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有机化学是竞赛中的重要部分,重视机理掌握,化学竞赛试题难度大。在这样的形势下,化学竞赛辅导策略要更具针对性。本文对高中竞赛有机化学训练提出新策略、对化学竞赛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高中化学竞赛 有机化学 策略
有机竞赛试题是在高考知识点上的加深,思维量大,这就要求教师在给参加竞赛的学生辅导时,注重有机化学训练的方法。寻找高中竞赛有机化学训练新策略尤为重要。本文就此提出高中化学竞赛有机化学训练新策略。在新策略的应用下,有利于处理化学竞赛培训时间短,学生学习量大,精力不足等多方面矛盾。
1.竞赛试题特点分析
化学竞赛主要考查竞赛选手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有机化学试题非常重视反应机理的考察。每一道有机竞赛试题,需要学生对信息进行整理,对信息进行加工,对信息进行归纳。多个官能团同时在一个分子中,学生必须学会分析不同基团之间的相互影响,对学生的想象、逻辑、归纳的思维能力有很好的考察。面对陌生情境,学生需要利用所学过的知识,灵活处理有机反应机理的能力。初赛和决赛试题往往灵活性教高,需要学生把学到的有机反应归纳总结,以提高解题能力。
2.高中竞赛,有机化学竞赛训练应对策略
2.1抓住有机化学基本特征进行教学
有机化学有如下基本特征:相比无机规律性较强,可以从官能团角度出发,应用结构观和能量观,研究典型的物质,从而推广到其他物质上。因此建议老师一开始讲某类物质时首先介绍其结构,介绍官能团的特点然后讲解具体性质时与结构相联系,必要时要介绍典型的反应机理,要归纳出反应规律,要非常重视反应的本质。如果掌握了结构观,有机中许多物质的断键和成键方式就能够深入理解,其反应机理就能大部分推出,掌握了能量观其过渡态和中间体就容易确定,反应的主要产物及反应取向问题就容易确定,因此有机化学的基本特征就是要高度重视能量观和结构观。
2.2以典型题目锻炼学生的类推能力
由于竞赛的目的是选拨优秀学生,所以赛题更注重考察学生的创造能力。竞赛辅导时间较短,容量大,因此建议教师在辅导学生时,应用典型题目锻炼学生的类推能力。典型的例子都存在一个或几个突破点,这些突破点就需要考生能够应用已有知识和题目中给出的信息,通过层层的类推,最后跨越难点,解决试题。当学生深究这些典型题目时,无形中培養他们的思维能力,打破陈旧的常规思维。
2.3将竞赛知识点融合于中学教学中
竞赛的知识点是在高考知识点上的延伸。它们之间都存在合适的切入点。为了充分利用高中的课余时间,让多数学生能够培养思维能力,高中可以将竞赛知识点融合于中学教学中。在讲解有机化合物官能团性质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官能团对其它基团的影响。比如:学生学习乙醛中羰基性质、乙酸羧基性质时,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在课余时间里查找资料学习乙醛中羰基、乙酸中羧基对α-H的影响,进一步学习乙醛、乙酸中α-H的反应(卤代反应、卤仿反应、羟醛缩合)。这个时候老师可以为教学班级提供已经整理好的拓展知识,让学有余力的优秀学生有机会接触到乙醛和乙酸中α-H的反应。课余时间,老师也可以和优等学生一起讨论这些竞赛知识。这不仅使竞赛知识点融于中学教学中,又可以积极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高深化学知识的兴趣,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化学知识的生机和魅力。
2.4多角度,多层次复习有机化学竞赛知识
有机化学知识点是有一定规律的。有机化学竞赛知识可以按有机化合物的制备?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的顺序进行复习。在复习有机物化学性质及用途时,可以结合该有机物的官能团性质及官能团对其它原子性质的影响这两方面。针对各种有机物转化关系可以画出各级知识点的联系图。在竞赛试题中加深巩固知识点。同时可以运用逆合成分析方法对有机合成题进行解答。对于那些特别典型的反应,通过介绍反应机理,让学生从反应本质上内化有机化学竞赛知识点。
