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国际格局和力量对比正处于发展演变的紧要关头。中东地区旧格局已经塌陷,新格局还在难产之中。恐怖势力依然十分活跃,反恐斗争形势更加严峻复杂。近日,本刊特约记者就目前国际恐怖活动现状和发展趋势、国际反恐合作态势及各国如何最大限度进行反恐合作等问题专访了中国著名反恐专家、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李伟研究员。
《领导文萃》 :请您结合自己的研究,给我们梳理一下当前国际恐怖活动的基本情况。
李伟:可以。其实,当前的国际恐怖活动情况我归纳一下就是中东“伊斯兰国”所谓的“国家”已被摧毁,但“伊斯兰国”作为恐怖组织将继续存在,并加速向中亚、南亚、东南亚、非洲等地渗透、转移,3万多名“圣战”分子已经回流各国;“基地”组织僵而不死,正在暗中积聚实力、伺机而动;其他恐怖势力依然猖獗。
具体说来,目前最重要的国际恐怖主义势力当属“伊斯兰国”和“基地”组织。如果将“基地”组织看作是国际恐怖主义的1.0版,那么脱胎于“基地”组织伊拉克分支的“伊斯兰国”则是国际恐怖主义的2.0版。二者均属激进“萨那菲派”,终极目标相同,即重建历史上的“哈里发国家”。此外,其他恐怖势力也依旧活跃,图谋借机发展壮大。在南亚阿富汗,“阿富汗塔利班”仍是影响阿富汗安全形势的关键因素。2017年11月13日,阿富汗南部坎大哈省多处检查站遭“塔利班”袭击,造成至少22名安全人员身亡、15人受伤。坎大哈省警方发言人表示,这次袭击或是“塔利班”近年在当地发动“袭击范围最大的一次联合行动”。在巴基斯坦,2017年,巴基斯坦境内自杀式恐怖袭击呈上升趋势。“巴基斯坦塔利班”的力量也不容忽视。在中东土耳其,“库尔德自由之鹰”异常活跃。2017年10月4日,土耳其东南部发生爆炸,造成3名军人死亡、5人受伤。“库尔德自由之鹰”宣称负责。
《领导文萃》 :这些恐怖组织的活动现状和今后发展趋势如何,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
李伟:好的。从目前掌握的情况看,国际恐怖活动现状和发展趋势大概有这么几个:一是“伊斯兰国”节节败退,谋求向其他国家和地区渗透。2014年,“伊斯兰国”头目阿布·贝克尔·巴格达迪自称哈里发,将“伊拉克伊斯兰国”更名为“伊斯兰国”,宣称对整个伊斯兰世界拥有权威地位。自此开启了血腥的恐怖之路,在其“鼎盛”时期,曾占领伊拉克、叙利亚各1/3的土地。2015年开始,在美、俄各自反恐联盟的打击下,“伊斯兰国”在伊、叙战场上接连受创。
关于这一点,我想从以下三个方面进一步说明:
1.“伊斯兰国”遭沉重打击,原本控制的城镇几乎丧失殆尽。
在伊拉克,2017年7月9日,伊拉克宣布解放摩苏尔;9月,收复阿奈和加伊姆;11月,收复拉沃镇。12月9日,伊拉克军方宣布已从“伊斯兰国”恐怖分子手中解放伊拉克全境,并重新控制了伊拉克与叙利亚的边境。自此,“伊斯兰国”在伊拉克重新转入地下。12月5日,由美国主导的国际反恐联盟发言人瑞安·狄龙表示,仍有不到3000名“伊斯兰国”恐怖分子残余在伊拉克和叙利亚,主要活动在伊、叙边境地带。在叙利亚,10月17日,美国支持的以库尔德人为主体的“叙利亚民主军”宣布收复“伊斯兰国”的大本营拉卡。12月6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宣布,在叙利亚幼发拉底河两岸完全击溃“伊斯兰国”。至此,“伊斯兰国”所谓的“国家”已被完全摧毁。
2017年12月11日,俄罗斯总统普京正式下达了从叙利亚撤军的命令,并称如果叙利亚境内“伊斯兰国”再次抬头时,俄军将再入境对其进行军事打击。普京决定“俄罗斯将在赫梅米姆和塔尔图斯建立两个永久性俄军驻扎点”。这意味着俄罗斯在叙利亚的进退可以游刃有余,撤军是凯旋,再出兵也是师出有名。同时,俄罗斯一直力挺巴沙尔政权,因为叙利亚是俄罗斯维护其在中东利益的重要支点,也是俄罗斯在中东“屈指可数”的盟友之一。12月15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巴沙尔问题上非常罕见地选择了让步,表示可以接受巴沙尔执政期延长到2021年。可见当前,美俄之间、叙利亚政府军、反对派及库尔德武装势力暂时取得一定的战略平衡。但“伊斯兰国”被击溃后留下的“权力真空”及叙利亚的重建迫在眉睫,各方势力基于各自战略利益考量,势必难以妥协。叙利亚实现长治久安仍遥遥无期。作为中东的心脏,叙利亚、伊拉克的政治秩序都在垮塌。因此,中东这盘乱局,未来究竟会何去何从,美俄的力量将如何博弈,尚需继续观察。
2.“伊斯兰国”加速向北非、南亚等地蔓延扩张。
“伊斯兰国”加速向北非和南亚转移呈现以下一些特点:一是利用一些国家的局势动荡,如利比亚,这个国家当前是部落武装割据,政府几乎处于失控状态,再加上卡扎菲的支持者,使“伊斯兰国”成员有了向该国转移的肥沃土壤;二是一些国家国内矛盾比较突出,原本就有一些加入“伊斯兰国”的恐怖组织存在,如马里和尼日利亚,这两个国家的恐怖组织与“伊斯兰国”关系密切,这也为“伊斯兰国”向这些国家转移提供便利条件;三是北非地区一些国家的恐怖组织既打着“伊斯兰国”的旗号,同时也接收来自“伊斯兰国”的成员,如埃及等,这也使得原本加入叙利亚“伊斯兰国”组织的外来“圣战”斗士找到新的活动空间。虽然国际联盟打击“伊斯兰国”取得重大成果,并不意味着“伊斯兰国”被彻底剿灭,也没有从根本上扭转国际反恐形势。作为国际恐怖势力,“伊斯兰国”的极端主义思想将长期存在,并继续影响全球极端分子。接连发生在埃及、巴基斯坦的恐袭事件表明,“伊斯兰国”妄图以更疯狂的恐怖袭击进行报复,制造恐慌。
