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以来,各地公租房项目集中开工,与此相配套的管理办法也相继出台。从资金筹措到分配使用的各个环节,从“包租”到“先租后售”的运营模式……地方政府为公租房的建设和管理提供了制度保障。
重庆探索完善公租房建设管理模式
重庆市全力推进公租房建设,建设总量、开工总量、保障群体范围目前位居全国前列。重庆市委三届七次全会把公租房建设列为十大民生问题之首,三届八次全会又做出了2010年起3年内建设4000万平方米公租房、保障60多万户中低收入群众住房需求的决定,力争至“十二五”末,通过公租房建设、实施各类棚户区改造和安置房建设等保障性安居工程,解决中低收入群众住房困难的比例占城镇人口的30%以上。
重庆市政府今年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签订了建设21万套公租房的目标责任书,截至7月底,全市2011年公租房开工总量为946.1万平方米、16.49万套,占全年国家下达任务量的78.52%。
重庆市公租房建设主管部门相关处室定点联系每一个公租房项目,派驻现场工作人员与项目业主和参建单位一起研究科学合理的工期计划和施工流程。与此同时,他们加大对工程质量安全的指导及监管力度,定期对各施工现场的质量安全隐患进行全面排查,建立了公租房质量巡报制度,坚守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这两个底线。
重庆不断探索和完善公租房建设管理模式,使之更加符合实际,逐步规范化。在公租房接受申请的过程中,部分住房困难的本地市民、刚参加工作的大中专毕业生和进城务工人员反映,靠自己目前的收入没有能力解决住房问题。为此,按照《重庆市公共租赁住房管理暂行办法》规定,重庆对以上3类保障群体适当放宽了收入限制标准。从目前申请审核的情况看,审查合格的48454户申请人全部符合公租房的政策要求。
重庆还对申请人的户型标准进行了微调,将原“按面积配租”调整为“按户型配租”。对有稳定工作的证明材料,由原细则规定提交的“劳动合同(就业证明)和社保缴纳证明或公积金证明”简化为“三项材料中的任一项”。社保缴纳时限也从“自申请之日起连续缴纳6个月”降低到“申请之日正在缴纳”。
上海“多管齐下”充实公租房建设“钱袋子”
“地块目前已经拆平,今年10月将开工建设”。这是徐汇区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负责人向记者介绍的新情况,可以说是上海保障房建设的一个新注解。这个位于中心城区、名为“龙南佳苑”的保障房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一个拥有1600多套小户型房的公租房小区。
欲加快公租房建设,充实其开发建设的“钱袋子”至关重要。上海公租房建设提速的背后,是在多管齐下、积极探索过程中,对投融资问题的逐渐“破题”。
首先,由政府财政出资,向公租房运营机构提供资本金和贷款贴息。根据上海市政府安排,今明两年,按照市区两级政府1:2的出资比例,向各区县公租房运营机构注入资本金,用于项目建设。
上海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局长刘海生介绍,截至目前上海已有12个区组建了14家区级公租房运营机构,其他未成立运营机构的区(县)也已制订组建方案,近期将陆续成立。市、区两级财政已合计投入资金约50亿元。与此同时,考虑到公租房运营机构租金收入难以完全覆盖运营成本和贷款利息支出,又规定市区两级政府财政各自承担50%,对公租房项目予以贴息支持。
其次,利用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直接投资公租房。上海市公积金管理中心主任沈正超介绍,今年5月,公积金管理中心从增值收益中出资约15亿元,收购了新江湾“尚景园”项目15万平方米、2202套住房,用作公租房,并委托专业运营机构开展租赁管理。目前,该小区已进入室内装修阶段,预计下半年可面向社会供应。
再次,利用保险资金为公租房项目提供融资。据悉,目前已有保险机构以10年期债权投资计划的方式,向上海市地产集团提供融资40亿元,用于公租房建设;利率按商业银行长期贷款利率下浮约12%执行,按年调整。
平安保险公司则与上海市城投总公司签订了7年期债权投资计划,募集约30亿元资金用于上海城投控股的保障性住房项目建设,50%设固定利率计息、50%按商业银行同期贷款利率下浮一定比例计算利息。
上海城投控股副总裁俞卫中介绍,此次募集资金将用于支持城投控股在上海投资建设的松江新凯、青浦诸光路等保障房项目,“将有利于进一步降低项目的建设成本”。
