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上有一条:“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初中三年学生阅读量达250万字左右。当下语文高考分数要增加到180分。可见,阅读对学生是多么重要!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善做点灯的人,善激兴趣、善教方法、善培习惯,让学生“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善激兴趣,让学生爱上读书
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学生有了阅读的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
1.营造氛围,引发阅读兴趣
首先,教师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与学生一起设计与读书有关的名言,下面写好自己的名字,张贴在教室里,在教室开辟图书角,让教室充满书香之气。其次,语文老师上好阅读课,与学生分享读书所得。老师上课出口成章,引经据典,就能感染学生,学生潜移默化地爱上阅读。这样将有形有色的教室环境布置和有声有色的阅读分享课相结合,更能激发学生乐于读书。另外,老师还可搜集相关内容,进行评说、欣赏,拓展名人读书轶事等,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
2.巧找话题,诱发阅读兴趣
学生都知道狼的凶狠狡诈,却鲜知它有溫柔、智慧的一面和牺牲精神,有人类情感的狼的母爱,那么今天我们就学《母狼的智慧》,这节阅读课学生阅读得非常认真,下课时我再推荐几本关于狼的书,几周后,我发现学生书包有了《狼种》和《狼王传》。学生都爱听故事,在他们听得津津有味时,老师要戛然而止,不动声色地说:“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更加精彩。如果想知道精彩的后续,就赶紧去看看这本书吧!”学生都被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激起了浓厚的兴趣,产生阅读期待,自然就会去借阅。在教学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后,教师可问:“你还想知道更多鲁迅先生的故事和文章?就去读他的《朝花夕拾》吧。”这样将课本上的知识进行点击、延伸,让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从单一的短篇课文走向内容更丰富的整本书。
二、善教方法,让学生学会读书
中学生学习紧张,有些学生为完成阅读量而阅读,也就囫囵吞枣,不求甚解。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正确的阅读方法。
1.分学期,制订阅读计划
中学三年阅读总量不少于250万字,所以,每学期一开始就要帮助学生制定本学期的具体可行的阅读计划。计划中包括阅读总量、阅读书籍目录、阅读每本书所需的时间以及每天阅读的时间等。这样既便于学生时刻对照计划提醒自己要持之以恒地阅读,又便于老师和家长的随时检查和督促。
2.指导学生有效阅读,学以致用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让学生学会略读和精读。略读即引导学生学会通过看目录、读故事梗概和抓其片段等方法来了解图书和文章大意,有一定的阅读速度。如读报纸,精读即对自己感兴趣的片段或章节要细读,做到心到、眼到、口到,慢慢品味,细细咀嚼。不同的书采用不同的阅读方式,阅读时要两者有机结合,才能保证较大量的阅读,保证阅读的效果。阅读时要读和记相结合,指导学生在阅读中有选择地进行摘抄记载,重点地进行批注,让学生做读书卡或写读书笔记,对读到的好词佳句,精彩片断摘抄、剪贴下来,储存起来,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定会受到很好的效果。阅读指导过程中还要指导学生读和用结合,进行读与思共,思与读随,将阅读过程中的随感、阅读过程中心灵上的感触随时写下来,读中学写、以写促读,多让学生出主题板报、编主题小报、写主题征文等。
三、善培习惯,让学生终身读书
学生产生了浓厚的阅读兴趣,有了丰富的阅读内容和良好的阅读方法还是不够的,我们的最终目的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终身受益。
1.开展各种活动促阅读习惯的形成
可利用晨会、课前十分钟或每天给点时间进行读书交流活动,如让学生用凝练的话语来说说昨天读的内容,或利用每周一节的班队课或者阅读兴趣小组课定期开展一些读书系列活动,如剪贴报比赛、谈谈“我知道的名著”等多种活动来激发读书兴趣,使之持久。还可适时设立作家周,进行对该作家的成长、作品等方面的专题性阅读。如学了《枣核》《最后一课》后,就设立本周为“爱国情怀”周,布置诵读《春望》。使他们读得广泛,读得透彻。
2.征得家长的配合,将阅读进行到底
阅读的坚持和阅读习惯的形成,需要家长的支持。教师做好家校间的联系,构建校内外沟通、课内外结合的语文教育,努力让家长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建议家长在家里也要营造读书的气氛,力促家长做好示范作用,常跟孩子一起讨论书中的内容,营造一个爱读书的家庭。在家长的参与、督促和老师的引导下,在学生的努力和坚持下,让阅读真正成为大家喜爱和必做的事情,久而久之,自成习惯。