首先,他们加紧向非洲地区拓展。2017年12月17日,非盟和平与安全事务委员斯梅尔·谢尔吉在非洲恐怖主义研究中心年度会议上表示,来自非洲的6000名恐怖分子从中东国家返回非洲是当前该地区国家安全面临的最大威胁。
其次,加速向南亚地区渗透。在阿富汗,“伊斯兰国”与“阿富汗塔利班”展開激烈斗争,不断蚕食“阿塔”的势力范围。2017年10月25日,双方在阿北部朱兹詹省连续数日交火,造成至少52名武装分子死亡。11月27日,藏匿在阿东部楠格哈尔省的“伊斯兰国”与“阿塔”发生冲突,至少1万户家庭被迫逃离,双方至少有19名武装分子在交火中死亡。同时,“圣战”回流力量不容忽视。12月10日,阿富汗地方官员表示,一批阿尔及利亚籍和法国籍武装人员11月进入阿富汗北部一个主要由“伊斯兰国”分支控制的地区,其中一些武装人员来自叙利亚和伊拉克。此外,“伊斯兰国”加紧培养新兵,甚至是“娃娃兵”。12月6日,据阿富汗利安那新闻社报道,“伊斯兰国”已控制阿富汗北部朱兹詹省部分地区,在当地传播极端思想,并训练至少300名“娃娃兵”。再次,加快向中东其他地区蔓延。在土耳其,2017年1月1日,土耳其最大城市伊斯坦布尔一家夜店遭到恐怖袭击,导致39人死亡、69人受伤。“伊斯兰国”宣称负责。 最后是对东南亚、中亚的持续渗透。2017年11月26日,马来西亚国防部长希沙姆丁表示,东南亚地区的恐怖组织正成为逃离伊拉克、叙利亚的“伊斯兰国”成员的避难所。“阿布沙耶夫”“毛特组织”(Maute Group)“伊斯兰祈祷团”“圣战游击队”等地区性恐怖组织已宣布向“伊斯兰国”效忠,甚至宣称要建立一个名为“东亚直辖区”的哈里发国家。2017年4月,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表示,有500~600名哈萨克斯坦人加入“伊斯兰国”,实际数字可能更多。
3.互联网成为“伊斯兰国”在各地发动恐怖袭击的重要平台和工具。“伊斯兰国”利用互联网招募、培训人员,炮制、传播极端思想,并策划、实施恐怖袭击。
这一平台一方面成为培养“独狼式”恐怖分子的“一把利器”。具有伊斯兰极端思想的恐怖分子在网上学习暴恐视频,并按“伊斯兰国”的指示在所在国或赴他国实施恐怖袭击,成为“独狼式”恐怖分子,他们通常妄图以最小成本和代价取得最佳效果。2017年10月31日发生在美国曼哈顿的恐怖袭击事件,是美国自“9·11”以来遭遇的最严重的恐怖袭击。警方调查结果显示,该事件系“独狼式”袭击,赛波夫一人作案,其手机中存有大量极端视频。纽约州长库默宣称,袭击者是在网上学会做的爆炸装置,谴责这些网上的“垃圾和污秽”导致了个体极端化。
另一方面網络也是传播伊斯兰极端主义思想的重要工具。2017年12月12日,在特朗普宣布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后,“伊斯兰国”发布新一轮“恐怖威胁海报”,警告将对美国纽约、加州和华盛顿特区展开袭击。同日,纽约纽新航港局发生自杀式恐怖袭击事件,未遂。袭击者系美国永久居民阿卡耶德·乌拉,被认定受到了“伊斯兰国”的影响。事实上,2016年以来,“伊斯兰国”曾多次发布音频视频,宣称“世界各地皆舞台,多神教敌人皆为袭击目标”,鼓动追随者就地“圣战”。2017年5月,“伊斯兰国”名为“罗马”的网络杂志呼吁所在国恐怖分子发动恐袭。此外,“伊斯兰国”还威胁要在圣诞节“血洗梵蒂冈”、袭击美国时代广场和2018年世界杯,甚至对英国的乔治小王子发起威胁。因此,网络反恐刻不容缓,已成为国际社会及各国反恐的当务之急。
二是“基地”组织整合力量蓄势反扑,借机扩大势力范围。与“伊斯兰国”相比,“基地”组织近年来的影响力明显下降。目前其主要策略是保存实力,趁势将触角向多地延伸。这一问题也分三点来介绍:
1.“基地”组织分支较活跃。“基地”组织分支众多,近年来比较活跃的主要有以下六大分支。一是“阿拉伯半岛基地组织”,又称“基地”组织也门分支;二是伊拉克“基地”组织分支;三是“伊斯兰马格里布基地组织”,又称“基地”组织北非分支;四是“基地”组织在中东的重要分支“努斯拉阵线”(也称“支持阵线”);五是与“基地”组织有关联的索马里“青年党”;六是与“基地”组织有关联的“东突”恐怖组织。
其中,“努斯拉阵线”主要活跃在叙利亚和也门,且维持着相当的影响力和战斗力。现任头目阿布·穆罕默德·朱拉尼麾下有7000~8000名武装人员,在叙利亚西北部和西南部控制一些城镇,还与“伊斯兰国”争抢地盘。2016年7月,“努斯拉阵线”宣布脱离“基地”组织,更名为“夏姆征服战线”。但“基地”组织仍对其有较大影响力,指示其“放手去做任何可以在叙利亚保护伊斯兰、穆斯林和‘圣战’的事业”。
2.“基地”组织伺机而动、趁势扩大势力范围。在北非,“伊斯兰马格里布基地组织”近年来逐渐向撒哈拉沙漠以南的西部非洲地区渗透,多次制造针对联合国驻马里综合稳定特派团的袭击事件,并发动对西方人和国际组织的恐怖袭击,是萨赫勒地区最主要的极端组织。“阿拉伯半岛基地组织”利用也门战乱,在南部攻城掠地,不断制造恐怖袭击。也门“索马里青年党”多次在非盟驻索马里特派团派兵。
3.“基地”组织或与“伊斯兰国”联手。目前“伊斯兰国”已经失去在伊拉克和叙利亚的主要据点,回到了以前与“基地”组织相似的状态,这会使得两者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给国际社会带来危害,而且不能排除它们会在一定的条件下重新联手。
此外,除“基地”组织和“伊斯兰国”外,世界上还有很多其他恐怖主义势力,恐怖威胁也不仅仅是针对美国和欧洲,这里就不详细列举了。