上海市政府有关人士表示,一方面,上海将根据国务院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金融扶持力度的要求,通过土地出让净收益、地方债券资金、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保障性住房专项资金以及预算资金等渠道进一步加大投入。另一方面,政府将积极促进“银企合作”,如采用“名单式管理”的方式,努力搭建金融机构与开发单位间的融资平台,协调金融机构对列入名单的企业给予必要的优惠,切实降低门槛,加大扶持力度。
据介绍,上海今年计划建设筹措各类保障性住房1500万平方米。截至6月底,已新开工建设经适房140万平方米(约2.24万套),动迁安置房590万平方米(约7.4万套),公租房建设筹措约22.5万平方米(约4500套);累计开工(筹措)752.5万平方米(10.09万套),开工率为50.17%。
北京公租房将试点配建老年公寓
占地5000多平方米、可容纳上百老人、无障碍设计……今年下半年,北京市将在朝阳区常营公租房项目中配建老年公寓试点,总结经验后有望在全市公租房项目中逐步推广。这是记者从北京市养老工作大会上获悉的。
养老工作大会上发布信息,“十二五”时期是北京市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预计到2015年,全市户籍老年人将达到320万,达到总户籍人口的23%。北京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方便社会老人就近养老,市住房建设、民政等部门着手研究在公租房建设项目中配建老年公寓,今年下半年将在朝阳区常营公租房建设项目中先行试点。目前,常营公租房老年公寓已有初步的规划设计方案。老年公寓将在常营公租房项目一侧的独立地块上建设,占地5000多平方米,预计可居住百余名老年人。在房屋设计上,还将考虑老年人生活特点,居室和公共活动空间均采用无障碍设计,建有配套的餐厅、活动室、医务室等。公租房配建老年公寓的管理方案正在论证制订中。
该负责人介绍,北京市第一福利院二期扩建工程已正式运营,今年下半年,北京市还将继续加大集中供养设施的建设力度,确保年内新开工建设养老床位不少于1万张。北京老年社区二期工程、南城敬老院将开工建设,朝阳、大兴、门头沟、怀柔、延庆的区县级养老机构已陆续动工。全年将在街道乡镇建设项目53个,包括新建项目1个、扩建项目12个、改建项目20个等。
青岛探索公租房“先租后售”新模式
日前,山东省青岛市白沙湾保障性住房集中建设项目破土动工。该项目位于青岛市城阳区,占地面积998亩,规划建筑面积93万平方米。这是青岛首次在出让土地中大规模建设公租房,并进行公租房“先租后售”的探索。
据介绍,除了配套建设的学校、幼儿园、文化体育活动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农贸市场、老年活动中心等公共设施之外,该项目全部用于建设公租房和限价房。其中,公租房3797套、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限价房6253套、建筑面积53万平方米。
在公租房的建设、运营模式上,白沙湾保障性住房集中建设项目进行“先租后售”探索,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由开发企业投资建设并持有公租房,经营10年之后,开发企业可以出售公租房,实现建设投资回收,获得一定的利润,但须按当时的限价房价格出售。跟以前相比,公租房“先租后售”给开发企业提供了一个退出机制,提高了企业参与保障房建设的积极性。
青岛市住房保障中心副主任刘巍琪表示,这一探索有利于在建设资金短缺的情况下,吸引社会资金投资建设公租房,增加公租房建设和供应规模,兼顾被保障群体的阶段性住房需求和长远性住房需求。
武汉公租房“包租”获住建部肯定
武汉市多个区有不少“城中村”改造,按照政策,村民拆迁还建除自住以外,一般都有富余房屋。对此,武汉市在洪山等几个区探索城中村改造“包租”方式筹集公租房房源,得到住建部驻湖北督察组的充分肯定。
城中村改造村民多余房源用于公租房,其租赁环节涉及四个主体:村民、村集体、公租房运营机构和公租房租赁对象。
为厘清关系、分清责任,具体运营模式设计为:村民委托村集体经营实体统一租赁;村集体经营实体与公租房运营机构签订包租协议;公租房运营机构依据公租房政策核定资格并确定租户;租户与村集体经营实体签订租赁协议,即村民不与公租房运营机构和租户发生直接关系,以免造成管理混乱。其中装修成本、30%的差价,都由政府公租房专项资金补贴。
这样,实现了多方共赢局面。村民不担心富余房源租不出去,由于有政府对租户把关,不怕房屋设施被损坏。政府方面省钱又省力,在短时间内筹集到房源,并且租赁具体事务交给村集体的经营实体,节省了政府管理成本。租户方面,政府会对房屋质量、装修把关,对物业管理进行监督,一些租房纠纷可以避免。
