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自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以来,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成为一线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大课题。本文从如何选取教学的内容、如何组织学生的学习、评价学生学习成果、师资队伍建设四个方面阐释了课程思政融入教学改革的实际做法。
关键词:课程思政;理实一体;教学改革
一、课程思政在信息类专业的发展
2016年12月,習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麦克利兰提出了著名的“素质冰山模型”,在这个理论中,他认为显性部分包括基本知识、技能等内容,这些内容通过传统的学习和教育培训容易产生改变和得到发展;而隐形部分则包括社会角色、特质和动机,这些内容是内在的、难以测量的,但恰恰是隐形部分对人的行为与外在表现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放眼中国,乃至世界都在一个崭新的信息时代中翱翔,作为信息技术类专业的学生,他们背负着人类文明进步、信息收集和传递、引领人类现代化生活的重任。因此,他们必须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具备健全的人格品质、正确的价值取向、良好的职业道德。此前的很长一段时期内,学生的思政教育主要依赖于思政课程,而忽略了专业课程中的思政教育在人才培养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学生在工作岗位上的思想政治水平不能完全满足社会和企业的需求,为改变这一现状,信息技术类专业围绕“将思政教育融入到基于理实一体工作过程教学中去”这一目标,从社会人才的需求量大的专业入手,逐步推广至其它实践类课程和专业的思政教育研究,这对于我国现代人才需求有着重大的研究价值和意义。
“课程思政”这一理念的提出背景是依据上海高等学校推进的全课程育人框架,将传统的思政教育对接专业课程、课堂教学与师资团队,形成密集型与全方位并存,渗透型与一体化互进的全新教育模式——“课程思政”。国内的沿海发达城市早已开展了这项教改活动,包括上海、浙江在内的省市已经初步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一套机制。对高职生而言,提升职业素养无疑是教育的终极目的,着眼于高职生职业素养的提升,主张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融合,并提出思考性意见。然而,从教育学,管理学或是思想政治领域,“课程思政”的这一概念都还未有官方或是学术上的统一界定。教育领域内的学者专家依据各自高校的特点提出相应的对策与方案并无不妥。因此,内陆城市也急需一套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的实践指南和研究成果。此次研究的目标在于“将思政教育融入到基于理实一体工作过程教学中去”。主要要做到学生的技术能力与职业素养的共同培养与提高;知识能力与健全的人格品质共同培养与提高;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积极探索并实践从“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转变。
二、课程思政视阈下理实一体工作过程教学的改革
课程思政视阈下基于理实一体工作过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的关键问题有如下几点:
1.如何选取教学的内容
同时现场走访和调研行业企业和同类院校,分析出同类同等高职院校对信息技术类人才的培养现状和行业企业对信息技术类人员的需求现状,从而分析适合高职院校的信息技术类类专业的课程体系。通过加强行业顶尖企业的紧密联系,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教师进入企业学习,企业工程师进入学校授课,保持课程的先进性、时代性。从而完成新一代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2.如何组织学生的学习
信息化时代,学习内容丰富了,学习方式多样化了,学生的学习与不学层级分化也出来了。学生能自律、自发的主动学习是我们愿意看见的。但高职学校的孩子自律性相对较弱。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课程考核、平时考勤、辅导员与班委监督构成了保障体系。在教学形式发生改变后,开放性的学习形态下,怎么保证学生的有效学习,怎么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是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加强监督和智能管理尤为重要。
3.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教师作为社会人的一种,在享受时代的便利的同时也直接面临着挑战。传统的教育评价体系中的教师在新型的评价方式出台后需要转型。从改变传统授课和打分方式开始,积极研究科学的、先进的教学和考核方式。为获得社会认可度,也可将传统的教育方式逐步转换为开放式,让更多的社会力量注入进来。达到“三全育人”的目的。以我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去制定一套科学的基于理实一体工作过程教学的评价机制。
4.师资队伍的建设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要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本身就需要教师有过硬的高尚的人格、过硬的知识技能、良好的职业素养。现阶段的教师缺乏企业锻炼,对学生实际工作环境的了解还不够,所以在课题的研究过程当中,也应培养一批熟悉学生工作过程的老师,带领学生锻炼良好的职业素养。学校教师的选拔和培育机制,也应以此为角度进行考量,从而打造一支优秀的民办高职院校的专业“双师”团队。
三、后续发展
1.对于硬件实践类课程进行实操式工作过程的提炼,潜移默化的融入工匠精神。
2.对于软件、程序类课程进行项目式工作过程的提炼,在项目的进行过程中融入职业素养的教育
3.师资队伍结构做到了校企合作双方教师结构比例合理,专兼职教师结构比例合理,校内教师年龄、职称结构比例合理。
4.形成特色的、系列的课程教学设计等教学资源。
5.形成特色的思政+实践课程的考核评价方式。
参考文献:
[1] 罗莉. 高职院校思政课“理实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J]. 花炮科技与市场, 2019(2):111-111.
[2] 杨会, 严海霞. 课程思政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素养:价值、理念与行动[J]. 职教通讯, 2019(15).