三是欧美俄成为新的恐怖活动高发区。欧美国家之所以成为恐怖袭击事件新的高发区,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长期以来,美国等西方国家就是恐怖分子主要攻击的目标和对象,“伊斯兰国”的肆虐进一步刺激了袭击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意愿;二是互联网,特别是网络社交媒体发展,使恐怖组织和恐怖分子能够更加广泛、更加隐秘的使用互联网进行恐怖活动宣传,影响范围更广;三是欧美国家处于边缘化的一些移民后裔的二三代容易受到打着宗教旗号、利用宗教的极端思想的蛊惑,从而自我“激进化”后进行恐怖袭击;四是针对欧美国家的恐怖袭击的主体多是“独狼式”的个体或小团伙,工具为车辆、刀具,甚至棒球棒,难以防范。因此,欧美国家在潜在恐怖分子不断增加的同时,又处于难以防范的情况下,恐怖袭击事件大幅上升。
2017年3月22日,英国议会大厦威斯敏斯特宫外发生恐怖卡车冲撞人群的袭击事件,造成5人死亡、40多人受伤。4月3日,俄罗斯圣彼得堡地铁连续发生2起恐怖袭击事件,造成16人死亡、49人受伤。5月22日,英国曼彻斯特体育场发生爆炸事件,造成22人死亡、59人受伤。究其原因,一方面,随着“伊斯兰国”在叙利亚和伊拉克的“老巢”被围剿,更加刺激追随者对欧美俄实施报复;另一方面,大量来自欧洲的“圣战分子”回流,增加了暴恐活动指数。法国情报研究所副所长阿兰·罗迪埃指出,除叙、伊两国的恐怖分子外,“伊斯兰国”还培养了40000名外籍“圣战”者。欧盟安全联盟专员朱利安·金表示,大约有8000名武装分子将从叙利亚和伊拉克逃回欧洲。2017年11月10日,法国巴黎检察院共和国检察官莫兰透露,据警方掌握,共有690名法国人前往伊拉克和叙利亚参与“伊斯兰国”圣战。其中有295名妇女,15岁以下的未成年人28名,另有15岁以上的400人。据德国情报机构提供的数字显示,共有950名“伊斯兰国”分子曾从德国前往叙利亚和伊拉克,其中1/5为女性,未成年人占5%。 《领导文萃》 :您之前说过,国际恐怖主义活动猖獗,除恐怖主义存在的内在因素外,国际反恐合作不能取得共识,不能采取统一行动,也是另外一个重要因素。所以您一直强调在对付国际恐怖活动的问题上必须加强国际合作,请您谈谈如何加强?
李伟:确实,自俄罗斯宣布从叙利亚撤军,美国、沙特、以色列与俄罗斯、土耳其、伊朗两大集团围绕战后的博弈扑朔迷离。耶路撒冷的归属问题激起“千层浪”,特朗普宣称“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加剧了中东地区的紧张局势。当前,各国在国际反恐斗争中通常以本国战略利益为考量,难以形成反恐“合力”。如何使各国放下疑虑和芥蒂,进行最大限度的国际反恐合作,是当前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之一。我认为当前形势下加强国际反恐合作,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顶层设计,加强联合国在国际反恐中的引领和主导作用。当前国际恐怖主义形势愈发严峻,其在发展、组织结构、方式方法均呈多元化。首先,国际恐怖主义向多元化趋势发展,存在着国别形态的恐怖组织、区域形态的恐怖组织和全球性的恐怖组织。其次,国际恐怖组织结构上也呈多元化状态:分散化、网络化、扁平化、传统组织化以及意识形态化等。再次,恐怖活动方式手法表现出多元化形态:“独狼式”与一定规模的恐袭、单个目标与多个目标的恐袭、就地取材與武器泛滥、本土化与国际化恐怖活动相互呼应。因此,发挥联合国的主导作用变得更加重要。
二是注重协作,加强区域和双边反恐合作,防止恐怖分子回流。通过加强区域和双边反恐合作,及时交流关于防范和打击恐怖主义的准确信息;查出支持、参与或企图参与资助、规划、准备或实施恐怖主义行为或提供安全避难所的人,不让他们有安全避难所,并根据引渡或起诉原则,将其绳之以法;改进边界和海关管制,以防止和查明恐怖分子的流动,防止和查明小武器和轻武器、常规弹药和爆炸物、核生化或放射性武器和材料等非法贸易等,这是当前进行国际反恐合作的重要模式。
三是重点突出,通过“标本兼治”的方式合力打击恐怖主义。2017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国际刑警组织第86届全体大会时指出:安全问题的联动性、跨国性、多样性更加突出。恐怖主义滋生蔓延受经济发展、地缘政治、宗教文化等多种复杂因素影响,单纯靠一种手段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未来反恐需要采取多种方式多管齐下,才能既治标又治本。
《领导文萃》 :目前顶层设计在国际合作方面进展怎样?
李伟:2017年6月15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决定重组联合国反恐机构,设立联合国反恐怖主义办公室,以协调联合国系统有关反恐方面的合作,加大对各会员国反恐能力建设的支持等。决议的通过将提高联合国协助会员国执行《联合国全球反恐战略》的能力。反恐办公室主要职责包括:对由联合国秘书长负责的、联合国系统内反恐方面各类任务进行领导 ;加强联合国反恐执行工作队各实体的协调一致性;加强对会员国的反恐能力建设支持;提高联合国反恐努力的能见度,加强宣传,推动资源调动;确保联合国系统反恐、预防暴力极端主义的工作得到应有重视等。2017年11月30日,在安理会关于打击外国恐怖作战人员公开会上,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临时代办吴海涛表示,面对共同挑战,国际社会应树立共同体意识,加强反恐合作,充分发挥联合国及安理会的主导作用。
《领导文萃》 :您前面提到,加强国际反恐合作要注重协作,加强区域和双边反恐合作,防止恐怖分子回流。现在各国协作情况如何?
