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帮助学校有效地突破发展瓶颈,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教育局承担了武汉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提升区域教育科研服务水平实践研究》的科研任务。三年的研究过程中,课题组主要围绕切准学校的“最近发展区”和探索突破学校发展瓶颈的途径两方面展开行动研究。
切准学校的“最近发展区”
学校发展是区域教育发展的子集,只有谋求区域内每一所学校的健康发展,才能真正迎来区域教育的大发展。
学校发展的“最近发展区”由学校的两种发展水平(实际发展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形成。为了使区、校双方清楚学校发展的“最近发展区”,课题组借区教研室与综合业务部联合视导的机会,对学校常规管理、课堂教学、科研工作、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等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与此同时,课题组还通过区教科规划办组织的问卷调查与访谈,全面、系统地了解了全区所有学校的科研基本情况。结合两方面的情况,课题组从课程建设、课堂建设、德育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四个方面进行归因分析,进一步明晰了每一所学校的实际发展水平,充分预测了“十二五”期间各学校的潜在发展水平。
接着,课题组及时向学校反馈调查结果与结论,引导学校客观地界定“现有发展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从而实现了区、校双方对学校发展前景的统一认识,切准了学校发展的“最近发展区”。
为学校实现可持续发展“搭梯子”
课题研究之初,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品牌学校面临着后品牌建设问题,发展中学校则急需找到制约学校自身发展的关键因素,寻求特色发展。帮助学校突破发展瓶颈是区教育局的当务之急。为了激活学校发展的内趋力,区教研室在教育科研服务方面做了如下探索。
狠抓“双研”促实践。为帮助学校突破自身发展瓶颈,区教研室在问诊式教研与课题研究等方面做足功课。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激活教师发展的内趋力能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为缩小学校现有发展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贡献力量。研究中,课题组重视教师的问题意识,鼓励教师通过问题趋动开展问诊式教研和课题研究。
首先,区教研室第一时间成立了区级学科中心组,组织问诊式主题研讨。活动通过现场教学展示等方式将课堂教学环节、课标理解、教学内容的分解和教学策略的实施等直观呈现出来,分授课者、听课教师和专家三个层次进行现场解读与研讨。学科教师则通过案例分析与现场研讨等方式,对学科教学中的问题产生更全面的认识,并通过多向交流找到解决某类问题的一般策略。
其次,鼓励课题研究。不论是基于个人层面的课题研究,还是基于学校层面的课题研究,问题意识都显得尤为重要。为给教师和学校开展课题研究搭梯子,区教科规划办在培训上下足功夫。无论是课题选题、申报表格,还是开题、结题报告撰写,抑或是过程性研究的落实等,每一次培训,规划办都关注学校层面和教师层面课题研究的现实需求,为其开展后续研究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
其三,运行教育科研IAGEF服务模式。I(Investigation)是调查环节;A(Analysis)是分析环节;G(Guide)是指导环节;E(Evaluation)是评价环节;F(Feedback)是反馈环节。“IAGEF服务模式”即调查——分析——指导——评价——反馈的服务模式。区教科规划办指导学校定期出具问题清单,指导教师通过完成任务清单解决现实问题。
问题趋动式的学科中心组教研和课题研究为研究与实践搭建了互通的桥梁,为教学实践注入了活力,从而推动了学校的发展。目前,区内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课题,108位教师参与了市、区级个人课题研究,全区涌现出一批教研骨干和科研能手。
为学校形成办学特色“铺路子”
为了满足各类学校的发展需求,提高学校的自我发展能力,提升学校的文化实力和办学品质,逐步实现全面提升教育软实力的目标,区教育局结合区域特点,经过充分论证,确立了以内涵项目促学校发展的三年行动计划,并在区管委会的支持下,设立专项经费,为学校特色发展提供足够的经费支持与政策支持。
内涵发展项目的创立,唤醒了学校潜在的发展意识。各学校根据自身发展实际,分别从课程建设、课堂建设、德育建设和学校文化建设等四个方面选择一个适合学校发展的项目,自行申报。目前,全区已有19个单位申报的内涵发展项目获准立项。
