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 模糊不清的形象
——夏、商、西周的间谍活动
随着奴隶制王朝“夏”的建立,王朝内部各阶级之间的斗争、统治者之间争夺权利的斗争激烈地进行,中国古代间谍活动也应运而生。我们从最早的夏、商、西周三代扑朔迷离的传说与记载中分辨出中国历史上最初的一些间谍们仆仆风尘的身影,如商朝兴起,有伊尹在夏为间谍;周朝兴起,姜尚曾在殷了解内情。
年代久远,史料残缺,外交、军事活动未明确区分,这是中国古代谍报史这一时期的特点。
♦ 游士与刺客
——春秋、战国的间谍活动
由春秋时子贡开其绪端,到战国时蔚然成风的游士从事间谍活动,是战国谍报活动的一个特点。战国时的间谍活动与高级谋略活动紧密相连,有时浑然一体;出现了周密计划的间谍战略,并成功地运用于秦国统一战争。秦国的间谍战略不是到李斯、尉缭才提出的,早在秦昭王时代,谍报战已经被统治者奉为国策——以“远交近攻”的外交、军事战略与“勿攻其地而攻其人”的间谍策略相结合,瓦解各国君臣,破坏六国“合纵”策略。
战国间谍战,称得上是中国古代谍报史上最令人炫目的篇章。
♦ 汉室兴衰
——秦、两汉、三国的间谍活动
秦(前221—前206)的历史很短促,在随之而来的群雄逐鹿中,出现了古代谍报史上第二个谍报战高潮。一方面游士一类人物或带有游士色彩的人物在谍报活动中仍起着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以某一未来帝王为中心形成一个智囊班子的谍报策划、指挥方式也已经形成了。前者以“高阳酒徒”郦食其、随何为代表,他们对所服务的君主保持战国游士的风度,在活动时以三寸不烂之舌来打动对方。后者以张良、陈平为代表,在刘邦身边组织策划谍报活动。
西汉末年,刘秀集团在谍报活动中有一突出表现——刘秀善于利用敌人心理,以宣传手段来制造假情报,瓦解敌人。用现在时髦的说法就是刘秀擅长心理战、舆论战。此时,必须要有情报作为基础,谍报工作中的头等大事是对敌人首脑人物的精神状态的了解和利用。
三国时,由于鼎峙三分的三个政权都有谋略水平较高的统治者和智囊人物,因此,在谍报活动中演出了一幕幕精彩的活话剧。如孙刘联盟共拒曹操的大战略,其中尤为突出的是高水平的“诈降”。这类诈降,是精心策划、组织并由高级人物进行的。如赤壁之战中,在消灭了袁绍集团和刘表集团后,曹操已经完全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全然不顾军队连续作战的劳累,对南方自然环境不适应的弱点,不顾谋士的反对,向占有江东的孙权集团出击。东吴主帅周瑜与部将黄盖使用苦肉计,写信“诈降”曹操。曹操自信骄傲,最终被来降的黄盖烧毁了战舰,水师全军覆没,曹军伤亡过半。
汉代诸侯王的间谍活动是中央集权与地方势力之间的谍报斗争。这一历史阶段中的间谍活动虽不如春秋、战国之际的谍报活动那么璀璨夺目,但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也很有代表性。
♦ 战乱年代
——两晋南北朝的间谍活动
这一时期的谍报活动大多是战役、战术性谍报活动,并有所发展。首先是假情报的制造、散布方式多样化;其次是在实施战术性谍报活动时,方式多样化了,水平也有较大提高。这固然得益于历史经验的积累,但也与这一时期的军官很多起义于草原朔漠或军旅下层有关。隋朝在渡江战役前开展了大规模的战役性谍报活动,包括破坏敌人经济实力,以假情报欺骗敌人,对敌人布防情况进行侦察等几个方面。这表明隋朝已能组织、控制范围十分广泛地围绕一个战役目标而进行的谍报活动。
回顾这个时代,虽然看不到太多的深谋远虑,但不乏五花八门的欺骗手段。
♦ 从统一到分裂
——隋、唐、五代的间谍活动
在这一历史时期,战术侦察、战场上的间谍活动又有了新发展。以李世民为代表,当时的许多高级军事将领把战术侦察活动与部队的整个作战行动的展开结合起来,使之成为战争中部队行动中的组成部分。这种小部队进行的侦察活动实质上是属于谍报活动与正规作战行动之间的一种特种作战活动。
唐末五代时的军阀们别出心裁地想出了各种伪装部队、间谍的方法,形形色色的商人、手工业者形象,成了间谍们用以伪装自己的外衣。唐末藩镇对付中央政权的谍报手段,表明地方势力在与中央政权斗争中的谍报手段又有了较大的提高。从组织、心理、经济等几个方面对唐王朝的平藩活动进行了最大的牵制。这些间谍活动策划周密、准备充分,把间谍的大规模破坏活动作为战略手段来开展。
这一时期,人们对间谍的利用、处理方式更加多起来,开始更加自觉地逆用敌方间谍,使之为我所用。在利用外交使节进行外交间谍活动活动方面,也有了新发展。“诸侯窥唐”就反映了当时各割据势力把外交使节当作了解敌方战略情报的手段。
