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了解丙泊酚在小儿麻醉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60例行腹部以下部位择期手术的患儿(<3岁)的临床资料,均行丙泊酚静脉麻醉,观察麻醉前后HR(心率)、MAP(平均动脉压)、SpO2(脉搏氧饱和度)、R(呼吸频率)变化情况、术后清醒时间及术中与术后呕吐、躁动等不良反应发生状况。结果 与麻醉前比较,所有患儿HR、MAP、RR、SpO2依次为(75.23±11.45)次/min、(106.51±10.32)mmHg、(16.52±2.31)次/min、(99.60±0.52)%;麻醉后,分别为(74.61±9.41)次/min、(103.75±11.23)mmHg、(16.24±1.56)次/min、(99.12±0.64)%,麻醉前后HR、MAP、RR无明显变化(P>0.05),SpO2显著下降(P<0.05);术后清醒时间为(15.02±7.03)min,术中与术后无呕吐、恶心、头动等不良反应。结论 丙泊酚在小儿麻醉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能确保患儿呼吸循环稳定,术后清醒时间短,临床效果确切,值得大力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丙泊酚;小儿;麻醉;应用价值
伴随着麻醉技术的不断发展,麻醉药物选择逐渐增多,丙泊酚作为一种速效短效静脉全麻药,归属于非巴比妥类,可连续或反复间断给药,目前未发现药物蓄积作用,具有较强的可控性,在临床上应用广泛[1]。为了深入探究丙泊酚在小儿麻醉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主要对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60例行腹部以下部位择期手术的患儿进行单盲试验,相关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选择我院于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行腹部以下部位择期手术的患儿60例为研究对象,均属于ASAⅠ-Ⅲ,其中男性占有34例,女性有26例,年龄(1-3)岁,平均年龄在(2.34±0.05)岁之间;体重(10-14)kg,平均为(12.56±0.21)kg;手术种类:53例腹股沟斜疝,2例小儿肠套,5例急慢性阑尾炎。
1.2 一般方法
于手术前,积极询问患儿病史,行体格及实验室检查。术前,叮嘱患儿禁饮4h,禁食持续6h;术前半小时,肌注0.01-0.02mg/kg阿托品+2mg/kg苯巴比妥钠。待其入睡后,静注3mg/(kg·h)丙泊酚。术中以手术时间、麻醉深度为依据,及时对药物剂量进行综合调整,维持麻醉,术毕前5min予以停药处理。于麻醉过程中,重视呼吸管理,维持自主呼吸,行面罩给氧,并对RR、HR、BP、SPO2进行持续监测,观察其麻醉期间反应,并记录术前及术中RR、HR、BP、SPO2监测值。停药后,观察并记录患儿清醒时间,分析术后恶心、躁动、呕吐等状况。
1.3 观察指标
观察所有患儿麻醉前后HR、MAP、SpO2、R等变化情况及术后清醒时间与呕吐、躁动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资料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X?检验,P<0.05时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镇静麻醉后诱导时间、用药量、手术时间及苏醒时间变化分析
60例患儿镇静麻醉后诱导时间为(45.34±8.54)s,手术时间为(24.43±14.02)min,苏醒时间为(4.51±1.82)min,清醒时间为(8.72±3.41)min,遗忘程度达100%,丙泊酚总用量为(370.23±27.43)mg。
2.2 生命体征与血气分析状况
与操作前比较,操作完成后RR、MAP、HR无明显变化,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SpO2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1 60例患儿生命体征与血气分析状况综合分析( )
指标 操作前 操作开始3min 操作开始10min 操作完成后 t P
RR(次/min) 16.52±2.31 14.62±1.53 15.34±1.43 16.24±1.56M 0.550 >0.05
MAP(mmHg) 106.51±10.32 90.62±8.67 97.51±9.41 103.75±11.23M 0.991 >0.05
HR(次/min) 75.23±11.45 70.23±8.31 65.67±12.71 74.61±9.41M 0.229 >0.05
SpO2(%) 99.60±0.52 97.24±1.44 98.11±1.33 99.12±0.64N 3.188 <0.05
注:操作完成后与操作前比较,PM>0.05
2.3 不良反应发生状况分析
所有患儿均取得了较为满意的麻醉效果,术中未出现呕吐、恶心、头动、呛咳等不良反应,其中3例患儿因术中刺激显现肢动,经增加丙泊酚用量后逐渐好转,术后清醒时间为(15.02±7.03)min。
