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个世界上最精彩的,莫过于人的故事。
每一年里,每一个人所经历的徘徊和欢笑所组成的故事,都已经成为个人历史中的一个部分,它们都将为以后的成长定调。每一年里,纺织人的精神和行动组成无数精彩的定格,成为行业进程中的一个片段,这些都将为行业的发展铺路。
人是万物的尺度。纵观2012年,我们在几千万纺织人当中找到了20位“最有故事”的人,他们虽然有着不同的年龄和性别,但唯一的共性是那股子不安于常态的精神,他们代表着奋斗和效率。我们献给他们一束叫做“创新”的鲜花,只因为他们不仅是榜样,还因为他们是点亮美好生活的“灯火”。
我们希望这些灯影里折射出的不同面孔,为行业讲述一段动人的创新故事。
解码创新人物
250多年前的工业革命时期,正是纺织产业产生最伟大贡献的阶段。当时的珍妮纺纱机技术范式的革命,改变了社会关系和要素结构,也改变了历史的进程。20世纪之后,创新的纺织公司开发了人造纤维、尼龙、聚酯以及合成纤维,改变了纺织业。而这一切变化的根源在于纺织人的创新精神。
可以说,纺织行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的就是创新。聆听2012年度中国纺织行业20位创新人物的故事,会让每一位知道纺织的获得新的内心启迪。
创新来自更普遍的压力
4月2日,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主办的2012年度中国纺织行业年度创新人物颁奖暨论坛在北京召开。王卫民等20位纺织人获得了创新人物荣誉称号。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高勇在颁奖典礼上宣读表彰决定时说,创新是实施“品牌”、“科技”、“可持续发展”和“人才”纺织强国目标的关键所在,大力弘扬创新精神,鼓励、培育创新人才,以此将带动产业的提升与发展。
不过落脚到企业本身,创新根本上还是来自更普遍的压力。记者查阅了本次评选的20位创新人物事迹。发现,该评选针对的是企业在经营中面对的不同领域,分成了品牌、商业模式、技术、营销、社会责任等类别。根据这些人物的创新故事,记者分析了他们创新的动机以及对创新渴求的原因所在。
下游市场需求压力下的创新。没有任何一个企业可以忽略客户的需求而选择闭门造车。面对完全市场化的中国纺织服装业,服务雷同便如雷区。正如连云港鹰游纺机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迟玉斌所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市场认知,就是为用户提供更大的价值,为此,鹰游纺机在技术领先的基础之上,无限地贴近下游的需求,及时根据客户的需求调整产品的设计。岱银集团董事长赵焕臣甚至把市场当做工作战场,做好市场定位和产品定位,采取设立办事处和发展经销商相结合的营销方式。
环保、高能耗压力之下选择新的生产方式。在当天上午举行的中纺联第三届第三次理事会上,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王天凯说,国家及地方在节能环保方面的量化任务、新排放标准要求以及来自社会层面的舆论和国内外环保组织的压力不断增加,纺织行业面临着艰巨的指标改造任务。然而,环境压力也让企业开始检视自己的经营行为。罗莱家纺董事长薛伟成带领企业在采用传统的棉、麻、丝之后,在国内率先尝试将毛、绒引入家纺产品。采用新的环保工艺,大力推进高品质的环保印染技术。对于环保的呼吁也意味着回收的塑料有了用武之地。福建三宏再生资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苏荣钦研发了“一种废旧塑料瓶的清洗装置”等多项专利产品,赢得了市场的认同。
技术进步带来的消费行为的转变。技术的发展让人们的生活习惯、消费心理和方式发生了深刻的改变,企业如何抓住这种改变?卡宾服饰董事长杨紫明提供了一个新媒介推广整合营销的范例:2012年卡宾十五周年庆典,杨紫明以他的真实故事改变并出品了一部青春励志电影,在网上推出后点击率超过2500万。