♦ 边境风云
——宋、辽、金、元的间谍活动
北宋、南宋与辽、夏、金的对峙中,边境上的间谍战频繁、花样繁多。在边境间谍战中,呈现富于谋略、较为细腻的风格。朱元璋在元末農民起义中崛起,充分发挥了用间的才能。其一是用间活动的着眼点是敌方首脑人物,其二是用间活动与自己的军事战略相配合。
♦ 激烈的角逐
——明、清的间谍活动
明、清两代,封建集权日趋严密,各类特务组织越来越发挥这种作用,封建帝王驾驭之术也更为纯熟。但统治者安于闭关锁国的状态,不想也不可能主动地去适应世界的变化。伴随着中国整体上的不断落伍,中国对外谍报工作的开展当然无从谈起。1840年以后,地主阶级中较为勇于接受新思想、头脑较为清醒的部分官僚和知识分子慢慢开始把收集情报作为治世、改良之用。尽管仍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但毕竟开拓了中国人了解世界、了解对手的道路。
从林则徐、魏源等人起,中国的谍报工作与谍报观念由内向型向外向型逐渐转变了,对明清两代间谍活动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以上是历代谍报战历史的简要回顾,总结起来,我国古代谍报战的主要特点有:
1.崇尚谋略,重视针对敌国、敌方上层的战略性谍报活动。中国古代谍报战中“离间计”使用频繁就反映了这一点。战略性谍报活动常常是对付封建独裁式的决策系统的有效武器。封建独裁的文化、心理氛围和权力结构,为“离间计”等针对上层统治集团的谍报活动的开展创造了条件。
2.中国古代谍报活动主要是为政治服务的,很少与经济、科技发生联系。这与生产力的发展,上层建筑的状况有很大的关系。
3.中国古代谍报活动基本上是内向型的。在动乱时,国内各类势力之间以谍报手段展开厮杀,在统一天下时皇帝以此来督责臣下,权臣以此来作为与政敌斗争的工具。
4.中国古代谍报活动基本上是后发型的。中古代谍报活动呈现出明显的周期性。中国内部陷于动乱之时,也是谍报活动频繁之际。天下分崩以后,各种势力形成以若干智谋之士为首的谍报活动指导中心,尔虞我诈。此时的间谍活动表现为一系列战略谍报活动,而且很有计划性。
5.冲国古代谍报活动中,尤其是在高级战略谍报活动中,以假情报去迷惑敌人,派遣间谍去瓦解、破坏敌人内部,占有很大比重。
——夏、商、西周的间谍活动
随着奴隶制王朝“夏”的建立,王朝内部各阶级之间的斗争、统治者之间争夺权利的斗争激烈地进行,中国古代间谍活动也应运而生。我们从最早的夏、商、西周三代扑朔迷离的传说与记载中分辨出中国历史上最初的一些间谍们仆仆风尘的身影,如商朝兴起,有伊尹在夏为间谍;周朝兴起,姜尚曾在殷了解内情。
年代久远,史料残缺,外交、军事活动未明确区分,这是中国古代谍报史这一时期的特点。
♦ 游士与刺客
——春秋、战国的间谍活动
由春秋时子贡开其绪端,到战国时蔚然成风的游士从事间谍活动,是战国谍报活动的一个特点。战国时的间谍活动与高级谋略活动紧密相连,有时浑然一体;出现了周密计划的间谍战略,并成功地运用于秦国统一战争。秦国的间谍战略不是到李斯、尉缭才提出的,早在秦昭王时代,谍报战已经被统治者奉为国策——以“远交近攻”的外交、军事战略与“勿攻其地而攻其人”的间谍策略相结合,瓦解各国君臣,破坏六国“合纵”策略。
战国间谍战,称得上是中国古代谍报史上最令人炫目的篇章。
♦ 汉室兴衰
——秦、两汉、三国的间谍活动
秦(前221—前206)的历史很短促,在随之而来的群雄逐鹿中,出现了古代谍报史上第二个谍报战高潮。一方面游士一类人物或带有游士色彩的人物在谍报活动中仍起着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以某一未来帝王为中心形成一个智囊班子的谍报策划、指挥方式也已经形成了。前者以“高阳酒徒”郦食其、随何为代表,他们对所服务的君主保持战国游士的风度,在活动时以三寸不烂之舌来打动对方。后者以张良、陈平为代表,在刘邦身边组织策划谍报活动。
西汉末年,刘秀集团在谍报活动中有一突出表现——刘秀善于利用敌人心理,以宣传手段来制造假情报,瓦解敌人。用现在时髦的说法就是刘秀擅长心理战、舆论战。此时,必须要有情报作为基础,谍报工作中的头等大事是对敌人首脑人物的精神状态的了解和利用。
三国时,由于鼎峙三分的三个政权都有谋略水平较高的统治者和智囊人物,因此,在谍报活动中演出了一幕幕精彩的活话剧。如孙刘联盟共拒曹操的大战略,其中尤为突出的是高水平的“诈降”。这类诈降,是精心策划、组织并由高级人物进行的。如赤壁之战中,在消灭了袁绍集团和刘表集团后,曹操已经完全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全然不顾军队连续作战的劳累,对南方自然环境不适应的弱点,不顾谋士的反对,向占有江东的孙权集团出击。东吴主帅周瑜与部将黄盖使用苦肉计,写信“诈降”曹操。曹操自信骄傲,最终被来降的黄盖烧毁了战舰,水师全军覆没,曹军伤亡过半。
