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养生应重养德
○聂超群
我国的养生理论,历来都主张身心兼养。这不仅要做到起居有常,食欲有节,坚持体育锻炼,防病治病,增强人体的生理功能;同时,还要特别重视养性与养德,加强精神养生,保持心态平衡,精力旺盛,促进健康长寿。
养生要养心,养心又首推养德,这就是要“以德养寿”。孔子说:“大德必得其寿。”大德何以得寿?因为道德高尚的人,一心为公,助人为乐,行善积德,光明磊落,心理总是处于愉悦平衡状态,怎么不会长寿?孔子又说:“仁者寿。”仁者何以长寿?因为仁人志士,豁达大度,诚实守信,爱国爱民。古人云:“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人们生活在一种互相爱护,互相尊敬的人际关系之中,生活在和谐社会环境之中,心情舒畅,其乐无穷,所以会长寿。
特别是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旗帜鲜明地论述了在社会主义社会里,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应该提倡什么,抵制什么。它体现了“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的时代精神,明确了人们的行动准则,有利于指导人们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发扬学习先进、抵制邪恶的良好风尚,也有利于促进人们的心身健康。如今,市场经济大潮汹涌澎湃,荡涤着每个人的灵魂。有很多人商海弄潮,施展宏图,道德高尚,诚实守信,利国利民。可是也有少数人,利欲熏心,违法乱纪,祸国殃民,导致触礁沉船。这其中也不乏有老年人。所以我们老年人在日常养生中,应首推养德,珍惜美好幸福的晚年生活,要以社会主义荣辱观规范自己的言行,加强道德修养,做到自尊、自重、自爱、自律,学习先进,抵制邪恶,保持晚节,促进健康长寿。
自信人生超百年
○郭志川
健康长寿,是人们普遍的期望和心愿。人究竟能活多久?国内外的遗传学家和生命学家的研究均认为,人都可以活到100至175岁;按人的性成熟期的8至10倍计算,人在14至15岁有性能力,其寿命可达100至150岁;按细胞学的研究成果推算,人类细胞一生可分裂50次左右,平均每次分裂周期均为2至4年,其寿命至少达120岁;按人的生长期计算,其寿命应是生长期的5至7倍,人的生长期是20至25年,这样人类寿命就是100至175岁。然而实际上,人类还远未达到这样的寿命。那么,如何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排除或降低影响人类寿命的各种因素的影响,达到预期寿命?我认为有必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坚持下功夫:
第一,要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心理素质包括理想信念,美好的生活愿望、道德修养、思想品格,以及坚毅顽强、努力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等。精神的力量是至关重要的。要有坚强的自信心,自信人生超百年,要保持乐观向上、豁达开朗的心境,心情愉快地过好每一天。医学证明,良好的心理状态,能促进人体内分泌更多的有益的激素、酶类和乙酰胆碱等物质,把血液量、神经细胞的兴奋度调节到最佳状态,从而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所以,要与人为善,广交朋友,待人诚恳热情,包容宽厚,形成和谐友爱的人际关系。要培养兴趣爱好,如读书看报,琴棋书画,钓鱼养花,旅游度假等。这样,既可丰富生活,又能增长知识,陶冶情操。
第二,要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日常生活习惯要符合人体生理昼夜活动的规律,做到起居有常,饮食有节,劳逸有度,戒烟限酒,摒弃陋习。
第三,实行合理的营养膳食。食物多样,荤素搭配,戒高盐、高脂、高糖食品,限熏制、腌泡及化学加工食品。多食水果蔬菜等绿色食品,常吃鱼(特别是海鱼)和菌类食品,保持体内酸碱平衡。老年人还应多食些有利于抗衰老、预防心血管疾病、防癌的食品。
第四,坚持适当的体育活动。步行是最佳的也是最基本的一种活动方式,常年坚持既可使腿脚灵便稳健,又可增强心脏功能。锻炼身体的项目很多,要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项目,持之以恒,终生不辍。
与此同时,要保护生态环境,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树立对环境的忧患意识,从自己做起,从点滴做起,把“三废”和农药以及塑料制品等污染减少到最低程度,努力使我们的长寿村逐渐多起来。
