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教学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教会学生主动学习。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调查问卷法等,对目前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行研究,得出了数学教学中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在和外在因素,并提出激发数学学习兴趣的几种策略,使学生在快乐学习的基础上,发展其数学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数学教学;学习兴趣;因素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是可以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学生对某一学科有兴趣,就会持续地、专心致志地钻研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因此,兴趣可以成为促进学生学习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学习可以产生新的兴趣并提高原有兴趣,兴趣是在学习活动中产生的,又可以作为学习的结果,所以,学习兴趣既是学习的原因,又是学习的结果。
受采访的老师称目前课堂教学效率常常达不到预期目标,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学生成绩两极分化十分严重;同时,学生对于学习数学积极性不高甚至产生了一些消极的情绪,表现出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不高。因此,研究影响数学学习兴趣的因素是很有必要的,寻求好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刻不容缓的。
当一个学生对某学科感兴趣的话,他总是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去学习,而不会觉得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否则,学生就可能只是形式地、勉强地去学习。数学是一门思维的学科,数学知识具有高度抽象和逻辑严密的特点,相对比较枯燥。因此,数学学习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要想中小学生学好数学,在教学中老师必须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学得生动活泼,做到好学、乐学、会学,这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一、影响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因素
为了解当前陕西省中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现状和影响因素,我们在陕南、关中、陕北三个地区做了问卷调查和访谈,得出了数学教学中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以下几点因素:
(一)内在因素
1.意志品质
意志是人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调节和支配自己行为的心理过程,意志品质主要包括独立性、果断性、坚韧性、自制力。我国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在中学阶段就立志摘取“皇冠上的明珠”——哥德巴赫猜想,尽管在“文革”期间遭受了不白之冤,但仍痴心不改,克服重重困难,最终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取得了迄今世界上关于猜想“每个不小于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奇素数之和”的最好成果。学生只有拥有了坚强的意志品质,才能对自己感兴趣的事坚持不懈,从而为成功打好基础。
2.智力因素
智力差异是影响学习和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可能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率。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智力水平呈正态分布,智力发展有高有低,大多处于中等水平。智力发展水平较高的学生求知欲得不到满足时容易丧失学习兴趣,而智力发展水平较低的学生由于跟不上学习进度也容易丧失学习的信心。
3.重视程度
我们的问卷调查显示:48.06%的学生认为学习数学的动力是因为考试和老师家长的要求,有不少学生认识不到数学的重要性,对学习数学不够重视,从而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产生了厌学情绪,视学习为负担。
4.学习基础差
学生数学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现阶段数学的学习。对于一些基础不好的学生来说,他们可能会失去学习信心,认为自己对数学一窍不通,自然也就慢慢失去兴趣了。我们所得的数据表明15.81%的学生由于基础不好不喜欢数学,对数学失去了学习兴趣。这部分学生很难学好数学。他们也由于基础差,就陷入了“数学成绩不好一失去兴趣一主动性受挫—数学成绩不好”的恶性循环中。
(二)外在因素
1.教师情绪
教学活动是师生双方的智力活动,同时也是一种充满情感的交流过程、心灵碰撞的过程。课堂上,教师的喜怒哀乐总是感染着学生,不同的情绪就会出现不同的效果。心理学研究表明:愉快的情绪,能使学生积极思考,记忆迅速,有利于智力活动的进行;而情绪不佳时,如焦虑、惧怕、反感等,思维则迟钝,记忆困难,不利于智力活动的进行。而教师具有良好的情绪特征,就能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设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这个氛围是学生学习成长的一个心理环境,课堂上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氛围,是紧张愉快而生机盎然的还是沉闷压抑无活力的,教师的情绪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