成本高企下的创新思路。对于纺织行业来说,劳动用工价格的刚性上涨特征尤为明显,企业融资、土地使用、营销渠道等费用的加重,棉花管理、节能环保等方面的潜在政策成本增加问题突出。上海三枪集团有限公司尝试“两头在内、中间在外”的生产模式,搭建三枪采购平台。通过外部市场资源,整合现有生产能力,满足了三枪快速发展以后对产品多元化的需求,节省了大量成本。
创新特点全解读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孙瑞哲对“创新”概念进行了解读,他认为,创新就是发展新价值以及价值的最大化。在他看来,在技术层面趋于制度化、在资源方面趋于绿色、在产业领域趋于跨界、在营销模式上趋于数字化是本次创新人物的特点。
最早对“创新”概念进行释义的是著名的经济学家熊彼特。他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提到了创新理论。熊彼特认为,所谓创新就是要“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即“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就是要把一种从来没有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进生产体系中去,以实现对生产要素或生产条件的“新组合”。而企业家以及管理者的职能就是实现“创新”,引进“新组合”;熊彼特进一步明确指出“创新”的五种类型。
(1)采用一种新的产品——也就是消费者还不熟悉的产品——或一种产品的一种新的特性。(2)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也就是在有关的制造部门中尚未通过经验检定的方法,这种新的方法决不需要建立在科学上新的发现的基础之上,并且,也可以存在于商业上处理一种产品的新的方式之中。(3)开辟一个新的市场,也就是有关国家的某一制造部门以前不曾进入的市场,不管这个市场以前是否存在过。(4)掠取或控制原材料或半制成品的一种新的供应来源,也不问这种来源是已经存在的,还是第一次创造出来的。(5)实现任何一种工业的新的组织,比如造成一种垄断地位(例如通过“托拉斯化”),或打破一种垄断地位。
如果我们从这20位创新人物的背景出发,同样可以找出他们与熊彼特五种创新类型的契合点。 卡宾服饰董事长杨紫明,曾别出心裁将微电影搬到了T形台,以独到的方式颠覆流行,为自己的男装品牌创造一种新的“颠覆”特性。
真维斯董事长杨勋定期地进行店铺促销推广活动、品牌的互惠合作推广、组织系列校园活动。同时,为260多万名VIP顾客提供贵宾专属服务,给予消费者更多优惠,进一步提升消费者对真维斯品牌的忠诚度。这一新的商业模式,也堪称一种新的生产方法。
20世纪90年代初,纺粘法生产非织造布的设备受制于国外供应商,陈立东准确的判断了这一商机,果断组织专题科研小组,针对这一国内空白领域刻苦攻关,成功研制出国内第一条狭缝纺粘法非织造布生产线。陈立东正是瞄准了市场的空白,研发出了在国内还不成熟的新产品。
宁夏轻纺工业局局长龙飞积极寻求困境之中的突围方向,在细致研究宁夏优势之后,以极具前瞻性的视角,最终确定了从羊绒切入。以羊绒为切入点的创新,促进了宁夏羊绒的品牌发展,高质量的羊绒在国内拥有了话语权,在原料供应来源上控制能力增强。
金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金永良坚持“科技创造未来”理念,在产品应用上长期重视研发工作,以尖端创新实现了进口替代,打破了国外同类设备的垄断。
在变革中寻找创新点
早日实现纺织行业的“中国梦”,是深埋在纺织从业人员心底的一份期盼。为了这份期盼,中国纺织人迎难而上,不断进取,开拓创新。今年的年度创新人物论坛就邀请到了获此殊荣的20位嘉宾,与大家共同探讨纺织行业的中国梦应如何实现。
中国面临着两个关键词,“变化”、“变革”。不仅是纺织行业,这也是中国各行各业都在面临着的两个挑战。而作为纺织行业在其中显得尤为不易,纺织行业如何创新,如何进行产业升级?