李伟:是的,反恐国际合作必须注重协作。一是加强区域反恐。2017年12月2日,中国总理李克强在上合组织成员国政府首脑理事会第十六次会议上指出,要加强执法安全机制建设,深化情报交流、人员培训和大型活动安保等领域合作,共同防范恐怖分子回流。12月6日,上合组织“厦门-2017”网络反恐联合演习在福建厦门举行。上合组织8个成员国主管机关代表团及地区反恐怖机构执委会代表团参加了此次演习。此次演习是继2015年首次联合演习后,第二次在我国举行网络反恐联合演习,目的是进一步完善上合组织各成员国主管机关之间在查明和阻止利用互联网从事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方面的协作机制,交流相关工作经验做法,加强网络反恐领域的执法合作。2016年欧盟刑警组织还成立了专门部门“网络内容移送局”,主要职责是搜集、发现网上的涉恐信息,并向有关网站、社交平台举报,或请其删除。二是加强双边合作。中国一直致力于加强与其他国家在反恐方面的双边合作。同年12月2日,宁夏银川武警某综合训练基地,中俄“合作—2017”联合反恐演训正式启动。此次联合反恐演训为期12天,中俄双方成立联合训练队,实行混合编组、集中组训,各派32名队员参加。其中,中国武警部队派出宁夏总队“沙狐”突击队,俄罗斯国民卫队派出“勇士”突击队和“山猫”快反部队。此次联合反恐演训是中俄两国同类部队继“合作—2007”联合演习、“合作—2013”联合训练、“合作—2016”联合反恐演训之后的第4次跨国合作。再如中国和意大利的案例。2017年6月5日至25日,10名中国警察与意大利警察一道,在罗马、米兰、佛罗伦萨和那不勒斯4个城市进行联合巡逻,协助意大利警方处理与中国游客、华人华侨安全有关的问题。
《领导文萃》 :国际反恐合作需要采取多种方式多管齐下,中国在国际反恐合作中也有一些主张值得高度重视。请您谈谈如何“标本兼治”打击恐怖主义。
李伟:好。我们先来看“治标之法”。一是重在预先防范。由于“反恐怖法”是预防法,并非威慑法,且恐怖分子经常采取“自杀式”恐怖袭击的方式,并以发动“圣战”为荣,造成当前恐怖主义活动防范难度极大的局面,尤其是“独狼式”恐怖分子更是“防不胜防”。因此反恐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要未雨绸缪、预先防范。2017年12月,英国警方在圣诞集市等节日活动上采取最高级别的预防措施,将多名便衣警察“隐藏”在各大城市的人群中,武装警察也将不间断巡逻;曼彻斯特等城市的圣诞集市更是架起安检门严阵以待。 二是各国加强反恐立法。当前,国际社会已经意识到反恐立法的重要性,并相继出台法条法规制约恐怖分子的活动范围。2017年10月30日,法国总统马克龙签署一项新的反恐法《加强国内安全和反恐法》,赋予相关当局永久性权力,允许搜查住宅、关闭宗教场所并限制疑似极端分子的行动。《俄罗斯联邦宪法》则规定:由总统直接领导、国家反恐委员会宏观协调、联邦安全局组织实施的反恐领导与行动机制,在全国范围内形成自上而下的反恐网络。
三是加强部署反恐力量。恐袭不断的严峻局势促使各国都加强在国内部署相应的反恐力量。如英国已决定成立一支由特种空勤团、特种舟艇部队和特种侦察团混编的新反恐部队;2017年2月,萨赫勒五国集团决定成立由5000人组成的联合部队,共同打击萨赫勒地区日益严峻的恐怖主义活动,目前其组建联合部队的关键步骤已经完成。
四是升级反恐技术手段。为防范发生卡车冲撞人群事件,英国在圣诞集市采取了设置“禁止车辆入内”路障、布置防护栏等系列措施,伯明翰市更是在市中心砌上了石墩子。
五是加强网络管控。12月15日,前美国国土安全部网络安全部主任布鲁斯·麦康奈尔表示,美国虽然没有像欧盟“网络内容移送局”一样的涉恐信息机构,但美国政府会就有问题的信息和网络巨头们保持沟通,尤其是那些违反“服务准则”的信息。在中美互联网合作反恐方面,他表示,中美可以合作应对恐怖分子利用网络发起的宣传和攻击。例如,恐怖组织利用处于美国的服务器,对中国进行恐怖主义宣传或攻击,中国可以就此与美国沟通,美国政府会查明实际情况,反之亦然。
六是切断恐怖组织的资金来源。总之,要时刻保持对恐怖活动“零容忍”的高压态势,重拳出击,打击恐怖活动嚣张气焰,遏制恐怖主義发展势头。
再说“治本之策”。一是设法消灭恐怖主义传播的思想根源和途径。若想铲除孕育激进分子的激进意识形态,国际社会要大力推动伊斯兰世界向温和主义迈进。要通过媒体,大力倡导伊斯兰教是一个和平、慈善、宽容的宗教,揭露恐怖主义极端分子滥杀平民,甚至不放过妇女儿童的罪恶本质,使公众能够将极端分子与宗教人士和信教人员区分开,尽最大可能压缩极端主义滋生蔓延的空间。同时,可以通过在网上与极端分子沟通,促使其放弃激进思想,“去极端化”。
二是加强全民反恐、群防群治的力度。习近平主席强调,要建立健全反恐工作格局,坚持专群结合、依靠群众,深入开展各种形式的群防群治活动,筑起铜墙铁壁,使暴力恐怖分子成为“过街老鼠”。中国的《反恐怖主义法》通过相关条文确立了“全民反恐”的理念,并相继建立涉恐涉暴线索重奖机制,以调动全民反恐的积极性。
三是加速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实现古代丝绸之路在现代的互联互通,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只有这样,才能以发展促安全,以安全保发展。同时,在“一带一路”的推进过程中,将中国“和而不同”“互相尊重”“共同发展”的思想推而广之,加快各地区之间的思想大融合,增进公平正义,减少滋生恐怖主义的土壤。
