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利亚动荡中的穆斯林兄弟会

来源 :南风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bolup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叙利亚驻联合国大使日前致信潘基文,称黎巴嫩的部分地区已成为“基地”和叙利亚穆斯林兄弟会“两个恐怖组织的庇护所”。话音未落,5·25胡拉惨案震惊世界,联合国叙利亚监督团证实92人被杀,叙政府把责任推给“恐怖团伙”,而反对派联盟“叙利亚全国委员会”的主席加利温刚辞职,此刻也呼吁外界紧急介入叙利亚局势,防止当局借机重启内战。
  此前,加利温被指垄断权力,同委员会的最大支持者叙利亚穆兄会关系过密,以及未能给予叙境内造反者足够的支持等。其实这些指责含有相互矛盾的成分。在西方和海合会未有援兵的情况下,作为境外反对派领袖的加利温,只能依靠夸口拥有现金和武器援助渠道的叙利亚穆兄会,而尽管后者成员多数已生活在西方国家,一些人甚至放弃原先标志性的胡须,表面上与反对派中左翼成员没什么区别,但许多造反者仍视其为极端分子,不愿接受其援助。
  与其母体—埃及穆兄会通常对其意识形态对手“敬而远之”不同,叙利亚穆兄会已经多次打造了与意识形态各异的不同世俗政治力量间的联盟,前些年甚至试图与阿萨德政府秘密谈判,以期结束流亡,返回叙利亚。但由于其伊斯兰政纲在过去20多年中多次变换,外人无法确知叙利亚穆兄会的最终意图,也因此对其向“叙利亚全国委员会”渗透保持警惕。
  因流亡而世俗化
  1945~1946年间,埃及穆斯林兄弟会的叙利亚分支成立,其后参加了多届叙议会选举,每次都小有斩获,甚至在两届政府中还获得一些部长职位。但好景不长,1963年阿拉伯复兴社会党在叙利亚上台执政,穆兄会及其支持群体—城镇逊尼派商人阶层开始受到打压。1964年,穆兄会被取缔,领导人遭流放。为此穆兄会在哈马市领导了一场起义,但被镇压。
  到了1970年代,穆兄会不时暗杀叙官员、炸毁叙党政设施,甚至在1979年于阿勒颇炮兵学校残杀了83名阿拉维派军校学员。而为了报复穆兄会的暗杀企图,老阿萨德于1980年6月下令枪杀数百名在押的该组织成员。老阿萨德还颁布第49号法令,对穆兄会成员及相关人员均处以死刑。高压之下,穆兄会从首都大马士革转移至哈马市继续地下活动,却逃不过1982年2月哈马大屠杀。数万人饮弹后,穆兄会在国内无法立足,其领袖也纷纷流亡。
  哈马大屠杀后不久,穆兄会联合当局中的亲伊拉克派别等势力,组成了“解放叙利亚全国联盟”,呼吁在伊斯兰教法基础上实施多党制民主。1990年,穆兄会又与范围更广的反对派团体在巴黎聚会,组建了“拯救叙利亚国民阵线”,提出类似的政治目标。1996年拜亚鲁尼主持叙利亚穆兄会之后,开始与当局秘密谈判。巴沙尔2000年继任叙总统之后,释放了几百名穆兄会成员,还允许一些穆兄会成员回国,其中就包括拜亚鲁尼的兄弟阿布·法塔赫。此外,该组织创始人和理论家穆斯塔法·埃日·锡拜先前被禁的论著,也被允许在叙发行。
  叙政府的这些和解举措,也推动穆兄会迅速改变其政治纲领,不仅坚决放弃暴力,还含蓄承认巴沙尔政府的合法性。然而,因巴沙尔拒绝了拜亚鲁尼的3项核心要求(释放穆兄会所有在押人员;允许所有流亡者回国;解除对穆兄会的禁令),穆兄会也继续拓展与其他反对派组织的联系。2002年,穆兄会与几个反对派组织在伦敦发表“叙利亚国家公约”,突出了有关公民权、法治、民主、多元、平等和非暴力等观念。两年后,穆兄会又单独发表了“未来叙利亚政治规划”,意欲将叙利亚打造成法制、多元、公民社会以及政治权力和平更替的现代公民国家。2005年,穆兄会联合5个世俗反对派政党和一些独立人士签署了“大马士革宣言”,在强调伊斯兰教作为“大多数人的思想观念”以及“国家和人民生活中的重要文化组成部分”的同时,呼吁“建立一个民主的国家”。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在叙利亚社会伊斯兰色彩越来越浓烈的同时,穆兄会的外在表现却越来越世俗,以致一些坚定的世俗主义者认为,该组织的这种转变只不过是其阴谋诡计,并且这种看法在叙政府官员中也颇有市场。
  两边下注?