2.教师的教学风格
不同的教师具有不同的教学风格,有的教师风趣幽默,有的教师则严谨认真。教学风格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教师的喜爱程度也间接地影响到他们对数学的兴趣。访谈时,学生谈论过喜欢的老师类型,这次问卷调查也显示41.14%学生喜欢“耐心细致,和蔼可亲”的教师,27.50%的学生喜欢“语言生动,风趣幽默”的教师,18.18%的学生喜欢“知识渊博,思维敏捷”的教师,13.18%的学生喜欢“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教师。可见,教师的教学风格的确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
3.课堂互动
教学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教学过程中既有教师的讲授和指导,也要有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索。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才能够创造性地实现教学目标。73%以上的学生希望老师提问自己,然而调查结果显示现在许多课堂教学中仍采用传统的“讲课一接受”模式,很少关注学生的主体参与,更不去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4.数学解题方法
日本数学家米山国藏指出:“数学知识可以记忆一时,但数学思想方法却永远发挥作用,可以受益终身。”配方法、反证法、数形结合法等解题方法在解数学题时常常使用。通过访谈得知,很多老师认为多数学生存在着数学思想方法缺乏、学习目标确定不当、思维惰性造成思维模糊、不会分析归纳等方面的问题。问卷显示,34.18%的学生认为要改进学习方法来提高自己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5.课后作业量
有研究表明,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已成为全国普遍存在的问题,而课后作业是过重课业负担的主要部分,这种现象在小学生中更为明显。数学学习更容易陷入题海战术的误区。我们的问卷数据显示,50%以上的学生认为课后作业量会影响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过多的作业量会让学生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何谈对学习感兴趣,轻松学习呢? 6.教师的板书和拖堂行为
刘显国老师有一句名言:“精湛的板书是撬开学生智慧的杠杆,是知识的凝练,是老师的微型教案,能给人以志得神怡的艺术享受。”问卷数据显示,37%的学生认为板书会影响自己的学习效果。美观大方的板书给学生视觉上的享受,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更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从教育心理学和教学论角度来讲,学生学习的注意持久性有一定的时间限度,拖堂超出了学生注意的持久时段,导致学生学习情绪低落、学习动力退减、注意力分散,长此以往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也会随之减弱。
二、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策略
心理学认为兴趣的发生和发展,一般要归功于“有趣—乐趣一志趣”这样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按照这样的规律,教师应当增加数学课的趣味性,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依据数学教学中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在机制和外在因素分析,参考心理学和学校教育学知识,结合受访老师、学生的实践,提出以下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
(一)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数学应力求以理解为主,做到举一反三和适度的拓展,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把主要的精力放在“综合运用”和“拓展探索”的栏目中让学生学有法,学有得,侧重培养阅读、讨论、小结、观察的能力,促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把不理解的问题做好记录。如作“反比例函数y=1/x和y=1/x 的图象”时,可针对实际问题提出:怎么作函数的图象?作函数图象时应突出什么?大部分同学都能采用基本方法,即列表、描点、连线作出函数图象。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所列表格中的数值与图象,从中发现规律:函数y=1/x和y=1/x的图象自变量取值相等时,函数值应为相反数;对于函数y=1/x的图象,自变量取值互为相反数时,函数值也互为相反数,这说明了什么?可用轴对称变换作图,实现了图象的和谐统一。教师应教育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学会全面地思考问题,养成追根究底的习惯,让学生处于激情中,让他们领略成功的喜悦,这样他们就会兴趣盎然;信心百倍地继续努力,追求成功。
(二)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