在阅读的引导中,努力让孩子接触好书,走近名家,学习经典,培养学生语感,感受真善美,学会思考,受益终身。让我们沉下心来,善做真诚的点灯人,为学生点亮阅读之灯,沐浴书香,让学生在书海中提高语文素养,在阅读中成就完美人生。
作者通联:江苏苏州市相城区东桥中学。
一、善激兴趣,让学生爱上读书
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学生有了阅读的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
1.营造氛围,引发阅读兴趣
首先,教师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与学生一起设计与读书有关的名言,下面写好自己的名字,张贴在教室里,在教室开辟图书角,让教室充满书香之气。其次,语文老师上好阅读课,与学生分享读书所得。老师上课出口成章,引经据典,就能感染学生,学生潜移默化地爱上阅读。这样将有形有色的教室环境布置和有声有色的阅读分享课相结合,更能激发学生乐于读书。另外,老师还可搜集相关内容,进行评说、欣赏,拓展名人读书轶事等,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
2.巧找话题,诱发阅读兴趣
学生都知道狼的凶狠狡诈,却鲜知它有溫柔、智慧的一面和牺牲精神,有人类情感的狼的母爱,那么今天我们就学《母狼的智慧》,这节阅读课学生阅读得非常认真,下课时我再推荐几本关于狼的书,几周后,我发现学生书包有了《狼种》和《狼王传》。学生都爱听故事,在他们听得津津有味时,老师要戛然而止,不动声色地说:“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更加精彩。如果想知道精彩的后续,就赶紧去看看这本书吧!”学生都被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激起了浓厚的兴趣,产生阅读期待,自然就会去借阅。在教学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后,教师可问:“你还想知道更多鲁迅先生的故事和文章?就去读他的《朝花夕拾》吧。”这样将课本上的知识进行点击、延伸,让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从单一的短篇课文走向内容更丰富的整本书。
二、善教方法,让学生学会读书
中学生学习紧张,有些学生为完成阅读量而阅读,也就囫囵吞枣,不求甚解。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正确的阅读方法。
1.分学期,制订阅读计划
中学三年阅读总量不少于250万字,所以,每学期一开始就要帮助学生制定本学期的具体可行的阅读计划。计划中包括阅读总量、阅读书籍目录、阅读每本书所需的时间以及每天阅读的时间等。这样既便于学生时刻对照计划提醒自己要持之以恒地阅读,又便于老师和家长的随时检查和督促。
2.指导学生有效阅读,学以致用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让学生学会略读和精读。略读即引导学生学会通过看目录、读故事梗概和抓其片段等方法来了解图书和文章大意,有一定的阅读速度。如读报纸,精读即对自己感兴趣的片段或章节要细读,做到心到、眼到、口到,慢慢品味,细细咀嚼。不同的书采用不同的阅读方式,阅读时要两者有机结合,才能保证较大量的阅读,保证阅读的效果。阅读时要读和记相结合,指导学生在阅读中有选择地进行摘抄记载,重点地进行批注,让学生做读书卡或写读书笔记,对读到的好词佳句,精彩片断摘抄、剪贴下来,储存起来,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定会受到很好的效果。阅读指导过程中还要指导学生读和用结合,进行读与思共,思与读随,将阅读过程中的随感、阅读过程中心灵上的感触随时写下来,读中学写、以写促读,多让学生出主题板报、编主题小报、写主题征文等。
三、善培习惯,让学生终身读书
学生产生了浓厚的阅读兴趣,有了丰富的阅读内容和良好的阅读方法还是不够的,我们的最终目的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终身受益。
1.开展各种活动促阅读习惯的形成
可利用晨会、课前十分钟或每天给点时间进行读书交流活动,如让学生用凝练的话语来说说昨天读的内容,或利用每周一节的班队课或者阅读兴趣小组课定期开展一些读书系列活动,如剪贴报比赛、谈谈“我知道的名著”等多种活动来激发读书兴趣,使之持久。还可适时设立作家周,进行对该作家的成长、作品等方面的专题性阅读。如学了《枣核》《最后一课》后,就设立本周为“爱国情怀”周,布置诵读《春望》。使他们读得广泛,读得透彻。
2.征得家长的配合,将阅读进行到底
阅读的坚持和阅读习惯的形成,需要家长的支持。教师做好家校间的联系,构建校内外沟通、课内外结合的语文教育,努力让家长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建议家长在家里也要营造读书的气氛,力促家长做好示范作用,常跟孩子一起讨论书中的内容,营造一个爱读书的家庭。在家长的参与、督促和老师的引导下,在学生的努力和坚持下,让阅读真正成为大家喜爱和必做的事情,久而久之,自成习惯。
在阅读的引导中,努力让孩子接触好书,走近名家,学习经典,培养学生语感,感受真善美,学会思考,受益终身。让我们沉下心来,善做真诚的点灯人,为学生点亮阅读之灯,沐浴书香,让学生在书海中提高语文素养,在阅读中成就完美人生。
作者通联:江苏苏州市相城区东桥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