重庆探索完善公租房建设管理模式
重庆市全力推进公租房建设,建设总量、开工总量、保障群体范围目前位居全国前列。重庆市委三届七次全会把公租房建设列为十大民生问题之首,三届八次全会又做出了2010年起3年内建设4000万平方米公租房、保障60多万户中低收入群众住房需求的决定,力争至“十二五”末,通过公租房建设、实施各类棚户区改造和安置房建设等保障性安居工程,解决中低收入群众住房困难的比例占城镇人口的30%以上。
重庆市政府今年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签订了建设21万套公租房的目标责任书,截至7月底,全市2011年公租房开工总量为946.1万平方米、16.49万套,占全年国家下达任务量的78.52%。
重庆市公租房建设主管部门相关处室定点联系每一个公租房项目,派驻现场工作人员与项目业主和参建单位一起研究科学合理的工期计划和施工流程。与此同时,他们加大对工程质量安全的指导及监管力度,定期对各施工现场的质量安全隐患进行全面排查,建立了公租房质量巡报制度,坚守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这两个底线。
重庆不断探索和完善公租房建设管理模式,使之更加符合实际,逐步规范化。在公租房接受申请的过程中,部分住房困难的本地市民、刚参加工作的大中专毕业生和进城务工人员反映,靠自己目前的收入没有能力解决住房问题。为此,按照《重庆市公共租赁住房管理暂行办法》规定,重庆对以上3类保障群体适当放宽了收入限制标准。从目前申请审核的情况看,审查合格的48454户申请人全部符合公租房的政策要求。
重庆还对申请人的户型标准进行了微调,将原“按面积配租”调整为“按户型配租”。对有稳定工作的证明材料,由原细则规定提交的“劳动合同(就业证明)和社保缴纳证明或公积金证明”简化为“三项材料中的任一项”。社保缴纳时限也从“自申请之日起连续缴纳6个月”降低到“申请之日正在缴纳”。
上海“多管齐下”充实公租房建设“钱袋子”
“地块目前已经拆平,今年10月将开工建设”。这是徐汇区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负责人向记者介绍的新情况,可以说是上海保障房建设的一个新注解。这个位于中心城区、名为“龙南佳苑”的保障房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一个拥有1600多套小户型房的公租房小区。
欲加快公租房建设,充实其开发建设的“钱袋子”至关重要。上海公租房建设提速的背后,是在多管齐下、积极探索过程中,对投融资问题的逐渐“破题”。
首先,由政府财政出资,向公租房运营机构提供资本金和贷款贴息。根据上海市政府安排,今明两年,按照市区两级政府1:2的出资比例,向各区县公租房运营机构注入资本金,用于项目建设。
上海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局长刘海生介绍,截至目前上海已有12个区组建了14家区级公租房运营机构,其他未成立运营机构的区(县)也已制订组建方案,近期将陆续成立。市、区两级财政已合计投入资金约50亿元。与此同时,考虑到公租房运营机构租金收入难以完全覆盖运营成本和贷款利息支出,又规定市区两级政府财政各自承担50%,对公租房项目予以贴息支持。
其次,利用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直接投资公租房。上海市公积金管理中心主任沈正超介绍,今年5月,公积金管理中心从增值收益中出资约15亿元,收购了新江湾“尚景园”项目15万平方米、2202套住房,用作公租房,并委托专业运营机构开展租赁管理。目前,该小区已进入室内装修阶段,预计下半年可面向社会供应。
再次,利用保险资金为公租房项目提供融资。据悉,目前已有保险机构以10年期债权投资计划的方式,向上海市地产集团提供融资40亿元,用于公租房建设;利率按商业银行长期贷款利率下浮约12%执行,按年调整。
平安保险公司则与上海市城投总公司签订了7年期债权投资计划,募集约30亿元资金用于上海城投控股的保障性住房项目建设,50%设固定利率计息、50%按商业银行同期贷款利率下浮一定比例计算利息。
上海城投控股副总裁俞卫中介绍,此次募集资金将用于支持城投控股在上海投资建设的松江新凯、青浦诸光路等保障房项目,“将有利于进一步降低项目的建设成本”。