品牌创新老话题的新思路
品牌就像人生,一个好的商业品牌是应该有其自身的沉淀和坚持的,观察国外纺织品品牌建设轨迹我们不难发现,在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往往是本国的纺织品更容易受到青睐,这与国家的文化底蕴、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心理特征,乃至这个国家居民的身材特点等都是有着密切的联系的。深圳歌力思服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夏国新认为,品牌创新是需要经过时间的积累的,在夏国新看来,品牌是文化的一部分,品牌的崛起和文化底蕴的深厚与否是有着直接的联系的。“最近大家很关注彭丽媛出访时的着装,通过这件事我们才发现,原来服装在日常生活中有这么大的影响,有这么多人在关注,这就代表了中国人服装文化消费的觉醒,然而这一切没有文化作为基础是不可能实现的。”夏国新说。
而真维斯国际(香港)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勋在谈到品牌创新问题时,却有着不同的理解,他认为,目前中国很多企业只是关注某一件产品的创新而忽视了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创新,而杨勋认为,后者正是一个企业做大做强最关键的因素所在。“创业难守业更难,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的经营模式也需要跟着社会潮流的运动而运动,但这种运动并不像一件创新型产品一样容易受到瞩目,因此,在很多情况下,经营管理的创新往往是企业非常容易忽视的。”杨勋如是说。
生态环保企业迈出第一步是关键
一个行业态势的成长成熟是方方面面的,除了上述嘉宾谈到的对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消费行为的准确把握以及商业经营模式的创新以外,纺织工业的“中国梦”同样也离不开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近年来,我们看到中国的纺织企业在环境管理模式、降低水污染、降低能耗等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应该说,环保是可持续发展的必要组成部分,也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企业对此达成了广泛共识。
浙江海宁经编产业园区管委会主任濮新达表示,海宁产业园正在朝着生态园区、绿色园区的方向发展。2012年,为了能“抬头看蓝天、低头见绿水”,园区内27家重点污染排放企业积极参与,并制定了改革方案,同时,通过清洁行动的落实,园区企业不仅对废水的把控更加严格,也把废气污染的危害意识提升到了新的阶段。此外,濮新达也表达了对环保工作的些许担忧,他认为,企业做环保往往是万事开头难,第一步最不容易迈出去,重要的是早日扭转思想观念,重视其环保工作,那么把这项工作长久地做下去也会容易很多。
华纺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印染企业中的排头兵,背负的环保压力可想而知,其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罗维新在谈到企业节能减排工作时表示,近年来,公司染整工艺技术显著提升,产品质量和功能水平持续改善。棉型织物低温漂白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废水治理及中水回收技术的开发也成为了示范推广项目。对此,罗维新说:“向他们这样的企业,只有加强科技创新力度,才有能力将污染物控制住,因此,华纺股份有限公司多年来的重中之重就是大力倡导研发,争取最大限度地保护环境。”
行业梦想在追求中升华
在“中国梦”的实现过程中,纺织行业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行业的梦想如何实现?实现路径有很多条,但方向只有一个:即从规模增长方式向内涵式价值增长方式转变。在转变的过程中,有些企业寻求“走出去”战略,有些企业则寻求“科学的营销”战略,不一而足。
常州市武进五洋纺织机械有限公司在追寻自己的中国梦的过程中所走的途径是通过技术开拓来实现。董事长王敏其认为,经过6年努力研制出 “半钢性玻璃纤维网革基布”,成为了“天宫一号”太阳能充电帆板上的关键材料,为我国航天、军事等领域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对此,王敏其表示,加大纺机智能技术的投入,利用智能织造技术,实现未来行业由大到强的转变。
再看看已经成功实现“走出去”战略的山东岱银纺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实现自己的“中国梦”时有哪些好的建议呢?董事长赵焕臣表示,大企业应把重点放在“品牌自主化、产品多样化、经营国际化”方面;中型企业应该利用自己现有加工能力和经营能力,打造新的核心竞争力;小规模企业要发挥灵活快速的特点,多接一些批量小但利润率高的订单。而对于那些已经走出国门的大型企业来说,赵焕臣也给出了建议:“实现走出去的企业应充分了解相关国家的法律法规,尊重当地风俗, 实施本土化管理,方可无往而不利。”
正如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孙瑞哲在本次中国纺织行业年度创新人物结束时所总结的那样,所谓创新,就是发现新价值、价值最大化。企业只有追求良性的规模扩张、有内涵的扩张才能保持自身创新能力的持续动力。当然,只有在能够保持这股持续动力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够谈品牌创新、生态保护甚至是纺织行业的中国梦。
创新,需要智慧和勇气
伴随着市场化的进程,“创新”一词红遍了大街小巷。不过究竟什么是创新呢?行业企业又如何进行真正的创新呢?