3 讨论
丙泊酚作为目前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短效静脉麻醉药,多适用于麻醉诱导、维持、ICU危重患者镇静,麻醉诱导起效迅速、苏醒快,术后呕吐出现率低。有学者在小儿腹部手术麻醉中发现,丙泊酚能减少术后复苏时间,确保麻醉安全性,缓解患者痛苦[2]。在本文研究中,通过对60例行腹部手术患儿进行丙泊酚镇静麻醉,麻醉效果较为满意,应激反应少,未出现循环与呼吸抑制等状况。究其根源,采用丙泊酚行镇静麻醉,麻醉平稳,起效迅速,维持时间短,苏醒快,内脏镇痛作用显著,能有效减少不良反应。在镇静麻醉过程中,丙泊酚具有较强的可控性,苏醒质量良好,代谢清除率高,可反复追加剂量,减轻了患者的痛苦[3]。
需要注意的是,丙泊酚对血流动力学具有一定的影响,多与外周血管扩张及心收缩力减弱相关。扩张血管多为小动脉及动脉,能诱发一过性2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其不良反应与血液中药物浓度及给药速度、剂量密切相关[4]。此外,丙泊酚松弛下颌作用明显,于人体内代谢迅速,伴有感染性呼吸道疾病、呼吸功能较差、低血压、房室传导阻滞、低血容量、心动过缓者禁止应用丙泊芬。国内研究人员报道,阿托品既能预防迷走神经抑制心脏,降低心动过缓发生率,同时对支气管黏液、唾液分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能预防呼吸道阻塞[5]。
笔者以本文研究结果为依据,综合以往研究资料,认为镇静麻醉技术能提高手术患者舒适度,基于全麻情况下,可促使肠腔松弛,减慢肠蠕动,保证手术质量。此外,内镜医生要不断提高技术,于检查中确保动作轻柔,预防出血、穿孔等并发症。于术前,肌注阿托品,可降低低氧血症、心动过缓发生率;术前静注高渗葡萄糖,可降低低血糖发生率,提高麻醉安全性[6]。另外,在手术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变化,做好急救准备。
综上所述,在小儿麻醉中,积极应用丙泊酚能确保患儿呼吸循环稳定,术后清醒时间较短,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谷海飞.七氟醚与丙泊酚在小儿麻醉维持中对脑氧代谢的影响[D].大理学院,2013.
[2]邓声英.芬太尼,氯胺酮与丙泊酚在小儿静脉复合麻醉中的应用[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08(01):168-168.
[3]梁军.氯胺酮联合丙泊酚在小儿临床麻醉中的效果[J].中国医药导刊,2014,23(05):837-838.
[4]刘丽.氯胺酮联合丙泊酚在小儿麻醉中的疗效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2,21(02):82-83.
[5]胡晓冬,陈茹.七氟烷与丙泊酚在小儿麻醉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06(06):34-35.
[6]杨卓成,洪涛.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小儿全凭静脉麻醉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32(24):65-66.
关键词:丙泊酚;小儿;麻醉;应用价值
伴随着麻醉技术的不断发展,麻醉药物选择逐渐增多,丙泊酚作为一种速效短效静脉全麻药,归属于非巴比妥类,可连续或反复间断给药,目前未发现药物蓄积作用,具有较强的可控性,在临床上应用广泛[1]。为了深入探究丙泊酚在小儿麻醉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主要对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60例行腹部以下部位择期手术的患儿进行单盲试验,相关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选择我院于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行腹部以下部位择期手术的患儿60例为研究对象,均属于ASAⅠ-Ⅲ,其中男性占有34例,女性有26例,年龄(1-3)岁,平均年龄在(2.34±0.05)岁之间;体重(10-14)kg,平均为(12.56±0.21)kg;手术种类:53例腹股沟斜疝,2例小儿肠套,5例急慢性阑尾炎。
1.2 一般方法
于手术前,积极询问患儿病史,行体格及实验室检查。术前,叮嘱患儿禁饮4h,禁食持续6h;术前半小时,肌注0.01-0.02mg/kg阿托品+2mg/kg苯巴比妥钠。待其入睡后,静注3mg/(kg·h)丙泊酚。术中以手术时间、麻醉深度为依据,及时对药物剂量进行综合调整,维持麻醉,术毕前5min予以停药处理。于麻醉过程中,重视呼吸管理,维持自主呼吸,行面罩给氧,并对RR、HR、BP、SPO2进行持续监测,观察其麻醉期间反应,并记录术前及术中RR、HR、BP、SPO2监测值。停药后,观察并记录患儿清醒时间,分析术后恶心、躁动、呕吐等状况。
1.3 观察指标