《领导文萃》 :请您结合自己的研究,给我们梳理一下当前国际恐怖活动的基本情况。
李伟:可以。其实,当前的国际恐怖活动情况我归纳一下就是中东“伊斯兰国”所谓的“国家”已被摧毁,但“伊斯兰国”作为恐怖组织将继续存在,并加速向中亚、南亚、东南亚、非洲等地渗透、转移,3万多名“圣战”分子已经回流各国;“基地”组织僵而不死,正在暗中积聚实力、伺机而动;其他恐怖势力依然猖獗。
具体说来,目前最重要的国际恐怖主义势力当属“伊斯兰国”和“基地”组织。如果将“基地”组织看作是国际恐怖主义的1.0版,那么脱胎于“基地”组织伊拉克分支的“伊斯兰国”则是国际恐怖主义的2.0版。二者均属激进“萨那菲派”,终极目标相同,即重建历史上的“哈里发国家”。此外,其他恐怖势力也依旧活跃,图谋借机发展壮大。在南亚阿富汗,“阿富汗塔利班”仍是影响阿富汗安全形势的关键因素。2017年11月13日,阿富汗南部坎大哈省多处检查站遭“塔利班”袭击,造成至少22名安全人员身亡、15人受伤。坎大哈省警方发言人表示,这次袭击或是“塔利班”近年在当地发动“袭击范围最大的一次联合行动”。在巴基斯坦,2017年,巴基斯坦境内自杀式恐怖袭击呈上升趋势。“巴基斯坦塔利班”的力量也不容忽视。在中东土耳其,“库尔德自由之鹰”异常活跃。2017年10月4日,土耳其东南部发生爆炸,造成3名军人死亡、5人受伤。“库尔德自由之鹰”宣称负责。
《领导文萃》 :这些恐怖组织的活动现状和今后发展趋势如何,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
李伟:好的。从目前掌握的情况看,国际恐怖活动现状和发展趋势大概有这么几个:一是“伊斯兰国”节节败退,谋求向其他国家和地区渗透。2014年,“伊斯兰国”头目阿布·贝克尔·巴格达迪自称哈里发,将“伊拉克伊斯兰国”更名为“伊斯兰国”,宣称对整个伊斯兰世界拥有权威地位。自此开启了血腥的恐怖之路,在其“鼎盛”时期,曾占领伊拉克、叙利亚各1/3的土地。2015年开始,在美、俄各自反恐联盟的打击下,“伊斯兰国”在伊、叙战场上接连受创。
关于这一点,我想从以下三个方面进一步说明:
1.“伊斯兰国”遭沉重打击,原本控制的城镇几乎丧失殆尽。
在伊拉克,2017年7月9日,伊拉克宣布解放摩苏尔;9月,收复阿奈和加伊姆;11月,收复拉沃镇。12月9日,伊拉克军方宣布已从“伊斯兰国”恐怖分子手中解放伊拉克全境,并重新控制了伊拉克与叙利亚的边境。自此,“伊斯兰国”在伊拉克重新转入地下。12月5日,由美国主导的国际反恐联盟发言人瑞安·狄龙表示,仍有不到3000名“伊斯兰国”恐怖分子残余在伊拉克和叙利亚,主要活动在伊、叙边境地带。在叙利亚,10月17日,美国支持的以库尔德人为主体的“叙利亚民主军”宣布收复“伊斯兰国”的大本营拉卡。12月6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宣布,在叙利亚幼发拉底河两岸完全击溃“伊斯兰国”。至此,“伊斯兰国”所谓的“国家”已被完全摧毁。
2017年12月11日,俄罗斯总统普京正式下达了从叙利亚撤军的命令,并称如果叙利亚境内“伊斯兰国”再次抬头时,俄军将再入境对其进行军事打击。普京决定“俄罗斯将在赫梅米姆和塔尔图斯建立两个永久性俄军驻扎点”。这意味着俄罗斯在叙利亚的进退可以游刃有余,撤军是凯旋,再出兵也是师出有名。同时,俄罗斯一直力挺巴沙尔政权,因为叙利亚是俄罗斯维护其在中东利益的重要支点,也是俄罗斯在中东“屈指可数”的盟友之一。12月15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巴沙尔问题上非常罕见地选择了让步,表示可以接受巴沙尔执政期延长到2021年。可见当前,美俄之间、叙利亚政府军、反对派及库尔德武装势力暂时取得一定的战略平衡。但“伊斯兰国”被击溃后留下的“权力真空”及叙利亚的重建迫在眉睫,各方势力基于各自战略利益考量,势必难以妥协。叙利亚实现长治久安仍遥遥无期。作为中东的心脏,叙利亚、伊拉克的政治秩序都在垮塌。因此,中东这盘乱局,未来究竟会何去何从,美俄的力量将如何博弈,尚需继续观察。
2.“伊斯兰国”加速向北非、南亚等地蔓延扩张。
“伊斯兰国”加速向北非和南亚转移呈现以下一些特点:一是利用一些国家的局势动荡,如利比亚,这个国家当前是部落武装割据,政府几乎处于失控状态,再加上卡扎菲的支持者,使“伊斯兰国”成员有了向该国转移的肥沃土壤;二是一些国家国内矛盾比较突出,原本就有一些加入“伊斯兰国”的恐怖组织存在,如马里和尼日利亚,这两个国家的恐怖组织与“伊斯兰国”关系密切,这也为“伊斯兰国”向这些国家转移提供便利条件;三是北非地区一些国家的恐怖组织既打着“伊斯兰国”的旗号,同时也接收来自“伊斯兰国”的成员,如埃及等,这也使得原本加入叙利亚“伊斯兰国”组织的外来“圣战”斗士找到新的活动空间。虽然国际联盟打击“伊斯兰国”取得重大成果,并不意味着“伊斯兰国”被彻底剿灭,也没有从根本上扭转国际反恐形势。作为国际恐怖势力,“伊斯兰国”的极端主义思想将长期存在,并继续影响全球极端分子。接连发生在埃及、巴基斯坦的恐袭事件表明,“伊斯兰国”妄图以更疯狂的恐怖袭击进行报复,制造恐慌。
首先,他们加紧向非洲地区拓展。2017年12月17日,非盟和平与安全事务委员斯梅尔·谢尔吉在非洲恐怖主义研究中心年度会议上表示,来自非洲的6000名恐怖分子从中东国家返回非洲是当前该地区国家安全面临的最大威胁。