在笔者看来,创新代表的是一种变化,但却不是冒进的变化。变化能够实现价值的最大化,也即同样的投入带来更多的产出时,变化才能称得上创新。这20位创新人物通过成本控制、紧贴市场、投入新技术等手段确实为企业带来丰厚的回报,我们也能感受到这些企业家们敢于冒险的创造性精神。
不过,在创新的过程中我们也需要持谨慎的态度。克莱顿·克里斯坦森是哈佛商学院教授,在他的著作《创新者的窘境》中探讨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在面对市场和技术变化时,一些优秀的公司却无法保持其在领域中的领先地位。
对于致力于创新的企业来说,他们的资源分配以及组织结构往往是为了改善产品性能或完善产品功能的技术,因此在给市场带来了截然不同的价值主张的技术上的创新方面却举步维艰。他们的目光总是基于目前的主流消费市场,几乎没有考虑过进军小众或者边缘市场,而这恰恰给为那些拥有破坏性技术的企业造成了巨大的吸引力。最后,领先的企业们逐渐衰败。
所以,仅仅通过高效精细的管理以及技术投入带来创新收到的效果,可能只是“小打小闹”的创新,创新离不开壮士断腕的勇气,要突破惯性的思维去拥抱那些颠覆性的科技。(冯超)
每一年里,每一个人所经历的徘徊和欢笑所组成的故事,都已经成为个人历史中的一个部分,它们都将为以后的成长定调。每一年里,纺织人的精神和行动组成无数精彩的定格,成为行业进程中的一个片段,这些都将为行业的发展铺路。
人是万物的尺度。纵观2012年,我们在几千万纺织人当中找到了20位“最有故事”的人,他们虽然有着不同的年龄和性别,但唯一的共性是那股子不安于常态的精神,他们代表着奋斗和效率。我们献给他们一束叫做“创新”的鲜花,只因为他们不仅是榜样,还因为他们是点亮美好生活的“灯火”。
我们希望这些灯影里折射出的不同面孔,为行业讲述一段动人的创新故事。
解码创新人物
250多年前的工业革命时期,正是纺织产业产生最伟大贡献的阶段。当时的珍妮纺纱机技术范式的革命,改变了社会关系和要素结构,也改变了历史的进程。20世纪之后,创新的纺织公司开发了人造纤维、尼龙、聚酯以及合成纤维,改变了纺织业。而这一切变化的根源在于纺织人的创新精神。
可以说,纺织行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的就是创新。聆听2012年度中国纺织行业20位创新人物的故事,会让每一位知道纺织的获得新的内心启迪。
创新来自更普遍的压力
4月2日,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主办的2012年度中国纺织行业年度创新人物颁奖暨论坛在北京召开。王卫民等20位纺织人获得了创新人物荣誉称号。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高勇在颁奖典礼上宣读表彰决定时说,创新是实施“品牌”、“科技”、“可持续发展”和“人才”纺织强国目标的关键所在,大力弘扬创新精神,鼓励、培育创新人才,以此将带动产业的提升与发展。
不过落脚到企业本身,创新根本上还是来自更普遍的压力。记者查阅了本次评选的20位创新人物事迹。发现,该评选针对的是企业在经营中面对的不同领域,分成了品牌、商业模式、技术、营销、社会责任等类别。根据这些人物的创新故事,记者分析了他们创新的动机以及对创新渴求的原因所在。
下游市场需求压力下的创新。没有任何一个企业可以忽略客户的需求而选择闭门造车。面对完全市场化的中国纺织服装业,服务雷同便如雷区。正如连云港鹰游纺机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迟玉斌所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市场认知,就是为用户提供更大的价值,为此,鹰游纺机在技术领先的基础之上,无限地贴近下游的需求,及时根据客户的需求调整产品的设计。岱银集团董事长赵焕臣甚至把市场当做工作战场,做好市场定位和产品定位,采取设立办事处和发展经销商相结合的营销方式。