作者简介:
一作:林琳(1981-),女,汉,四川成都,硕士研究生,副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技术,人工智能。
关键词:课程思政;理实一体;教学改革
一、课程思政在信息类专业的发展
2016年12月,習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麦克利兰提出了著名的“素质冰山模型”,在这个理论中,他认为显性部分包括基本知识、技能等内容,这些内容通过传统的学习和教育培训容易产生改变和得到发展;而隐形部分则包括社会角色、特质和动机,这些内容是内在的、难以测量的,但恰恰是隐形部分对人的行为与外在表现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放眼中国,乃至世界都在一个崭新的信息时代中翱翔,作为信息技术类专业的学生,他们背负着人类文明进步、信息收集和传递、引领人类现代化生活的重任。因此,他们必须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具备健全的人格品质、正确的价值取向、良好的职业道德。此前的很长一段时期内,学生的思政教育主要依赖于思政课程,而忽略了专业课程中的思政教育在人才培养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学生在工作岗位上的思想政治水平不能完全满足社会和企业的需求,为改变这一现状,信息技术类专业围绕“将思政教育融入到基于理实一体工作过程教学中去”这一目标,从社会人才的需求量大的专业入手,逐步推广至其它实践类课程和专业的思政教育研究,这对于我国现代人才需求有着重大的研究价值和意义。
“课程思政”这一理念的提出背景是依据上海高等学校推进的全课程育人框架,将传统的思政教育对接专业课程、课堂教学与师资团队,形成密集型与全方位并存,渗透型与一体化互进的全新教育模式——“课程思政”。国内的沿海发达城市早已开展了这项教改活动,包括上海、浙江在内的省市已经初步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一套机制。对高职生而言,提升职业素养无疑是教育的终极目的,着眼于高职生职业素养的提升,主张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融合,并提出思考性意见。然而,从教育学,管理学或是思想政治领域,“课程思政”的这一概念都还未有官方或是学术上的统一界定。教育领域内的学者专家依据各自高校的特点提出相应的对策与方案并无不妥。因此,内陆城市也急需一套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的实践指南和研究成果。此次研究的目标在于“将思政教育融入到基于理实一体工作过程教学中去”。主要要做到学生的技术能力与职业素养的共同培养与提高;知识能力与健全的人格品质共同培养与提高;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积极探索并实践从“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转变。
二、课程思政视阈下理实一体工作过程教学的改革
课程思政视阈下基于理实一体工作过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的关键问题有如下几点:
1.如何选取教学的内容
同时现场走访和调研行业企业和同类院校,分析出同类同等高职院校对信息技术类人才的培养现状和行业企业对信息技术类人员的需求现状,从而分析适合高职院校的信息技术类类专业的课程体系。通过加强行业顶尖企业的紧密联系,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教师进入企业学习,企业工程师进入学校授课,保持课程的先进性、时代性。从而完成新一代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2.如何组织学生的学习
信息化时代,学习内容丰富了,学习方式多样化了,学生的学习与不学层级分化也出来了。学生能自律、自发的主动学习是我们愿意看见的。但高职学校的孩子自律性相对较弱。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课程考核、平时考勤、辅导员与班委监督构成了保障体系。在教学形式发生改变后,开放性的学习形态下,怎么保证学生的有效学习,怎么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是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加强监督和智能管理尤为重要。
3.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教师作为社会人的一种,在享受时代的便利的同时也直接面临着挑战。传统的教育评价体系中的教师在新型的评价方式出台后需要转型。从改变传统授课和打分方式开始,积极研究科学的、先进的教学和考核方式。为获得社会认可度,也可将传统的教育方式逐步转换为开放式,让更多的社会力量注入进来。达到“三全育人”的目的。以我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去制定一套科学的基于理实一体工作过程教学的评价机制。
4.师资队伍的建设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要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本身就需要教师有过硬的高尚的人格、过硬的知识技能、良好的职业素养。现阶段的教师缺乏企业锻炼,对学生实际工作环境的了解还不够,所以在课题的研究过程当中,也应培养一批熟悉学生工作过程的老师,带领学生锻炼良好的职业素养。学校教师的选拔和培育机制,也应以此为角度进行考量,从而打造一支优秀的民办高职院校的专业“双师”团队。
三、后续发展
1.对于硬件实践类课程进行实操式工作过程的提炼,潜移默化的融入工匠精神。
2.对于软件、程序类课程进行项目式工作过程的提炼,在项目的进行过程中融入职业素养的教育
3.师资队伍结构做到了校企合作双方教师结构比例合理,专兼职教师结构比例合理,校内教师年龄、职称结构比例合理。
4.形成特色的、系列的课程教学设计等教学资源。
5.形成特色的思政+实践课程的考核评价方式。
参考文献:
[1] 罗莉. 高职院校思政课“理实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J]. 花炮科技与市场, 2019(2):111-111.
[2] 杨会, 严海霞. 课程思政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素养:价值、理念与行动[J]. 职教通讯, 2019(15).
作者简介:
一作:林琳(1981-),女,汉,四川成都,硕士研究生,副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技术,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