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人力资源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资源,农村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配置和利用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和重要保障。研究哈尔滨市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现状,根据本地区现状来提高农村人力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提高其创造财富的能力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区域经济的快速、可持续发展,促进哈尔滨市城乡融合发展、农民增收的根本之策。
1、哈尔滨市农村人力资源数量
哈尔滨市是农业大市,农村人力资源丰富。截至2016年,哈尔滨市总人口962.05万人,乡村人口470.85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48.94%,乡村劳动力资源数262.69万人,占乡村人口的55.79%。本研究分别选取五个年度结点对哈尔滨市乡村劳动力资源和农业从业人员数进行纵向对比,分析得出自1995年至2016年,乡村劳动力资源数呈缓慢上升趋势,农业从业人员数呈下降趋势。从全国副省级城市中,选择与哈尔滨市人口相近的沈阳、青岛、武汉、广州、西安五个城市,与哈尔滨市分别就城市总人口、乡村人口、乡村劳动力资源数及农业从业人员数、第一产业占比地区生产总值等进行横向对比,通过计算分析得出,与其他五个副省级城市相比,我市乡村人口占比适中,乡村劳动力资源数占比乡村人口数在副省级城市中没有比较优势,呈现乡村人口多,乡村劳动力资源少的形式;但通过比较得出,哈尔滨市农业从业人员占乡村劳动力资源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城市;第一产业占比生产总值远远高于其他乡村劳动力资源数相近的副省级城市,但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比却远低于其他副省级城市。
2、哈尔滨市农村人力资源质量
农村人力资源质量是指农村人力资源的体力素质和智力素质,是构成人力资源的单个劳动力的素质集合,包括能力水准和复杂程度。就劳动者个体来讲,人力资源质量是指劳动者所具有的劳动能力的复杂程度,是从事某种生产活动时其能力素质所能达到的水平程度,劳动能力的复杂程度越高,质量就越高。一般包括人力资源年龄、文化素质、技能素质和医疗保健投资等。
(1)哈尔滨市农村人力资源年龄占比。农村人力资源年龄占比是形成农村人力资源质量的物质基础。地区人力资源身体素质的平均状况,是反映人力资源质量的重要指标。根据研究需要,2017年对哈尔滨市五区、县(巴彦、宾县、阿城、依兰、延寿)参加各种农业培训的乡村劳动力进行了抽样调查,发放问卷424份,收回有效问卷379份,结果显示,农村劳动力年龄占比分别是16-30岁占4%;30-40岁占21%;41-50岁占41%;51-60岁占25%;60岁以上占9%。农村劳动力年龄主要集中在40-60岁之间,占总量的87%,而最好身体素质的农村劳动力年龄是16-30岁,调查中只占总量的4%,说明本地区年轻农村劳动力数量匮乏,直接影响了农村人力资源的质量。
(2)哈爾滨市农村人力资源文化素质。农村人力资源文化素质是指人口受教育的程度及其文化科学知识的修养状况,如最后学历、文化知识的总量等。据哈尔滨市统计局2012-2016年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抽样调查显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比分别为89%、89%、88%、88%、87%。根据2017年的抽样调查中显示,文化程度在初中及以下的占调查总人数的81%,大专及以上的农村劳动力仅占总人数的2%。
(3)哈尔滨市农村人力资源技能素质。技能素质是指一个人具有的从事某种或某几种职业劳动的专门技术或业务能力,包括操作技能和管理能力等。据调查统计,自2004年起全市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项目,培训目的是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镇就业、创业,培训内容以提高农村劳动力非农职业技能水平为主。针对农村劳动力,开展市、县、乡三级的农技推广师资培训、农民创业培训、多种形式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等。2015年农民科技培训人数131.0万人次,2016年农民科技培训人数108.5万人次(哈尔滨市统计年鉴),按哈尔滨市2016年乡村劳动力资源数262.69万人计算(不考虑重复培训),每百人乡村劳动力中约有四十一人参加过农民科技培训,建立农业信息站2015年994个,2016年1085个。