环保、高能耗压力之下选择新的生产方式。在当天上午举行的中纺联第三届第三次理事会上,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王天凯说,国家及地方在节能环保方面的量化任务、新排放标准要求以及来自社会层面的舆论和国内外环保组织的压力不断增加,纺织行业面临着艰巨的指标改造任务。然而,环境压力也让企业开始检视自己的经营行为。罗莱家纺董事长薛伟成带领企业在采用传统的棉、麻、丝之后,在国内率先尝试将毛、绒引入家纺产品。采用新的环保工艺,大力推进高品质的环保印染技术。对于环保的呼吁也意味着回收的塑料有了用武之地。福建三宏再生资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苏荣钦研发了“一种废旧塑料瓶的清洗装置”等多项专利产品,赢得了市场的认同。
技术进步带来的消费行为的转变。技术的发展让人们的生活习惯、消费心理和方式发生了深刻的改变,企业如何抓住这种改变?卡宾服饰董事长杨紫明提供了一个新媒介推广整合营销的范例:2012年卡宾十五周年庆典,杨紫明以他的真实故事改变并出品了一部青春励志电影,在网上推出后点击率超过2500万。
成本高企下的创新思路。对于纺织行业来说,劳动用工价格的刚性上涨特征尤为明显,企业融资、土地使用、营销渠道等费用的加重,棉花管理、节能环保等方面的潜在政策成本增加问题突出。上海三枪集团有限公司尝试“两头在内、中间在外”的生产模式,搭建三枪采购平台。通过外部市场资源,整合现有生产能力,满足了三枪快速发展以后对产品多元化的需求,节省了大量成本。
创新特点全解读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孙瑞哲对“创新”概念进行了解读,他认为,创新就是发展新价值以及价值的最大化。在他看来,在技术层面趋于制度化、在资源方面趋于绿色、在产业领域趋于跨界、在营销模式上趋于数字化是本次创新人物的特点。
最早对“创新”概念进行释义的是著名的经济学家熊彼特。他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提到了创新理论。熊彼特认为,所谓创新就是要“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即“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就是要把一种从来没有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进生产体系中去,以实现对生产要素或生产条件的“新组合”。而企业家以及管理者的职能就是实现“创新”,引进“新组合”;熊彼特进一步明确指出“创新”的五种类型。
(1)采用一种新的产品——也就是消费者还不熟悉的产品——或一种产品的一种新的特性。(2)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也就是在有关的制造部门中尚未通过经验检定的方法,这种新的方法决不需要建立在科学上新的发现的基础之上,并且,也可以存在于商业上处理一种产品的新的方式之中。(3)开辟一个新的市场,也就是有关国家的某一制造部门以前不曾进入的市场,不管这个市场以前是否存在过。(4)掠取或控制原材料或半制成品的一种新的供应来源,也不问这种来源是已经存在的,还是第一次创造出来的。(5)实现任何一种工业的新的组织,比如造成一种垄断地位(例如通过“托拉斯化”),或打破一种垄断地位。
如果我们从这20位创新人物的背景出发,同样可以找出他们与熊彼特五种创新类型的契合点。 卡宾服饰董事长杨紫明,曾别出心裁将微电影搬到了T形台,以独到的方式颠覆流行,为自己的男装品牌创造一种新的“颠覆”特性。
真维斯董事长杨勋定期地进行店铺促销推广活动、品牌的互惠合作推广、组织系列校园活动。同时,为260多万名VIP顾客提供贵宾专属服务,给予消费者更多优惠,进一步提升消费者对真维斯品牌的忠诚度。这一新的商业模式,也堪称一种新的生产方法。
20世纪90年代初,纺粘法生产非织造布的设备受制于国外供应商,陈立东准确的判断了这一商机,果断组织专题科研小组,针对这一国内空白领域刻苦攻关,成功研制出国内第一条狭缝纺粘法非织造布生产线。陈立东正是瞄准了市场的空白,研发出了在国内还不成熟的新产品。