汉代诸侯王的间谍活动是中央集权与地方势力之间的谍报斗争。这一历史阶段中的间谍活动虽不如春秋、战国之际的谍报活动那么璀璨夺目,但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也很有代表性。
♦ 战乱年代
——两晋南北朝的间谍活动
这一时期的谍报活动大多是战役、战术性谍报活动,并有所发展。首先是假情报的制造、散布方式多样化;其次是在实施战术性谍报活动时,方式多样化了,水平也有较大提高。这固然得益于历史经验的积累,但也与这一时期的军官很多起义于草原朔漠或军旅下层有关。隋朝在渡江战役前开展了大规模的战役性谍报活动,包括破坏敌人经济实力,以假情报欺骗敌人,对敌人布防情况进行侦察等几个方面。这表明隋朝已能组织、控制范围十分广泛地围绕一个战役目标而进行的谍报活动。
回顾这个时代,虽然看不到太多的深谋远虑,但不乏五花八门的欺骗手段。
♦ 从统一到分裂
——隋、唐、五代的间谍活动
在这一历史时期,战术侦察、战场上的间谍活动又有了新发展。以李世民为代表,当时的许多高级军事将领把战术侦察活动与部队的整个作战行动的展开结合起来,使之成为战争中部队行动中的组成部分。这种小部队进行的侦察活动实质上是属于谍报活动与正规作战行动之间的一种特种作战活动。
唐末五代时的军阀们别出心裁地想出了各种伪装部队、间谍的方法,形形色色的商人、手工业者形象,成了间谍们用以伪装自己的外衣。唐末藩镇对付中央政权的谍报手段,表明地方势力在与中央政权斗争中的谍报手段又有了较大的提高。从组织、心理、经济等几个方面对唐王朝的平藩活动进行了最大的牵制。这些间谍活动策划周密、准备充分,把间谍的大规模破坏活动作为战略手段来开展。
这一时期,人们对间谍的利用、处理方式更加多起来,开始更加自觉地逆用敌方间谍,使之为我所用。在利用外交使节进行外交间谍活动活动方面,也有了新发展。“诸侯窥唐”就反映了当时各割据势力把外交使节当作了解敌方战略情报的手段。
♦ 边境风云
——宋、辽、金、元的间谍活动
北宋、南宋与辽、夏、金的对峙中,边境上的间谍战频繁、花样繁多。在边境间谍战中,呈现富于谋略、较为细腻的风格。朱元璋在元末農民起义中崛起,充分发挥了用间的才能。其一是用间活动的着眼点是敌方首脑人物,其二是用间活动与自己的军事战略相配合。
♦ 激烈的角逐
——明、清的间谍活动
明、清两代,封建集权日趋严密,各类特务组织越来越发挥这种作用,封建帝王驾驭之术也更为纯熟。但统治者安于闭关锁国的状态,不想也不可能主动地去适应世界的变化。伴随着中国整体上的不断落伍,中国对外谍报工作的开展当然无从谈起。1840年以后,地主阶级中较为勇于接受新思想、头脑较为清醒的部分官僚和知识分子慢慢开始把收集情报作为治世、改良之用。尽管仍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但毕竟开拓了中国人了解世界、了解对手的道路。
从林则徐、魏源等人起,中国的谍报工作与谍报观念由内向型向外向型逐渐转变了,对明清两代间谍活动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以上是历代谍报战历史的简要回顾,总结起来,我国古代谍报战的主要特点有:
1.崇尚谋略,重视针对敌国、敌方上层的战略性谍报活动。中国古代谍报战中“离间计”使用频繁就反映了这一点。战略性谍报活动常常是对付封建独裁式的决策系统的有效武器。封建独裁的文化、心理氛围和权力结构,为“离间计”等针对上层统治集团的谍报活动的开展创造了条件。
2.中国古代谍报活动主要是为政治服务的,很少与经济、科技发生联系。这与生产力的发展,上层建筑的状况有很大的关系。
3.中国古代谍报活动基本上是内向型的。在动乱时,国内各类势力之间以谍报手段展开厮杀,在统一天下时皇帝以此来督责臣下,权臣以此来作为与政敌斗争的工具。
4.中国古代谍报活动基本上是后发型的。中古代谍报活动呈现出明显的周期性。中国内部陷于动乱之时,也是谍报活动频繁之际。天下分崩以后,各种势力形成以若干智谋之士为首的谍报活动指导中心,尔虞我诈。此时的间谍活动表现为一系列战略谍报活动,而且很有计划性。
5.冲国古代谍报活动中,尤其是在高级战略谍报活动中,以假情报去迷惑敌人,派遣间谍去瓦解、破坏敌人内部,占有很大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