区教研室作为内涵发展项目的管理主体,确立了以内涵项目促学校发展的三年行动计划,并通过走访征求意见,制定了《武汉开发区内涵发展管理办法》和《学校内涵发展项目经费使用说明》,指导全区学校内涵发展项目的组织、协调、督导、评估等工作。
通过近两年的项目研究,区神龙小学的适性文化建设项目极大地推动了这所品牌学校向后品牌建设的发展,学校的办学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区第一初级中学的幸福教育项目将“开发积极自我,引领幸福人生”的办学理念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衍生出的“幸福教育”理念下的“伴生课堂”教学模式被评为武汉市2014年“十佳教学模式”。三角湖小学以学生为中心展开的课程文化建设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有机整合,形成了自己的课程建设成果——《为了学生的学程》。区第一中学的“两主四环”课堂教学模式整体推进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薛峰小学以剪纸艺术为突破口大力实施民间艺术教育,学校舞龙表演获得武汉市少先队特色队金奖,竹竿舞应邀参加世界中学生田径锦标赛开幕式。新城小学通过项目研究,在女子足球、科技和书法教育上取得显著成绩,今年5月成功创建全国书法实验学校。全区最偏远的军山小学在此次内涵发展项目研究中,首次开发了《我的家乡军山》校本课程,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得到了提高。区第四中学的《基于“课堂观察法”的“双有”课堂构建》和黄陵中学的《小班化教育教学》项目,是学校基于办学现状而做的突破性尝试。
不论是游戏校本课程还是“双有”课堂,不论是车育文化还是民间艺术文化,目前全区每一所学校都呈现出别具一格的办学特色,显现出“百花齐放春满园”的教育生态。
三年的实践研究证明:找准了学校的“最近发展区”,并为学校提供有效的教育科研服务,就能帮助学校突破自身发展的瓶颈,使其走上健康发展之路。
(本文系武汉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提升区域教育科研服务水平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组长:余学泉;副组长:高中斯;主要成员:戴斌林、吴显品、彭志祥、刘华贵、张之见、王素培、付国屏、陈必元、韩瑾、张卫波、叶丹、王顺芳)
(作者系湖北省高中英语特级教师,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教育局综合业务部负责人、教研室主任。)
(责任编辑 姜楚华)
切准学校的“最近发展区”
学校发展是区域教育发展的子集,只有谋求区域内每一所学校的健康发展,才能真正迎来区域教育的大发展。
学校发展的“最近发展区”由学校的两种发展水平(实际发展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形成。为了使区、校双方清楚学校发展的“最近发展区”,课题组借区教研室与综合业务部联合视导的机会,对学校常规管理、课堂教学、科研工作、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等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与此同时,课题组还通过区教科规划办组织的问卷调查与访谈,全面、系统地了解了全区所有学校的科研基本情况。结合两方面的情况,课题组从课程建设、课堂建设、德育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四个方面进行归因分析,进一步明晰了每一所学校的实际发展水平,充分预测了“十二五”期间各学校的潜在发展水平。
接着,课题组及时向学校反馈调查结果与结论,引导学校客观地界定“现有发展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从而实现了区、校双方对学校发展前景的统一认识,切准了学校发展的“最近发展区”。
为学校实现可持续发展“搭梯子”
课题研究之初,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品牌学校面临着后品牌建设问题,发展中学校则急需找到制约学校自身发展的关键因素,寻求特色发展。帮助学校突破发展瓶颈是区教育局的当务之急。为了激活学校发展的内趋力,区教研室在教育科研服务方面做了如下探索。
狠抓“双研”促实践。为帮助学校突破自身发展瓶颈,区教研室在问诊式教研与课题研究等方面做足功课。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激活教师发展的内趋力能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为缩小学校现有发展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贡献力量。研究中,课题组重视教师的问题意识,鼓励教师通过问题趋动开展问诊式教研和课题研究。