宁夏轻纺工业局局长龙飞积极寻求困境之中的突围方向,在细致研究宁夏优势之后,以极具前瞻性的视角,最终确定了从羊绒切入。以羊绒为切入点的创新,促进了宁夏羊绒的品牌发展,高质量的羊绒在国内拥有了话语权,在原料供应来源上控制能力增强。
金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金永良坚持“科技创造未来”理念,在产品应用上长期重视研发工作,以尖端创新实现了进口替代,打破了国外同类设备的垄断。
在变革中寻找创新点
早日实现纺织行业的“中国梦”,是深埋在纺织从业人员心底的一份期盼。为了这份期盼,中国纺织人迎难而上,不断进取,开拓创新。今年的年度创新人物论坛就邀请到了获此殊荣的20位嘉宾,与大家共同探讨纺织行业的中国梦应如何实现。
中国面临着两个关键词,“变化”、“变革”。不仅是纺织行业,这也是中国各行各业都在面临着的两个挑战。而作为纺织行业在其中显得尤为不易,纺织行业如何创新,如何进行产业升级?
品牌创新老话题的新思路
品牌就像人生,一个好的商业品牌是应该有其自身的沉淀和坚持的,观察国外纺织品品牌建设轨迹我们不难发现,在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往往是本国的纺织品更容易受到青睐,这与国家的文化底蕴、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心理特征,乃至这个国家居民的身材特点等都是有着密切的联系的。深圳歌力思服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夏国新认为,品牌创新是需要经过时间的积累的,在夏国新看来,品牌是文化的一部分,品牌的崛起和文化底蕴的深厚与否是有着直接的联系的。“最近大家很关注彭丽媛出访时的着装,通过这件事我们才发现,原来服装在日常生活中有这么大的影响,有这么多人在关注,这就代表了中国人服装文化消费的觉醒,然而这一切没有文化作为基础是不可能实现的。”夏国新说。
而真维斯国际(香港)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勋在谈到品牌创新问题时,却有着不同的理解,他认为,目前中国很多企业只是关注某一件产品的创新而忽视了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创新,而杨勋认为,后者正是一个企业做大做强最关键的因素所在。“创业难守业更难,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的经营模式也需要跟着社会潮流的运动而运动,但这种运动并不像一件创新型产品一样容易受到瞩目,因此,在很多情况下,经营管理的创新往往是企业非常容易忽视的。”杨勋如是说。
生态环保企业迈出第一步是关键
一个行业态势的成长成熟是方方面面的,除了上述嘉宾谈到的对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消费行为的准确把握以及商业经营模式的创新以外,纺织工业的“中国梦”同样也离不开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近年来,我们看到中国的纺织企业在环境管理模式、降低水污染、降低能耗等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应该说,环保是可持续发展的必要组成部分,也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企业对此达成了广泛共识。
浙江海宁经编产业园区管委会主任濮新达表示,海宁产业园正在朝着生态园区、绿色园区的方向发展。2012年,为了能“抬头看蓝天、低头见绿水”,园区内27家重点污染排放企业积极参与,并制定了改革方案,同时,通过清洁行动的落实,园区企业不仅对废水的把控更加严格,也把废气污染的危害意识提升到了新的阶段。此外,濮新达也表达了对环保工作的些许担忧,他认为,企业做环保往往是万事开头难,第一步最不容易迈出去,重要的是早日扭转思想观念,重视其环保工作,那么把这项工作长久地做下去也会容易很多。
