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山》阅读训练

来源 :考试·高考语文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hfn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山
  贾平凹
  
  (1)在城里呆得一久,身子疲倦,心也疲倦了。回一次老家,什么也不去做,什么也不去想,懒懒散散地乐得清静几天。家里人都忙着他们的营生,我便往河上钓几尾鱼了,往田畦里拔几棵菜了,然后空着无事,就坐在窗前看起山来。
  (2)山于我是有缘的。但我十分遗憾,从小在山里,竟为什么没对山有过多少留意?如今半辈子行将而去了,才突然觉得山是这般活泼泼的新鲜。每天都看着,每天都会看出点内容;久而久之,好像面对着一本大书,读得十分地有滋有味了。
  (3)其实这山来得平常,出门百步,便可蹚着那道崖缝夹出的细水,直嗓子喊出一声,又可以叩得石壁上一片嗡嗡回音。太黑乱,太粗笨了,浑浑沌沌的;无非是崛起的一堆石头:石上有土,土上长树。树一岁一枯荣,它却不显出再高,也不觉得缩小;早晚一推窗子,黑兀兀地就在面前,午后四点,它便将日光逼走,阴影铺了整个村子。但我却不觉得压抑,我说它是憨小子,憨得可恼,更憨得可爱。这么再看看,果然就看出动人处,那阳面,阴面,一沟,一梁,缓缓陡陡,起起伏伏,似乎是一条偌大的虫,蠕蠕地从远方运动而来了,蓦然就在那里停下,骤然一个节奏的凝固。这个发现,使我大惊,才明白:浑浑沌沌,原来是在表现着大智;强劲的骚动正寓以悄悄的静寂里啊!
  (4)于是,我常常捉摸这种内在的力,寻找着其中贯通流动的气势。但我失望了,终未看出什么规律。一个山峁,一个山峁,见得十分平凡,但怎么就足以动目,抑且历久?一个崖头,一个崖头,连连绵绵地起伏,却分明有种精神在团聚着?我这么想了:一切东西都有规律,山则没有:无为而为,难道无规律正是规律吗?
  (5)最是那方方圆圆的石头生得一任儿自在,满山遍坡的,或者立着,或者倚着,仄,斜,蹲,卧,各有各的形象,纯以天行,极拙极拙了。拙到了极处,却便又雅到了极处。我总是在黎明,在黄昏,在日下,雨中,以我情绪去静观,它们就有了别样形象,愈看愈像,如此却好。如在屋中听院里拉大锯,那音响假设“嘶,嘶,嘶”,便是“嘶”声,假设“沙,沙,沙”,便是“沙”声。真是不可思议。
  (6)有趣的是山上的路那么乱!而且没有一条直的,能从山下走到山顶,能从山顶走到山底,常常就莫名其妙地岔开,或者干脆断去了。山上啃草的羊羔总是迷了方向,在石里,树里,时隐时现。我终未解,短短的弯路看得见它的两头,为什么总感觉不到尽头呢?如果将那弯线儿拉直,或许长了,那一定却是感觉短了呢,因为城里的大街,就给人这种效果。这效果太过直白,无趣。我懂了:这就是含蓄,丰富吧!
  (7)我早早晚晚是要看一阵山上的云雾的:陡然间,那雾就起身了,一团一团,先是那么翻滚,似乎是在滚着雪球。滚着滚着,满世界都白茫茫一片了,偶尔就露出山顶,林木蒙蒙地细腻了,温柔了,脉脉地有着情味。接着山根也出来了。但山腰,还是白的,白得空空的。正感叹着,一眨眼,云雾却倏忽散去,从此不知消失在那里了。我想这不是别的什么,大概这阅历久久的大山们在显示妩媚和灵怪,也说不定。
  (8)如果是早晨,起来看天的四脚高悬,便等着看太阳出来,山顶就腐蚀了一层红色,折身过山梁,光就有了棱角,谷沟里的石石木木,全然淡化去了,隐隐透出轮廓,倏忽又不复存在,如梦一般。完全的光明和完全的黑暗竟是一样看不清任何东西,使我久久陷入迷惘,至今大惑不解。
  (9)看得清的,要算是下雨天了。自然那雨来得不要太猛,雨扯细线,就如从丝帘里看过去,山就显得妩妩媚媚。渐渐黑黝起来,黑是泼墨地黑,白却白得光亮,那石的阳处,云的空处,天的阔处,树头的虚灵处……一时觉得山是个莹透物了,似乎可以看穿山的那边,有蓄着水的花冠在摇曳,有一只兔子水淋淋地喘着气……很快雨要停了,天朗朗一开,山就像一个点着的灯笼,突突凹凹,深深浅浅,就看得清楚:远处是铁青的,中间是黑灰的,近处是碧绿的,看得见的那些石头上,一身的苔衣,茸茸的发软发腻,小草在铮泠泠挺着,每一片叶子,像长着一颗眼珠,亮亮地闪光。这时候,漫天的鸟如撕碎纸片的自由,一朵淡淡的云飘在山尖上空了,数它安详。
  (10)我总恨没有一架飞机,能使我从高空看下去山是什么样子,曾站在房檐看院中的一个土堆,上面甲虫在爬,很觉得有趣,但想从天上看下面的山,一定更有好多妙事了,但我却确实在满月的夜里,趴在地上,仰脸儿上瞧过几次山。那时月亮还没有出来,天是一个昏昏的空白,山便觉得富富态态;候月光上来了,但却十分地小,山便又觉得瘦骨嶙峋了。
  (11)到底我不能囫囵道出个山来,只觉得它是个谜,几分说得出,几分会意了则不可说,几分压根就说不出。天地自然之中,一定是有无穷的神秘,山的存在,就是给人类的一个窥视吗?我趴在窗口,虽然看不出个彻底,但却入味,往往就不知不觉从家里出来,走到山中去了。我走月也在走,我停月也在停。我坐在一堆乱石之中,聚神凝想,夜露就潮起来了,山风森森,竟几次不知了这山中的石头就是我呢,还是我就是这山中的一块石头?
  (12)不知不觉间,我也弥解在了空旷中,成了这山中的一部分,象我这样的痴人竟能读迷,算是佩服她的魅力了。
  (选自《贾平凹文集•闲澹卷》)
  1.从全文看,作者笔下的山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
  2.简析这篇散文的结构方式。
  3.从语言表达的角度,赏析文中划线的语句。
  (1)直嗓子喊出一声,又可以叩得石壁上一片嗡嗡回音。
  (2)这时候,漫天的鸟如撕碎纸片的自由,一朵淡淡的云飘在山尖上空了,数它安详。
  4.“拙到极处,却便又雅到了极处”富含哲理。请结合文中山石的特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参考答案】
  1.①拙朴。平常,太黑乱,太粗笨,浑浑沌沌。富有动感和节奏,大智若憨,寓动于静。气势贯通流动,只是内敛了;无序,实则有团聚的精神。散乱正是天然自在,无规律正是规律。②神秘,面目难识,内蕴难悟。虽入味,但却看不出个彻底。如雾中的山在显示妩媚和灵怪,晨光中的山又如梦一般,雨中的山则是莹透物等。
  2.全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先写“我”闲来看山,都会看出点儿内容,总起全文。然后具体写“我”在不同时段、不同天气里读山及读山的独特感受与体悟。最后总结。写山神秘而富有魅力,令“我”读之入迷。全文脉络清晰,首尾呼应,章法自然严谨。
  3.(1)“直嗓子喊出一声,又可以叩得石壁上一片嗡嗡回音”运用了通感手法,将诉诸听觉的喊声转化成“叩”(敲,打)这一视觉形象,传神地写出了直着嗓子喊出的声音的响度和力度以及呼喊声在山石上所产生的特殊效果。
  (2)本句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鸟的自由、云的安详,构成了空灵静谧的意境,表达了作者对超然境界的向往之情。
  4.①山上的石头生得一任儿自在,纯以天行,形态各异,各具情趣,正是这种至拙,才使其拙而不群、不俗,拙而有品、有格,别具韵味和情致。如是,则“拙到了极处,却便又雅到了极处”。
  ②本句与刘熙载所说“怪石以丑为美,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一样,都体现了矛盾双方的转化和拙与雅、美与丑的对立统一。
  