(4)哈尔滨市农村人力资源医疗保健投资。人力资源转化成人力资本的过程中,医疗保健的投资是必不可少的。随着近几年农民收入的提高,新农合医疗制度的普及和推进,农村居民医疗保健的支出明显增长。2011年至2016年农村居民家庭医疗保健支出分别为434.7元、537.3元、654.0元770.2元、863.2元和933.5元(哈尔滨市统计年鉴)。增长幅度分别为19%、17.8%、15.1%、10.8%、7.5%。医疗保健支出的持续增加,说明农民生活改善后,思想观念趋于科学理性,健康意识增强。但相较其他消费支出,医疗保健支出在农村居民消费支出中仅排在第五至六位。
3、哈尔滨市农村人力资源负担系数及人力资源结构
2016年,哈尔滨市乡村人口470.85万人,乡村人力资源数262.69万人,人力资源的负担系数(每个劳动力负担人口)为1.79,比2015年的1.83有所下降。随着农村的城镇化进程增加,致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农村转移劳动力多以青壮年男性为主,文化程度较高,致使农村女性劳动力所占的比重上升,51-60岁劳动力中,女性占比较大,而且文化程度较低,大多是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截至2016年,哈尔滨市乡村人力资源数262.69万人,乡村从业人员238.05万人,男女比例分别为133.6万人和104.4万人(哈尔滨市统计年鉴)。据调查,本地区男性劳动力多集中在40-60岁之间,文化程度绝大多数是初中。从事第一产业的农村劳动力仍占很大比重。从农村劳动力行业结构看,农业从业的人数占乡村劳动力人数的59%,从事第二产业的人数占总人数的18%,从事第三产业的人数占总人数的23%,大部分劳动力仍在第一产业上,整体素质偏低。作为农村基层带头人的村长、村书记多数年龄较大,文化素质不高,创新能力较弱,影响农村人力资源有效开发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4、农业科研机构、技术推广服务机构人员状况
全市现有农、林、牧、渔业科研院所26个,其中国家级科研院所4个,省属18个,市属4个,科研实力较为雄厚。全市有农技推广人员1391人,其中,市级30人、区(县)级507人、乡镇854人。科研及技术推广人员中,市级研究生4人、本科16人、大专10人,分别占13%、53%、34%;区(县)级研究生4人、本科308人、大专及以下1049人,分别占0.8%、60.8%、38.4%;乡(镇)级本科308人、大专及以下1049人,分别占60.8%和39.2%。
(作者单位:150000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农业科学院)
1、哈尔滨市农村人力资源数量
哈尔滨市是农业大市,农村人力资源丰富。截至2016年,哈尔滨市总人口962.05万人,乡村人口470.85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48.94%,乡村劳动力资源数262.69万人,占乡村人口的55.79%。本研究分别选取五个年度结点对哈尔滨市乡村劳动力资源和农业从业人员数进行纵向对比,分析得出自1995年至2016年,乡村劳动力资源数呈缓慢上升趋势,农业从业人员数呈下降趋势。从全国副省级城市中,选择与哈尔滨市人口相近的沈阳、青岛、武汉、广州、西安五个城市,与哈尔滨市分别就城市总人口、乡村人口、乡村劳动力资源数及农业从业人员数、第一产业占比地区生产总值等进行横向对比,通过计算分析得出,与其他五个副省级城市相比,我市乡村人口占比适中,乡村劳动力资源数占比乡村人口数在副省级城市中没有比较优势,呈现乡村人口多,乡村劳动力资源少的形式;但通过比较得出,哈尔滨市农业从业人员占乡村劳动力资源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城市;第一产业占比生产总值远远高于其他乡村劳动力资源数相近的副省级城市,但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比却远低于其他副省级城市。
2、哈尔滨市农村人力资源质量
农村人力资源质量是指农村人力资源的体力素质和智力素质,是构成人力资源的单个劳动力的素质集合,包括能力水准和复杂程度。就劳动者个体来讲,人力资源质量是指劳动者所具有的劳动能力的复杂程度,是从事某种生产活动时其能力素质所能达到的水平程度,劳动能力的复杂程度越高,质量就越高。一般包括人力资源年龄、文化素质、技能素质和医疗保健投资等。