数学寓于生活,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华罗庚说:“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学生认为数学符号和算式是单调繁琐枯燥无味的。同时学生又很好奇,对日常生活中见到或听到的实际问题很感兴趣。因此,从学生生活出发,从学生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事物开始,在具体形象的感知中学生才能真正认识数学知识。如生日问题:让学生按照以下顺序计算。把出生的月份乘以2,再加上6,接着乘以50,又加上出生日期,最后减去365,把所得的结果说出来,就可以猜到出生日期了。用数学解释原因:用X代表出生的月份,用Y,代表出生的日期,用Ⅳ表示结果。则游戏过程可以表示为:(2X+6)×50+Y-365=N,即100X+Y=N+65,由此可以看出N+65中后两位是出生的日期,前两位是出生的月份。通过一系列的运算就能猜到一个人的生日,这是令学生有些吃惊的。不过一旦用数学符号语言表述出来,秘密就立即被揭穿了。
(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古人说:亲其师而信其道。课堂中形成一种宽松的、民主的、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畅所欲言;老师对学生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设置一些有梯度的问题,对不同学生提不同问题。良好的师生关系会产生好感效应。使学生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中和活跃的课堂气氛中由喜欢数学老师而喜欢学习数学,从而对数学产生学习兴趣。
(四)抓住“数学美”激发学生兴趣
普洛克拉斯曾说过:“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数学美是自然美的客观反映,是科学美的核心,而新课改后的教材更体现了数学美。要让学生对数学充满兴趣,就要让学生对于数学“枯燥乏味”的态度有所改变,教师应该充分挖掘所讲知识所蕴含的数学美,点燃学生的数学激情。古希腊人认为圆是最美的平面图形,是对称、和谐的典型。而现在数学的发展观点,却认识椭圆比圆更为显示一种动态美和奇异美。又正弦函数的图象显示了“周期美”,等差数列显示了“不变美”,“勾三股四弦五”却显示着直角三角形奇异之美,“勾股定理”也显示着一种统一的美,“黄金分割”的系数——体现了“美的聚集”,杨辉三角更组成美丽的对称图案。
从表面上看,它只是一堆枯燥的数字,但从理性上认识它,却在严整的排列中有优美匀称的规律,犹如一座宝塔,糅合了数学和谐之美。由于这些枯燥乏味数字的和谐组合,就产生了奇妙的规律,令人赏心悦目!看似枯燥的数字却包含了奇特的数学美,老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点,吸引学生对数学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
浓厚的学习兴趣,能激励学生最大限度地掌握知识,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且良好的学习成绩又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及增强学习信心,形成良性循环。在了解影响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因素的基础上,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
关键词:数学教学;学习兴趣;因素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是可以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学生对某一学科有兴趣,就会持续地、专心致志地钻研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因此,兴趣可以成为促进学生学习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学习可以产生新的兴趣并提高原有兴趣,兴趣是在学习活动中产生的,又可以作为学习的结果,所以,学习兴趣既是学习的原因,又是学习的结果。
受采访的老师称目前课堂教学效率常常达不到预期目标,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学生成绩两极分化十分严重;同时,学生对于学习数学积极性不高甚至产生了一些消极的情绪,表现出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不高。因此,研究影响数学学习兴趣的因素是很有必要的,寻求好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刻不容缓的。
当一个学生对某学科感兴趣的话,他总是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去学习,而不会觉得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否则,学生就可能只是形式地、勉强地去学习。数学是一门思维的学科,数学知识具有高度抽象和逻辑严密的特点,相对比较枯燥。因此,数学学习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要想中小学生学好数学,在教学中老师必须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学得生动活泼,做到好学、乐学、会学,这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一、影响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因素
为了解当前陕西省中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现状和影响因素,我们在陕南、关中、陕北三个地区做了问卷调查和访谈,得出了数学教学中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以下几点因素:
(一)内在因素
1.意志品质
