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为语文的美育教学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来源 :高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gang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审美兴趣,审美能力,运用信息网络扩大创作文系的容量,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铺设了一个崭新舞台,本文根据媒体和现代教育有优势作了一些介绍。
  【关键词】 媒体;现代教育技术;优势
  【中图分类号】:G40-052.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5-0190-01
  
  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审美教育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多媒体将课文中的形、声、色、情等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官,有利于将学生带入课文所描绘的艺术境界中去,让学生从感悟中体验美,创造美,增强审美能力,完善人格素养;在教学的各环节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精心设计,多途径地寓美育于语文
  课堂之中,将会使教学充满情趣与快乐,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
  
  1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美育因素
  
  1.1 借助声像,感知自然美。所谓自然美是指由一切自然物的颜色、形状、光泽、线条等产生的美。大自然界的优美风光,能使人产生愉快轻松的心境,课文中徐来的清风,皎洁的月光,拂水的柳丝,灿烂的春光,多娇的江山等美景,如能通过多媒体(课件)逼真的将这些画面并配以优美的声音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做到目观其形、耳闻其声、心感其情,让学生视听器官得到生理上的愉悦,形成相应的审美心理,进而感知课文的整体美、自然美。如《故乡》中那“深蓝的天空中挂着”的“一轮金黄的圆月”,那“海边的沙地”,那“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通过多媒体画面展示在学生眼前,使“我”忆起少年时代与闰土那真诚无瑕的友情,使学生在欣赏自然美的同时也感受到友谊的珍贵。
  1.2 利用媒体,领略人格美。人格美指的是人类社会中的美,可以包括个体的美和群体的美,语文教材中相关这方面的篇章也有很多,高尚的道德情操、进步的人生观是人格美的核心。初中语文教材中有不少介绍我国历史上的优秀人物的课文,这些课文主要是为了弘扬中华民族的美德,从而感召和教育学生学习这些美德,培养美的心灵。但是由于初中学生年龄小,阅历简单,知识面比较贫乏,因此对课文中介绍的大多数人物并不太熟悉。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可以穿越时空的限制,展示人物形象,回顾他们的英雄事迹,使课文中的榜样人物再现在学生面前,让作品中人物的高贵品质、高尚情操极大地激励和鞭策下一代。如:《木兰诗》中的木兰深明大义、刚毅勇敢、勤劳善良、不图功名而又胸怀柔情。还有陆游“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驰骋向往、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呼唤、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要留清白在人间”的气节等等,都将极大地鼓舞、鞭策学生去创造新生活,去学习他们的崇高人格。在教学中抓住情感基调,利用课件,再现这些人物的英勇壮举,引导学生从课文中体验到对人物的憎恨和崇敬、赞美等感情色彩,与作者共鸣。
  1.3 利用媒体,品味语言美。语句丰富生动形象,词义褒贬分明,有的富有诗情画意是初中语文课本的一大特色。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形式多样,使用灵活。根据课文需要适时选用相应的电教媒体,把学生带入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细细品味文章中的语言美,自觉接受形象美的教育。在教学《天山景物记》时,可根据课文内容,选择vcd 光盘中选取配以草原风光的三首歌曲《草原牧歌》、《在那遥远的地方》、《草原之夜》,在乐曲及画面的变化中,教师示范朗读,学生在优美的旋律、生动的画面与课文内容和谐共鸣欣赏、跟读,想象,思考,体会散文的语言美。教学朱自清的《菏塘月色》,传统的教学方式及板书很难将学生带入特定的意境,而配用cai课件,那如诗如画的菏塘月色图,江南采莲图,加之《月光曲》的配乐和声情并茂的朗读,很容易使学生进入情景,把握景物特征,领悟思想感情,突破教育难点。
  运用多种媒体的教学模式,既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唤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口、耳、手、脑各得其所,符合语文学习的特点。可见,教学时,应根据课文的需要,适时选用相应的电教媒体,美文精读、主题研读、个性阅读,把学生带入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指导学生主动去发现语言美,细细去品味语言美,自觉接受形象美的教育。
  
  2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采用多种方法渗透美育教学
  
  2.1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精心设计,培养审美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力量和源泉。兴趣来源于寓教育于娱乐之中,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身、心愉悦,这就要在教学中创设好审美情境。首先要优化审美教学设计,以审美教育为纲,以作者的感情线索为经,以景物描写为纬的整体结构,将教学内容通过媒体组合成一条科学的教学流程。如对“《绿》的审美教学,可采用激发审美欲望(以色彩为触点);明确审美对象(绿);创设审美情景(“瀑”);导入审美中介(“潭”);进行审美体验(鉴赏“绿”的景物美,感受“我”的情感美);培养审美能力(让学生去发现美、感受美、表达美、创造美)。其次审美教学要注重利用媒体进行情境的导入,要根据教学实际进行,可以开题引入,可以录音范读导入,也可以媒体展示或教具导入。学生进入美的情境,感到快适,就会萌发审美兴趣。
  2.2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启发体味,熏陶感染,培养审美理解力。语文美育要靠感情的“渗透”和意象的“润泽”及审美实践的感染和陶冶来实现。体味是关键,是核心。体验是主、客体的沟通,所以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实践、体验,通过多媒体,根据课文内容,将宏伟、壮观、悲壮、凄凉、惨烈的画面或声音展现在学生面前,启发学生进入体验状态。
  2.3 联系生活,使现实中的“美”与教材中的“美”形成互动。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所展示画卷的丰富多姿,可以启发人们对社会人生的思考,塑造人完美的人格和豁达的心境。如在教学《故乡》时,可引导学生谈家乡的发展变化,讲家乡的好人好事,回忆美好的童年趣事。这样把学生从课文中的“故乡”带入现实中的“故乡”,既达成两者之间的情景交融,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4 利用信息网络适时组织学生创作,在创造中体验美 。以多媒体和网络化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打破了传统课内课外的界限,把大量课外、校外课程资源引入创作课堂,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视野,积累了丰富的写作资源,为创作教学提供了理想的物质平台和教学环境,为教学活动创设了生动直观的情境,打破了写作课堂教学的时空观,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享受写作的乐趣。
  运用信息网络,扩大创作交流的容量,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铺设了一个崭新的舞台。信息技术环境下写作教学的重要特点是互动性、动感性。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学生可以自主地选择或者发起一个新闻讨论,围绕某一主题与老师、同学及从未见过面的人讨论交流;可以将自己的文章通过各种各样的论坛、电子邮件等向他人发表展示,进行网上交流,在讨论和辩论中主动地建构写作知识,锻炼写作能力,体念创作美。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语文美育教学,构建了语文美育教育的良好平台,给课堂注入了活力和生气,这是教育教学改革深化的必然,也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让学生“乐学”的途径之一。
  收稿日期:2008-5-25
其他文献
过刊是特殊的一种文献资源,如何更好地利用过刊,利用过刊扶贫,对于图书馆过刊管理的探索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的:肺癌在当今世界已经成为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是肿瘤防治的重要方面。虽然随着人们认识的提高和医学的进步,在癌症的预防、筛查、诊断和治疗,特别是手术治疗
随着当前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更加关注人口问题,而且在计划生育政策推行实施的过程中,人口增长速度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人口老龄化问题越加严重.人口老龄化的现象一方面显示
我国信息时代飞速进步,青少年教育也要做到与时俱进,进一步增强青少年的道德与法律意识.本文主要探究如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引领学生走向生态文明的世界,作为学校校长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