华纺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印染企业中的排头兵,背负的环保压力可想而知,其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罗维新在谈到企业节能减排工作时表示,近年来,公司染整工艺技术显著提升,产品质量和功能水平持续改善。棉型织物低温漂白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废水治理及中水回收技术的开发也成为了示范推广项目。对此,罗维新说:“向他们这样的企业,只有加强科技创新力度,才有能力将污染物控制住,因此,华纺股份有限公司多年来的重中之重就是大力倡导研发,争取最大限度地保护环境。”
行业梦想在追求中升华
在“中国梦”的实现过程中,纺织行业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行业的梦想如何实现?实现路径有很多条,但方向只有一个:即从规模增长方式向内涵式价值增长方式转变。在转变的过程中,有些企业寻求“走出去”战略,有些企业则寻求“科学的营销”战略,不一而足。
常州市武进五洋纺织机械有限公司在追寻自己的中国梦的过程中所走的途径是通过技术开拓来实现。董事长王敏其认为,经过6年努力研制出 “半钢性玻璃纤维网革基布”,成为了“天宫一号”太阳能充电帆板上的关键材料,为我国航天、军事等领域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对此,王敏其表示,加大纺机智能技术的投入,利用智能织造技术,实现未来行业由大到强的转变。
再看看已经成功实现“走出去”战略的山东岱银纺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实现自己的“中国梦”时有哪些好的建议呢?董事长赵焕臣表示,大企业应把重点放在“品牌自主化、产品多样化、经营国际化”方面;中型企业应该利用自己现有加工能力和经营能力,打造新的核心竞争力;小规模企业要发挥灵活快速的特点,多接一些批量小但利润率高的订单。而对于那些已经走出国门的大型企业来说,赵焕臣也给出了建议:“实现走出去的企业应充分了解相关国家的法律法规,尊重当地风俗, 实施本土化管理,方可无往而不利。”
正如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孙瑞哲在本次中国纺织行业年度创新人物结束时所总结的那样,所谓创新,就是发现新价值、价值最大化。企业只有追求良性的规模扩张、有内涵的扩张才能保持自身创新能力的持续动力。当然,只有在能够保持这股持续动力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够谈品牌创新、生态保护甚至是纺织行业的中国梦。
创新,需要智慧和勇气
伴随着市场化的进程,“创新”一词红遍了大街小巷。不过究竟什么是创新呢?行业企业又如何进行真正的创新呢?
在笔者看来,创新代表的是一种变化,但却不是冒进的变化。变化能够实现价值的最大化,也即同样的投入带来更多的产出时,变化才能称得上创新。这20位创新人物通过成本控制、紧贴市场、投入新技术等手段确实为企业带来丰厚的回报,我们也能感受到这些企业家们敢于冒险的创造性精神。
不过,在创新的过程中我们也需要持谨慎的态度。克莱顿·克里斯坦森是哈佛商学院教授,在他的著作《创新者的窘境》中探讨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在面对市场和技术变化时,一些优秀的公司却无法保持其在领域中的领先地位。
对于致力于创新的企业来说,他们的资源分配以及组织结构往往是为了改善产品性能或完善产品功能的技术,因此在给市场带来了截然不同的价值主张的技术上的创新方面却举步维艰。他们的目光总是基于目前的主流消费市场,几乎没有考虑过进军小众或者边缘市场,而这恰恰给为那些拥有破坏性技术的企业造成了巨大的吸引力。最后,领先的企业们逐渐衰败。
所以,仅仅通过高效精细的管理以及技术投入带来创新收到的效果,可能只是“小打小闹”的创新,创新离不开壮士断腕的勇气,要突破惯性的思维去拥抱那些颠覆性的科技。(冯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