竞赛教学时建议老师采用螺旋式上升的教学方式,第一遍学习有机建议根据官能团进行分类教学,第二遍学习有机可以从反应机理着手进行按具体类型的教学,第三遍学习有机时可以从有机合成题角度按成链和成环方式的不同进行教学。后两次教学可以看成是第一次教学的复习。这样避免了简单的重复,同时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2.5有机和物化、结构、分析、无机综合学习
物理化学它探讨和解决化学变化的方向和限度问题;化学反应的速率和机理问题;物质结构和性能之间的关系。这些方面的问题都给有机化学反应提供了理论依据。
结构化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认识有机分子的形成过程。比如,在共轭分子机构与HMO法这一章中,学习分子图的画法。由分子图判断反应的位置,也就可以更好的解释为什么取代反应位置对苯胺应发生在2、4、6位,而吡啶应发生在3、5位。
分析化学中的“四谱”知识是研究确定未知有机物的实验数据。通过红外光谱获取有机化合物所含的化学键或官能团的信息;通过核磁共振氢谱推知有机物分子中所含不同类型的氢原子以及它们的数目;通过紫外光谱确定共轭结构类型;通过质谱确定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要确定这种物质的结构必须结合这四种光谱,而不是孤立的分析每一种光谱。
在有机化学反应中常常要用到无机试剂,比如在傅克化反应时用到的AlCl3。Lewis酸AlCl3的配位化学性质决定了它在傅克反应中所起的作用。还有很多地方比如用到钌作催化剂时,就必须分析钌作为配位化合物中心离子的化学性质。
3.对化学竞赛,提出建议
3.1建议省级竞赛题目难度下降
在国家出台大部分竞赛学生将不给予保送政策的形势下,参加竞赛学生可能会有所减少。因为他们没能得到一定的回报,再此基础上导致学生家长的反对、学校支持力度不足、竞赛培训困难等等因素,这些都将影响竞赛的进行。因此,新形势下参加竞赛的学生更多是出于个人兴趣,功利性较小。在个人的兴趣爱好指导下,培养出来的优秀学生愿意花时间专研化学,这样有利于培养化学人才。而培训过程中应重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合理规划时间、坚持不懈的精神。当他们通过省级初赛的选拨后,初赛之前培养的自学、规划能力将有利于优等生再进一步学习更深知识的学习。所以省级赛题难度建议下降。当学生在课余时间内经过老师的培训就能够达到竞赛要求时,学生会有成就感。他们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或许也会有所提高,探索化学物质性质的追求可能会更高。
3.2省级培训队应切合奥赛实际
很多省级培训在大学阶段,由于新形势下学生学习的时间更紧张,因此要求大学研究奥赛大纲,按不同于本科教学的方式进行培训。
3.3教学、组织模式应进行改革
竞赛学生参赛更多的是出于兴趣爱好。这就需要学生合理的权衡竞赛所消耗的精力与高考所需精力之间的矛盾。因此原先奥赛的培训教学、组织模式应该进行改革。组织模式已往存在三种模式:班级教学,小组教学和个别教学。由于保送的范围大大缩小,班级教学只适合于在自主招生前面对参与自主招生的学生实施,真正参加奥赛的学生建议使用小组及个别教学模式,而且老师的上课时间将压缩,更多的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的自学。老师将尽可能减少学生走弯路,在学习要求学习方法学习范围上多给与具体的指导。
4.总结
以上我们对化学竞赛中有机难度要求、有机竞赛试题分析,由此我们得出了新形势下有机化学竞赛的相应教学对策,随着今后竞赛实践的不断深入,一线教师会找到更加有效的策略,相应的教学部门也会出现政策的微调。此文只代表目前我们的预测与分析,今后我们还会做出更多的相关的补充研究。
参考文献
[1]何舟.化学奥林匹克优化解题题典[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2002,9:869-889.
[2]李安.高中化学赛题详解[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6:177-178.
[3]刑其毅,裴伟伟等.基础有机化学(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曾羽,曾玲,薛卫东.各层次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大纲的对比研究[J].化学教育,2005,5:59-61.