上海市政府有关人士表示,一方面,上海将根据国务院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金融扶持力度的要求,通过土地出让净收益、地方债券资金、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保障性住房专项资金以及预算资金等渠道进一步加大投入。另一方面,政府将积极促进“银企合作”,如采用“名单式管理”的方式,努力搭建金融机构与开发单位间的融资平台,协调金融机构对列入名单的企业给予必要的优惠,切实降低门槛,加大扶持力度。
据介绍,上海今年计划建设筹措各类保障性住房1500万平方米。截至6月底,已新开工建设经适房140万平方米(约2.24万套),动迁安置房590万平方米(约7.4万套),公租房建设筹措约22.5万平方米(约4500套);累计开工(筹措)752.5万平方米(10.09万套),开工率为50.17%。
北京公租房将试点配建老年公寓
占地5000多平方米、可容纳上百老人、无障碍设计……今年下半年,北京市将在朝阳区常营公租房项目中配建老年公寓试点,总结经验后有望在全市公租房项目中逐步推广。这是记者从北京市养老工作大会上获悉的。
养老工作大会上发布信息,“十二五”时期是北京市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预计到2015年,全市户籍老年人将达到320万,达到总户籍人口的23%。北京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方便社会老人就近养老,市住房建设、民政等部门着手研究在公租房建设项目中配建老年公寓,今年下半年将在朝阳区常营公租房建设项目中先行试点。目前,常营公租房老年公寓已有初步的规划设计方案。老年公寓将在常营公租房项目一侧的独立地块上建设,占地5000多平方米,预计可居住百余名老年人。在房屋设计上,还将考虑老年人生活特点,居室和公共活动空间均采用无障碍设计,建有配套的餐厅、活动室、医务室等。公租房配建老年公寓的管理方案正在论证制订中。
该负责人介绍,北京市第一福利院二期扩建工程已正式运营,今年下半年,北京市还将继续加大集中供养设施的建设力度,确保年内新开工建设养老床位不少于1万张。北京老年社区二期工程、南城敬老院将开工建设,朝阳、大兴、门头沟、怀柔、延庆的区县级养老机构已陆续动工。全年将在街道乡镇建设项目53个,包括新建项目1个、扩建项目12个、改建项目20个等。
青岛探索公租房“先租后售”新模式
日前,山东省青岛市白沙湾保障性住房集中建设项目破土动工。该项目位于青岛市城阳区,占地面积998亩,规划建筑面积93万平方米。这是青岛首次在出让土地中大规模建设公租房,并进行公租房“先租后售”的探索。
据介绍,除了配套建设的学校、幼儿园、文化体育活动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农贸市场、老年活动中心等公共设施之外,该项目全部用于建设公租房和限价房。其中,公租房3797套、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限价房6253套、建筑面积53万平方米。
在公租房的建设、运营模式上,白沙湾保障性住房集中建设项目进行“先租后售”探索,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由开发企业投资建设并持有公租房,经营10年之后,开发企业可以出售公租房,实现建设投资回收,获得一定的利润,但须按当时的限价房价格出售。跟以前相比,公租房“先租后售”给开发企业提供了一个退出机制,提高了企业参与保障房建设的积极性。
青岛市住房保障中心副主任刘巍琪表示,这一探索有利于在建设资金短缺的情况下,吸引社会资金投资建设公租房,增加公租房建设和供应规模,兼顾被保障群体的阶段性住房需求和长远性住房需求。
武汉公租房“包租”获住建部肯定
武汉市多个区有不少“城中村”改造,按照政策,村民拆迁还建除自住以外,一般都有富余房屋。对此,武汉市在洪山等几个区探索城中村改造“包租”方式筹集公租房房源,得到住建部驻湖北督察组的充分肯定。
城中村改造村民多余房源用于公租房,其租赁环节涉及四个主体:村民、村集体、公租房运营机构和公租房租赁对象。
为厘清关系、分清责任,具体运营模式设计为:村民委托村集体经营实体统一租赁;村集体经营实体与公租房运营机构签订包租协议;公租房运营机构依据公租房政策核定资格并确定租户;租户与村集体经营实体签订租赁协议,即村民不与公租房运营机构和租户发生直接关系,以免造成管理混乱。其中装修成本、30%的差价,都由政府公租房专项资金补贴。
这样,实现了多方共赢局面。村民不担心富余房源租不出去,由于有政府对租户把关,不怕房屋设施被损坏。政府方面省钱又省力,在短时间内筹集到房源,并且租赁具体事务交给村集体的经营实体,节省了政府管理成本。租户方面,政府会对房屋质量、装修把关,对物业管理进行监督,一些租房纠纷可以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