其次,加速向南亚地区渗透。在阿富汗,“伊斯兰国”与“阿富汗塔利班”展開激烈斗争,不断蚕食“阿塔”的势力范围。2017年10月25日,双方在阿北部朱兹詹省连续数日交火,造成至少52名武装分子死亡。11月27日,藏匿在阿东部楠格哈尔省的“伊斯兰国”与“阿塔”发生冲突,至少1万户家庭被迫逃离,双方至少有19名武装分子在交火中死亡。同时,“圣战”回流力量不容忽视。12月10日,阿富汗地方官员表示,一批阿尔及利亚籍和法国籍武装人员11月进入阿富汗北部一个主要由“伊斯兰国”分支控制的地区,其中一些武装人员来自叙利亚和伊拉克。此外,“伊斯兰国”加紧培养新兵,甚至是“娃娃兵”。12月6日,据阿富汗利安那新闻社报道,“伊斯兰国”已控制阿富汗北部朱兹詹省部分地区,在当地传播极端思想,并训练至少300名“娃娃兵”。再次,加快向中东其他地区蔓延。在土耳其,2017年1月1日,土耳其最大城市伊斯坦布尔一家夜店遭到恐怖袭击,导致39人死亡、69人受伤。“伊斯兰国”宣称负责。 最后是对东南亚、中亚的持续渗透。2017年11月26日,马来西亚国防部长希沙姆丁表示,东南亚地区的恐怖组织正成为逃离伊拉克、叙利亚的“伊斯兰国”成员的避难所。“阿布沙耶夫”“毛特组织”(Maute Group)“伊斯兰祈祷团”“圣战游击队”等地区性恐怖组织已宣布向“伊斯兰国”效忠,甚至宣称要建立一个名为“东亚直辖区”的哈里发国家。2017年4月,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表示,有500~600名哈萨克斯坦人加入“伊斯兰国”,实际数字可能更多。
3.互联网成为“伊斯兰国”在各地发动恐怖袭击的重要平台和工具。“伊斯兰国”利用互联网招募、培训人员,炮制、传播极端思想,并策划、实施恐怖袭击。
这一平台一方面成为培养“独狼式”恐怖分子的“一把利器”。具有伊斯兰极端思想的恐怖分子在网上学习暴恐视频,并按“伊斯兰国”的指示在所在国或赴他国实施恐怖袭击,成为“独狼式”恐怖分子,他们通常妄图以最小成本和代价取得最佳效果。2017年10月31日发生在美国曼哈顿的恐怖袭击事件,是美国自“9·11”以来遭遇的最严重的恐怖袭击。警方调查结果显示,该事件系“独狼式”袭击,赛波夫一人作案,其手机中存有大量极端视频。纽约州长库默宣称,袭击者是在网上学会做的爆炸装置,谴责这些网上的“垃圾和污秽”导致了个体极端化。
另一方面網络也是传播伊斯兰极端主义思想的重要工具。2017年12月12日,在特朗普宣布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后,“伊斯兰国”发布新一轮“恐怖威胁海报”,警告将对美国纽约、加州和华盛顿特区展开袭击。同日,纽约纽新航港局发生自杀式恐怖袭击事件,未遂。袭击者系美国永久居民阿卡耶德·乌拉,被认定受到了“伊斯兰国”的影响。事实上,2016年以来,“伊斯兰国”曾多次发布音频视频,宣称“世界各地皆舞台,多神教敌人皆为袭击目标”,鼓动追随者就地“圣战”。2017年5月,“伊斯兰国”名为“罗马”的网络杂志呼吁所在国恐怖分子发动恐袭。此外,“伊斯兰国”还威胁要在圣诞节“血洗梵蒂冈”、袭击美国时代广场和2018年世界杯,甚至对英国的乔治小王子发起威胁。因此,网络反恐刻不容缓,已成为国际社会及各国反恐的当务之急。
二是“基地”组织整合力量蓄势反扑,借机扩大势力范围。与“伊斯兰国”相比,“基地”组织近年来的影响力明显下降。目前其主要策略是保存实力,趁势将触角向多地延伸。这一问题也分三点来介绍:
1.“基地”组织分支较活跃。“基地”组织分支众多,近年来比较活跃的主要有以下六大分支。一是“阿拉伯半岛基地组织”,又称“基地”组织也门分支;二是伊拉克“基地”组织分支;三是“伊斯兰马格里布基地组织”,又称“基地”组织北非分支;四是“基地”组织在中东的重要分支“努斯拉阵线”(也称“支持阵线”);五是与“基地”组织有关联的索马里“青年党”;六是与“基地”组织有关联的“东突”恐怖组织。
其中,“努斯拉阵线”主要活跃在叙利亚和也门,且维持着相当的影响力和战斗力。现任头目阿布·穆罕默德·朱拉尼麾下有7000~8000名武装人员,在叙利亚西北部和西南部控制一些城镇,还与“伊斯兰国”争抢地盘。2016年7月,“努斯拉阵线”宣布脱离“基地”组织,更名为“夏姆征服战线”。但“基地”组织仍对其有较大影响力,指示其“放手去做任何可以在叙利亚保护伊斯兰、穆斯林和‘圣战’的事业”。
2.“基地”组织伺机而动、趁势扩大势力范围。在北非,“伊斯兰马格里布基地组织”近年来逐渐向撒哈拉沙漠以南的西部非洲地区渗透,多次制造针对联合国驻马里综合稳定特派团的袭击事件,并发动对西方人和国际组织的恐怖袭击,是萨赫勒地区最主要的极端组织。“阿拉伯半岛基地组织”利用也门战乱,在南部攻城掠地,不断制造恐怖袭击。也门“索马里青年党”多次在非盟驻索马里特派团派兵。
3.“基地”组织或与“伊斯兰国”联手。目前“伊斯兰国”已经失去在伊拉克和叙利亚的主要据点,回到了以前与“基地”组织相似的状态,这会使得两者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给国际社会带来危害,而且不能排除它们会在一定的条件下重新联手。
此外,除“基地”组织和“伊斯兰国”外,世界上还有很多其他恐怖主义势力,恐怖威胁也不仅仅是针对美国和欧洲,这里就不详细列举了。