[5]王荣顺.结构化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7:157.
福建省莆田第一中学,福建莆田, 韩闽江
关键词:高中化学竞赛 有机化学 策略
有机竞赛试题是在高考知识点上的加深,思维量大,这就要求教师在给参加竞赛的学生辅导时,注重有机化学训练的方法。寻找高中竞赛有机化学训练新策略尤为重要。本文就此提出高中化学竞赛有机化学训练新策略。在新策略的应用下,有利于处理化学竞赛培训时间短,学生学习量大,精力不足等多方面矛盾。
1.竞赛试题特点分析
化学竞赛主要考查竞赛选手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有机化学试题非常重视反应机理的考察。每一道有机竞赛试题,需要学生对信息进行整理,对信息进行加工,对信息进行归纳。多个官能团同时在一个分子中,学生必须学会分析不同基团之间的相互影响,对学生的想象、逻辑、归纳的思维能力有很好的考察。面对陌生情境,学生需要利用所学过的知识,灵活处理有机反应机理的能力。初赛和决赛试题往往灵活性教高,需要学生把学到的有机反应归纳总结,以提高解题能力。
2.高中竞赛,有机化学竞赛训练应对策略
2.1抓住有机化学基本特征进行教学
有机化学有如下基本特征:相比无机规律性较强,可以从官能团角度出发,应用结构观和能量观,研究典型的物质,从而推广到其他物质上。因此建议老师一开始讲某类物质时首先介绍其结构,介绍官能团的特点然后讲解具体性质时与结构相联系,必要时要介绍典型的反应机理,要归纳出反应规律,要非常重视反应的本质。如果掌握了结构观,有机中许多物质的断键和成键方式就能够深入理解,其反应机理就能大部分推出,掌握了能量观其过渡态和中间体就容易确定,反应的主要产物及反应取向问题就容易确定,因此有机化学的基本特征就是要高度重视能量观和结构观。
2.2以典型题目锻炼学生的类推能力
由于竞赛的目的是选拨优秀学生,所以赛题更注重考察学生的创造能力。竞赛辅导时间较短,容量大,因此建议教师在辅导学生时,应用典型题目锻炼学生的类推能力。典型的例子都存在一个或几个突破点,这些突破点就需要考生能够应用已有知识和题目中给出的信息,通过层层的类推,最后跨越难点,解决试题。当学生深究这些典型题目时,无形中培養他们的思维能力,打破陈旧的常规思维。
2.3将竞赛知识点融合于中学教学中
竞赛的知识点是在高考知识点上的延伸。它们之间都存在合适的切入点。为了充分利用高中的课余时间,让多数学生能够培养思维能力,高中可以将竞赛知识点融合于中学教学中。在讲解有机化合物官能团性质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官能团对其它基团的影响。比如:学生学习乙醛中羰基性质、乙酸羧基性质时,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在课余时间里查找资料学习乙醛中羰基、乙酸中羧基对α-H的影响,进一步学习乙醛、乙酸中α-H的反应(卤代反应、卤仿反应、羟醛缩合)。这个时候老师可以为教学班级提供已经整理好的拓展知识,让学有余力的优秀学生有机会接触到乙醛和乙酸中α-H的反应。课余时间,老师也可以和优等学生一起讨论这些竞赛知识。这不仅使竞赛知识点融于中学教学中,又可以积极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高深化学知识的兴趣,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化学知识的生机和魅力。
2.4多角度,多层次复习有机化学竞赛知识
有机化学知识点是有一定规律的。有机化学竞赛知识可以按有机化合物的制备?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的顺序进行复习。在复习有机物化学性质及用途时,可以结合该有机物的官能团性质及官能团对其它原子性质的影响这两方面。针对各种有机物转化关系可以画出各级知识点的联系图。在竞赛试题中加深巩固知识点。同时可以运用逆合成分析方法对有机合成题进行解答。对于那些特别典型的反应,通过介绍反应机理,让学生从反应本质上内化有机化学竞赛知识点。
竞赛教学时建议老师采用螺旋式上升的教学方式,第一遍学习有机建议根据官能团进行分类教学,第二遍学习有机可以从反应机理着手进行按具体类型的教学,第三遍学习有机时可以从有机合成题角度按成链和成环方式的不同进行教学。后两次教学可以看成是第一次教学的复习。这样避免了简单的重复,同时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2.5有机和物化、结构、分析、无机综合学习