意志是人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调节和支配自己行为的心理过程,意志品质主要包括独立性、果断性、坚韧性、自制力。我国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在中学阶段就立志摘取“皇冠上的明珠”——哥德巴赫猜想,尽管在“文革”期间遭受了不白之冤,但仍痴心不改,克服重重困难,最终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取得了迄今世界上关于猜想“每个不小于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奇素数之和”的最好成果。学生只有拥有了坚强的意志品质,才能对自己感兴趣的事坚持不懈,从而为成功打好基础。
2.智力因素
智力差异是影响学习和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可能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率。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智力水平呈正态分布,智力发展有高有低,大多处于中等水平。智力发展水平较高的学生求知欲得不到满足时容易丧失学习兴趣,而智力发展水平较低的学生由于跟不上学习进度也容易丧失学习的信心。
3.重视程度
我们的问卷调查显示:48.06%的学生认为学习数学的动力是因为考试和老师家长的要求,有不少学生认识不到数学的重要性,对学习数学不够重视,从而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产生了厌学情绪,视学习为负担。
4.学习基础差
学生数学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现阶段数学的学习。对于一些基础不好的学生来说,他们可能会失去学习信心,认为自己对数学一窍不通,自然也就慢慢失去兴趣了。我们所得的数据表明15.81%的学生由于基础不好不喜欢数学,对数学失去了学习兴趣。这部分学生很难学好数学。他们也由于基础差,就陷入了“数学成绩不好一失去兴趣一主动性受挫—数学成绩不好”的恶性循环中。
(二)外在因素
1.教师情绪
教学活动是师生双方的智力活动,同时也是一种充满情感的交流过程、心灵碰撞的过程。课堂上,教师的喜怒哀乐总是感染着学生,不同的情绪就会出现不同的效果。心理学研究表明:愉快的情绪,能使学生积极思考,记忆迅速,有利于智力活动的进行;而情绪不佳时,如焦虑、惧怕、反感等,思维则迟钝,记忆困难,不利于智力活动的进行。而教师具有良好的情绪特征,就能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设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这个氛围是学生学习成长的一个心理环境,课堂上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氛围,是紧张愉快而生机盎然的还是沉闷压抑无活力的,教师的情绪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
2.教师的教学风格
不同的教师具有不同的教学风格,有的教师风趣幽默,有的教师则严谨认真。教学风格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教师的喜爱程度也间接地影响到他们对数学的兴趣。访谈时,学生谈论过喜欢的老师类型,这次问卷调查也显示41.14%学生喜欢“耐心细致,和蔼可亲”的教师,27.50%的学生喜欢“语言生动,风趣幽默”的教师,18.18%的学生喜欢“知识渊博,思维敏捷”的教师,13.18%的学生喜欢“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教师。可见,教师的教学风格的确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
3.课堂互动
教学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教学过程中既有教师的讲授和指导,也要有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索。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才能够创造性地实现教学目标。73%以上的学生希望老师提问自己,然而调查结果显示现在许多课堂教学中仍采用传统的“讲课一接受”模式,很少关注学生的主体参与,更不去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4.数学解题方法
日本数学家米山国藏指出:“数学知识可以记忆一时,但数学思想方法却永远发挥作用,可以受益终身。”配方法、反证法、数形结合法等解题方法在解数学题时常常使用。通过访谈得知,很多老师认为多数学生存在着数学思想方法缺乏、学习目标确定不当、思维惰性造成思维模糊、不会分析归纳等方面的问题。问卷显示,34.18%的学生认为要改进学习方法来提高自己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5.课后作业量
有研究表明,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已成为全国普遍存在的问题,而课后作业是过重课业负担的主要部分,这种现象在小学生中更为明显。数学学习更容易陷入题海战术的误区。我们的问卷数据显示,50%以上的学生认为课后作业量会影响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过多的作业量会让学生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何谈对学习感兴趣,轻松学习呢? 6.教师的板书和拖堂行为
刘显国老师有一句名言:“精湛的板书是撬开学生智慧的杠杆,是知识的凝练,是老师的微型教案,能给人以志得神怡的艺术享受。”问卷数据显示,37%的学生认为板书会影响自己的学习效果。美观大方的板书给学生视觉上的享受,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更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从教育心理学和教学论角度来讲,学生学习的注意持久性有一定的时间限度,拖堂超出了学生注意的持久时段,导致学生学习情绪低落、学习动力退减、注意力分散,长此以往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也会随之减弱。
