbBart's血清的γ—球蛋白部分,以减少抗HbBart's抗体在标记和纯化过程中的损失和变性作用;(2)用与戊二醛交联的Sepharose-4B-HbBart's免疫吸附剂替代Sepharose-4B-HbBrt's,可减少乃至消除洗脱抗体过程中HbBart's的漏出。用免疫双扩散及固定血涂片的免疫荧光技
家兔急性实验性血清病(AESSR)是免疫复合物(IC)疾病的经典模型。应用这一模型,研究了左旋咪唑(LMS)的免疫调节作用。发现经LMS处理的实验动物,血清中特异性IgG抗体和IC含量减少、补体量增加、肾脏病变也有所减轻,但所用的两个剂量组(10和2.5mg/kg)的作用存在某些差异。本文提出LMS有助于IC疾病的病情缓解,并对其可能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必要的推测。
期刊
大肠杆菌热敏肠毒素LT基因探针可用于霍乱肠毒素基因的检测。从携带有LT基因的重组质粒EWD299上分离出编码LT的基因片段,以同位素32P标记制成探针。菌落原位杂交结果表明,此探针与0-1群霍乱弧菌产毒株杂交获得强的放射自显影印迹;与非0-1群不产毒株仅产生很弱的自显影印迹。将霍乱弧菌产毒株的染色体DNA用限制性内切核酸酶降解,酶解片段与LT基因探针杂交,在放射自显影图中不同的位置显示杂交区带。含
鼠麻风菌(MLM)腹腔感染BALB/c小鼠后,随感染时间的延长,脾脏中的细菌数量增加,肠系膜上病变加重。感染一月时,BALB/c鼠的DTH反应明显地低于C57BL/6鼠,且与Jones-Mote型反应相似;对MLM抗原几无淋巴细胞转化反应。感染的BALB/c鼠对Con-A的淋转反应低于正常鼠。感染鼠腹腔粘附细胞对正常淋巴细胞Con-A淋转有抑制作用,在感染后10天至一月,时最为明显,二月时有所下降
本文报导用HI法检测40批北京等六个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的破伤风、白喉、肉毒等抗毒素制品,结果有29批含有不同程度的类A血型物质。为了弄清制品中类A血型物质的由来,作者随生产过程进行了监测,发现此物质来自生产过程中所用的胃蛋白酶,其分子量接近IgM,具有抗原性,并证明用Sephadex G200过滤可除去胃蛋白酶中的类A血型物质而不影响酶的活性和使用。
从一败血症患儿血液中分离到一株G+杆菌,经分离培养鉴定,按Bergey's手册(8版),确定为佐氏库特氏菌(K. zopfii)。用患儿双份血清作特异性血清凝集试验,效价分别为1∶640和1∶80,证实患儿败血症是由佐氏库特氏菌引起。
1974年孔昭敏等从新疆精河县库勒提草原采得之草原革蜱(Dermacentor nuttalli)中分离得8株斑点热立克次体。汪民等曾对一株进行了血清型鉴定,为一新的血清型,暂定名为斑点热群新疆立克次体精河株。本文又选出了未鉴定的三株及1983年从塔城地区塔城县铁列克特山地草原采得的边缘革蜱(D. marginatus)分离的一株,1984年从塔城地区合丰县阿吾斯齐山地牧场采得的草原革蜱分离的一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