三是欧美俄成为新的恐怖活动高发区。欧美国家之所以成为恐怖袭击事件新的高发区,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长期以来,美国等西方国家就是恐怖分子主要攻击的目标和对象,“伊斯兰国”的肆虐进一步刺激了袭击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意愿;二是互联网,特别是网络社交媒体发展,使恐怖组织和恐怖分子能够更加广泛、更加隐秘的使用互联网进行恐怖活动宣传,影响范围更广;三是欧美国家处于边缘化的一些移民后裔的二三代容易受到打着宗教旗号、利用宗教的极端思想的蛊惑,从而自我“激进化”后进行恐怖袭击;四是针对欧美国家的恐怖袭击的主体多是“独狼式”的个体或小团伙,工具为车辆、刀具,甚至棒球棒,难以防范。因此,欧美国家在潜在恐怖分子不断增加的同时,又处于难以防范的情况下,恐怖袭击事件大幅上升。
2017年3月22日,英国议会大厦威斯敏斯特宫外发生恐怖卡车冲撞人群的袭击事件,造成5人死亡、40多人受伤。4月3日,俄罗斯圣彼得堡地铁连续发生2起恐怖袭击事件,造成16人死亡、49人受伤。5月22日,英国曼彻斯特体育场发生爆炸事件,造成22人死亡、59人受伤。究其原因,一方面,随着“伊斯兰国”在叙利亚和伊拉克的“老巢”被围剿,更加刺激追随者对欧美俄实施报复;另一方面,大量来自欧洲的“圣战分子”回流,增加了暴恐活动指数。法国情报研究所副所长阿兰·罗迪埃指出,除叙、伊两国的恐怖分子外,“伊斯兰国”还培养了40000名外籍“圣战”者。欧盟安全联盟专员朱利安·金表示,大约有8000名武装分子将从叙利亚和伊拉克逃回欧洲。2017年11月10日,法国巴黎检察院共和国检察官莫兰透露,据警方掌握,共有690名法国人前往伊拉克和叙利亚参与“伊斯兰国”圣战。其中有295名妇女,15岁以下的未成年人28名,另有15岁以上的400人。据德国情报机构提供的数字显示,共有950名“伊斯兰国”分子曾从德国前往叙利亚和伊拉克,其中1/5为女性,未成年人占5%。 《领导文萃》 :您之前说过,国际恐怖主义活动猖獗,除恐怖主义存在的内在因素外,国际反恐合作不能取得共识,不能采取统一行动,也是另外一个重要因素。所以您一直强调在对付国际恐怖活动的问题上必须加强国际合作,请您谈谈如何加强?
李伟:确实,自俄罗斯宣布从叙利亚撤军,美国、沙特、以色列与俄罗斯、土耳其、伊朗两大集团围绕战后的博弈扑朔迷离。耶路撒冷的归属问题激起“千层浪”,特朗普宣称“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加剧了中东地区的紧张局势。当前,各国在国际反恐斗争中通常以本国战略利益为考量,难以形成反恐“合力”。如何使各国放下疑虑和芥蒂,进行最大限度的国际反恐合作,是当前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之一。我认为当前形势下加强国际反恐合作,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顶层设计,加强联合国在国际反恐中的引领和主导作用。当前国际恐怖主义形势愈发严峻,其在发展、组织结构、方式方法均呈多元化。首先,国际恐怖主义向多元化趋势发展,存在着国别形态的恐怖组织、区域形态的恐怖组织和全球性的恐怖组织。其次,国际恐怖组织结构上也呈多元化状态:分散化、网络化、扁平化、传统组织化以及意识形态化等。再次,恐怖活动方式手法表现出多元化形态:“独狼式”与一定规模的恐袭、单个目标与多个目标的恐袭、就地取材與武器泛滥、本土化与国际化恐怖活动相互呼应。因此,发挥联合国的主导作用变得更加重要。
二是注重协作,加强区域和双边反恐合作,防止恐怖分子回流。通过加强区域和双边反恐合作,及时交流关于防范和打击恐怖主义的准确信息;查出支持、参与或企图参与资助、规划、准备或实施恐怖主义行为或提供安全避难所的人,不让他们有安全避难所,并根据引渡或起诉原则,将其绳之以法;改进边界和海关管制,以防止和查明恐怖分子的流动,防止和查明小武器和轻武器、常规弹药和爆炸物、核生化或放射性武器和材料等非法贸易等,这是当前进行国际反恐合作的重要模式。
三是重点突出,通过“标本兼治”的方式合力打击恐怖主义。2017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国际刑警组织第86届全体大会时指出:安全问题的联动性、跨国性、多样性更加突出。恐怖主义滋生蔓延受经济发展、地缘政治、宗教文化等多种复杂因素影响,单纯靠一种手段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未来反恐需要采取多种方式多管齐下,才能既治标又治本。
《领导文萃》 :目前顶层设计在国际合作方面进展怎样?
李伟:2017年6月15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决定重组联合国反恐机构,设立联合国反恐怖主义办公室,以协调联合国系统有关反恐方面的合作,加大对各会员国反恐能力建设的支持等。决议的通过将提高联合国协助会员国执行《联合国全球反恐战略》的能力。反恐办公室主要职责包括:对由联合国秘书长负责的、联合国系统内反恐方面各类任务进行领导 ;加强联合国反恐执行工作队各实体的协调一致性;加强对会员国的反恐能力建设支持;提高联合国反恐努力的能见度,加强宣传,推动资源调动;确保联合国系统反恐、预防暴力极端主义的工作得到应有重视等。2017年11月30日,在安理会关于打击外国恐怖作战人员公开会上,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临时代办吴海涛表示,面对共同挑战,国际社会应树立共同体意识,加强反恐合作,充分发挥联合国及安理会的主导作用。
《领导文萃》 :您前面提到,加强国际反恐合作要注重协作,加强区域和双边反恐合作,防止恐怖分子回流。现在各国协作情况如何?