  【作者简介】
  陈绍平,高级教师,执教于安徽省宿松县复兴中学,发表文章多篇。
  责任编辑 刘 静
其他文献
文献采访是图书馆中重要而又复杂的工作,要求文献采访馆员具备相应的工作能力,其中决策能力、合作能力、控制能力尤为重要.详细阐述了文献采访馆员的这3种能力,并指出学习与
目的 了解台州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高血压治疗与控制现状,为针对性开展高血压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基于2017年“HIV与衰老相关疾
遥远的岛  【芬兰】别卡宁  在天气晴和的日子,辽阔的水面上可以清清楚楚看到一个孤独的小岛;打从汉奈斯和别卡记事的时候,他们就总是对那个小岛怀着永不减退的兴趣。  岛上密密层层长着一片茂密的、异常高大的松林,因此小岛宛若一束绝妙的花束,插在一望无垠的大海花瓶里。它从早到晚一直沐浴在阳光之中。当太阳的巨轮在东方天际刚一露头,这一瞬间,阳光就已经在爱抚小岛上那些参天大树的树梢了;而当红日西沉的时候,它
目的 分析汕头市2009-2018年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时空分布特征,为制定有效的手足口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汕头市2009-2018年手足口病疫情数据,采用空间自相
干部工作民主程度,是指干部选拔、培养、使用和管理工作的开放、透明及群众参与状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各地对扩大干部工作民主程度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一些有益
唱念做打是京剧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段,也是京剧表演的四项基本功。唱指歌唱,念指具有音乐性的念白,二者相辅相成,构成歌舞化的京剧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歌”,
一、典题展示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便用恰当的一项是( D )  A.现在我们单位职工上下班或步行,或骑车,为的是倡导绿色、地毯生活。尤为可喜的是,始作俑者是我们新来的局长。  B.在座的各位都是本领域的顶尖专家,我们请大家来,就是想听听各位的高见,大家不必客气.就姑妄言之吧。  C.他儿子正值豆蔻年华,理应专注于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没想到却整天沉迷于网络游戏,现在连初中都读不下去了。  D.上
抓紧做好女干部选拔培养工作蒋大国选拔培养女干部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促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也是加强党的建设、保证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应该把培养选
目前,我国混合所有制、注册制等改革措施不断颁布、实施,在推动资本市场迅速发展的同时,也促使了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的结构、性质等情况的变化,出现了上市公司股份所有权与投
期刊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是考纲的重要考点。由于阅读材料本身复杂、生疏和隐蔽,考生理解困难;加上自身语言表达不如意,考生很难准确、贴切答题,因而该题得分率往往较低。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