二、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策略
心理学认为兴趣的发生和发展,一般要归功于“有趣—乐趣一志趣”这样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按照这样的规律,教师应当增加数学课的趣味性,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依据数学教学中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在机制和外在因素分析,参考心理学和学校教育学知识,结合受访老师、学生的实践,提出以下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
(一)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数学应力求以理解为主,做到举一反三和适度的拓展,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把主要的精力放在“综合运用”和“拓展探索”的栏目中让学生学有法,学有得,侧重培养阅读、讨论、小结、观察的能力,促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把不理解的问题做好记录。如作“反比例函数y=1/x和y=1/x 的图象”时,可针对实际问题提出:怎么作函数的图象?作函数图象时应突出什么?大部分同学都能采用基本方法,即列表、描点、连线作出函数图象。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所列表格中的数值与图象,从中发现规律:函数y=1/x和y=1/x的图象自变量取值相等时,函数值应为相反数;对于函数y=1/x的图象,自变量取值互为相反数时,函数值也互为相反数,这说明了什么?可用轴对称变换作图,实现了图象的和谐统一。教师应教育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学会全面地思考问题,养成追根究底的习惯,让学生处于激情中,让他们领略成功的喜悦,这样他们就会兴趣盎然;信心百倍地继续努力,追求成功。
(二)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
数学寓于生活,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华罗庚说:“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学生认为数学符号和算式是单调繁琐枯燥无味的。同时学生又很好奇,对日常生活中见到或听到的实际问题很感兴趣。因此,从学生生活出发,从学生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事物开始,在具体形象的感知中学生才能真正认识数学知识。如生日问题:让学生按照以下顺序计算。把出生的月份乘以2,再加上6,接着乘以50,又加上出生日期,最后减去365,把所得的结果说出来,就可以猜到出生日期了。用数学解释原因:用X代表出生的月份,用Y,代表出生的日期,用Ⅳ表示结果。则游戏过程可以表示为:(2X+6)×50+Y-365=N,即100X+Y=N+65,由此可以看出N+65中后两位是出生的日期,前两位是出生的月份。通过一系列的运算就能猜到一个人的生日,这是令学生有些吃惊的。不过一旦用数学符号语言表述出来,秘密就立即被揭穿了。
(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古人说:亲其师而信其道。课堂中形成一种宽松的、民主的、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畅所欲言;老师对学生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设置一些有梯度的问题,对不同学生提不同问题。良好的师生关系会产生好感效应。使学生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中和活跃的课堂气氛中由喜欢数学老师而喜欢学习数学,从而对数学产生学习兴趣。
(四)抓住“数学美”激发学生兴趣
普洛克拉斯曾说过:“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数学美是自然美的客观反映,是科学美的核心,而新课改后的教材更体现了数学美。要让学生对数学充满兴趣,就要让学生对于数学“枯燥乏味”的态度有所改变,教师应该充分挖掘所讲知识所蕴含的数学美,点燃学生的数学激情。古希腊人认为圆是最美的平面图形,是对称、和谐的典型。而现在数学的发展观点,却认识椭圆比圆更为显示一种动态美和奇异美。又正弦函数的图象显示了“周期美”,等差数列显示了“不变美”,“勾三股四弦五”却显示着直角三角形奇异之美,“勾股定理”也显示着一种统一的美,“黄金分割”的系数——体现了“美的聚集”,杨辉三角更组成美丽的对称图案。
从表面上看,它只是一堆枯燥的数字,但从理性上认识它,却在严整的排列中有优美匀称的规律,犹如一座宝塔,糅合了数学和谐之美。由于这些枯燥乏味数字的和谐组合,就产生了奇妙的规律,令人赏心悦目!看似枯燥的数字却包含了奇特的数学美,老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点,吸引学生对数学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
浓厚的学习兴趣,能激励学生最大限度地掌握知识,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且良好的学习成绩又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及增强学习信心,形成良性循环。在了解影响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因素的基础上,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