(1)哈尔滨市农村人力资源年龄占比。农村人力资源年龄占比是形成农村人力资源质量的物质基础。地区人力资源身体素质的平均状况,是反映人力资源质量的重要指标。根据研究需要,2017年对哈尔滨市五区、县(巴彦、宾县、阿城、依兰、延寿)参加各种农业培训的乡村劳动力进行了抽样调查,发放问卷424份,收回有效问卷379份,结果显示,农村劳动力年龄占比分别是16-30岁占4%;30-40岁占21%;41-50岁占41%;51-60岁占25%;60岁以上占9%。农村劳动力年龄主要集中在40-60岁之间,占总量的87%,而最好身体素质的农村劳动力年龄是16-30岁,调查中只占总量的4%,说明本地区年轻农村劳动力数量匮乏,直接影响了农村人力资源的质量。
(2)哈爾滨市农村人力资源文化素质。农村人力资源文化素质是指人口受教育的程度及其文化科学知识的修养状况,如最后学历、文化知识的总量等。据哈尔滨市统计局2012-2016年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抽样调查显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比分别为89%、89%、88%、88%、87%。根据2017年的抽样调查中显示,文化程度在初中及以下的占调查总人数的81%,大专及以上的农村劳动力仅占总人数的2%。
(3)哈尔滨市农村人力资源技能素质。技能素质是指一个人具有的从事某种或某几种职业劳动的专门技术或业务能力,包括操作技能和管理能力等。据调查统计,自2004年起全市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项目,培训目的是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镇就业、创业,培训内容以提高农村劳动力非农职业技能水平为主。针对农村劳动力,开展市、县、乡三级的农技推广师资培训、农民创业培训、多种形式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等。2015年农民科技培训人数131.0万人次,2016年农民科技培训人数108.5万人次(哈尔滨市统计年鉴),按哈尔滨市2016年乡村劳动力资源数262.69万人计算(不考虑重复培训),每百人乡村劳动力中约有四十一人参加过农民科技培训,建立农业信息站2015年994个,2016年1085个。
(4)哈尔滨市农村人力资源医疗保健投资。人力资源转化成人力资本的过程中,医疗保健的投资是必不可少的。随着近几年农民收入的提高,新农合医疗制度的普及和推进,农村居民医疗保健的支出明显增长。2011年至2016年农村居民家庭医疗保健支出分别为434.7元、537.3元、654.0元770.2元、863.2元和933.5元(哈尔滨市统计年鉴)。增长幅度分别为19%、17.8%、15.1%、10.8%、7.5%。医疗保健支出的持续增加,说明农民生活改善后,思想观念趋于科学理性,健康意识增强。但相较其他消费支出,医疗保健支出在农村居民消费支出中仅排在第五至六位。
3、哈尔滨市农村人力资源负担系数及人力资源结构
2016年,哈尔滨市乡村人口470.85万人,乡村人力资源数262.69万人,人力资源的负担系数(每个劳动力负担人口)为1.79,比2015年的1.83有所下降。随着农村的城镇化进程增加,致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农村转移劳动力多以青壮年男性为主,文化程度较高,致使农村女性劳动力所占的比重上升,51-60岁劳动力中,女性占比较大,而且文化程度较低,大多是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截至2016年,哈尔滨市乡村人力资源数262.69万人,乡村从业人员238.05万人,男女比例分别为133.6万人和104.4万人(哈尔滨市统计年鉴)。据调查,本地区男性劳动力多集中在40-60岁之间,文化程度绝大多数是初中。从事第一产业的农村劳动力仍占很大比重。从农村劳动力行业结构看,农业从业的人数占乡村劳动力人数的59%,从事第二产业的人数占总人数的18%,从事第三产业的人数占总人数的23%,大部分劳动力仍在第一产业上,整体素质偏低。作为农村基层带头人的村长、村书记多数年龄较大,文化素质不高,创新能力较弱,影响农村人力资源有效开发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4、农业科研机构、技术推广服务机构人员状况
全市现有农、林、牧、渔业科研院所26个,其中国家级科研院所4个,省属18个,市属4个,科研实力较为雄厚。全市有农技推广人员1391人,其中,市级30人、区(县)级507人、乡镇854人。科研及技术推广人员中,市级研究生4人、本科16人、大专10人,分别占13%、53%、34%;区(县)级研究生4人、本科308人、大专及以下1049人,分别占0.8%、60.8%、38.4%;乡(镇)级本科308人、大专及以下1049人,分别占60.8%和39.2%。
(作者单位:150000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农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