李伟:是的,反恐国际合作必须注重协作。一是加强区域反恐。2017年12月2日,中国总理李克强在上合组织成员国政府首脑理事会第十六次会议上指出,要加强执法安全机制建设,深化情报交流、人员培训和大型活动安保等领域合作,共同防范恐怖分子回流。12月6日,上合组织“厦门-2017”网络反恐联合演习在福建厦门举行。上合组织8个成员国主管机关代表团及地区反恐怖机构执委会代表团参加了此次演习。此次演习是继2015年首次联合演习后,第二次在我国举行网络反恐联合演习,目的是进一步完善上合组织各成员国主管机关之间在查明和阻止利用互联网从事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方面的协作机制,交流相关工作经验做法,加强网络反恐领域的执法合作。2016年欧盟刑警组织还成立了专门部门“网络内容移送局”,主要职责是搜集、发现网上的涉恐信息,并向有关网站、社交平台举报,或请其删除。二是加强双边合作。中国一直致力于加强与其他国家在反恐方面的双边合作。同年12月2日,宁夏银川武警某综合训练基地,中俄“合作—2017”联合反恐演训正式启动。此次联合反恐演训为期12天,中俄双方成立联合训练队,实行混合编组、集中组训,各派32名队员参加。其中,中国武警部队派出宁夏总队“沙狐”突击队,俄罗斯国民卫队派出“勇士”突击队和“山猫”快反部队。此次联合反恐演训是中俄两国同类部队继“合作—2007”联合演习、“合作—2013”联合训练、“合作—2016”联合反恐演训之后的第4次跨国合作。再如中国和意大利的案例。2017年6月5日至25日,10名中国警察与意大利警察一道,在罗马、米兰、佛罗伦萨和那不勒斯4个城市进行联合巡逻,协助意大利警方处理与中国游客、华人华侨安全有关的问题。
《领导文萃》 :国际反恐合作需要采取多种方式多管齐下,中国在国际反恐合作中也有一些主张值得高度重视。请您谈谈如何“标本兼治”打击恐怖主义。
李伟:好。我们先来看“治标之法”。一是重在预先防范。由于“反恐怖法”是预防法,并非威慑法,且恐怖分子经常采取“自杀式”恐怖袭击的方式,并以发动“圣战”为荣,造成当前恐怖主义活动防范难度极大的局面,尤其是“独狼式”恐怖分子更是“防不胜防”。因此反恐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要未雨绸缪、预先防范。2017年12月,英国警方在圣诞集市等节日活动上采取最高级别的预防措施,将多名便衣警察“隐藏”在各大城市的人群中,武装警察也将不间断巡逻;曼彻斯特等城市的圣诞集市更是架起安检门严阵以待。 二是各国加强反恐立法。当前,国际社会已经意识到反恐立法的重要性,并相继出台法条法规制约恐怖分子的活动范围。2017年10月30日,法国总统马克龙签署一项新的反恐法《加强国内安全和反恐法》,赋予相关当局永久性权力,允许搜查住宅、关闭宗教场所并限制疑似极端分子的行动。《俄罗斯联邦宪法》则规定:由总统直接领导、国家反恐委员会宏观协调、联邦安全局组织实施的反恐领导与行动机制,在全国范围内形成自上而下的反恐网络。
三是加强部署反恐力量。恐袭不断的严峻局势促使各国都加强在国内部署相应的反恐力量。如英国已决定成立一支由特种空勤团、特种舟艇部队和特种侦察团混编的新反恐部队;2017年2月,萨赫勒五国集团决定成立由5000人组成的联合部队,共同打击萨赫勒地区日益严峻的恐怖主义活动,目前其组建联合部队的关键步骤已经完成。
四是升级反恐技术手段。为防范发生卡车冲撞人群事件,英国在圣诞集市采取了设置“禁止车辆入内”路障、布置防护栏等系列措施,伯明翰市更是在市中心砌上了石墩子。
五是加强网络管控。12月15日,前美国国土安全部网络安全部主任布鲁斯·麦康奈尔表示,美国虽然没有像欧盟“网络内容移送局”一样的涉恐信息机构,但美国政府会就有问题的信息和网络巨头们保持沟通,尤其是那些违反“服务准则”的信息。在中美互联网合作反恐方面,他表示,中美可以合作应对恐怖分子利用网络发起的宣传和攻击。例如,恐怖组织利用处于美国的服务器,对中国进行恐怖主义宣传或攻击,中国可以就此与美国沟通,美国政府会查明实际情况,反之亦然。
六是切断恐怖组织的资金来源。总之,要时刻保持对恐怖活动“零容忍”的高压态势,重拳出击,打击恐怖活动嚣张气焰,遏制恐怖主義发展势头。
再说“治本之策”。一是设法消灭恐怖主义传播的思想根源和途径。若想铲除孕育激进分子的激进意识形态,国际社会要大力推动伊斯兰世界向温和主义迈进。要通过媒体,大力倡导伊斯兰教是一个和平、慈善、宽容的宗教,揭露恐怖主义极端分子滥杀平民,甚至不放过妇女儿童的罪恶本质,使公众能够将极端分子与宗教人士和信教人员区分开,尽最大可能压缩极端主义滋生蔓延的空间。同时,可以通过在网上与极端分子沟通,促使其放弃激进思想,“去极端化”。
二是加强全民反恐、群防群治的力度。习近平主席强调,要建立健全反恐工作格局,坚持专群结合、依靠群众,深入开展各种形式的群防群治活动,筑起铜墙铁壁,使暴力恐怖分子成为“过街老鼠”。中国的《反恐怖主义法》通过相关条文确立了“全民反恐”的理念,并相继建立涉恐涉暴线索重奖机制,以调动全民反恐的积极性。
三是加速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实现古代丝绸之路在现代的互联互通,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只有这样,才能以发展促安全,以安全保发展。同时,在“一带一路”的推进过程中,将中国“和而不同”“互相尊重”“共同发展”的思想推而广之,加快各地区之间的思想大融合,增进公平正义,减少滋生恐怖主义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