首先,区教研室第一时间成立了区级学科中心组,组织问诊式主题研讨。活动通过现场教学展示等方式将课堂教学环节、课标理解、教学内容的分解和教学策略的实施等直观呈现出来,分授课者、听课教师和专家三个层次进行现场解读与研讨。学科教师则通过案例分析与现场研讨等方式,对学科教学中的问题产生更全面的认识,并通过多向交流找到解决某类问题的一般策略。
其次,鼓励课题研究。不论是基于个人层面的课题研究,还是基于学校层面的课题研究,问题意识都显得尤为重要。为给教师和学校开展课题研究搭梯子,区教科规划办在培训上下足功夫。无论是课题选题、申报表格,还是开题、结题报告撰写,抑或是过程性研究的落实等,每一次培训,规划办都关注学校层面和教师层面课题研究的现实需求,为其开展后续研究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
其三,运行教育科研IAGEF服务模式。I(Investigation)是调查环节;A(Analysis)是分析环节;G(Guide)是指导环节;E(Evaluation)是评价环节;F(Feedback)是反馈环节。“IAGEF服务模式”即调查——分析——指导——评价——反馈的服务模式。区教科规划办指导学校定期出具问题清单,指导教师通过完成任务清单解决现实问题。
问题趋动式的学科中心组教研和课题研究为研究与实践搭建了互通的桥梁,为教学实践注入了活力,从而推动了学校的发展。目前,区内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课题,108位教师参与了市、区级个人课题研究,全区涌现出一批教研骨干和科研能手。
为学校形成办学特色“铺路子”
为了满足各类学校的发展需求,提高学校的自我发展能力,提升学校的文化实力和办学品质,逐步实现全面提升教育软实力的目标,区教育局结合区域特点,经过充分论证,确立了以内涵项目促学校发展的三年行动计划,并在区管委会的支持下,设立专项经费,为学校特色发展提供足够的经费支持与政策支持。
内涵发展项目的创立,唤醒了学校潜在的发展意识。各学校根据自身发展实际,分别从课程建设、课堂建设、德育建设和学校文化建设等四个方面选择一个适合学校发展的项目,自行申报。目前,全区已有19个单位申报的内涵发展项目获准立项。
区教研室作为内涵发展项目的管理主体,确立了以内涵项目促学校发展的三年行动计划,并通过走访征求意见,制定了《武汉开发区内涵发展管理办法》和《学校内涵发展项目经费使用说明》,指导全区学校内涵发展项目的组织、协调、督导、评估等工作。
通过近两年的项目研究,区神龙小学的适性文化建设项目极大地推动了这所品牌学校向后品牌建设的发展,学校的办学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区第一初级中学的幸福教育项目将“开发积极自我,引领幸福人生”的办学理念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衍生出的“幸福教育”理念下的“伴生课堂”教学模式被评为武汉市2014年“十佳教学模式”。三角湖小学以学生为中心展开的课程文化建设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有机整合,形成了自己的课程建设成果——《为了学生的学程》。区第一中学的“两主四环”课堂教学模式整体推进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薛峰小学以剪纸艺术为突破口大力实施民间艺术教育,学校舞龙表演获得武汉市少先队特色队金奖,竹竿舞应邀参加世界中学生田径锦标赛开幕式。新城小学通过项目研究,在女子足球、科技和书法教育上取得显著成绩,今年5月成功创建全国书法实验学校。全区最偏远的军山小学在此次内涵发展项目研究中,首次开发了《我的家乡军山》校本课程,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得到了提高。区第四中学的《基于“课堂观察法”的“双有”课堂构建》和黄陵中学的《小班化教育教学》项目,是学校基于办学现状而做的突破性尝试。
不论是游戏校本课程还是“双有”课堂,不论是车育文化还是民间艺术文化,目前全区每一所学校都呈现出别具一格的办学特色,显现出“百花齐放春满园”的教育生态。
三年的实践研究证明:找准了学校的“最近发展区”,并为学校提供有效的教育科研服务,就能帮助学校突破自身发展的瓶颈,使其走上健康发展之路。
(本文系武汉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提升区域教育科研服务水平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组长:余学泉;副组长:高中斯;主要成员:戴斌林、吴显品、彭志祥、刘华贵、张之见、王素培、付国屏、陈必元、韩瑾、张卫波、叶丹、王顺芳)
(作者系湖北省高中英语特级教师,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教育局综合业务部负责人、教研室主任。)
(责任编辑 姜楚华)