物理化学它探讨和解决化学变化的方向和限度问题;化学反应的速率和机理问题;物质结构和性能之间的关系。这些方面的问题都给有机化学反应提供了理论依据。
结构化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认识有机分子的形成过程。比如,在共轭分子机构与HMO法这一章中,学习分子图的画法。由分子图判断反应的位置,也就可以更好的解释为什么取代反应位置对苯胺应发生在2、4、6位,而吡啶应发生在3、5位。
分析化学中的“四谱”知识是研究确定未知有机物的实验数据。通过红外光谱获取有机化合物所含的化学键或官能团的信息;通过核磁共振氢谱推知有机物分子中所含不同类型的氢原子以及它们的数目;通过紫外光谱确定共轭结构类型;通过质谱确定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要确定这种物质的结构必须结合这四种光谱,而不是孤立的分析每一种光谱。
在有机化学反应中常常要用到无机试剂,比如在傅克化反应时用到的AlCl3。Lewis酸AlCl3的配位化学性质决定了它在傅克反应中所起的作用。还有很多地方比如用到钌作催化剂时,就必须分析钌作为配位化合物中心离子的化学性质。
3.对化学竞赛,提出建议
3.1建议省级竞赛题目难度下降
在国家出台大部分竞赛学生将不给予保送政策的形势下,参加竞赛学生可能会有所减少。因为他们没能得到一定的回报,再此基础上导致学生家长的反对、学校支持力度不足、竞赛培训困难等等因素,这些都将影响竞赛的进行。因此,新形势下参加竞赛的学生更多是出于个人兴趣,功利性较小。在个人的兴趣爱好指导下,培养出来的优秀学生愿意花时间专研化学,这样有利于培养化学人才。而培训过程中应重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合理规划时间、坚持不懈的精神。当他们通过省级初赛的选拨后,初赛之前培养的自学、规划能力将有利于优等生再进一步学习更深知识的学习。所以省级赛题难度建议下降。当学生在课余时间内经过老师的培训就能够达到竞赛要求时,学生会有成就感。他们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或许也会有所提高,探索化学物质性质的追求可能会更高。
3.2省级培训队应切合奥赛实际
很多省级培训在大学阶段,由于新形势下学生学习的时间更紧张,因此要求大学研究奥赛大纲,按不同于本科教学的方式进行培训。
3.3教学、组织模式应进行改革
竞赛学生参赛更多的是出于兴趣爱好。这就需要学生合理的权衡竞赛所消耗的精力与高考所需精力之间的矛盾。因此原先奥赛的培训教学、组织模式应该进行改革。组织模式已往存在三种模式:班级教学,小组教学和个别教学。由于保送的范围大大缩小,班级教学只适合于在自主招生前面对参与自主招生的学生实施,真正参加奥赛的学生建议使用小组及个别教学模式,而且老师的上课时间将压缩,更多的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的自学。老师将尽可能减少学生走弯路,在学习要求学习方法学习范围上多给与具体的指导。
4.总结
以上我们对化学竞赛中有机难度要求、有机竞赛试题分析,由此我们得出了新形势下有机化学竞赛的相应教学对策,随着今后竞赛实践的不断深入,一线教师会找到更加有效的策略,相应的教学部门也会出现政策的微调。此文只代表目前我们的预测与分析,今后我们还会做出更多的相关的补充研究。
参考文献
[1]何舟.化学奥林匹克优化解题题典[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2002,9:869-889.
[2]李安.高中化学赛题详解[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6:177-178.
[3]刑其毅,裴伟伟等.基础有机化学(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曾羽,曾玲,薛卫东.各层次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大纲的对比研究[J].化学教育,2005,5:59-61.
[5]王荣顺.结构化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7:157.
福建省莆田第一中学,福建莆田, 韩闽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