  2005年底,叙利亚副总统哈达姆叛逃国外,很快与穆兄会搭上线,共同在布鲁塞尔建立“救国阵线”。由于“救国阵线”成员明确走和平演变道路,与哈达姆的结盟不仅在穆兄会基层遭遇强烈反弹,也招致“大马士革宣言”其他成员的严厉谴责和批评。对此,穆兄会大佬拜亚鲁尼在2006年回应道:“我们既是‘大马士革宣言’的成员,也是‘救国阵线’的成员,我们确信,‘救国阵线’的成员身份与其他联盟或阵线的成员身份并不矛盾……我们现在处于带来国家民主改变的和平反对派的中心,我们愿意与所有民族团体建立伙伴关系。”
  拜亚鲁尼似乎相信,穆兄会与哈达姆的结盟将打通与美国政府的沟通渠道,并且利于从叙政权内部开展倒戈活动,因为哈达姆与沙特和已故黎巴嫩前总理哈里里家族过从甚密。然而,在2006年黎以冲突期间,当叙利亚和黎巴嫩真主党在阿拉伯世界赢得喝彩时,拜亚鲁尼宣布,穆兄会决定暂时冻结其针对叙政府的活动。一年后,他又老调重弹,呼吁叙总统下台。而在2008年末以色列对哈马斯控制的加沙地带展开军事行动后,因哈达姆持有与以色列相似的观点,穆兄会再一次变轨,宣布支持哈马斯的反以活动,为此正式退出“救国阵线”!
  2010年7月,穆兄会在伊斯坦布尔聚会,萨奇夫接替拜亚鲁尼当选最高长官。许多人预计萨奇夫会采取更加强硬的政策,因为他来自哈马,曾参与穆兄会起义。但在当选一个月后,萨奇夫宣称,穆兄会将继续暂停针对叙政权的反对活动。萨奇夫的顾虑,可参考穆兄会前领导人赛义德·哈瓦之子的一封公开信,该信主张“解决(穆兄会)历史、政治、哲学、军事错误的后果”,并且以政府的条件为基础,展开和解谈判。这种观点也获得穆兄会前发言人卡迈勒·豪巴维的赞同,他在为《阿拉伯圣城报》写的一篇文章中不仅呼吁穆兄会新领导层努力与阿萨德政权捐弃前嫌,还敦促穆兄会回到与叙利亚社会合作的时代,不要让后世纠缠于其从未参与的前仇。正因如此,在2010年11月的一次采访中,萨奇夫才说,如果叙政府允许他们回国,满足他们长期坚持的条件,叙利亚穆兄会甚至愿意停止称自己为穆兄会。
  从与亲美势力短暂结盟到与叙当局谋求和解,穆兄会也是在见风使舵。当美国对叙利亚严厉敲打时,穆兄会就表现得反叙情绪高涨,而当美国意兴阑珊时,穆兄会也就偃旗息鼓。
  再赌一把
  2011年阿拉伯风潮的扩散,再一次给叙利亚穆兄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在初始呼吁在叙利亚举行游行示威以流产告终后,该组织在针对叙政府的声明中保持了谨慎和克制。尽管要求自由和民主的街道抗议不断高涨,穆兄会也公开宣称其支持抗议者,但否认这种活动是由他们组织和领导的。穆兄会发言人祖海尔·萨利姆说:“我们是支持者,但不是发起者,街头声音是抗议者他们自己的想法。”
  而在西方对起义大力支持使阿萨德政府面临巨大压力时,穆兄会又回到过去的政策,即推翻现政府。
  当然,萨奇夫最为上心的就是穆兄会对其他反对派力量的领导了。但过去30年中该组织不断变化的政治立场和态度,已经使得许多世俗的反对派领导人不再信任穆兄会。
  2011年10月,包括叙利亚穆兄会在内的7个反对派力量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成立了“叙利亚全国委员会”。虽然一些世俗的反对派人士认为,由于30年的流放已经剥夺了叙利亚穆兄会在叙国内的群众基础,在叙利亚已经不可能有伊斯兰主义者掌权的真正机会,但穆兄会却非常乐观,正如萨奇夫所言:“我相信阿萨德政权在未来几个月内就会崩溃……现政府的日子已经结束了。叙利亚穆兄会已充分植根于叙利亚,以使这个长期夙愿成为现实。”
  眼下,在联合国监督团眼皮底下发生的胡拉镇惨案,激起对叙政府的新一轮国际谴责声浪,穆兄会也再次获得表现的机会。萨奇夫的预言能否变成现实,我们还须拭目以待!