观察所有患儿麻醉前后HR、MAP、SpO2、R等变化情况及术后清醒时间与呕吐、躁动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资料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X?检验,P<0.05时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镇静麻醉后诱导时间、用药量、手术时间及苏醒时间变化分析
60例患儿镇静麻醉后诱导时间为(45.34±8.54)s,手术时间为(24.43±14.02)min,苏醒时间为(4.51±1.82)min,清醒时间为(8.72±3.41)min,遗忘程度达100%,丙泊酚总用量为(370.23±27.43)mg。
2.2 生命体征与血气分析状况
与操作前比较,操作完成后RR、MAP、HR无明显变化,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SpO2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1 60例患儿生命体征与血气分析状况综合分析( )
指标 操作前 操作开始3min 操作开始10min 操作完成后 t P
RR(次/min) 16.52±2.31 14.62±1.53 15.34±1.43 16.24±1.56M 0.550 >0.05
MAP(mmHg) 106.51±10.32 90.62±8.67 97.51±9.41 103.75±11.23M 0.991 >0.05
HR(次/min) 75.23±11.45 70.23±8.31 65.67±12.71 74.61±9.41M 0.229 >0.05
SpO2(%) 99.60±0.52 97.24±1.44 98.11±1.33 99.12±0.64N 3.188 <0.05
注:操作完成后与操作前比较,PM>0.05
2.3 不良反应发生状况分析
所有患儿均取得了较为满意的麻醉效果,术中未出现呕吐、恶心、头动、呛咳等不良反应,其中3例患儿因术中刺激显现肢动,经增加丙泊酚用量后逐渐好转,术后清醒时间为(15.02±7.03)min。
3 讨论
丙泊酚作为目前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短效静脉麻醉药,多适用于麻醉诱导、维持、ICU危重患者镇静,麻醉诱导起效迅速、苏醒快,术后呕吐出现率低。有学者在小儿腹部手术麻醉中发现,丙泊酚能减少术后复苏时间,确保麻醉安全性,缓解患者痛苦[2]。在本文研究中,通过对60例行腹部手术患儿进行丙泊酚镇静麻醉,麻醉效果较为满意,应激反应少,未出现循环与呼吸抑制等状况。究其根源,采用丙泊酚行镇静麻醉,麻醉平稳,起效迅速,维持时间短,苏醒快,内脏镇痛作用显著,能有效减少不良反应。在镇静麻醉过程中,丙泊酚具有较强的可控性,苏醒质量良好,代谢清除率高,可反复追加剂量,减轻了患者的痛苦[3]。
需要注意的是,丙泊酚对血流动力学具有一定的影响,多与外周血管扩张及心收缩力减弱相关。扩张血管多为小动脉及动脉,能诱发一过性2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其不良反应与血液中药物浓度及给药速度、剂量密切相关[4]。此外,丙泊酚松弛下颌作用明显,于人体内代谢迅速,伴有感染性呼吸道疾病、呼吸功能较差、低血压、房室传导阻滞、低血容量、心动过缓者禁止应用丙泊芬。国内研究人员报道,阿托品既能预防迷走神经抑制心脏,降低心动过缓发生率,同时对支气管黏液、唾液分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能预防呼吸道阻塞[5]。
笔者以本文研究结果为依据,综合以往研究资料,认为镇静麻醉技术能提高手术患者舒适度,基于全麻情况下,可促使肠腔松弛,减慢肠蠕动,保证手术质量。此外,内镜医生要不断提高技术,于检查中确保动作轻柔,预防出血、穿孔等并发症。于术前,肌注阿托品,可降低低氧血症、心动过缓发生率;术前静注高渗葡萄糖,可降低低血糖发生率,提高麻醉安全性[6]。另外,在手术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变化,做好急救准备。
综上所述,在小儿麻醉中,积极应用丙泊酚能确保患儿呼吸循环稳定,术后清醒时间较短,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谷海飞.七氟醚与丙泊酚在小儿麻醉维持中对脑氧代谢的影响[D].大理学院,2013.
[2]邓声英.芬太尼,氯胺酮与丙泊酚在小儿静脉复合麻醉中的应用[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08(01):168-168.
[3]梁军.氯胺酮联合丙泊酚在小儿临床麻醉中的效果[J].中国医药导刊,2014,23(05):837-838.
[4]刘丽.氯胺酮联合丙泊酚在小儿麻醉中的疗效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2,21(02):82-83.
[5]胡晓冬,陈茹.七氟烷与丙泊酚在小儿麻醉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06(06):34-35.
[6]杨卓成,洪涛.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小儿全凭静脉麻醉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32(24):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