○聂超群
我国的养生理论,历来都主张身心兼养。这不仅要做到起居有常,食欲有节,坚持体育锻炼,防病治病,增强人体的生理功能;同时,还要特别重视养性与养德,加强精神养生,保持心态平衡,精力旺盛,促进健康长寿。
养生要养心,养心又首推养德,这就是要“以德养寿”。孔子说:“大德必得其寿。”大德何以得寿?因为道德高尚的人,一心为公,助人为乐,行善积德,光明磊落,心理总是处于愉悦平衡状态,怎么不会长寿?孔子又说:“仁者寿。”仁者何以长寿?因为仁人志士,豁达大度,诚实守信,爱国爱民。古人云:“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人们生活在一种互相爱护,互相尊敬的人际关系之中,生活在和谐社会环境之中,心情舒畅,其乐无穷,所以会长寿。
特别是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旗帜鲜明地论述了在社会主义社会里,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应该提倡什么,抵制什么。它体现了“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的时代精神,明确了人们的行动准则,有利于指导人们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发扬学习先进、抵制邪恶的良好风尚,也有利于促进人们的心身健康。如今,市场经济大潮汹涌澎湃,荡涤着每个人的灵魂。有很多人商海弄潮,施展宏图,道德高尚,诚实守信,利国利民。可是也有少数人,利欲熏心,违法乱纪,祸国殃民,导致触礁沉船。这其中也不乏有老年人。所以我们老年人在日常养生中,应首推养德,珍惜美好幸福的晚年生活,要以社会主义荣辱观规范自己的言行,加强道德修养,做到自尊、自重、自爱、自律,学习先进,抵制邪恶,保持晚节,促进健康长寿。
自信人生超百年
○郭志川
健康长寿,是人们普遍的期望和心愿。人究竟能活多久?国内外的遗传学家和生命学家的研究均认为,人都可以活到100至175岁;按人的性成熟期的8至10倍计算,人在14至15岁有性能力,其寿命可达100至150岁;按细胞学的研究成果推算,人类细胞一生可分裂50次左右,平均每次分裂周期均为2至4年,其寿命至少达120岁;按人的生长期计算,其寿命应是生长期的5至7倍,人的生长期是20至25年,这样人类寿命就是100至175岁。然而实际上,人类还远未达到这样的寿命。那么,如何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排除或降低影响人类寿命的各种因素的影响,达到预期寿命?我认为有必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坚持下功夫:
第一,要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心理素质包括理想信念,美好的生活愿望、道德修养、思想品格,以及坚毅顽强、努力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等。精神的力量是至关重要的。要有坚强的自信心,自信人生超百年,要保持乐观向上、豁达开朗的心境,心情愉快地过好每一天。医学证明,良好的心理状态,能促进人体内分泌更多的有益的激素、酶类和乙酰胆碱等物质,把血液量、神经细胞的兴奋度调节到最佳状态,从而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所以,要与人为善,广交朋友,待人诚恳热情,包容宽厚,形成和谐友爱的人际关系。要培养兴趣爱好,如读书看报,琴棋书画,钓鱼养花,旅游度假等。这样,既可丰富生活,又能增长知识,陶冶情操。
第二,要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日常生活习惯要符合人体生理昼夜活动的规律,做到起居有常,饮食有节,劳逸有度,戒烟限酒,摒弃陋习。
第三,实行合理的营养膳食。食物多样,荤素搭配,戒高盐、高脂、高糖食品,限熏制、腌泡及化学加工食品。多食水果蔬菜等绿色食品,常吃鱼(特别是海鱼)和菌类食品,保持体内酸碱平衡。老年人还应多食些有利于抗衰老、预防心血管疾病、防癌的食品。
第四,坚持适当的体育活动。步行是最佳的也是最基本的一种活动方式,常年坚持既可使腿脚灵便稳健,又可增强心脏功能。锻炼身体的项目很多,要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项目,持之以恒,终生不辍。
与此同时,要保护生态环境,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树立对环境的忧患意识,从自己做起,从点滴做起,把“三废”和农药以及塑料制品等污染减少到最低程度,努力使我们的长寿村逐渐多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