其他文献
《法治是什么》  李贵连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8月版  法史学者常以“法制”和“法治”诠释两种大相径庭的法律生态:前者侧重于“刀制”,强化法律的强制性和工具性,诸如打击犯罪、严打,以期待“以刑去刑”的法律效果;后者则强调“水治”,更注重法律的柔性和常态化,最典型的莫过于保障人权、程序正义,以实现向现代法治文明的转轨。纲举目张,“法制”概括中华法系为主轴的专制社会(按照马克思主义史观,
让人沮丧的不是制度进步的艰难,而是歧视与偏见根植于每个人的心中,在记者接触的各类家长中,权贵歧视平民,普通市民歧视外地人,不愿让自己的孩子与外地人为伍,有钱的外地人歧视那些引车贩浆人的后代,害怕他们把自己孩子带坏。    6月是中国的高考时节,每年这个季节也都是章冬翠最揪心的时候,从1985年开始,她举家从浙江温州农村搬来北京已经25年了,她自己早已适应了没有户口的北京生活。但她的女儿、15岁的丁
正发党一党独大后,越发自信满满,忽视了部分民众的声音。  缘起伊斯坦布尔地方政府“强拆”盖齐公园风波的土耳其民众示威风暴,在持续3周后已造成至少5人死亡,7000多人受伤。这波街头示威也是正发党在土耳其执政11年来最大规模的游行示威,被埃尔多安总理认为是“极端分子”和“境外势力”在背后煽动。对于反对党首脑巴赫切利认为“总理的授权已经到期,必须提前大选”,正发党副主席切利克断然否认。在警方将示威者驱
以赛亚·伯林(1909~1997)是20世纪的参与者、见证者与反省者。  汉娜·阿伦特面对现代世界的过度私人化,特别呼吁一种共同世界的存续,在她的理解与想象之中,这个“共同世界是一个我们出生时进入、死亡时离开的地方,它超出我们的生命时间,同时向过去和未来开放;它是在我们来之前就在那儿,在我们短暂停留之后还继续存在下去的地方……是我们与前人和后代共同拥有的东西。但是这样一个公共世界,只有在公开显现的
从19世纪最后20年到1940年代,是欧美国家展开福利竞赛的年代。  当时德国的铁血宰相俾斯麦最先于1880年代推动年金制度和失业保险,接着英国的劳合·乔治(David Lloyd George)首相于1909年推动“人民的预算”,提高了富人税,兴办了老人年金、工人的失业保险和穷人的医疗健保。而在美国,小罗斯福总统于20世纪第一个10年推动反托拉斯,削弱富人独占的权力,1930年代的新政,则为年金
若不是委内瑞拉的“小岛抵债”传言和墨西哥的“取消高铁中标”风波让中国网友一惊一乍,拉丁美洲过去的一年对许多人而言就只剩下了巴西世界杯狂欢。戏剧性的是,巴西虽在半决赛踢出1比7的“国耻”纪录,但总统迪尔玛·罗塞夫获益于主要竞争对手爱德华多·坎波斯8月意外坠机身亡,在10月赢得连任;而阿根廷虽在拉美球队中名列前茅却在赛后再次成为主权债务违约者。  拉美作为拥有5.9亿人口、5.8万亿美元GDP的庞大市
近年来,官员公开道歉逐渐多了起来。中国的官员并不是不习惯道歉,事实上所有的中国人都习惯于道歉,因为我们从小就在老师的耳提面命之下学会了“写检讨”,这项技巧将会伴随我们一生。只不过“检讨”一般是对上道歉,是传达一种顺从、谦卑和温驯,是对自己卑微地位的进一步确认,而不是表达诚意—不是让受伤害者重新找到自身的价值,使双方站到同一个平面上。  中国的官员也不是不会向下道歉。“文革”中大批的官员被批斗,被迫
奥巴马的初两年还处于理想主义的状态,强调多元、尊重,两年后语调回归到小布什的普世价值,反对“没有自由的发展模式”;在盟友侧重点上,也在考虑利益的同时注重符合美国价值,说明奥巴马在外交上转向现实主义。    11月23日朝鲜人民军与韩军的相互炮击,造成在延坪岛举行护国军演的韩军陆战队员两死多伤。正在东亚访问的美国总统朝鲜问题特使博斯沃思,想必会趁此机会劝说北京不要再继续援助平壤,而刚刚经受中期选举打
以前,人们热衷于研究“金融脱媒”,后来又高谈“互联网金融”,但中国经济真正要应对的问题却是“金融脱实”。当金融业只是追逐资产的膨胀和利润的倍增,而资金对实体经济毫无兴趣,企业和个人都热衷于“炒钱”之时,这个世界上对GDP增长最具推动力的金融体系无疑到了必须反思的时刻。  官方正在试图扭转这种局面。今年初开始,中国货币政策的“官方口径”正从“适度宽松”转变到“定向宽松”,对实体经济“定向放水”成为各
由于曾获前政府提拔的主审法官“应原告律师要求”退出审理,4月13日重开庭审的穆巴拉克案再被延期。此刻,开罗解放广场上的安营扎寨者仍未退去,只不过他们声讨的不再是85岁的前总统穆巴拉克,而是61岁的现任总统穆尔西和他身后的穆斯林兄弟会。  自去年12月穆尔西强推“夹带私货”的新宪法公投并宣布高票通过以来,埃及的抗议示威就缠上了这位自诩调停巴以冲突有功的民选总统,致其民望急挫,坐立难安。穆兄会虽与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